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观点认为,文氏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即莫氏Ⅰ型或MobitzⅠ型AVB是良性的。本文旨在分析MobitzⅠ型AVB患者的存活率,并评价年龄、症状、心脏病、迷走神经张力等危险因素对MobitzⅠ型AVB的影响以及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益处。  相似文献   

2.
本文收集急性心肌梗塞(AMI)并房室传导阻滞(AVB)32例,对AVB发生的有关因素、转归及治疗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985-1996年住院确诊的AMI 185例,并AVB者32例(17.3%)。32例中,广泛前壁梗塞2例;单纯下壁梗塞20例,下壁并正后壁梗塞5例、并侧壁3例、并右室梗塞2例。其中Ⅰ'AVB 6例(18.75%);Ⅱ'AVB 20例(62.50%),Mobitz Ⅰ型18例,MobitzⅡ型2例;Ⅲ'AVB 6例(18.75%)。AMI后第一天发生AVB者17例(55.13%),前4天共发生28例(87.5%);两周内恢复窦性心律者27例(84.4%)。32例中并急性心衰者5例,休克2例,伴阿斯发作者4例。死亡3例。  相似文献   

3.
读者园地     
编辑组: 你刊1976年第2期名词注释中关于Mobitz分型的解释是不妥当的。现提出下列一点意见。第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由文氏(Wenckebaeh)在1889年首先描述,至1924年Mobitz将它分为两大类型,即Mobitz Ⅰ型和Ⅱ型。Ⅰ型较常见,其心电图特点为p-R间期逐渐延长,至P波出现一次心搏脱落(Dropped beat),在一个心搏脱落后的第一次搏动时,其P-R间期较短,以后上述情况又用  相似文献   

4.
序言 Wenckebach和Hay通过颈静脉搏动a-c间距的分析,描述有两种类型的房室传导阻滞。在采用心电图后,Mobitz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亦称为莫氏Ⅰ型或文氏现象,是指在间歇性房室传导中断之前,先有房室传导时间的进行性延长。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亦称莫氏Ⅱ型,其特点是间歇  相似文献   

5.
射频消融术后发生迟发性房室阻滞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射频消融术(RFCA)后发生迟发性房室阻滞(AVB)发生的时间、心电图特征及用大剂量激素治疗的体会。9例迟发性AVB者中7例于放电过程中出现一过性Ⅲ度AVB。每日氢化考的松用量平均为500(300~800)mg,用药时间最短5天、最长15天。9例中8例完全恢复,平均恢复时间为8.3(5~15)天;1例遗留Ⅰ度AVB。平均随访5.6(0.5~9)年,1例出院时有Ⅰ度AVB的患者,于3年后复查显示Ⅱ度Ⅰ型及Ⅱ度Ⅱ型AVB,并安置心脏起搏器治疗。结论:RFCA后发生的迟发性AVB与放电时发生的一过性Ⅲ度AVB有关;经大剂量激素治疗后绝大多数可完全恢复,预后一般良好。  相似文献   

6.
我们用烟酰胺治疗46例心脏传导阻滞患者,并设对照组观察,疗效满意,现于报道。1.临床资料:①观察组46例,其中男38例,女8例;平均年龄48岁;病程15天~18年。病毒性心肌炎20例,其中Ⅰ°AVB 10例,Ⅱ°Ⅰ型AVB 3例,RBBB 5例,LBBB 1例,Ⅱ°Ⅱ型SAB 1例;冠心病20例,其中Ⅰ°AVB 6例。Ⅱ°Ⅰ型AVB 3例,RBBB 3例,LBBB 4例,Ⅱ°Ⅱ型SAB 4例;肺心病3例,RBBB 2例,Ⅱ°Ⅱ型SAB 4体例;肺心病3例,RBBB 2例,Ⅱ°Ⅱ型SAB 1例;风心病  相似文献   

