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KD)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64例川崎病患儿分成三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并观察其疗效。结果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单剂1g/kg优于400mg/(kg·d)和单剂2g/kg。结论单次应用1g/kg IVIG治疗KD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减轻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川崎病及其合并冠脉损伤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early diagnosis of Kawasaki disease (KD) complicated by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CAL). METHODS: Medical records of 84 children with KD (2 months to 8 years of age)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Diagnosis of KD was based on current diagnostic criteria of KD.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for white blood cells (WBC), hemoglobin (HB), platelet counts (Plt), and C-reactive protein (CRP), along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and echocardiography within 7 days after the onset of the disease.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logistic)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During the first 7 day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patients included fever (100%), conjunctivitis (71.46%), skin rash (66.7%), extremity change (54%), oral mucosa change (80%), and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 (25%).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revealed elevated WBC, CRP, and ECG (P<0.05, 0.05,0.01, respectively) in patients with CAL.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ECG positivity (P<0.01) and WBC increases (P<0.01) were independently correlated with CALs in acute KD. CONCLUSIONS: CRP (+), ECG (+), WBC count increase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KD are important indicators to predict CAL caused by KD.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即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特点的小儿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一般认为与感染及其免疫反应有关。好发于6~18个月婴幼儿。近2年我们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朱俊芳 《吉林医学》2014,(9):1899-1899
目的:对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择180例川崎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接受治疗后,总热程、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实验室指标均明显优于观察组,而且冠脉病变的发生率较低。结论:丙种球蛋白的单次、大剂量使用有利于川崎病的有效治愈,可以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丙种球蛋白不同应用时间对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到2014年5月达州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144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丙种球蛋白不同应用时间分为三组,早期组(43例)病程1~5 d,中期组(49例)病程6~10 d,晚期组(52例)病程>10 d。对三组患儿治疗前后行血常规检测,记录患儿发热时间和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同时对比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及对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发生情况。结果在总发热时间上,晚期组患儿高于早期组和中期组[(10±5)d比(6±3)d、(8±3)d],中期组高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方面,早期组高于中期组和晚期组[32.6%(14/43)比12.2%(6/49)、7.7%(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状动脉扩张发生方面,晚期组高于早期组和中期组[32.7%(17/52)比14.0%(6/43)、14.3%(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状动脉瘤发生方面,晚期组高于早期组和中期组[34.6%(18/52)比11.6%(5/43)、14.3%(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6~10 d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所需时间短,反应性高,且并发症可以耐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以前采用阿斯匹林(ASP)和对症治疗。近年来国外报道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可迅速控制急性期病状。本文采用IVIG治疗6例,同时设对照组(6例)。结果:IVIG组临床症状消失快,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一次大剂量IVIG输注治疗KD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川崎病(KD)合并冠脉损伤(CAL)高危因素分析早期诊断的必要性并探讨其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方法参照KD现行诊断标准,统计分析1992年1月~2002年1月住院的84例KD患儿发病早期(7 d内)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发病7 d内发热、眼结膜充血、唇红或干裂、皮疹、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100%、71.4%、80%、66.7%、25%;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年龄、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心电图与KD合并冠脉损伤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提示早期白细胞升高、心电图阳性与KD合并CAL显著独立相关(P<0.05)。结论持续发热伴眼结膜充血、唇红或干裂、皮疹等可疑KD病例经病史、年龄、血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C反应蛋白等资料综合分析,可于发病7 d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预防冠脉病变,改善冠脉病变预后;早期白细胞升高、心电图阳性可以作为KD合并CAL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自治疗川崎病进行疗效分析。方法 对50例川崎病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分为静丙组(给予丙种球蛋白加阿斯匹林)及常规组(单独用阿斯匹林)。对于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及发热天数及热峰值进行比较。结果 静丙组比常规组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降低,发热天数缩短及热峰值下降。结论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以预防冠状动脉瘤发生及冠状动脉扩张发生,并可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IVIG)和阿斯匹林 (ASP)对川崎病 (KD)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不同剂量IVIG及阿斯匹林随机治疗 48例例川崎病患儿 ,治疗后监测患儿热程、白细胞计数及冠状动脉改变 ,同时观察IVIG及阿斯匹林的副作用。结果 :静脉滴注IVIGA组、B组治疗后热程、白细胞计数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与AS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X2 =9 44,P <0 0 5)。但IVIGA组及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X2 =2 65 ,P >0 0 5)。结论 :对于KD患儿 ,在病程早期应用静脉滴注IVIG可明显缩短热程 ,使冠状动脉瘤发病率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10.
