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产低分子量肝素钠在血液透析抗凝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国产低分子量肝素钠(LMWHNa)和普通肝素钠(SHNa)在血液透析(血透)中的抗凝效果及对尿素氮和肌酐清除能力的影响,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6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维持性血透患者自身对照,分两个阶段分别用LMWHNa和SHNa抗凝透析各4次,每周2次~3次,3周~4周内完成;比较透析器凝血程度、血室容积下降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Ⅹa因子(FⅩa)活性、尿素氮和肌酐清除下降率的改变,观察动、静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SHNa比较,LMWHNa在透析中抗FⅩa活性明显增强,但对APTT的影响不如SHNa明显;透析结束后动、静脉穿刺点压迫止血的时间缩短;透析器凝血情况有所改善,血室容积下降率、尿素氮和肌酐清除下降率与SHNa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使用中未发生明显的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透析中用国产LMWHNa可达到与SHNa相似的抗凝效果,而出血倾向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肝素(UFH)及低分子肝素(LMWH)作为血液透析的抗凝剂,观察透析器和血管通路凝血及出血,探讨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的应用。方法:选择54例透析病人,分为UFH组和LMWH组有出血倾向5例。观察每次透析中静脉压,透析后管道及透析器凝血情况,穿刺点压迫时间及出血征象。结果:两组均无凝血,UFH组有14例出血,LMWH组无出血。结论:LMWH具有防止体外循环凝血,改善透析膜生物相容性,保证患者的透析质量,为临床安全有效的抗凝剂。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量肝素在急性肾衰竭诱导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在诱导性血液透析中抗凝的作用和对出血的影响。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急性肾衰竭首次血液透析的108例患者,普通肝素(UFH)组52例和低分子量肝素(LMWH)组56例。对透析器和管路凝血、颈静脉置管处伤口出血情况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抗因子Ⅹa活性(AFⅩa)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诱导性血液透析中合适的LMWH抗凝与UF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LWMH后手术置管伤口出血较UFH组明显减少(P〈0.01),透析前、透析开始0.5h、2h、3h、4h、和透析结束1h,UFH组aPTT,TT显著长于LWMH组(P〈0.01),LWMH组抗FⅩa活性较UFH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产生相同抗凝效果时对出血影响较小,更适用于手术后诱导性血液透析的抗凝,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钠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在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无明显出血倾向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78例,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钠(LMWH)组38例和普通肝素(UFH)组40例。分别观察二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的血钙、血磷、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的水平。同时观察患者出血、体外循环的凝血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①二组患者治疗前血钙、血磷、PTH、AK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MWH组随着透析时间延长,血磷及PTH水平逐渐降低,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FH组随着透析时间延长,血磷、PTH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二组治疗前后血钙和AKP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LMWH组透析5708例次,各部位出血共发生58例次,发生率为1.02%;UFH组透析6012例次,各部位出血共发生1310例次,发生率为21.8%,6例患者退出UFH组。LMWH组的出血发生率较UFH组明显降低(P〈0.01),二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可使血液透析患者所存在的钙磷代谢异常得到部分缓解,提示低分子肝素可能有改善钙磷代谢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朱宏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2):329-330
[目的]了解低分子量肝素钙(LMWH)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脂质紊乱及抗凝安全性。[方法]选择病情稳定、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出血倾向(包括皮下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鼻衄等),血液透析时间4个月以上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69例,随机分为普通肝素(UFH组,34例)和LMwH组(35例)。LMWH组: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万脉舒,河北常山生化药业生产)于血液透析开始时动脉管动脉端一次性注入,维持4h后血液透析结束;UFH组:应用普通肝素钠常规抗凝。观察第一次透析前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第6个月、第12个月末分别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栽脂蛋白A1(ApoAl)和载脂蛋白B(ApoB);并且记录一年中出现皮下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鼻衄发生的病例次数。[结果]透析前后LMwH组和UFH组比较APTT、P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UFH组血浆TC、TG、LDL、ApoB持续升高,HDL、ApoAl下降;LMWH组血浆TC、TG、LDL、ApoB水平下降,HDL、ApoAl水平则上升,各项指标明显优于UFH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年后LMwH组导致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UFH组。[结论]在血液透析中,低分子量肝素钙和普通肝素抗凝疗效相同,长期使用LMwH替代UFH抗凝,可有效减少出血倾向,缓解高脂血症和改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6.
