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5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3.57%),其中1例死于凝血功能障碍,1例死于严重瓣周漏;术后随访3个月~10年,患者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目前因早期抗感染治疗血培养阳性率低,但发热及瓣膜赘生物形成仍最为常见,早期诊断,术前积极的抗感染同时,营养支持、调整心功能等处理以及尽早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心功能的损害,同时可以有效减少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手术及预后情况.结果 9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复发或死亡,随访1年均可正常工作、学习.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部分心内膜炎患者,急诊手术为一种可以考虑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1996~1999年收治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穿孔患者11例,均施行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 研究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就诊的19例PVE患者.PVE发生于首次瓣膜置换术后0.25~20a(平均(6.2±7.0)a),14例(73.7%)发生于术后1a以上.再次入院时9例(47.4%)表现为人工二尖...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 (IE)的治疗主要包括内科抗感染和外科手术。正确把握内外科间的关系对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 ,如何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是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我科诊治 1例 ,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 ,女 ,2 5岁 ,因反复发热畏寒 5月余入院。在院外住院用“明可欣”、“普立特”抗生素治疗 ,体温第二天即正常 ,无波动 ,用药两周后出院 ,未继续抗生素治疗 ,出院后不久 ,突然出现头痛 ,左侧肢体乏力 ,经头颅 CT检查 ,诊断为“右侧脑梗塞”,同时伴发热 ,再次住院 ,用“环丙沙星”治疗后体温正常 ,三周后出院。此后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0年1月至2004年2月5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结果:51例痊愈出院,6例死亡,病死率为10.5%,2例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2例死于术后无法控制的败血症,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另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42例随访3个月至10年,平均5.1年,4例再发感染,占7%,1例出现瓣周漏,占2.3%,1例人工瓣膜功能障碍,占2.3%。随访期间10例死亡,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2%、80.9%、70.1%。结论: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指征、良好的技术及心肌保护方法、内外科联合治疗有利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并感染性心内膜的外科治疗时机及时病变瓣膜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小儿先心病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外科治疗经过,比较手术前后心功能及感染控制情况。结果:16例康复出院,1例因早期右心衰竭死亡。结论:小儿先心病并感染性心内膜早期外科手术是必要的、有效的、瓣膜成形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自1996年8月至2008年3月间施行的1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行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体会。方法采用中度低温(26℃-30℃),中高流量[2.4~3.01/(min·m^2)]灌注。心肌保护采用4℃冷晶体停搏液或7℃~10℃ 4:1稀释血停搏液顺灌或持续逆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AVR)、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DVR)均采用冠状静脉窦逆灌。结果本组CPB总时间99~22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2~141min,16例均顺利脱离CPB。14例痊愈出院,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颅内出血。结论良好的设备、控制胶/晶比值、积极应用超滤器、加强ACT和凝血功能的监测,以及注重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瓣膜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通过对6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手术,手术前后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按时、准确、全程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及强心治疗护理,加强营养支持,强调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 本组61例患者中康复出院57例,占93.5%,其中1例术后早期出现低心排死亡,占1.6%,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死亡,占4.9%.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术前病情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围手术期有效的处理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凌庆  陈华蓉  汪涛  赵萍  温定国 《河北医学》2010,16(7):793-795
目的:总结5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2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5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行心脏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16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8.5岁,术前血培养58例,阳性27例(44.1%),其中链球菌15例,葡萄球菌7例,其它细菌5例.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内膜赘生物或瓣膜穿孔48例,其中累及二尖瓣17例,主动脉瓣11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同时受累11例,三尖瓣7例,肺动脉瓣2例。合并原发心脏疾病40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2例,瓣膜病28例。对58例患者全程采用大剂量敏感抗生素治疗。择期手术44例,急症手术14例。手术中清除所有感染灶,同期矫治心内畸形1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31例,三尖瓣成形术10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随访48例(89%,48/58),随访4-80个月,无心内膜炎复发,心功能恢复至Ⅰ级40例,Ⅱ级16例,Ⅲ级2例。结论:早期诊断,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果断采取急诊或亚急诊手术,联合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4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血培养阳性22例.感染累及左心系统35例,累及右心系统7例,同时累及左右心系统1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行瓣膜替换33例,其中4例并发主动脉根周脓肿者行同种瓣主动脉根部置换,使用机械瓣26例.行二尖瓣成形2例,三尖瓣成形6例,室间隔缺损修补3例.结果术后30d内死亡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术后使用主动脉气囊反博术(IABP)4例;植入永久起搏器2例.存活41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6.8±22.3)个月.随访期间无远期死亡,无再次感染,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选择38例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受累瓣膜置换术及合并畸形处理,术前、术后抗感染治疗。结果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0例,二尖瓣置换术11例,双瓣置换术7例,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瓦氏窦瘤破裂修补术2例,动脉导管切断缝合1例,肺动脉瓣成形术1例。