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韦红日 《海南医学》2009,20(6):54-55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及文拉法辛组,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均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安全性好。结论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老年期抑郁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文拉法辛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令性。方法:65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文拉法辛与西酞普兰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文拉法辛和西酞普兰疗效相近,但前者起效稍快。两组不良反应程度轻,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文拉法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3.
陆淑清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5):489-489,492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各周HAMD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其中治疗后1周末,西酞普兰组评分下降较阿米替林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治疗2~6周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组少而轻。结论: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起将效较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肿瘤伴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肿瘤伴发抑郁症的患者按人组顺序以单双号分组,单号为研究组(西酞普兰+rTMS),双号为对照组(西酞普兰+伪刺激),共观察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及其减分率、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均P〈0.01)。治疗第1、2、4周末研究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第4周末研究组的CG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合并西酞普兰治疗肿瘤伴发的抑郁症疗效确切、起效快、安全性好,优于单用西酞普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缓释片和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西酞普兰治疗,疗程为2个月.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评定治疗效果,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显著(P〈0.05),但两组发生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文拉法辛缓释片和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都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但西酞普兰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对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组各26例,观察治疗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抗抑郁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末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对卒中后抑郁有效率为76.92%、73.08%,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与文拉法辛相当,且起效迅速,安全性高,依存性好,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治疗抑郁发作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抑郁发作患者分为西酞普兰组40例和氯米帕明组38例,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除治疗后第1周外,两组间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较轻。结论西酞普兰治疗抑郁发作疗效确切,起效快,不良反应较轻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艾司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对85名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诊断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42例)给予利培酮合并艾司西酞普兰(10 mg/d)治疗;对照组(43例)单予利培酮治疗;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PANSS量表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及不良反应的评定。结果两组的HAMD和PANSS总分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2周末和4周末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能较快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刘桃芳  蔡效红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233-1234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30例)和阿米替林组(30例),疗程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周末评定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内治疗前后HAM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在治疗后2、4、6、8周末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时两组TESS评分西酞普兰组显著低于阿米替林组。结论: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对抑郁症均有效,但西酞普兰安全,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方永敏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108-108,225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神经科2003年4—9月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器质性精神障碍抑郁状态的诊断标准和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而诊断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末各查一次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结果:西酞普兰组及阿米替林组治疗后2.4、6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两组闻同周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组少而轻,两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酞普兰抗抑郁作用较显著,疗效与阿米替林相仿,不良反应比阿米替林少,且程度轻,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和耐爱性,可作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氟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5例有脑卒中病史且符合CCMO-3中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用氟西汀治疗37例(研究组),阿米替林治疗38例(对照组)进行6W的双盲对照研究,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W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临床总体量表一疗效总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第2W末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6W末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氟西汀组的不良反应少且轻。结论:氟西汀不良反应小,起效快,服用安全,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更适用于PSD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口服氟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2周末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6周末,研究组有效率81.3%,对照组为78.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显著,与氟西汀相当,安全性高,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两酞普兰合并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件。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组(阿酞普兰组)和合并组(西酞普兰合并舒肝解郁胶囊组),各40例,共治疗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馈表(HAMD)、副反应最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治疗后第1、2、4、8周末,合并组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单用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组显效率最著高于单用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少而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酞普兰合并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杨华  裴静云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7):2066-2067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合用丁螺环酮对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西酞普兰合用丁螺环酮)和对照组(单用西酞普兰),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两周,治疗组HAMD、HAMA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起效快.治疗4、6、8周末,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酞普兰合并丁螺环酮治疗老年抑郁症起效快,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对焦虑抑郁共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焦虑抑郁共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单盲对照治疗6周。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周两组HAMD、HAMA总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且不良反应少。结论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焦虑抑郁共病疗效相当,安全性高,而西酞普兰不良反应更轻一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老年焦虑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4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3版焦虑发作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文拉法辛组.艾司西酞普兰剂量为10~20 mg/d,文拉法辛剂量为150~225 mg/d.疗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用副反应量表和实...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Paroxetine combin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EA) in treating depression.Methods:Forty-two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22 patients) treated with EA combined with Paroxetine,and the control group (20 patients) treated with Paroxetine alone,and the therapeutic course for both groups was 6 weeks.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evaluated with scores by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and 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 scale (TESS), respectively.Results:HAMD scores determined at the end of the 1st,2nd,4th,and 6th week of the treatment cours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rate evaluated at the end of the 6-week treatment was remarkab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2.7% vs 40.0%).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ESS scores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EA combined with Paroxetine has better clinical efficacy than that of Paroxetine alone,with milder adverse reaction and quicker initiation of effect.  相似文献   

18.
徐丽珍  林泽涯 《中外医疗》2011,30(26):5-5,7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患者随机分为文拉法辛组[(175±20)mg/d,n=48]和氟西汀组(20mg/d,n=50),疗效采用HAMD17项评分,不良反应采用TESS和监测血压。疗程均为6周。结果文拉法辛组痊愈率39.6%,有效率68.8%;氟西汀组痊愈率30.0%,有效率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文拉法辛组在HAMD量表减分值方面,第1、2、4周均更明显。2组在不良反应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起效较快、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度洛西汀组和舍曲林组,各39例,治疗8周。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8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同时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估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HAMD、HAMA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第1周度洛西汀组患者HAMD、HAMA总分下降显著比舍曲林组多(P<0.01),在其它几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疗效相当,但度洛西汀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米氮平组)32例,对照组(阿米替林组)32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于治疗第1周末和第6周末对主要抑郁症状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各时段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治疗1周末和2周末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总分减分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6周末除对照组自责、自杀念头症状检出率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两组其他抑郁症状检出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9%,对照组为46.9%(x2=4.43,P<0.05)。结论:米氮平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米氮平起效明显快于阿米替林,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少而轻,对改善卒中后抑郁的核心症状优于阿米替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