7.
潘生丁试验时出现窦性静止、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AVB)、Ⅲ°AVB、短暂性房速、双峰型T波、房早后第一个窦性T波倒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射频消融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10例射频消融并发房室结损伤的病例,提出其预防及处理方法。结果 400例射频消融术中并发房室结损伤10例(占2.5%),其中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2例(占0.50%),一过性Ⅲ度AVB、一过性Ⅱ度Ⅰ型AVB和和一过性Ⅰ度AVB共8例(占2.00%)。结论 射频消融并发房室结的损伤与操作的经验有关,严格操作规程,纯熟掌握操作技术和影响学知识,严密监测消融中心电图变化,及时正确处理,可以使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睡眠状态间歇出现的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原因与临床意义。方法对22例在非睡眠状态间歇性出现Ⅰ度或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15例,其中5例晚上睡眠加重,大多数于站立或活动(婴儿在哭闹后)或予阿托品或山莨菪碱口服后减轻。结论非睡眠状态下出现AVB原因较复杂,可以是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或交感神经兴奋性低下等自主神经系统紊乱所致,可以是非心脏病变引起的迷走神经损伤,还可以是感染性心肌炎、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术中及术后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发生、发展、转归与防治。方法2005年3月至12月,共行VSD介入封堵术157例,术中及术后发生Ⅱ度及以上AVB8例。其中术中发生Ⅲ度AVB2例,术后予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术后发生Ⅱ度AVB3例,Ⅲ度AVB3例,发生时间为术后4h至术后第8天,其中2例伴阿-斯综合征,1例给予临时起搏治疗,其余给予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利尿、脱水等治疗。结果2例术中发生Ⅲ度AVB的患者术后未再出现AVB;3例术后发生Ⅲ度AVB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7、8、18天恢复窦性心律,但有2例出院后再次出现Ⅲ度AVB,1例经转回我院积极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另外1例因院外治疗不及时,未能恢复;3例Ⅱ度AVB分别于术后第5、7、8天完全恢复,期间均出现Ⅱ度Ⅰ型和Ⅱ度Ⅱ型交替现象。结论AVB是VSD介入封堵术中及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对于AVB应积极治疗,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转为永久性AVB。改进和提高导管技术及操作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AVB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例1:男性,26岁。因手外伤疗养期间发现Ⅲ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AVB).于1994年4月来我院。既往健康。体温、血压、血沉、抗℃0”及心肺检查均正常。心电图所示:卧位连续描记l导联,P-P间期0.92秒,示Ⅱ度1型AVB。坐位连续描记Ⅰ导联,P-P问期为0.88秒,房空间呈1:1传导,但P—Rred期0.44秒,示1度AVB。嘱患者在床上起卧活动后,坐位描记Ⅱ导联,P-P间期0.80秒,P-R间期0.16秒,示正常房室传导。例2男性,29岁。入睡前自觉脉搏不齐于1992年9月就诊。体检无异常发现,仅心电图发现Ⅱ°Ⅰ型AVB。坐位描记Ⅱ导联时,房室间…  相似文献   

12.
陈士良  冯胜强  沙杭  张清华 《心脏杂志》2000,12(5):377-378,381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 (AVB)病变过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观察 1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并发 AVB的形式和演变过程 ,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 度 AVB1例 , 度 型 AVB3例 , 度 AVB12例。房室传导障碍出现的过程多数为 度、 度 型、 度 型、 度 AVB,发生时间6 4± 45 h;而恢复过程多数为 度、 度 型、 度 型、 度 AVB,恢复时间 2 2 1± 12 7h。AVB发生期 8例中有 7例优势型冠状动脉完全阻塞 ,而 AVB恢复期 8例中仅 2例优势型冠状动脉完全阻塞 (P<0 .0 1)。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的产生与恢复是优势型冠状动脉阻塞与再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的出现的心律失常机理。方法:采用导管RFCA治疗235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术后对心电图跟踪观察。结果:RFCA总成功率95.3%,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二度Ⅰ型AVB1例、一度AVB6例、单支阻滞13例,双束支阻滞2例、ST-T改变5例。结论:随着RFC操作日渐熟练,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会较前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研究房室结功能障碍病人,静注双异丙吡胺(disopyramide)的电生理学效应及安全性。17例患者平均年龄64.2岁,均有Ⅰ度房窒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其中5例伴Ⅱ度Ⅰ型 AVB,均无明显心肾功能不全。研究前停用一切抗心律失常药物4个半寿期。从股静脉插入2个四极起搏导管,分别置于右房上部及刚穿过三尖瓣处。  相似文献   

