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地龙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地龙(又名蚯蚓)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通俗环毛蚓Pheretima vulgaris 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Michaelsen)或栉肓环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及正蚓科动物背暗异唇蚓Allolobophora caliginosa trapezoids(Ant.Duges)等的干燥全体,是重要的动物药材之一,其性咸寒,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地龙有溶栓、抗肿瘤、降压等药理活性,其药用价值备受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地龙的临床应用、药理作用,尤其是生物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空前热门,而制剂及其质量控制、剂型发展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较少,故笔者对此作一综述,为地龙制剂的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4.
地龙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地龙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或缟蚯蚓的干燥体 ,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止痉、平喘、通经活络功效 ,其主要药理作用为抗心律失常、溶栓、解热、抗癌、增强免疫、杀精子及阴道毛滴虫、促进伤口愈合等。现综述如下。1 抗心律失常地龙注射液 (地龙经水煮醇提 ,调等渗及 p H,制成注射液 )对大白鼠氯仿 -肾上腺素模型的异位心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0 .0 1 ;对大白鼠乌头碱模型、家兔氯化钡模型、家兔喹巴因模型 ,用地龙注射液后 ,心律失常时间明显缩短 ,P<0 .0 5[1] ;地龙复合制剂对由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 (心电图显示 ) ,给药后可明显… 相似文献
5.
地龙俗称蚯蚓,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用药历史,早在《诗经》中有了关于蚯蚓的记录,如《礼记.月令》中所述孟夏之月“蚯蚓出”,仲冬之月“蚯蚓结”的观察记载.最早的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地龙药性咸、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麻痹,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水肿尿少等.现代研究发现地龙还有抗血栓、抗肿瘤、调节免疫、降压、抗心律失常、镇痛消炎等作用,其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应用也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6.
地龙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系统收集地龙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对地龙的基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毒性、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本文介绍近十年来对平肝息风、活血通络中药地龙研究的现状,为地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龙药理作用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地龙具有清热、定惊、平喘、利尿、治疗半身不遂和高血压等作用 ,近些年来其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免疫作用 临床发现地龙液能减少渗出 ,缩短炎症周期 ,加速伤口的愈合 ,其良好的抗炎能力与巨噬细胞的活化有关。张凤春等人小鼠实验表明地龙能显著促进巨噬细胞FC受体的活化 ,增强其吞噬中性红的能力[1] 。2 促愈合作用 影响创面愈合生物学效因的主要因素是 :( 1)生长因素的理化性质 ;( 2 )创面局部的环境。一般认为 ,在创伤情况下 ,伤口局部生长因子的有效浓度偏低 ,局部给予适量的外源性生长因子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 相似文献
8.
9.
10.
地龙临床应用现状及展望姜波,赵荣国(长春中医学院中药系动物药研究室130021)关键词地龙;临床应用;综述地龙作为药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其药用价值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对地龙的临床应用作... 相似文献
11.
蝉蜕,别名蝉退、蝉衣、蝉壳等,蝉科昆虫羽化后的蜕壳。夏、秋二季采收,除去蜕壳污渍,晒干。具有散风除热、利咽透疹、明目退翳、解痉之功[1],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等的治疗[2]。笔者拟将蝉蜕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近况作如下综述。1化学成分蝉蜕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类成分,水解氨基酸就达17种,主要以天门冬氨酸、酪氨酸、谷氨酸的含量为主;蝉蜕中 相似文献
12.
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机体,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火针疗法古称焠刺、烧针,《灵枢·寿妖刚柔》云:刺布衣者,以火焠之.《灵枢·官针》云: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张仲景《伤寒论》有烧针令其汗,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等记载,到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正式定名为火针.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记述最详:频以麻油蘸其针,针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明代高武《针灸聚英》曰:人身诸处皆可行针,面上忌之.凡季夏,大经血盛皆下流两脚,切忌妄行火针于两脚两足……火针者,宜破痈毒发背,溃脓在内,外皮无头者,但按肿软不坚者以溃脓.说明火针在明代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在解放前夕,却濒临消亡.20世纪60年代,经过诸多针灸名家的探索,才逐步丰富了火针病机学说,规范了火针操作方法,扩大了火针适应症,总结了火针注意事项和禁忌症等.火针有机结合了针刺与艾灸疗法,见效快,适应症广,疗效显著,现将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现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正>马黄酊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自制药,具有清热解毒、燥湿疗疮、散结消肿、散瘀止痛的作用,临床上常外用来治疗静脉炎、坏疽性病变和体表感染性疾病。其应用于临床数十年来,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综述如下。1药剂制作及应用方法1. 1药剂配制将生马钱子、黄连各40g、木鳖子、栀子各10g干燥后粉碎,加入70%乙醇900ml密闭静置3d,渗滤后去药留酊,制成棕黄色酊剂备用。 相似文献
18.
曾明辉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1999,(4)
<正>地龙又名蚯蚓,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能。为阐明地龙的疗效机制,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地龙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同时也为临床更准确、更有效地使用地龙提供了依据。现就地龙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新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