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艾滋病健康教育对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干预效果,寻找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最佳时期. [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医学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开设<戈滋病健康教育>讲座3学时,内容涵盖艾滋病生物学、流行病学、社会学和医学知识.讲座开设前和结束后,研究对象分别填写事先统一设计的问卷,统计分析有关数据,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干预后研究对象对艾滋病知识的认识水平有明显提高(P<0.01),其中除防治伦理和政策项目组外,一年级学生组干预的效果比三年级学生组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对在校医学生具有有效性,适应性,建议在低年级中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2.
了解高中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以及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制定预防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分层抽取楚雄、大理的4所中学6个班级高三学生,由经过培训的健康教育者分别开展以同伴教育、大型讲座2种形式为主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活动前、后用同一份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健康教育后,学生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核心指标简称“国八条”的知晓率由83.5%提高到94.0%(P<0.01),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题目正答率均显著提高(P值均<0.01),更多学生选择远离毒品、避免性行为等正确的生活行为.健康教育前汉族、白族、彝族学生“国八条”知晓率、问卷优秀率、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健康干预后,同伴教育组态度行为总分显著高于大型讲座组(P<0.01).结论 对高中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健康教育的形式对教育效果有一定影响.应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3.
某校专科一年级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美英 《中国校医》2007,21(2):177-178
目的探索在专科一年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可行性。方法抽取某高校新校区两个系的专科一年级学生分别为干预组、内对照组,老校区一系为外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结果教育后干预组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及正向态度信念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1),并显著高于同期内外对照组(P<0.01)。结论在专科一年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将1836名大学生随机分成同伴教育组和专业讲座组,分别采用同伴教育和专业讲座方法对两组进行为期8周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在活动结束1个月、6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活动结束1个月后,同伴教育组持积极态度的人数和传播途径知识得分上高于专业讲座组(P<0.01和P<0.05);6个月后,同伴教育除传播途径得分与专业讲座组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持积极态度的人数、传播途径得分和预防措施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伴教育组低于专业讲座组。结论在大学生艾滋病健康中两种方法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不同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其近、远期效果不同,在改变态度方面,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显著,但专业讲座的远期效果整体优于同伴教育组。  相似文献   

5.
高唐县长途卡车司机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长途卡车司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以期对预防艾滋病工作提供借鉴。[方法]2005年2~12月,在高唐县对时风集团部分长途卡车司机进行调查与健康教育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56.41%,干预后为80.53%(P<0.01),10项基础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前后调查对象对不洁性行为可以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均在90%以上;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较低,干预后均有明显的提高(P<0.01)。干预前,调查对象对艾滋病存在恐惧心理,干预后对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的态度均有所好转(P<0.01)。[结论]对长途卡车司机进行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连市三~五年级小学生铅中毒知识的知晓状况以及健康相关行为,评价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大连市2个区15所学校的三~五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全校师生开展预防儿童铅中毒的健康教育干预,以相同的方法和相同的问卷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三~五年级小学生关于儿童铅中毒相关知识及健康相关行为,干预后平均得分均明显提高(P<0.01)。不同年级学生知识得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五年级高于四年级,四年级高于三年级(F=25.876,P<0.01);干预后四、五年级高于三年级(F=7.687,P<0.05)。不同年级学生干预前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38,P>0.05),干预后三、四年级学生行为得分明显高于五年级学生(F=3.948,P<0.05)。女生行为得分在干预前后均明显高于男生。结论对小学生进行预防儿童铅中毒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小学生对铅中毒的认识及预防能力。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重点高中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同伴教育在上海市重点高中学生中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探讨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从上海市33所重点高中随机抽取3所学校,从每所学校各随机抽取2个班级共293人为干预组进行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同时每校另选2个班级共296人为对照组。在教育实施前和实施后分别对2组学生进行内容一致的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学生艾滋病性病以及性生殖健康知识均分从32.27分上升到39.27分(P<0.01),干预组各方面知识均分均比对照组有大幅提高(P<0.01),干预组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均分也有提高(P<0.05)。结论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能明显提高重点高中学生有关知识水平,同时应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沈阳市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关喆  白春玉  张迪  陈容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2):1486-1487
目的评价在沈阳市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为制定沈阳市大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沈阳市4所高校的1 546名在校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每所大学随机分为一个对照组和7个干预组,每组2、3年级各半。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干预组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正答率普遍好于对照组,对艾滋病及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也随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改善。同时,参与式教学较其他干预方法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在大学生中展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浙江某地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艾滋病健康教育后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变化情况,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中学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4126名中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讲座、观看VCD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教育,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健康教育前后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愿意了解艾滋病预防知识并帮助艾滋病感染者的学生从干预前的41.08%上升至干预后的62.17%(χ2=367.28,P<0.01),63.23%的学生能接受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工作和学习;干预后有64.86%的学生认为在感染艾滋病后应该坚定信心,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的52.96%(χ2=120.69,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同伴教育在高中生预防艾滋病(AIDS)、性病(STDS)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为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经验.方法 选取北海市9所高中学校的二年级学生为干预对象,各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内对照组,另选取北海市3所高中的二年级学生为外对照组.对实验组实施"同伴教育"干预,另外2组不进行任何有组织的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活动.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各组学生分别进行干预前后的调查,比较、分析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学生的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得分从24.33分提高到30.78分(P<0.05);高于外对照组(从24.66分提高到25.75分)和内对照组(从22.90分提高到23.54分).结论 同伴教育在高中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方面的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了解不同警示性教育方式对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为探索更好的防艾知识宣传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青岛市城阳区随机抽取3所学校51个班2 019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仅发放艾滋病警示性健康手册,B组应用PPT形式开展艾滋病警示性教育讲座,C组应用PPT形式开展警示性教育讲座并发放健康手册,对3组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A组、B组、C组艾滋病总知晓率分别为64.9%,61.2%,61.2%,干预2周后分别提高了2.3,27.7,28.0百分点.艾滋病知晓率干预前后比较,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45,P>0.05),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7.495,144.653,P值均<0.01).单因素分析表明,干预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户籍、年级、干预方式、父母文化程度有关(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城阳区本地相比,城阳区以外的学生艾滋病知晓率高[OR值(95%CI)=1.22(1.00~1.47)];与初一相比,高职一年级、初二艾滋病知晓率高(OR值分别为1.68,5.97);与A组相比,B组、C组艾滋病知晓率高(OR值分别为1.70,1.56).结论 城阳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较低,应结合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生动形象的艾滋病警示性教育方式,提高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并促进其态度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对江苏省南京市流动人口进行不同方式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并比较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调查对象分为4个干预组和1个对照组,干预组分别采用录像、讲座、手册及复合干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各组干预前后及组间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录像、讲座、手册组干预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5),知晓率分别为66.71%,67.35%,61.09%,讲座效果优于录像、手册;复合干预方式干预后知晓率为68.43%,优于单一方式.结论在流动人口中进行以讲座为主的多种方式结合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13.