15.
一度、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AVB)有时与体位有关,近十年来对一~二度(AVB)均采取坐、卧位测试,发现有24例卧位时发生AVB,坐位或稍活动后减轻或消失。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男性8例、女性16例,年龄18~56岁。原发病:4例“冠心病”,4例疑有“病毒性心肌炎”,16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史(10例体检发现,6  相似文献   

16.
快频率依赖性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即3相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当心率增速到一定频率时出现单独或连续的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Ⅰ°AVB)。心率减慢后恢复正常房室传导的一种少见的心律失常。临床上单纯窦性心率增快时出现Ⅰ°AVB,窦性心率减慢后Ⅰ°AVB消失时有发现,本文报道3个由于期前收缩(PS)之代偿间歇使其后第1个心动的窦性心律恢复正常房室传导的实例。  相似文献   

17.
Ⅱ°房室传导阻滞(Ⅰ°AVB)的心电图(ECG)可分为一型即文氏型;二型:延长的P-R间期固定不变;三型:延长的P-R间期长短不一。本文仅对文氏型作进一步探  相似文献   

18.
<正>二度房室阻滞部位的诊断和一度AVB相似,二度AVB也属于不完全性AVB,其多数心搏房室传导正常或延缓,仅少数心动周期房室传导发生中断。心电图表现为多数窦性P波(窦P)或其他室上性激动可下传激动心室,仅少数窦P或室上性激动落入房室传导系统的有效不应期(ERP)使传导中断,引起QRS波脱落。二度AVB可进一步分为I型(文氏型)、II型(莫氏型)、2:1AVB和高度AVB等。就阻滞部位而言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发生房室传导阻滞(AVB)的情况。方法:521(男189,女332)例,年龄1.0~65(27±19)岁住进我科行ASD封堵术的患者,对封堵术后发生AVB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3(男5,女8)例(2.5%)封堵术后发生AVB,年龄4~44(23±12)岁。其中2例在发生AVB后撤出封堵器,其余11例均成功植入封堵器。3例为Ⅰ°AVB,4例Ⅱ°ⅠAVB,4例Ⅱ°ⅡAVB,2例Ⅲ°AVB。7例植入的封堵器在38mm以上;3例4~8岁幼儿,植入的封堵器在22~28mm;1例为15岁青少年,所植入封堵器为34mm;另2例为成人,植入的封堵器分别为30mm和34mm。所有患者AVB均恢复正常。结论:ASD介入封堵术有发生AVB的可能,AVB多见于植入大型号封堵器的患者,多数AVB是能够恢复的。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9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呈上升趋势。由于临床表现及多数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使其早期诊断相当困难,为了探讨心电图在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现就我院2000年-2005年9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患者,男55例,女35例,年龄3~46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94年重新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心电图改变:期前收缩(早搏)36例,其中室性早搏10例,房性早搏12例,结性早搏2例,室性早搏 结性早搏5例,室性早搏 房性早搏5例,房性早搏 结性早搏2例。传导阻滞:50例(占55%)。Ⅰ度AVB 15例,Ⅱ度Ⅰ型AVB 6例,Ⅱ度Ⅱ型AVB 3例,Ⅲ度A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