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背景:保证角膜上皮瓣活性的最佳乙醇浸润时间是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后影响角膜上皮瓣活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50例(100眼)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患者,术眼按度数分为轻度近视(〈-3.00m-1)40眼和中度近视(-3.00~-6.00m-1)60眼。术中乙醇作用时间分别为15,25s。结果与结论:术后1周、1,6,12个月时,相同近视度数下,与乙醇作用25s比较,术中乙醇作用15s眼的裸眼视力明显提高,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加快(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降低,雾状角膜混浊程度降低(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与雾状角膜混浊程度呈正相关(P〈0.01)。说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中切削深度相当情况下,乙醇浸润时间越短,角膜上皮瓣制作质量越高,术后角膜上皮瓣活性越好,愈合较快、视力易恢复。  相似文献   

2.
背景:保证角膜上皮瓣活性的最佳乙醇浸润时间是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后影响角膜上皮瓣活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50例(100眼)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患者,术眼按度数分为轻度近视(<-3.00m-1)40眼和中度近视(-3.00~-6.00m-1)60眼。术中乙醇作用时间分别为15,25s。结果与结论:术后1周、1,6,12个月时,相同近视度数下,与乙醇作用25s比较,术中乙醇作用15s眼的裸眼视力明显提高,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加快(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降低,雾状角膜混浊程度降低(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与雾状角膜混浊程度呈正相关(P<0.01)。说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中切削深度相当情况下,乙醇浸润时间越短,角膜上皮瓣制作质量越高,术后角膜上皮瓣活性越好,愈合较快、视力易恢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保留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简称LASEK),用以治疗近视眼。它是指利用一定浓度酒精的化学作用把角膜上皮层完整剥离成瓣,然后对上皮瓣下的角膜行激光切削治疗,以达到矫正近视的治疗方法。剥离的角膜上皮瓣厚度在60~90微米,激光照射后将瓣复位,并要求患者术后戴高透氧性的角膜接触镜。  相似文献   

4.
韩红举  魏梅  庄云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1):1276-1277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是采用超薄微型角膜刀制作厚度仅60~80μm的角膜上皮瓣,再在角膜前弹力层进行激光切削,从而改变角膜中央及/或周边的前表面曲率,矫正近视、远视和散光。Epi—LASIK是安全的表面切削术,拓宽了角膜屈光手术的矫治范围,降低了LASIK(laser in sire Leratomileusis)由于瓣异常带来角膜膨隆扩张、上皮植入或弥漫性层间角膜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微型角膜刀上皮瓣下准分子激光磨镶术(Epi-LASIK)是继准分子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之后的一种新型手术方式,其原理是依靠电动装置驱使钝性刀头高速震荡,进而机械分离角膜上皮与角膜前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薄角膜近视病人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8例(95眼)薄角膜近视病人术前严格检查和精心准备,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恐惧情绪;术中密切护理配合;术后予以健康指导及定期复查.[结果]48例(95眼)术后随访6个月,全部病人裸眼视力好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达到了预期目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LASEK术中去瓣与留瓣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比分析保留和去除上皮瓣的LASEK矫治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263例(526眼)近视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术中随机分为去瓣组(Ⅰ组)和留瓣组(Ⅱ组),对比分析2组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haze)程度以及眼部刺激症状.结果:术后3个月,留瓣组3 个月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45 眼(占93.2 %),而去瓣组为238眼(占9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均无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大于1行者.去瓣组术后3d 角膜上皮愈复率达73.05 %,而留瓣组仅1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去瓣组角膜上皮平均愈复时间较留瓣组明显缩短.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结论:去除上皮瓣不影响LASEK的疗效,并且能减轻患者的眼部刺激症状,缩短上皮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薄角膜近视病人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8例(95眼)薄角膜近视病人术前严格检查和精心准备,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恐惧情绪;术中密切护理配合;术后予以健康指导及定期复查。[结果]48例(95眼)术后随访6个月,全部病人裸眼视力好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达到了预期目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归纳和介绍了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方法,比较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的优缺点及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特点,根据其发展趋势,对它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归纳和介绍了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方法,比较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的优缺点及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特点,根据其发展趋势,对它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曾锦  王军  崔颖  李倩  李仲明  谢文娟 《新医学》2011,42(11):745-747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中应用丝裂霉素对角膜上皮细胞愈合的影响.方法:根据LASEK术中切削深度,小于80μm的为对照组60只眼,行常规LASEK术.大于80 μm为实验组60只眼,术中应用0.02%丝裂霉素12s.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细胞愈合情况、术后疼痛程度,随访6个月观察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术后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双眼屈光度相近符合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的近视患者15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77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外再加护理干预,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用药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3,P=0.002)。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患者术后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经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过程中去除、保留角膜上皮瓣对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高度近视患者2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4例。研究组行去除角膜上皮瓣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对照组行保留角膜上皮瓣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结果两组术前裸眼视力(UCVA)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研究组UCV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UCVA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术后5 d VAS评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去除角膜上皮瓣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有效性、安全性均较优,有利于保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分析强化护理健康教育对接受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的近视患者的术后用药依从性和视觉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5年9月在我院45例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近视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再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3月接受强化护理健康教育的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近视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视觉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为91.1%,对照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为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视觉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的视觉满意度为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护理健康教育应用于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的近视患者中,能够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增强患者的视觉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引导个体化切削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近视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8年8月至2010年5月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应用德国蔡司生产的MEL-80准分子激光系统开展角膜地形图引导个体化切削LASEK术矫正85例近视患者(169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85例患者(169眼)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裸眼视力逐渐稳定并呈上升趋势。结论细致、周到的围术期护理是LASEK手术矫正近视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崔馨  贺翔鸽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258-7259
1983年,Trokel等将准分子激光应用于切削角膜.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成为眼科手术的一场革命。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一度成为矫正近视的主要方法。由于其明显的术后疼痛、角膜雾状混浊、可矫正范围有限,很快被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mtomileusis,LASIK)替代。但LASIK罕见然而严重的并发症如术中角膜瓣破碎、游离,术后上皮植入、创伤导致角膜瓣移位等使手术风险较PRK增高。由Camellin提出并开展了保留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屈光手术,因手术过程中在角膜光学切削表面覆盖了一层角膜上皮而兼顾了LASIK和PRK的双重优点。  相似文献   

