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成人SARS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导致SARS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为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降低SARS患者的病死率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206例成人SARS(存活187例、死亡19例)患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及影像检查、临床治疗(激素最大冲击量)等资料与死亡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ARS患者的年龄(≥50岁)、有基础疾病、肺损伤程度(≥1/3肺视野)、T淋巴细胞(CD3^ T、CD4^ T和CD8^ T)水平降低、GLU升高、BUN升高、LDH升高、血钾降低、动脉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及糖皮质激素日冲击量(320mg)与SARS患者的死亡联系密切,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基础疾病(OR:7.349,95%CI:1.830~29.523)、肺损伤面积(OR:6.382,95%CI:1.186~34.329)、动脉氧分压降低(OR:7.938,95%CI:1.729~36.442)、二氧化碳分压升高(OR:4.892,95%CI:1.191~20.091及LDH升高(OR:20.251,95%CI:1.946~210.797)是导致SAR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ARS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有严重的肺损伤、动脉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及LDH水平增高将导致病死率增加,在临床实践中要密切观察上述指标,并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降低SARS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急性肺损伤(AL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75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ALI组和非ALI组,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L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75例肝移植患者ALI的发生率为9.8%(27/275),总死亡率10.2%(28/275),ALI病死率22.2%(6/27)。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术中大量输血(OR=12.12,95%CI 0.958~25.364)、无肝期过长(OR=1.23,95%CI 1.034~1.410)和冷缺血时间过长(OR=22.35,95%CI 1.266~43.421)为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AL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ALI与大量输血、无肝期过长、冷缺血时间过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35例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蕙  周敏  徐鸣  李丹  蒋永梅  史宏 《四川医学》2011,32(5):695-698
目的总结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探讨其预后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5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并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35例患儿中20例与感染相关(57.1%),尤其是EBV感染诱发。其他原因4例(11.4%),原因不明11例(31.4%)。临床表现发热34例(97.1%),肝肿大31例(88.6%)、脾脏肿大23例(65.7%),淋巴结肿大14例(40.0%)。实验室检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其中贫血31例(88.6%),血小板降低27例(77.1%),白细胞降低18例(51.4%)。肝功能异常(100%),高三酰甘油血症13例(37.1%),低纤维蛋白原血症14例(40.0%),血清铁蛋白增高15例(42.8%),骨髓涂片找到噬血细胞33例(94.3%)。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显示Hb〈30g/L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病死率高。结论噬血细胞综合征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早期化疗可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32例HPS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特点,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 从性别、年龄、热程、病原学、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单纯天冬氨酸转移酶、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中筛选出血小板降低(OR=2.078,P<0.05)和EB病毒感染(OR=2.662,P<0.05)为HPS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 EB病毒感染和血小板明显降低是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该病预后凶险,死亡率高,应早期积极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成人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及早期死亡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成人获得性HPS患者的潜在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选择和转归,并对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获得性HPS最常见诱因为肿瘤、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91.11%的患者早期即出现肝功能异常,通过针对噬血及病因的治疗,28例患者(62.22%)好转,其中11例在中位随访7.8个月后仍存活.30 d死亡率为37.78%,危险因素分析表明高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肌酐(Cr)升高与30 d死亡有关.结论 成人获得性HPS以肿瘤多见,对于临床上出现高热、脾大、铁蛋白高及早期肝损的患者需考虑该病可能,针对高龄、DIC、Cr升高的HPS患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成人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及早期死亡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成人获得性HPS患者的潜在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选择和转归,并对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获得性HPS最常见诱因为肿瘤、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91.11%的患者早期即出现肝功能异常,通过针对噬血及病因的治疗,28例患者(62.22%)好转,其中11例在中位随访7.8个月后仍存活.30 d死亡率为37.78%,危险因素分析表明高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肌酐(Cr)升高与30 d死亡有关.结论 成人获得性HPS以肿瘤多见,对于临床上出现高热、脾大、铁蛋白高及早期肝损的患者需考虑该病可能,针对高龄、DIC、Cr升高的HPS患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郑宝英  袁艺  曹玲 《中级医刊》2014,(11):42-45
目的:分析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EBV-AHS)患儿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本院收治的18例EBV-AHS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根据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10例)及死亡组(7例),1例放弃治疗,并对两组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儿的预后危险因素。结果①患儿以发热(100%)、肝脾肿大(100%)为突出表现,其余表现为多浆膜腔积液(83%)、浅表淋巴结肿大(72%)、呼吸系统症状(72%)、黄疸(39%)、皮疹(16.7%)、中枢神经系统症状(5%)。好转组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②实验室检查以肝功能损害为最突出(100%),以酶学改变及低白蛋白血症为主,骨髓细胞学检查均可见噬血细胞(100%),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100%),其次为全血细胞减少(77.8%),高甘油三酯血症(72.2%)等。血清铁蛋白≥500μg/L者13例(72.2%)。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死亡组乳酸脱氢酶( LDH)明显高于存活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死亡组血清白蛋白( ALB)低于存活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死亡组纤维蛋白原( FIB)明显低于存活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死亡组NK细胞比例低于存活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H〉2000U/L是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P=0.02),具有预后意义。