经回顾性分析24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疗效得出:用丙种球蛋白(IVIG+ASP)组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为8.3%,用阿斯匹林(ASP)组为50%。冠状动脉损害前者呈轻度扩张,后者表现为多发性扩张和巨大动脉瘤,提示早期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是预防CAD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11.
刘倩  范晓晨 《安徽医学》2020,41(4):389-392
目的 探讨血浆前清蛋白(PA)水平对川崎病(KD)患儿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的预测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28例KD患儿(KD组)的临床资料和5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的体检资料。KD组根据临床特点分为典型KD组98例和不典型KD组30例,根据是否合并CAL分为CAL组23例和nCAL组105例,记录各组患者PA、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血小板计数(PLT)、清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心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对各组间以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PA的最佳截断值,计算PA判断KD合并CA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治疗前KD组PA水平为(68.91±40.65)mg/L,低于对照组的(180.20±31.8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KD组PA水平(67.19±41.29)mg/L低于不典型KD组的(74.53±38.60)m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PA水平(53.30±24.73)mg/L低于nCAL组的(72.33±42.6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PA的截断值选为82.5 mg/L时,敏感度为87.0%,特异度为69.5%。结论 血浆PA水平有望作为KD患儿合并CAL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与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损伤及心肌酶谱(包括CK、CK-MB、AST、LDH和HBDH)变化的关系。方法对45例川崎病患儿在治疗前和治愈后进行血清CRP、IgG、IgA、IgM和心肌酶学检测,并通过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明确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情况。结果川崎病患儿在急性发病时血清CRP、IgG、IgM、和CK-MB水平明显升高,治愈后上述指标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伴有冠状动脉损伤的川崎病患儿血清CRP、IgG、和IgM水平明显高于没伴有冠状动脉损伤的患儿。血清CRP、IgG和IgM水平与CK-M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川崎病患儿血清CRP、IgG和IgM的升高与患儿急性炎症反应程度密切相关,同时也可作为预测患儿心肌损伤及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169例KD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将169例KD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B组为KD不伴冠状动脉病变;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年龄、发热天数、白细胞数、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血小板数、血清白蛋白、血钠、D二聚体与KD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同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白蛋白、血钠、D二聚体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效能。结果 KD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36.69%。A、B组患儿血清白蛋白、血钠、D二聚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血钠、D二聚体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383、0.353和0.715。血清白蛋白35 g/L、血钠135 mmol/L、D二聚体0.92 mg/L是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KD的主要危害是冠状动脉病变;血清白蛋白35 g/L、血钠135 mmol/L、D二聚体0.92 mg/L是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变化与川崎病怠者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60例川崎病患儿在急性期进行血清CRP和IgC、IgA、IgM检测,并通过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明确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情况.结果 川崎病患儿在急性期血清CRP和IgG、IgA、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上述指标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伴有冠状动脉损伤的川崎病患儿血清CKP、IgG、IgM水平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P<0.01).结论 川崎病患儿血清CRP、IgG、IgM的升高与患儿急性炎症反应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陈书琴  朱红枫  杜娟 《西部医学》2012,24(5):914-915,917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KD冠脉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组为30例川崎病患儿,冠脉损害(CAL)组15例,冠脉正常(NCAL)组15例,分别收集急性期、恢复期外周血制备血清。对照组为30例年龄相仿的正常健康儿童。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各组患儿血清中MMP-3、TIMP-1的水平。结果川崎病CAL组血清MMP-3、MMP-3/TIMP-1和NCAL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CAL组血清TIMP-1水平较NCAL组明显降低(P〈0.01)。KD急性期MMP-3、TIMP-1、MMP-3/TIMP-1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川崎病CAL组血清MMP-3和NCAL组相比明显升高,提示MMP-3可以作为预测与早期诊断CAL的客观指标。