早期并发症4例,分别为开胸止血2例,胸骨哆开2例;远期主动脉瓣轻度瓣周漏1例。术后随访1~9年,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的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可使感染性心内膜炎获得优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黄飞琼  高玲  李仲智 《北京医学》2000,22(3):163-165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经验。方法 本组患儿均使用多种抗生素,感染性心内膜炎(IE)未能控制,体温下降。于感染活动期手术治疗,摘除心内赘生物并纠正心内畸形。结果 4例患儿施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术后效果满意,术后无复发。结论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经内科治疗效果欠佳时,应尽早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控制感染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佳  王树敏  胡淑华  谭金哲  钟册俊 《西部医学》2020,32(10):1488-1491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致病菌分布情况与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致病菌分布情况及临床特征。结果 80例患者血样共检出病原菌株36株,检出病原菌株中革兰阳性菌占比8889%,真菌占比1111%。革兰阳性菌中占比最高的为酿脓链球菌(3889%),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944%)、D链球菌(1111%)和表皮葡萄球菌(1111%)。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9250%),其次为心脏杂音(8875%)、疲乏(8375%)、盗汗(8125%)。9750%的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心脏赘生物。80例患者中有6例死亡,死亡率为750%。死亡组先天性心脏病、人工瓣膜、Hb<90g/L、ALB<30g/L和栓塞所占比例均高于存活组(P<0.05),外科手术治疗占比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先天性心脏病、人工瓣膜、Hb<90g/L、脑栓塞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手术治疗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样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比最高,绝大多数患者超声心动图可见心脏赘生物,部分伴有基础心脏疾病,及早诊断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警惕预后危险因素,及时给予外科手术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E -选择素和P -选择素在感染性心内膜炎 (IE)患者血栓形成过程中 ,对炎症诱导的凝血因子前体 (酶原 )变化和内皮细胞活性改变的作用。方法  6 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纳入研究 ,并在开始抗生素治疗 3d内 ,完成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TEE)检查 ,其中 15例住院期间发生栓塞事件。另将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 35例设为对照组 ,于入院 /门诊体检时空腹抽外周静脉血测IE患者中发生血栓事件者和未发生血栓事件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浆sE -SLT和sP -SLT水平。结果 IE栓塞 (+)组赘生物检出率较高 ,但与IE栓塞 (- )组比较 ,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86 .7%vs 6 2 .5 % ,P >0 .0 5 ) ,但前者赘生物的最大径较后者大 ,并有显著差异 [(13± 5 )mmvs (9± 4 )mm ,P <0 .0 5 ]。IE栓塞 (+)组血浆sP -SLT水平明显增高 ,与IE栓塞 (- )组和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 [(6 0 .31± 6 .6 3) μg/Lvs (30 .72± 5 .33) μg/L ,P <0 .0 0 1,和(6 0 .31± 6 .6 3) μg/Lvs (2 7.39± 5 .5 8) μg/L ,P <0 .0 0 1]。同样 ,IE栓塞 (+)组血浆sE -SLT水平也明显增高 ,与IE栓塞 (- )组和对照组比较都差异显著 [(76 .0 6± 9.37) μg/Lvs (4 0 .6 5± 6 .6 9) μg/L ,P <0 .0 0 1和(76 .0 6± 9.37) μg/Lvs (37.2 3± 5 .76 ) μg/  相似文献   

16.
二维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晓伟  朱文玲 《北京医学》1994,16(5):281-283
为了解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方式选择中的价值,本文分析了41例IE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表明:超声心动图不仅对IE的心内赘生物有很高的诊断率,而且所发现的赘生物大小、部位、活动情况、瓣膜关闭不全及其严重程度、有无瓣膜结构破坏或瓣周脓肿形成,不仅是判断IE患者预后的指标,且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先天性心脏病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经验.结果 保守治疗1例痊愈出院,手术治疗50例,其中急诊手术5例,手术原则是清除感染灶及赘生物,矫治原发心脏畸形并重建受损心内结构.术后早期l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8个月~ 12年,患者心功能改善,无远期死亡及心内膜炎复发.结论 个体化选择手术时机、敏感有效的抗生素及完善的围术期处理是治疗心脏病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分析104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I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治疗效果与转归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2例为低心排综合征,1例为肾功能衰竭,1例为人工瓣膜炎。随访89例,随访时间1-112w,无心内膜炎复发,心功能恢复至工级66例,Ⅱ级23例。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IE的有效手段,充分的术前准备、准确地把握手术时机和手术原则,以及完善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基础病因、致病微生物、超声心动图(UCG)表现和临床特征等,旨在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IE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62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1例(98.4%)自然瓣膜心内膜炎(NVE),1例(1.6%)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19例(30.6%)无基础心脏病变,43例(69.4%)患者存在各种基础心脏病变。发热为I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41例(66.1%),43例(69.4%)UCG检查确诊瓣膜有赘生物,赘生物附着于主动脉瓣最多见,其次为二尖瓣。有19例(47.5%)细菌培养阳性,其中9例(47.4%)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IE病死率的关键,UCG对IE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高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  方法  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24例高龄(≥70岁)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手术治疗,年龄70~82(73.0±3.2)岁,男性20例,女性4例。全组共行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双瓣置换术7例,二尖瓣成形术2例,起搏导线拆除术2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7例,房颤消融术1例。  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2例(8.3%),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1例死于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其余22例均治愈出院。随访20例(90.9%),随访时间21~137(76.6±35.6)月,1例双瓣置换术后47个月死于非心源性疾病,其余随访患者均恢复良好。  结论  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是风险可接受的,术后早期和晚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