结论 EBV-AHS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凶险,病死率高,LDH水平是影响EBV-AHS预后的不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农药中毒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提高救治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12月四川省隆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91例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农药种类、中毒原因、中毒程度、抢救时机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91例农药中毒患者中死亡26例,病死率为8.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中毒原因(OR=0.393,P=0.041)、中毒程度(OR=0.240,P=0.023)以及抢救时机(OR=0.126,P=0.012)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应尽早采取防控救治措施,降低农药中毒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影响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败血症116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死亡与存活患儿的临床特点,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并计算OR值及OR的95%可信区间。结果:存活104例,死亡12例(10.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胎龄、血小板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6.5379、5.5440、2.4436。结论:针对死亡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监护室(Emergency Care Unit,ECU)收住的脓毒症(Sepsis)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调查2003年1月-2011年9月之间入住ECU的107例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其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7例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中,男性71例(66.4%),女性36例(33.6%),年龄(59.5±16.0)岁,器官衰竭数目(2.8±1.0)个,呼吸道是最常见感染源(49.5%,53/107),心血管疾病(34.6%,37/107)是最常见的基础疾病;总病死率75.7%(81/107);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显示:凝血功能障碍和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是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液净化和早期预防是其保护因素。结论脓毒症并发ARDS的患者预后差,病死率极高,早期运用血液净化等多种抢救措施,防止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凝血功能障碍有益于降低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 SAP)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其对早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通过西安卒中登记研究,纳入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根据院内是否发生SAP分为非SAP组和SAP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差异。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SAP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SAP发生对患者早期结局事件[转归不良(mRS评分:3~6分)、卒中复发和死亡]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1039例,平均年龄(71.58±7.62)岁,男性577例(55.5%),发生SAP 64例(6.2%)。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73,95%CI:1.025~1.123,P<0.001)、入院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OR=1.114,95%CI:1.047~1.186,P<0.001)、吞咽障碍(OR=3.042,95%CI:1.5...  相似文献   

12.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 )causedbyanovelcoronavirus[1— 3] hasbeendescribedinmainlandChinasinceMarch 2 0 0 3,andseveralse riesof patientshavebeendescribedinthelitera ture[4 ,5] .Untilnow ,therestillnoreportregardingtheriskfactorsassociatedwith…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肺内外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肺外隐球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隐球菌感染住院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转归,根据是否有肺外累及分为肺隐球菌感染组(pulmonary cryptococcal infection,PC)和肺外隐球菌感染组(extrapulmonary cryptococcal infection,EPC),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资料进行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隐球菌播散至肺外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病例51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中位数为55(40,64)岁,合并基础疾病者39例。其中PC组41例,EPC组10例。EPC组实体器官移植和慢性肝病的比例(40.0%和40.0%),高于PC组(7.3%和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组患者出现头痛症状的比例(50.0%),高于PC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组降钙素原、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高于P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组白蛋白、外周血CD4+T细胞、外周血CD8+T细胞低于P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组病死率(60.0%)高于PC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实体器官移植(OR=10.470,95%CI为1.089~100.651,P=0.042)和白蛋白降低(OR=0.783,95%CI为0.637~0.962,P=0.020)与出现肺外隐球菌感染独立相关。结论 肺外隐球菌感染患者比肺隐球菌感染患者预后差,实体器官移植和白蛋白降低是肺外隐球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机械取栓为血管内治疗的新方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机械取栓的患者87例,预后的评价通过术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来确定,mRS≤3分认为预后良好(44例),mRS 4~6分认为预后不良(4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 结果 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在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24 h NIHSS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NIHSS评分与不良预后有关(OR=1.820,95%CI:1.19~2.77,P=0.005),术后24 h NIHSS评分以及年龄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术后24 h NIHSS评分:OR=2.006,95%CI:1.30~3.10,P=0.002;年龄:OR=1.102,95%CI:1.04~1.17,P=0.001)。 结论 年龄、NHISS评分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的预后存在显著性关系,年龄和NIHSS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影响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成功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的5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资料;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状况,根据术后90d 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3分)和预后不良组(4~6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血管内治疗术后90d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良好组22例(40.7%),预后不良组32例(59.3%);术后72h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率9.3%,病死率3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OR=1.091,95%CI:1.002~1.188,P=0.046)评分与良好预后呈负相关,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ostcirculation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  相似文献   

16.
