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LEEP刀联合臭氧治疗前庭大腺脓肿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联合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90例前庭大腺脓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LEEP刀造口,用臭氧冲洗伤口及阴道。对照组(48例)采用传统手术造口,用庆大霉素或灭滴灵冲洗伤口及阴道,凡士林纱条填塞引流。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抗生素应用、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感染率、切口愈合时间、复发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1),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P<0.01)。两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LEEP刀联合臭氧治疗前庭大腺脓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不增加感染风险,门诊治疗不需住院及每天换药,费用低,从精神上、经济上减轻患者压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前庭大腺囊肿的方法。方法:选择单侧前庭大腺囊肿患者48例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先用注射器抽出囊液并冲净囊腔,后切开囊肿,切口长约1~1.5 cm,可吸收线缝合切口创缘;对照组用激光先切开囊肿,再冲净囊腔,烧灼创缘。两组术后均静点头孢塞肟钠3天,阴道上药7天,并冲洗囊腔每天1次至痊愈,术后30天禁止性生活,随访1年。结果:观察组愈合时间约(9.0±2.2)天,对照组愈合时间约(18.0±2.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年,两组均无复发。结论:先冲净囊腔再小切口治疗前庭大腺囊肿不易感染,创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前庭大腺脓肿切开同期行造口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庭大腺脓肿一旦形成 ,临床上一般给予切开引流 ,这样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症状 ,但切口闭合后 ,炎症仍反复发作或者形成囊肿而需再次手术造口。作者自1991年以来对前庭大腺脓肿切开同期行造口术 ,取得了与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相似的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 1991年 1月~ 1998年 7月我院妇产科共对前庭大腺脓肿 78例切开排脓同期行造口术 ,作为观察组 ,年龄 14~ 4 5岁 ,平均 (2 9 8± 7 3)岁 ,已婚74例 ,经产 4 1例。以同期前庭大腺囊肿行造口术的病例 10 3例作为对照 ,年龄 15~ 4 8岁 ,平均 (31 7± 7 7)岁 ,已婚 9…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治疗与切开引流术在哺乳期乳腺脓肿治疗方面的差异,探讨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58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穿刺冲洗组27例和切开引流组31例。穿刺冲洗组患者中15例行经皮穿刺抽液、脓腔冲洗,12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置管引流冲洗。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脓肿完全吸收时间,统计两组治疗失败及复发例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脓肿发生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冲洗组脓肿直径较切开引流组小(P=0.023),对两组进行亚组分析,脓肿直径3 cm的患者中,穿刺冲洗组12(44.4%)例,切开引流组22(7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穿刺冲洗组平均穿刺次冲洗数(5.32±1.27)次,切开引流组平均切开换药次(6.21±2.34)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冲洗组中2例患者穿刺+冲洗治疗脓肿未愈,遂切开引流治疗。穿刺冲洗组患者脓肿完全吸收时间(4.27±2.60)d,较切开引流组的(7.60±1.94)h短(P0.01)。切开引流组瘢痕直径较切开引流组更加明显(P0.01)。对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发现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随访3~12个月,穿刺冲洗组2例患者4个月后脓肿复发手术治愈。结论哺乳期乳腺脓肿的微创穿刺治疗相对于切开引流操作简单、创伤小,尤其对单发、较小的脓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冲吸器在腔镜甲状腺术后并发皮下积液脓肿的疗效。方法:将30例腔镜甲状腺术后并发皮下积液脓肿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封闭式负压冲吸器治疗)和对照组(传统的脓肿切开引流换药治疗)各15例。结果:两组患者全治愈。但实验组无需另增切口,患者的换药次数、创腔愈合天数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验组患者无需再增切口,换药次数、创腔愈合天数显著减少,治疗费用、物品消耗降低,明显改善了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与传统负压封闭引流在腹部手术感染切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普外科2003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6例切口感染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负压封闭引流,试验组接受可持续冲洗负压封闭引流,对比分析两组伤口的愈合及负压封闭引流的使用情况。结果共检出病原菌7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5株占85.5%,革兰阳性菌11株占14.5%;试验组伤口清洁时间(6.3±1.9)d、伤口换药次数(1.9±0.5)次、伤口愈合时间(15.3±4.2)d,对照组分别为(8.7±1.5)d、(3.1±0.7)次、(19.1±3.