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廖小芸 《当代医学》2009,15(15):150-150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R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雷贝拉唑组,口服雷贝拉唑1Omg,每日2次;奥美拉唑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疗程均为6周。结果雷贝拉唑治疗组明显降低RE患者症状积分,并可明显改善内镜下食管炎分级,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且不良反应少。结论口服雷贝拉唑治疗RE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新联合奥美拉唑用于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3例。 A组单独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康复新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食管炎内镜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81.4%)明显高于A组(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不适症状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治疗后B组症状缓解情况明显优于A组(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食管内镜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治疗后B组食管内镜检查结果明显优于A组( P <0.05)。结论康复新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发挥药物抑酸、消炎,且有加速修复受损组织的作用。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不良反应少,且能加速疾病治疗速度,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及莫沙比利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结果将163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82例,给予铝碳酸镁、奥美拉唑、莫沙比利口服;B组(对照组)81例,给予硫糖铝、奥美拉唑、莫沙比利口服。各组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临床有效率98.8%,内镜下改善率93.5%;B组临床有效率93.6%,内镜下改善率8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铝碳酸镁联合奥关拉唑及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比对照组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陈娴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1):1114-1115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Barret′ts食管(BE)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4例BE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单纯药物治疗组(B组)及内镜下氩气凝固术+药物治疗组(C组)各18例,分析各组治疗后的临床总缓解率、内镜下BE黏膜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及C组治疗后临床总缓解率明显升高,C组高于B组(P〈0.01)。A组和B组黏膜未见明显改变,而C组BE黏膜消失。各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氩气凝固术+药物是治疗BE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武秀媛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3):674-675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经内镜检查确诊的RE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莫沙必利5mg,每日3次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8周后反酸、烧心、打嗝,吞咽后胸痛和反流等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内镜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明显优于奥美拉唑,是治疗RE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泮托拉唑、多潘立酮混悬液和达喜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99例RE患者随机分为A组(n=50)与B组(n=49),A组采用"泮托拉唑+多潘立酮混悬液+达喜"治疗,B组采用"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片"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并评价内镜下有效率。结果:8周后,A组临床有效率为92.0%,内镜下有效率为90.0%;B组临床有效率为71.4%,内镜下有效率为6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泮托拉唑+多潘立酮混悬液+达喜"治疗RE比"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片"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应用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 方法 通过随机化数字表产生分组随机号,将90例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分为三组,每组三十例,A组予以奥美拉唑20mg,口服,每日2次;铝碳酸镁1g,嚼服,每日三次.B组予以奥美拉唑(用法、用量同上).C组予以铝碳酸镁(用法、用量同上).3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症状疗效评定,并复查胃镜,评价3组的内镜下总有效率,并观察3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A、B、C3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7%,73 %,57%,A组优于B组和C组(P<0.05,P<0.01).A、B、C组内镜下总有效率分别为93 %、80%、57%,A组优于B组和C组(P<0.05,P <0.01).3组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良好,优于单纯口服奥美拉唑或铝碳酸镁,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李贵华  黄晓燕 《吉林医学》2009,30(22):2794-2795
目的:观察莫沙比利硫糖铝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对21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114例和对照组96例,分别用莫沙比利硫糖铝联合奥美拉唑和莫沙比利联合奥美拉唑予以治疗4周,评价其症状缓解和内镜下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总有效率分别为87.7%和50%;内镜评比黏膜修复效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1%,对照组为52.0%。结论:莫沙比利硫糖铝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症状改善病变治愈好转率明显提高,疗效优于莫沙比利联合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RE )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 NO 的影响。方法将110例RE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埃索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结果①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 P<0.05)。②研究组内镜下黏膜病变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研究组治疗后血清N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 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RE疗效确切,可以有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镜下扩张联合黏膜下注射曲安奈德在不同狭窄范围的食管良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食管良性狭窄患者,根据其狭窄范围的长度进行分组,A组:狭窄长度≤2cm;B组:2cm<狭窄长度<5cm;C组:狭窄长度≥5cm;对各组分别给予内镜下扩张联合黏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治疗后随访52周,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困难评分、治愈率、持续症状缓解时间、再次扩张间隔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扩张治疗前、后吞咽困难评分均得到改善(2.98±0.87比1.39±0.64),A组的症状持续缓解时间、再次扩张间隔时间优于B组及C组,A组及B组治愈率均明显高于C组(26.9%比22.7%比0),治疗后无特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内镜下扩张治疗联合黏膜下注射曲安奈德可有效改善食管良性狭窄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其治疗的成功率与病变的范围相关,尤其对于狭窄长度在5cm以内的病变应用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1.