林金秤  汤显湖  杨小丽  严文华 《新医学》2005,36(11):658-659
目的:比较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与肝素钠抗凝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3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根据透析中使用的抗凝剂不同分为LM-WH组(18例)或肝素钠组(14例),均为血液透析1年,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脂变化情况.结果:透析1年后LMWH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下降,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DL-C、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水平升高.肝素钠组血清总胆固醇无明显变化,甘油三酯升高、HDL-C降低,与透析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MWH组与肝素钠组相比,前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较低,HDL-C、ApoA1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使用肝素钠可引起明显的脂质代谢异常,而LMWH对脂质代谢的影响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7.
透析疗法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血液透析患者需常规应用抗凝药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发生脂质代谢异常,而脂质代谢异常易致动脉粥样硬化并发心脑血管疾病。为探讨抗凝药物对脂质代谢的可能影响,现将本院低分子肝素(LMWH)及肝素钠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脂质代谢影响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供精准抗凝的监测手段,避免抗凝不足带来的透析器及管路凝血,血栓形成风险以及抗凝过量引起的出血事件。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血液透析室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根据患者抗Ⅹa因子活性分为3组:A组为抗因子Ⅹa活性<0.4IU/ml,B组为0.4IU/ml≤抗因子Ⅹa活性<1.0IU/ml,C组为抗因子Ⅹa活性≥1.0IU/ml。记录是否因透析器凝血而不能完成预定治疗时间。观察透析器、管路凝血情况。检测比较各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浆白蛋白、血清钙、磷、PTH、透析充分性指标。结果 A组患者治疗结束24h内出血发生例数为8例,发生率为16%,透析器等级≥Ⅱ级例数8例,发生率16%,B组患者治疗结束24h内出血发生例数为8例,发生率为16%,透析器等级≥Ⅱ级例数8例,发生率16%,C组患者治疗结束24h内出血发生例数为8例,发生率为16%,透析器等级≥Ⅱ级例数8例,发生率16%,(P<0.05)。A组患者透析充分性达标(KT/V值≥1.2)例数10例,B组患者透析充分性达标例...  相似文献   

9.
透析疗法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血液透析患者需常规应用抗凝药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发生脂质代谢异常,而脂质代谢异常易致动脉粥样硬化并发心脑血管疾病.为探讨抗凝药物对脂质代谢的可能影响,现将本院低分子肝素(LMWH)及肝素钠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脂质代谢影响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不停泵回血对透析器残血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析器残血是引起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常见的贫血原因之一。为了减少患者的血液丢失量,每次透析结束时应尽量把体外循环的血液输入体内,为此特别要减少透析器中的残血量。尽管目前采用合适的抗凝治疗、加大血流量等方法,透析器仍有不同程度的残血。因此,寻找一种尽可能减少透析器残血的回血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韦芳宁  黄雄亮 《新医学》2007,38(2):87-88
目的:初步研究在血液透析中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对慢性肾衰竭伴高磷血症患者磷代谢的影响.方法:根据在血液透析中使用抗凝血药的不同,将48例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伴高磷血症患者分为2组,其中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24例为低分子肝素钠组,余24例采用肝素钠抗凝为肝素钠组.2组均为每周透析3次,每次4小时,观察期为4个月.比较2组的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素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血液透析4个月后,肝素钠组全身皮肤瘙痒、骨痛消失分别为12例(50%)和18例(75%),血磷、血甲状旁腺素水平无明显变化,而低分子肝素钠组全身瘙痒、骨痛症状消失分别为19例(79%)和23例(96%),血磷及血甲状旁腺素水平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2组治疗前后血钙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与肝素钠组比较,低分子肝素钠组的出血发生率较低(P<0.01).结论:对于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伴高磷血症患者,在血液透析中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可以改善患者的高磷血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中低分子肝素的2种给药方法的抗凝效果.