17.
Epi-LASIK即机械上皮刀辅助的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是在LASEK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功的弥补了LASEK术中用乙醇来辅助角膜上皮瓣形成的问题,使角膜上皮瓣的成活率更高;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医患的认可.加之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的引导应用,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为了进一步分析研究,作者自2011年3月至9月对应用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EPI-LASIK矫正不同度数的近视患者手术前后视力与年龄及像差等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已行术前检查的近视患者未实施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的具体原因.方法 对78例患者经术前系统检查以及术前谈话后未实施手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 78例中角膜屈光力较高16例(20.51%);圆锥角膜2例(2.56%);最佳矫正视力<0.5的13例22眼(16.67%);对手术有顾虑12例(15.38%);眼底病变10例(12.82%);角膜厚度不足8例(10.26%);眼压高7例(8.97%);对疼痛恐惧6例(7.69%);度数不稳定4例(5.13%).结论 LASEK是一种选择性手术,必须进行严格的术前检查和医患沟通,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已行术前检查的近视患者未实施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的具体原因.方法 对78例患者经术前系统检查以及术前谈话后未实施手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 78例中角膜屈光力较高16例(20.51%);圆锥角膜2例(2.56%);最佳矫正视力<0.5的13例22眼(16.67%);对手术有顾虑12例(15.38%);眼底病变10例(12.82%);角膜厚度不足8例(10.26%);眼压高7例(8.97%);对疼痛恐惧6例(7.69%);度数不稳定4例(5.13%).结论 LASEK是一种选择性手术,必须进行严格的术前检查和医患沟通,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相似文献   

20.
激光上皮角膜磨镶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  柳琴  倪霞 《护理研究》2005,19(1):58-59
激光上皮角膜磨镶术(Iaser epithelialker tomileusis or laser epithetial kclatoplasty,LASEK)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型屈光手术。是1999年由意大利医生Camellin^[1]首先提出并命名。按照Camellin的解释,它是一种先制作一个角膜上皮游离片(角膜上皮瓣),在激光切削角膜基质完成后再将上皮游离片复位的屈光手术。它克服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在治疗高度近视时的可预测性低、术后疼痛、角膜雾浊及近视回退等弱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