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负压引流的平均使用时间为(6.5±1.7)d、切口处的细菌计数为(247±158)CFU/cm2,对照组分别为(2.6±1.3)d、(5 318±1 942)CFU/cm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能促进腹部手术感染切口的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其效果优于传统的负压封闭引流,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庭大腺囊肿挂线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囊肿(脓肿)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112例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行常规造口术(又称袋状缝合术),观察组56例行挂线造口术(改进的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比较、分析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麻醉方式、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切口愈合情况、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挂线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囊肿(脓肿)是一种痛苦小、临床效果好、安全可靠、复发率极低(本研究中目前尚无复发者)的治疗方法,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庭大腺脓肿的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利弊。方法将44例前庭大腺脓肿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包括22例病人)。A组病人采用前庭大腺脓肿切开引流并造口术。B组病人采用挂线术,挂线后15天取出橡皮条。结果挂线组的病人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费用上均较灶口造口引流组少。两组的治愈率都是100%,但是,挂线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造口组。结论前庭大腺脓肿挂线术手术简单,疗效较少,经济实用,是适用于各层医院的一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 前庭大腺(巴氏腺)位于两侧大阴唇下方,腺管开口于小阴唇内侧近处女膜。当性交、分娩或其他情况污染外阴部时,病原体易于侵入而引起炎症,而前庭大腺脓肿为其主要表现形式。近年来,笔者对前庭大腺中小脓肿切开引流法进行了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本站1996年5月~1998年12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脓肿切开引流、脓肿切开引流+脓肿包裹负压吸引、脓肿切开引流+三氧+脓肿包裹负压吸引这3种方法在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乳腺脓肿患者采用脓肿切开引流,20例采用脓肿切开引流+脓肿包裹负压吸引,20例采用脓肿切开引流+三氧+脓肿包裹负压吸引,从切口愈合时间、疼痛分级比较这3种方法的效果。结果脓肿切开引流+三氧+脓肿包裹负压吸引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疼痛分级均低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脓肿切开引流+三氧+脓肿包裹负压吸引是一种快速、痛苦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洵 《中国农村卫生》2013,(1Z):26-27,29
目的 研究与探讨应用湿润烧伤膏油纱和凡士林油纱治疗乳腺脓肿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9例乳腺脓肿病人,均常规行脓肿切开引流,分别随机应用湿润烧伤膏油纱(实验组)和凡士林油纱(对照组)换药治疗,观察术后疼痛、出血及愈合时间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无疼痛、出血及瘢痕发生数较对照组少,平均愈合时间:表浅脓肿4.6+1.5天,深部脓肿9.7+2.6天;对照组分别为7.5+2.3天,13.6+3.8天.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应用湿润烧伤膏油纱条处理乳腺脓肿术后创口效果优于凡士林纱布,具有止血、止痛、加快创口生理再生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位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将7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封闭式负压冲吸器治疗组(试验组)35例和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治疗组(对照组)35例,所有患者均施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切口长度、脓腔愈合天数和治疗费用。结果:试验组的切口长度、换药次数、脓腔愈合时间及住院费均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6个月肛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封闭式负压冲吸器治疗高位肛周脓肿是高效、简便、经济可行的方法,可缩短治愈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无针缝合器闭合妇科手术切口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开腹妇科手术(子宫全切术、附件区良性肿瘤手术、开腹探察术等)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无针缝合器闭合手术切口皮肤,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线缝合切口皮肤,两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麻醉方式基本相同,比较两组两组缝合切口皮肤时间、皮肤伤口平均瘢痕宽度(术后2月)、术后住院天数、切口一期愈合例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无针缝合器缝合切口皮肤时间、住院天数、伤口瘢痕宽度分别为(2.56±0.87)s、(5.11±0.28)d、(0.22±0.13)cm,传统针线缝合切口皮肤时间、住院天数、伤口瘢痕宽度分别为(5.91±1.78)s、(6.13±1.82)d、(1.36±1.4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口一期愈合率均为99.0%,相比无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7.65±1.55)分及满意人数57(57.0%),对照组满意度评分(6.33±1.54)分及满意人数35(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不满意人数25(25.0%)高于观察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无针缝合器闭合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能缩短缝合切口皮肤时间;明显减少皮肤伤口瘢痕宽度,且伤口一期甲级愈合率高,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锐扶刀治疗前庭大腺囊肿和前庭大腺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2月于广东省高要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69例前庭大腺囊肿及前庭大腺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20-45岁。