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肝切除联合血管切除和重建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半肝切除联合血管切除和重建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 本组10例患者分属Ⅲa、Ⅲb、Ⅳ型的肝门部胆管癌,施行右半肝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门静脉右支起始部切除重建1例;右半肝切除+门静脉右支起始部切除重建5例;左半肝切除+尾状叶左侧切除+门静脉左支起始部切除重建+肝动脉切除1例及左半肝切除+尾状叶左侧切除+门静脉左支起始部切除重建3例.结果 10例Ⅲa、Ⅲb、Ⅳ型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半肝切除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根治联合性手术,无术后死亡.10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0%、30%、20%.结论 采用半肝切除血管切除重建能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动脉切除显微外科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治疗经验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3月采用左半肝切除+右肝动脉切除重建伴或不伴门静脉切除重建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7例临床资料.结果 左肝动脉与右肝动脉吻合1例,右肝动脉与右肝动脉对端吻合1例,胃十二指肠动脉与右肝动脉吻合1例,肝固有动脉与右肝动脉吻合4例,伴门静脉切除重建2例.术后病理学检查:中-低分化腺癌2例,低分化腺癌3例,乳头状腺癌2例.手术:R0切除6例,R1切除1例.术后无肝功能衰竭、肝坏死、肝脓肿、胆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 肝动脉切除显微外科重建提高了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切除率,有效控制了术后并发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9岁,“反复上腹疼痛不适,伴皮肤巩膜黄染二十余日”收住入院。入院B超提示:肝外胆管阻塞,左右肝内胆管扩张,胆囊炎伴胆囊内泥沙淤积,胆总管内低回声。MRCP提示肝门部胆管狭窄,右肝管显示,左肝管未显示,考虑肝门部胆管癌(III b)。肝功能示ALT 188U/L,AST 111U/L,TB 277μmol/L, DB 209μmol/L,ALB 38.6 g/L,AKP 644 U/L,GGT 477 U/L;血CA19-9391.1 U/L。术前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 III b)。于术中发现肝门部肿块3 cm×3 cm,延及十二指肠上方约1.5 cm处胆管,肝门部可及明显肿大淋巴结,肿块向左肝侵犯,局部侵润左右肝动脉壁及门静脉左支,门静脉主干及右支未见肿瘤侵犯。逐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规则性左半肝联合肝动脉切除+尾状叶部分切除,显露二级右肝管的开口,整形后紧贴肝脏行右肝管空肠吻合术。术后病理报告:左肝门肿块恶性肿瘤,胆管腺癌伴肉瘤样分化,侵润被膜,切缘阴性,肝尾状叶腺癌组织侵润,肝门部淋巴结转移,肝总动脉旁侵润性转移或转移性腺癌,侵犯神经。术后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表现为ALT、AST升高,术后24 h达到高峰,分别为344 U/L、272 U/L,术后20 d时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术后少量胆漏,每天100 mL,1月后自行愈合。至今已随访10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肝叶坏死、肝脓肿等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60岁。因胆管癌术后12个月,发现下腹肿物3个月。以肿物性质待查入院。患者12个月前因肝门部胆管癌于外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瘤大小为3.0 cm×1.8 cm×1.7 cm,位于肝门部,侵犯左右肝管与胆囊管,行左半肝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胆肠内引流术。病理学检查为肝门部胆管中低分化腺癌伴神经广泛浸润,胆囊与胆囊管肌层及浆膜层内见癌组织伴神经浸润。术后未予化疗。查体:体温36.6℃,血压120/75 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无压痛,下腹正中可触及质硬肿物,约12 cm×10 cm大小,表面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0%~75%,大多数胆管癌为腺癌.沿肝外胆管的淋巴分布及流向转移,并沿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神经鞘浸润是肝门部胆管癌转移的特点;由于肝门区的神经纤维主要是分布在肝动脉周围,肝门部胆管癌常累及肝动脉和门静脉.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中,联合切除肝门部血管并予以重建,增加了肿瘤的切除率和根治率,保护了剩余肝脏的功能,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笔者报道1例Bismuth Ⅲb型肝门部胆管癌,肿瘤侵犯肝右动脉、门静脉分叉部;采用左半肝联合肝右动脉、门静脉整块切除的方法治疗该病人,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 38岁, 因"上腹部疼痛2周"于2020年12月2日收入我院。2020年11月患者出现间断上腹痛, 伴恶心、呕吐, 逐渐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 余无特殊不适。外院行增强CT检查, 结果提示肝左内叶近肝门异常强化影, 考虑为肿瘤、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诊断乙肝2周, 服用丙酚替诺福韦治疗;余无特殊。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 一般状况良好。肝功能检查结果提示, 总胆红素为586.7 μmol/L, 甲胎蛋白为5 884 μg/L, CA19-9为 2 205 U/ml。超声检查结果提示, 肝门部胆管弱回声团, 考虑癌, 伴肝内胆管扩张, 胆囊胆泥形成, 肝硬化, 脾大。超声造影提示, 肝左内叶异常灌注, 考虑肝内胆管癌可能性大, 伴左肝管远端癌栓形成;肝门部胆管、右肝管、左肝管近端未见造影剂进入, 考虑胆泥。上腹部MRI增强扫描提示:(1)左右肝管、肝总管、直至胆总管下段充盈缺损, 轻度强化, 胆总管下段壁明显强化, 考虑胆管癌, 并肝内、外胆管扩张;(2)肝硬化、脾大、门静脉高压;胆囊炎、胆囊结石伴胆囊周围积液。磁共振水成像检查结果考虑为高位胆管癌(图1)。CT血管成像提示:(1)肝...