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肌肉痉挛程度[综合痉挛量表(CSS)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运动功能指标[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和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评分]和平衡功能指标[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SS和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GMFM、PDMS和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疗效确切,能减轻肌肉痉挛,改善运动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运动训练的方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将这110例患儿随机分为给予针刺治疗的对照组,和在给予针刺治疗基础之上联合运动训练治疗的实验组,每组55例,然后将对照组患儿与实验组患儿的GDS(Gesell发育量表)评分、MAS(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指标进行比较,然后分析其治疗作用。结果:实验组患儿的Gesell发育量表评分、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患儿好,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运动训练的方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作用明显,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4.
背景 痉挛型脑瘫的康复治疗对患儿身心健康十分重要,常规综合训练的康复效果不够理想。经颅磁刺激通过脉冲磁场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促进大脑功能恢复;核心肌力训练是对核心肌群的针对性合力康复方法,可系统性解决患儿身心状态。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2017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44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148例)、对照组(150例)与研究组(1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与核心肌力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经颅磁刺激。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3个月时采用改良Tardieu痉挛量表(MTS)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评量表(GMFM)对患儿肌肉痉挛及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并对比三组患儿踝关节活动度及步行速度。结果 训练方法与时间对MTS评分、GMFM评分均存在交互作用(P<0.001),训练方法及时间对MTS评分、GMFM评分主效应均显著(P<0.05)。三组治疗1个月及3个月时,MT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GMF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MTS评分均低于治疗1个月,GMFM评分均高于治疗1个月(P<0.05)。治疗1个月及3个月时,对照组和研究组MT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GMFM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研究组MT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时,三组患儿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对照组和研究组踝关节活动度大于常规组,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三组治疗3个月时踝关节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P<0.001)。三组步行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695,P<0.001);其中对照组和研究组步行速度快于常规组,研究组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经颅磁刺激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可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痉挛及运动功能改善,并可提高踝关节活动度及步行速度,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神经发育学疗法(NDT)联合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ITP)对痉挛型脑性瘫痪(SCP)患儿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4例SC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NDT治疗,观察组给予NDT联合ITP治疗,两组各37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精细运动功能测试(FMFM)量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量表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治疗后FMFM、GMFM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FMFM、GMFM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治疗后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多(P<0.05)。结论:在NDT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ITP治疗可有效改善SCP患儿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临床疗效显著,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红  童光磊  张敏  易昕  蔡云飞 《安徽医学》2013,34(8):1070-107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 75例下肢痉挛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运动疗法;研究组37例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MAS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快速降低肌张力,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对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共60例,将全部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刺激部位:胫骨前肌、股四头肌、臀大肌。2组患儿均持续治疗1个疗程,在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 ,GMFM)检测徒手肌力法( manual muscle testing ,MMT)测试。结果:康复治疗后,治疗组肌力提高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肌力提高总有效率为66.67%,2组肌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GMFM总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GMFM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9.
覃章平   《中国医学工程》2009,(4):271-273
目的探讨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1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以神经发育技术为基础的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力训练。治疗后2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评分的五区水平相当,治疗后2个月,所有患儿五区的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而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A区、B区评分水平基本相当(P〉0.05),C区(P〈0.05)、D区(P〈0.01)和E区(P〈0.01)试验组均要高于对照组。至治疗6个月时,康复水平进一步提高。组间比较仍以C区、D区和E区试验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肌力训练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尤其对患儿的爬、跪、站、走、跑和跳能力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生物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所有患儿均接受bobath技术、推拿、改善脑循环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应用生物电刺激对双下肢进行肌电触发的生物反馈刺激.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中D、E功能区进行站立和行走的功能评定,应用日常生活评分(ADL),同时应用肌电图对肌张力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物电刺激治疗能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张力,明显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吞咽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2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吞咽训练,治疗组加用V italStim电刺激治疗仪进行NMES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进行评定。结果 2组治疗前,在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定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定均有所好转(P均〈0.05),且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1.92±0.95vs2.56±1.12,P〈0.05)及吞咽障碍程度分级(7.60±1.89vs6.40±2.27,P〈0.05)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NMES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给予双乳突法头部低频电刺激对其运动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瘫患儿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康复对照组53例,给予常规治疗,电刺激治疗组53例,给予常规治疗+双乳突法头部低频电刺激;正常对照组为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结果与康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电刺激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及其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电刺激治疗组患儿具有显著较高的GMFM评分(P<0.05)。与电刺激治疗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ACA、MCA及PC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对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给予双乳突法头部低频电刺激可以使其运动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疗效得到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0月来本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65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83例,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对照组82例,单独采用吞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sEMG最大波幅、SSA评分、VFSS评分及SWAL-QOL评分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后sEMG最大波幅、VF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SSA评分、SWAL-QO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MG负相关于SSA、SWAL-QOL,正相关于VFSS(P〈0.05),SSA负相关于VFSS,正相关于SWAL-QOL(P〈0.05),VFSS负相关于SWAL-QOL(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30-33
目的研究前馈控制结合躯干训练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脑瘫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分别行常规躯干训练和前馈控制结合躯干训练,对比两组各功能指标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脑瘫患儿治疗后BBS(47.89±1.08)分、GMFM(32.48±1.62)分、FMA(22.09±1.51)分、MBI(82.98±1.77)分,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脑瘫患儿家属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结合躯干训练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0):105-108
目的探讨早期床旁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早期床旁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组(联合组,n=100)和单独常规康复训练组(常规组,n=100),统计两组患者的NDF评分、FMA评分、MBI评分、临床疗效。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DF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FMA评分、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NDF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FMA评分、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DF评分、FMA评分、MBI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0%(95/100)显著高于常规组81.0%(81/100)(P0.05)。结论早期床旁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较单独常规康复训练更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阅文献,整理目前国内对痉挛性脑瘫的主要治疗方法,结合我院临床实际应用,归纳总结,探讨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方法。治疗痉挛性脑瘫常使用中医的针灸、按摩、中药药浴、中医穴位注射与西医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且要尽早治疗,中药药浴(水药热浴疗法)治疗痉挛性脑瘫可明显降低患儿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单纯使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观察组使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脑电功率、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0波值及θ/β比值均低于治疗前,G波值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0波值及θ/β比值低于对照组,G波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66项评分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GMFM一66项评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腓肠肌肌张力及足背屈角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腓肠肌肌张力及足背屈角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O.05)。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脑功能,增强粗大运动功能,同时降低患儿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8.
马磊  金岚  段军  唐久来 《安徽医学》2011,32(7):886-888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及痉挛型脑性瘫痪发生的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265名脑瘫儿童和272名正常儿童的性别、出生体质量、出生胎龄、脑瘫类型、孕母年龄、分娩史、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等调整后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早产儿童中,经济状况中等及以上、文化程度较高及出生体质量〈2.5 kg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中,女童、经济状况中等及以上、出生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4 kg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经济状况中等及受教育程度较高可能是避免早产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