邢开慧  马方兰 《西部医学》2008,20(2):315-316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2例RE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56例,两组均予马来酸曲美布汀100mg,3次/d,A组加服雷贝拉唑20mg,1次/d,B组加服雷尼替丁150mg,2次/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8周观察临床症状及胃镜变化。结果治疗后4、8周A组的临床症状改善、胃镜检查食管粘膜病损愈合率均优于B组(P〈0.01)。结论雷贝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RE疗效明显优于雷尼替丁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甲硝唑和替硝唑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门诊进行治疗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共160例。根据不同的给药途径将患者分为四组:甲硝唑口服组(A组)、替硝唑口服组(B组)、甲硝唑栓剂组(C组)、替硝唑栓剂组(D组)。疗程7 d,治疗结束后比较四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A、B、C、D四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8%、46%、50%,口服治疗组的疗效与栓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口服甲硝唑和替硝唑对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明显,甲硝唑栓剂和替硝唑栓剂局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效差,临床不推荐局部应用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2次/d,莫沙必利5 mg,1次/d;对照组用雷尼替丁150 mg,2次/d,吗丁10 mg,3次/d。8周为1疗程。结果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82.22%,对照组5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复查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68.89%,对照组4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能显著提高对该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颈部硬膜外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行颈硬膜外阻滞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30例.A组: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复方倍他米松+罗哌卡因,B组: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罗哌卡因,C组:复方倍他米松+罗哌卡因+维生素B.记录治疗第5天的VAS、症状体征评分及副作用;用Macnab标准评估治疗后1、6和12个月的疗效.结果 注药第5天3组VAS、症状体征等评分分别为:A组显著优于B组,B组显著优于C组(均P<0.05);3组副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6和12个月3组的Macnab有效率分别为A组显著优于B组,B组显著优于C组(均P<0.05).结论 硬膜外穿刺注射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复方倍他米松+罗哌卡因比局麻药加激素更能提高颈椎病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胆汁反流对大鼠食管粘膜炎症损伤和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胆汁反流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损伤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以手术制造的十二指肠胃食管混合反流(DGER)大鼠模型为基础,制备DGER(A组)模型;DGER+Losec Mupus制剂灌注造成单纯十二指肠液食管反流(B组)模型;DGER十胆管接扎造成无胆汁的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C组)模型。观察9周后各组大鼠食管病理学改变,TUNEL法观察食管粘膜凋亡指数,免疫组化观察Fas蛋白的表达。结果 A、B、C三组均发生反流性食管炎表现,炎症以A组最重,其次为B组,C组最轻。A、B两组均见Barrett’s食管发生,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无Barrett’s食管发生;细胞凋亡结果示A组凋亡指数最高,其后依次为B组和C组(P〈0.01);各组Fas蛋白表达均阴性。结论 不含胆汁的DGER所致食管损伤最轻,胆酸可能与Barrett’s食管的发生密切相关;各病理组的凋亡情况均增加,但与Fas系统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爱宝疗与高频电刀探头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择2002年7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80例宫颈糜烂的已婚妇女,随机分成3组,A组60例,用爱宝疗浓缩液宫颈局部上药治疗。B组;60例,用爱宝疗浓缩液联合爱宝疗栓宫颈局部上药治疗。C组:60例.用高频电刀探头电熨宫颈糜烂局部治疗。治疗后3个月评价研究对象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局部宫颈糜烂的愈合情况。结果3组之间临床症状的消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3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宫颈糜烂的A、B、C3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宫颈糜烂、单纯型宫颈糜烂、颗粒型宫颈糜烂的A、B、C组患者治愈率比较,B组和C组的治愈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宫颈糜烂、乳突型宫颈糜烂的A、B、C组患者治愈率比较,C组均高于B组(P〈0.05).B组高于A组(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爱宝疗浓缩液联合爱宝疗栓和高频电刀探头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明显优于爱宝疗浓缩液。爱宝疗浓缩液联合爱宝疗栓与高频电刀探头治疗宫颈糜烂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后者治疗重度及乳突型宫颈糜烂疗效明显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胃镜检查病例,比较反流性食管炎和慢性胃炎的Hp感染率,并将反流性食管炎按洛杉矶分类法分级,比较各级反流性食管炎的Hp感染率。收集经胃镜检查确诊的Hp阳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7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53例,治疗组第1周给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治疗(口服雷贝拉唑10 mg,2次/d+克拉霉素500 mg,2次/d+阿莫西林1000 mg,2次/d),后口服雷贝拉唑10 mg,2次/d;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10 mg,2次/d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复查胃镜,治疗组行14C呼气试验检测Hp,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胃镜下食管炎症的改善。结果回顾性分析发现反流性食管炎和慢性胃炎Hp感染率分别为38.12%和56.2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反流性食管炎A、B、C、D级HP感染率分别为41.87%、37.74%、31.63%和25.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呈现反流性食管炎等级越轻,Hp感染率越高的趋势;随机对照研究发现治疗组进行Hp根除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有效率为90.48%,与对照组的88.68%相当,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有效率治疗组为55.88%,对照组为8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一种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残胃性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科2007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42例残胃性食管反流患者,按用药方案抽取质子泵抑制剂药物奥美拉唑21例及泮托拉唑21例。分析对比两组治疗对烧心和反酸、吞咽困难和吞咽痛、胸骨后痛等症状;内镜下粘膜充血、水肿、渗出、糜烂、息肉样隆起等的效果。结果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分别为80.9%(32/42)、71.4%(30/42),奥美拉唑组明显高于泮托拉唑组,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奥美拉唑是治疗残胃性食管反流比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