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的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单号纳入研究组(n=85),采用锐扶刀行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或脓肿切开引流术,双号纳入对照组(n=84),行传统前庭大腺造口术或脓肿切开引流术。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临床病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东省高要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及复发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5.60±0.55)min vs.(17.50±0.56)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5.64±0.30)mL vs.(23.11±0.26)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术后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4.72±0.85)h vs.(75.59±0.67)h],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P〈0.05)。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研究组中无一例患者复发,对照组中8例(9.52%)患者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P〈0.05)。结论锐扶刀治疗前庭大腺囊肿和前庭大腺脓肿较传统手术方法更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冲吸器治疗中重度颌面部蜂窝织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中重度颌面部蜂窝织炎患者随机分成封闭式负压冲吸器治疗组(试验组)和传统的凡士林纱布换药治疗组(对照组),各14例。结果两组患者全部治愈。但试验组所需的切口长度、换药次数、创腔愈合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封闭式负压冲吸治疗中重度颌面部蜂窝织炎是高效、经济可行的方法,可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和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自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某医院进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78例,按手术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切口感染和愈合情况以及住院指标。 结果 实验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和切口感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住院成本和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行胃肠道手术患者提供手术室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提高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率,且可有效降低住院成本,缩短住院时间,可在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湿性敷料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护理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湿性敷料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护理中的疗效. 方法将40例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患者,按照伤口基本条件相当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伤口脓性分泌物多时使用优赛填充伤口,待伤口渗出较少时改用清得佳凝胶填充伤口,安舒妥薄膜或安普贴封闭固定;对照组使用普通敷料换药,直至伤口愈合;对两组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使用湿性敷料换药可缩短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的愈合时间,效果优于普通敷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经济学方面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的早期血液灌流技术进行评价.方法 4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根据是否行早期血液灌流分为早期灌流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在基础情况、治疗和预后情况以及治疗费用方面的差别.结果 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初始胆碱酯酶(ChE)水平、中毒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病程中均接受了至少1次血液灌流治疗.早期灌流组和对照组开始血液灌流时间分别为(1.6±0.9)h和(6.4±3.6)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灌流组ChE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8.5±2.1)d比(10.0±1.8)d、(10.5±4.2)比(12.3±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灌流组再次血液灌流5例,机械通气4例,对照组分别为8、5例,早期灌流组无院内死亡及28 d死亡,对照组院内死亡1例,28 d死亡1例.早期灌流组总住院费用、每天治疗费用、监护费用及药品费用均低于对照组[(17 231.75±5 411.45)元比(21 394.52±6 049.81)元、(1 412.25±169.33)元比(1 579.41±307.19)元、(4 309.22±1 490.12)元比(5 581.71±1 681.00)元、(8 223.41±1 426.10)元比(9 790.02±1 909.2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病程早期实施血液灌流对其预后有益,缩短了血ChE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且降低了总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