某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的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了解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态度、行为现状,探讨对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宣传及行为干预的有效方式.方法 随机抽取某高校学生295名,其中大一学生129名,其它年级学生166名,通过成立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师团,举办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宣传版面展示、提供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画等方式开展一系列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并在干预前后,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调查对象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相关信息.结果 在该校干预前后分别随机抽取的295名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相关信息的调查应答率分别为:95.6%、97.6%.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P<0.01),态度和行为也有了明显的转变(P<0.01),同时干预前大一学生与其他年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比较也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在高校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有明显效果,并且艾滋病防治工作必须从新生人校时抓起,因此,应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促使他们树立健康、安全的性观念和行为,从而远离艾滋病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在高中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鄢陵县两所高中的二年级分别抽取四个班级,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先对学生进行基线调查,而后对干预组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一个月后,用同样的问卷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估。使用EPIDATA3.1建库,通过双录入方法进行数据质量控制,使用SPSS 17.0进行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开展后,干预组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干预前有显著的提高(P0.01),相关态度较干预前也有显著的改善(P0.01);而对照组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相关态度在干预前后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中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可行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评价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医护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宣教前后的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健康教育前平均为(20.12±2.28)分,健康教育后平均为(20.77±4.04)分,(t=6.417,P<0.01);对典型问题回答正确率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职称、不同执业范围医务人员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典型问题回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医务人员开展多种形式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应进一步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督导落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三明市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即时效果和2年随访效果。【方法】对福建省三明市716名高中学生,其中干预组286人、对照组430人,自2006~2008年分别在同伴教育实施前、结束后和2年后开展3次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教育组艾滋病知识得分两年后有所提高,干预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生殖知识和性病知识得分两年后得分较干预后有所下降,但与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得分(P<0.01)。无论是生殖知识、艾滋病知识还是性病知识,与干预前或干预后相比,对照组2年后得分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但同期比较中,教育组各项知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方面,教育组2年后得分和干预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都高于教育前的基线水平。而在对待婚前/婚外性行为的态度方面,与教育前和教育后1个月比较,教育组学生2年后态度有趋开放。【结论】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对有效提高高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是有效的,长期效果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市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评价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探索适合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市区的2家大型娱乐场所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干预活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125名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进行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从业人员关于艾滋病的知晓率,从干预前的77.97%提高到干预后的91.9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同时采用集中式讲座、播放宣传教育片、分发小册子等多形式,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是切实有效的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8.
孙运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448-4450
目的 了解山东省某高校护理专业不同年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KAP)情况,为学校乃至社会更好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编写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护理专业一年级、三年级的学生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对艾滋病KAP在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育效果明显(P< 0.05).健康教育后一年级、三年级学生对比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过连续、动态和多种形式的专业健康教育后,学生能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经和非传播途径等知识的掌握,对ADIS患者的态度改善,对以后从事该类病人的护理工作意愿逐步增强.但三年级经健康教育后部分学生对艾滋病病人的恐惧、甚至歧视的态度依旧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江苏省南京市流动人口进行不同方式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并比较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调查对象分为4个干预组和1个对照组,干预组分别采用录像、讲座、手册及复合干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各组干预前后及组间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录像、讲座、手册组干预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5),知晓率分别为66.71%,67.35%,61.09%,讲座效果优于录像、手册;复合干预方式干预后知晓率为68.43%,优于单一方式。结论在流动人口中进行以讲座为主的多种方式结合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20.
医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医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现况及需求,评价健康教育讲座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医学低年级学生,集中研究对象,由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后分别填写事先统一设计的相同问卷,统计分析有关数据,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对象对基本知识及传播途径、个人防病态度及行为意向的正确认知均有所提高(P值均<0.05)。医学生有较强的公共卫生意识,但部分观念和态度没有改变。结论健康教育讲座对在校医学生具有适应性、有效性,但仍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