吴爱萍  王金柱  韩芳  李茜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8):2176-2181
背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引起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对其认识的加深,关于ARDS的诊断标准也随之改变,2012年提出的ARDS柏林标准使得ARDS的诊断更为准确,然而基于这个标准诊断的ARDS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影响基于ARDS柏林标准诊断的ARDS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2-10-01至2017-09-30收治的177例符合ARDS柏林标准的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177例患者均经积极治疗,根据住院28 d时生存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疾病及治疗情况、入院时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77例患者中79例(44.6%)存活(生存组),98例(55.4%)死亡(死亡组)。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组和死亡组年龄、BMI、ARDS类型、ARDS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合并休克率、入院72 h液体累积平衡情况、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和血肌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95%CI)=2.536(1.120,4.653),P<0.01〕、ARDS类型(肺内型)〔OR(95%CI)=1.055(0.424,3.423),P<0.01〕、ARDS分级(重度)〔OR(95%CI)=3.363(1.763,5.236),P<0.01〕、入院72 h液体累积平衡(正平衡)〔OR(95%CI)=1.163(0.512,3.563),P<0.01〕、APACHEⅡ评分(15~25分)〔OR(95%CI)=2.224(1.046,4.255),P<0.01〕是ARD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24.0 kg/m2〔OR(95%CI)=0.856(0.326,1.563),P<0.05〕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年龄>65岁、肺内型ARDS、重度ARDS和入院72 h液体累积正平衡、APACHEⅡ评分(15~25分)是ARD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24.0 kg/m2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因素分析.方法 将85例HPS患儿按年龄分为0~2岁(A组)、>2~8岁(B组)和>8~14岁(C组),从病因、病理、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B和C组病因均以EB病毒感染为主,感染阳性率C组明显高于A、B组;骨髓检查粒细胞红细胞比例(粒红比)小于1.0的发生率,A组高于C组;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生在B组中多见,肝脾肿大在C组中最少见;浆膜腔积液发生在B组多见;实验室检查乳酸脱氢酶(LDH)B组高于A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在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与死亡患儿比较,浆膜腔积液、三酰甘油(TG)、CD4/CD8及骨髓检查粒红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显示TG>3.5 mmol/L、CD4/CD8< 1.24、骨髓粒红比小于1.02是影响儿童HPS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儿童HPS有部分临床特点与发病年龄有关,TG、CD4/CD8及骨髓粒红比水平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定群病例的前瞻性研究,记录75例DAI患者的相关指标及伤后6个月随访结果,对其临床和影像相关指标与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OR=0.021,95%CI0.0071.557)、双侧瞳孔变化(OR=27.532,95%CI8.97557.413)、MR I弥散加权成像脑中轴部位病灶数(OR=5.753,95%CI2.1369.392)及脑中轴部位平均表观弥散系数(OR=0.353,95%CI0.1340.964)是影响DAI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上述相关因素结合后预测DAI患者预后的准确率达92.0%。结论入院GCS、双侧瞳孔变化、MR I弥散加权成像脑中轴部位病灶数及脑中轴部位平均表观弥散系数是影响DAI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临床因素与影像学指标结合则能更准确地评估DAI患者预后。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