方法 将31例有出血倾向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2组.A组每次透析均以肝素生理盐水预充循管并排净后接血路管,透析前10min从静脉端给药,低分子肝素钠首剂2500IU,此后每小时追加500IU;B组每次透析仅用生理盐水预充循管,透析开始时一次性从动脉端给低分子肝素5000IU.观察2组透析结束后穿刺点人工按压止血时间(MCT)、透析前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出血、透析器及管路回血时的凝血情况.结果 2组均能顺利完成透析,透析器及管路回血时的均无明显凝血,A组抗凝效果优于B组(p<0.05),A组的压迫止血时间(MCT)较B组短(p<0.05),2组透析前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2种低分子肝素给药方法均能有效抗凝,减少出血倾向,A组抗凝效果优于B组,同时能减少低分子肝素用量,缩短穿刺点人工按压止血时间.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回血技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有常规血液透析机器65台,维持性透析患者约360例,年总透析量约43000例次,透析结束时,回血方法采用密闭式回血法。笔者工作中发现密闭式回血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密闭式回血时动脉侧管近心侧的血液回输有阻力且耗时长;较常规回血方法多50ml生理盐水;如果患者动脉端压力高(假性动脉瘤),不宜采用密闭式回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应用林可霉素肝素钠混合液封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于我院接受维持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的尿毒症2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每次透析结束后以林可霉素0.6 g(2 ml)加肝素钠溶液(30 mg/ml)1 ml封管,对照组以肝素钠溶液(10 mg/ml)封管,均连续使用6个月。比较两组导管功能不良、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CRI)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期内,观察组透析512例次,发生导管功能不良8例(1.56%),CRI 0.06次/例;对照组透析482例次,发生导管功能不良36例(7.47%),CRI 0.26次/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应用林可霉素肝素钠混合液封管不良反应轻微,适合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密闭式回血法对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单向回血组30例和密闭式回血组30例.单向回血法:透析结束时,先拔出动脉穿刺针,压迫动脉针穿刺点,连接生理盐水,启动血泵(泵速<100ml/min),缓慢用生理盐水将血液管路和透析器内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待静脉管路内残血回到患者体内后,关闭血泵,拔出静脉穿刺针,压迫止血;密闭式回血法:透析结束回血时,先减慢血泵(泵速<100ml/min),打开血液管路的动脉给液口,排净输液器内的气泡,停止血泵,应用重力将血泵前的动脉端血液回输到体内,再启动血泵(泵速<100ml/min),用生理盐水缓慢地将管路和透析器内血液回输到体内.待静脉管路内残血回到患者体内后,关闭血泵,拔出动、静脉穿刺针,压迫止血.观察比较两组透析器凝血情况及内瘘堵塞、穿刺点渗血、血肿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透析器凝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密闭式回血组明显低于单向回血组,(P<0.05).结论 密闭式回血法能稀释内瘘局部的血液,降低里内瘘局部的血液粘滞度,扩充了血容量,改善了血流速度,对于动静脉内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提高透析液流量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长期规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血流量为350-400 ml/min,透析液流量从常规500 ml/min增加至800 ml/min进行13周,其他透析参数(透析时间、血流量、透析器、超滤量)及药物治疗不变。增加透析液流量的前两周及增加后的第12和13周测定透析前后(每周最后一次透析时采集标本)尿素氮、肌酐,并记录每次透析的时间、超滤量、透后体重,再计算出尿素清除指数(Kt/V)和尿素下降率(URR),取两次测定值的平均值,观察透析液流量对Kt/V和URR的影响。结果透析液流量为800 ml/min时Kt/V值和URR较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时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液流量从500 ml/min增加至800ml/min,可增加Kt/V值和URR,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对于不便增加透析时间和提高血流量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增加透析液流量为800 ml/min来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回血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管路残余血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在金华市中医院接受规律性血液透析的4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透析治疗结束后,对照组采取透析器揉搓法回血,观察组患者采取管路、动脉壶捻转结合透析器揉搓法回血,比较两组患者透析管路中的残余血量。结果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透析器揉搓法回血,在透析管路中肉眼可见少量残血,残余血量为(2.583±0.394)ml;观察组患者采取透析管路、动脉壶捻转结合透析器揉搓法回血,肉眼观察管壁无黏附血液,管路透明,残余血量为(1.752±0.23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7,P<0.05)。