KD急性期MMP-3、TIMP-1、MMP-3/TIMP-1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提示MMP-3、TIMP-1、MMP-3/TIMP-1可作为早期诊断川崎病的一个客观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儿童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冠脉损伤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63例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比较不同类型川崎病患儿的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相关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合并症和治疗效果。结果 63例KD患儿中,典型KD 41例,不完全KD 22例,合并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L)19例,其中典型KD为34.15%(14/41),不完全KD为22.73%(5/22),两组患者CAL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典型KD的球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多形性皮疹、手足硬肿显著高于不完全K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WBC、中性比例、HGB、PLT、CRP、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完全KD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结合实验室指标,对该病早诊断、早治疗,可减少儿童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74-77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KD住院患儿296例为调查对象,按照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是否发生CAL将其分为CAL组(97例)和NCAL组(199例)。计算KD患儿并发CAL的发生率;KD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筛选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法,筛选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持续发热时间、临床诊断、诊治时间、IVIG开始使用时间、IVIG抵抗、WBC、hs-CRP、ESR、PLT、ALB、cTnI、D-二聚体、血钠、心电图检查、激素治疗。结果 我院KD患儿并发CAL的发生率为32.77%(97/2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持续发热时间、诊治时间、IVIG开始使用时间、IVIG抵抗、WBC、hs-CRP、ESR、PLT、ALB、cTnI、D-二聚体、血钠、心电图检查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持续发热时间(OR=2.195)、诊治时间(OR=3.297)、IVIG抵抗(OR=4.367)、hs-CRP(OR=2.989)、ESR(OR=3.550)、c TnI(OR=5.328)、D-二聚体(OR=3.892)是KD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结论 KD住院患儿具有较高的CAL发生率,且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进行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CAL的发生率,改善KD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4-6
目的观察并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CA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符合诊断标准的川崎病患儿46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符合病毒感染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4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均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分为15例冠状动脉病变组(CAD)和31例非冠状动脉病变组(NCAD)。抽血检查并记录各组儿童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D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NCAD组接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CAD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NCA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该病诊断的早期临床观察指标,D-二聚体可早期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有利于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和预后评估,血清降钙素原不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川崎病患儿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在川崎病急性期的变化和对冠状动脉损伤(CAL )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川崎病(KD)组(n=4 8)治疗前后及对照组(n=30 )患儿血浆D二聚体浓度,分析D二聚体浓度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结果 KD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 .0 5 ) ;KD组治疗3周后D二聚体水平低于治疗前(P<0 .0 5 ) ;CAL组D二聚体水平治疗前、治疗后均高于无CAL组,(P<0 .0 5 )。结论 D二聚体浓度对KD患儿急性期CAL有诊断价值;阿司匹林治疗能有效改善KD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减少KD患儿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9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毅兰  李泓 《广西医学》2006,28(5):645-647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及随访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确诊的川崎病患儿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最长随访时间为8年.结果在受检的94例川崎病患儿中有冠状动脉病变共26例,3例发生冠状动脉瘤,左冠状动脉比右冠状动脉更易发生扩张性病变.随访结果表明,轻度扩张性病变较易恢复正常.1例冠状动脉瘤持续存在;1例动脉瘤回缩后主干轻度狭窄.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于早期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及时给予正确治疗,减轻冠状动脉的损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均需定期随访,以指导用药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