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动脉重建加门静脉动脉化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0月收治的1例Bismuth-Corlette分型Ⅳ型肝门部中晚期胆管癌患者施行扩大左半肝切除加尾叶切除术并采用肝固有动脉与门静脉吻合行门静脉动脉化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恢复顺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术后未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吻合口栓塞、胆道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截至2017年8月(术后10个月)未发现门静脉高压症及肿瘤复发征象。结论该例患者的结果提示,门静脉动脉化在肝门部胆管癌行扩大根治术中使用可防止急性肝功能衰竭,促进术后肝功能恢复,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8.
病人男,74岁。因“皮肤、巩膜黄染伴白色陶土样便10d”入院。查体:营养中等,皮肤及巩膜黄染,右上腹部略饱满,无压痛,未触及明显肿块。血清总胆红素320μmol/L,直接胆红素214μmol/L,间接胆红素106μmol/L。CT及B超检查提示:肝内胆管、左、右肝管扩张,胆囊大小正常,肝门部占位。ERCP提示:肝总管及左右肝管分叉部占位;诊断: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Ⅱ型)。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0岁.因"进行性皮肤黄染伴瘙痒1个月余"以"肝门部胆管癌"收住院.体格检查:T 36.5℃,P 80次/min,BP 120/70 mm Hg;皮肤巩膜明显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阴性,右上腹轻度压痛,未触及包块,余未及异常.化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124.6μmol/L,直接胆红素90.8 μmol/L,白蛋白28.4g/L.MRI检查提示肝门部胆管癌累及左肝管.完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肝门部胆管癌联合左半肝及尾状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以往,对肝门部胆管癌伴梗阻性黄疽患者多施行肝大部切除,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高。研究表明,肝切除程度与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因此,应根据每位患者的肿瘤范围选择性地施行肝切除,在达到治愈性切除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限制切肝量。作者报告了施行.Couinaudl段和IV段肝切除治疗3例肝门部胆管癌的经验。首先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游离肝动脉和门静脉,尽可能向下分离胆管至胰腺部,将肝外胆管、淋巴结以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其它疏松组织一并整块切除,保留肝动脉和门静脉。分离结扎发自门静脉左文和右支以及肝左和肝右动脉的所有小分支,它们通…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9岁.因上腹部疼痛伴巩膜黄染,尿黄半个月入院.肝功能Child B级.AFP>1210μg/L.B超及CT检查示肝右叶及尾状叶略低密度软组织影,包块突向肝门部,肝内胆管、胆总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包块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密度明显低于肝实质,脾明显增大,脾门区及胃底见曲张血管团.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年.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肝硬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仅保留门静脉血供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适应证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肝门胆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6例肝门部胆管癌,均采取左半肝切除、肝外胆管切除、肝动脉切除、右肝管空肠吻合术. 结果6例均顺利恢复,术后发生胆漏1例、无肝功能衰竭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0~23个月,均存活.结论 仅保留门静脉血供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是可行的,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切除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门静脉动脉化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对2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进行肝脏血管重建加门静脉动脉化的应用,探讨此手术方法在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均施行扩大的左半肝加尾状叶切除,1例同时进行门静脉的节段性切除,2例均附加肝动脉的节段性切除,其中1例肝动脉已无法修复,另1例动脉修复不满意,术后造影显示已阻塞。对2例患者均进行门静脉动脉化处理,同时为了防止继发的门静脉高压对肝动脉进行限流。通过2例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以及随访,提出对门静脉动脉化的使用及其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术后恢复均较为顺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未发生早期肝脓肿和胆漏等并发症,随访可见动静脉吻合口通畅,肝脏再生良好。其中1例术后10个多月通过动脉限流目前尚未出现门静脉高压症。结论 在肝门部胆管癌行扩大的半肝切除术时,应用门静脉动脉化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并有防止肝衰竭、肝脓肿和胆漏的作用,提高了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动脉限流可以防止术后门静脉高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肝动脉重建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后肝动脉重建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06年9月17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行肝动脉切除后重建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7例患者行联合肝动脉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根据Bismuth-Corlett分型,Ⅱ型行骨骼化切除1例,Ⅲa型行右半肝或加右尾叶切除7例,Ⅲb型行左半肝或加左尾叶切除8例,Ⅳ型左半肝加全尾叶切除1例。