结论采取透析管路、动脉壶捻转结合透析器揉搓法进行回血操作,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流失,且操作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硫酸鱼精蛋白与肝素钠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与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南京分院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具高危出血倾向的危重病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硫酸鱼精蛋白与肝素钠1∶1.2的比例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1∶1的比例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抗凝效果、出血情况、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参数的变化及患者的预后。结果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和普通透析治疗中,两组患者的凝血级别及凝血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T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PTT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肠癌晚期患者治疗期间排出柏油样大便,其他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出血情况。除对照组有1例肠癌晚期患者离世外,其余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结论对伴高危出血倾向的危重病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及血液透析治疗时,体外局部肝素钠抗凝1∶1.2的效果较好,能满足患者透析的抗凝要求,不增加严重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市利群医院肾内科38例无明显出血倾向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成普通肝素(UFH)组(18例)及低分子肝素(LMWH)组(20例)于透析前分别按个体剂量给予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钠动脉血路端注射,并在治疗前、治疗后6月及l2月检测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基础肱动脉内径、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反应(FMD),以20例血脂正常的成人为对照。结果①两治疗组透析前血清胆固醇(Ch)、三酰甘油(TG)、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透析l2月后,UFH组TG显著升高(P〈0.05),HDL-c较透析前降低,LDL-c显著增高(P〈0.05);LMWH组TG显著降低(P〈0.05),HDL-c、LDL-c较透析前无明显改变。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液透析患者基础肱动脉内径明显增宽,(P〈0.05),FMD明显受损(P〈0.01);透析12月后,两治疗组FMD仍低于正常对照,但UFH组较LMWH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血脂紊乱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长期使用LMWH代替普通肝素抗凝,可部分减轻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脂异常,并有助于保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对稳定,防止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20.
张凯  张光明  崔炜  刘凡  李拥军  杨晓红  谷国强  杨秀春 《临床荟萃》2011,26(17):1480-1482,1485
目的对比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使用普通肝素(UFH)和达肝素对术后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择期PCI中应用达肝素替代UFH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开放设计,入选行择期PCI术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UFH组54例,达肝素钠组(LMWH组)52例。UFH组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经动脉鞘管注入UFH 3000-5000 U,PCI术前再将UFH补充至10000 U;LMWH组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将3000-5 000 U达肝素钠经鞘管内注射,PCI术前补充至LMWH10000 U。分别于用药前及手术结束后24小时检测CK-MB及cTnI值。结果术前UFH组与LMWH组cTnI、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cTnI值UFH组〉1μg/L 20例(37.0%),升高3倍以上6例(11.1%);LMWH组术后cTnI〉1μg/L 16例(30.7%),升高3倍以上4例(7.7%);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UFH组CK-MB超过正常者31例(57.4%),其中升高3倍以上者12例(22.2%);LMWH组CK-MB超过正常者23例(44.2%),升高3倍以上者6例(11.5%);两组间差别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FH和达肝素钠对于PCI术后cTnI和CK-MB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在PCI中应用达肝素钠进行抗凝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