16例患者行肝动脉端端吻合,1例用胃十二指肠动脉与肝动脉吻合,1例门静脉部分切除自身大隐静脉补片修复。7例行肝内胆管支撑加肝门胆管空肠吻合。17例术后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2~3d明显缓解,1例上消化道出血治愈。术后彩色超声监测,显示重建肝动脉通畅。无术后30d内死亡,随访15例,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6~60个月)。结论 联合肝动脉切除可以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率,肝动脉切除后重建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1岁.因黄疸、陶土色大便、皮肤瘙痒20 d,于2010年12月24日入住我科.超声显示肝门部有一5cm×5 cm×5 cm大小肿块,侵犯右侧肝管、左肝管、右门静脉、门静脉左支起始部,压迫肝中静脉起始部和右肝静脉,但未压迫肝后下腔静脉.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分别增至575.5 μmol/L、267.2 μmol/L、190.3μmol/L、323 U/L、111 U/L、159 U/L和39.6 g/L.血清CA19-9和CEA浓度分别为1000 ng/L和200 ng/L.腹部增强CT显示肝门部肿块并肝内胆道梗阻,向双侧肝管扩展,侵犯门静脉右支和左门静脉起始部(图1).MRCP图像表现为Ⅳ型肝门部胆管癌.PET确诊无腹膜腔、肺、骨转移.为减轻黄疽和改善肝功能,经皮双侧肝脏胆道引流24 d后,总胆红素降至113.9 mmol/L,肝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术前CT容积评估预留肝容积占全肝的43%.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 24岁, 因"发现肝脏占位10 d"于2020年6月20日收入我院。患者10 d前进食后出现左上腹胀痛, 无恶心呕吐, 无发热等不适, 疼痛持续不缓解。当地医院实验室检查提示肝功能异常, 乙肝;腹部MRI检查结果提示左肝占位, 混合性肝癌考虑, 伴肝左静脉受累, 门静脉左支受累, 肝内多发钙化灶。当地行镇痛、护肝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 患者为进一步诊治遂至我院。既往慢性乙肝病史未予治疗, 家族中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入院体检:体重59 kg, 体重指数18.62 kg/m2, 皮肤巩膜无黄染, 腹部平软, 左上腹压痛伴反跳痛, 未触及明显包块, 肝肋下未及, Murphy征阴性, 无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e抗体(+), 核心抗体(+), 甲胎蛋白2 879 μg/L, 癌胚抗原1.3 μg/L, CA125 22.4 U/L, CA19-9 32.1 U/L, 肝功能正常。2020年6月23日上腹部CT增强扫描示肝脏2、4段交界44 mm×36 mm占位, 考虑原发性肝癌, 左胆管癌栓形成, 门静脉左外支受累(图1)。初步诊断:肝左...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是指发生在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上段、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称为Klatskin肿瘤[1].因肝门部胆管呈多极分叉状生长,并与门静脉、肝动脉紧贴毗邻伴行,加之胆管癌多呈浸润性生长,故HCC手术难度相对较大.目前认为切缘阴性的根治性手术仍是HCC患者可能获得长期存活的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因此如何根治性切除HCC依然是胆道外科医师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胃十二指肠动脉代替肝动脉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9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胃十二指肠动脉代替肝动脉重建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9例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肝动脉切除超过1 cm,利用胃十二指肠动脉代替肝动脉进行重建,其中1例联合门静脉部分楔形切除,自身大隐静脉移植修复,8例行肝内胆管支撑.9例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于2~3 d后明显缓解,1例术后3 d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治愈,无手术死亡和住院死亡.术后2周彩色超声临测显示重建肝动脉通畅.9例随访1~4年,中位生存期为23(6~32)个月.结论 胃十二指肠动脉能较好地代替肝动脉重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血管切除和重建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侵犯肝动脉和(或)门静脉的肝门部胆管癌在行根治性切除时肝动脉、门静脉切除重建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15例行肝门部胆管癌联合半肝或肝三叶根治性切除同时行肝动脉和(或)门静脉切除重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行肝动脉切除重建7例。其中,肝右动脉与肝右动脉对端吻合4例,肝固有动脉与肝右动脉吻合1例,肝左动脉与肝右后动脉吻合1例,胃十二指肠动脉与肝右动脉吻合1例。门静脉切除重建8例。其中,门静脉主干与门静脉左支吻合5例,门静脉主干与门静脉右支吻合2例,颈内静脉架桥1例。其中联合肝动脉和门静脉切除重建1例。本组R0切除12例,R1切除3例。术后发生腹腔出血1例,胆漏1例,腹腔感染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围手术期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对侵犯肝动脉和(或)门静脉的肝门部胆管癌联合受累血管切除重建能提高肿瘤的根治切除率。严格的术前评估流程,精细的术中操作和完善的术后管理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肝动脉受侵犯的肝门部胆管癌是否能够进行半肝切除联合肝动脉切除目前尚存争论.我们对2例肝动脉受侵犯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实施了规则性左半肝联合肝动脉切除,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