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腮腺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病因目前还不太清楚,已知和放射线有密切关系.本文就我院1981~1993年收治的64例腮腺肿瘤病人进行总结和分析.临床资料腮腺肿瘤病种与年龄构成(见附表)男性42例,女性22例,发病年龄最小12岁,最大73岁.本文统计良性肿瘤以30~39岁多见,恶性肿瘤以50~73岁多见。原发性肿瘤54例.其中良性48例,恶性6例.复发性肿瘤10例,其中良性6例,恶性4例.病史最短10天,最长达30年.肿瘤大小不等,直径在1~8cm之间,其中右侧患病36例.左侧患病27例,双侧患病1例,两侧发病相隔2年,位于浅叶42例,深叶10例,下…  相似文献   

2.
保留面神经腮腺肿瘤切除术19例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春树  余蓉  倪娜 《四川医学》2003,24(12):1317-1318
我院耳鼻喉科从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3年 6月共收治了 19例腮腺肿瘤病人 ,均采用了在肿瘤包膜以外切除 ,并切除腺体的手术方式。术后配合精心护理 ,治疗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9例 ,男性 14例 ,女性 5例 ,年龄12~ 6 2岁。其中良性肿瘤 17例 ,恶性 2例 ,临床表现为以耳垂为中心的无痛性肿块。 19例患者均在全麻下成功完成了腮腺肿瘤切除术。其中 :17例患者行腮腺浅叶切除 ,2例恶性 (1例为腺癌、1例为术后 2次复发后恶变 )行腮腺全叶切除。术后无面瘫、涎瘘等并发症发生。2 护理及体会2 1 …  相似文献   

3.
腮腺肿瘤是颌面部常见肿瘤之一。我科1992~1997年共收治68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7例,女31例,年龄19~70岁,平均43.2岁,以30~50岁发病居多,有42例,占61.8%。良性肿瘤58例,恶性肿瘤10例,肿瘤分类见表1表168例腮腺肿瘤分类1.2炳程与临床表现病程3个月~21年。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仅4例有疼痛史,均为恶性肿瘤。并发面瘫2例,1例并发同侧颈淋巴结肿大为恶性淋巴瘤。1.3治疗方法68例均采用外科治疗,根据肿瘤的位置均做解剖面神经下的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位于深叶的做腮腺全切。恶性肿瘤行腮腺全切并保留面…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腮腺肿瘤21例均为腮腺浅叶肿瘤,良性16例,恶性5例。分别行腮腺浅叶切除、部分切除及全切除手术,恶性者术后分别作放疗或化疗。良性者术后观察5年以上的共12例,1例复发;恶性者有2例首次术后3年内复发,再次治疗后痊愈,均存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腮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并有病理诊断的腮腺淋巴瘤32例。结果:男30例,女2例,男女比例为15:1,发病年龄32-75岁,平均67岁。其中50岁以上占82.6%。肿瘤均来自腮腺浅叶,单侧单发30例,双侧单发2例。耳前4例(12.5%),耳垂部2例(6.2%)。下颌角部26例(81.3%)。手术治疗行单纯肿瘤摘除术18例,区域性切除9例,浅叶切除5例,并发面神经下颌支损害1例,腮腺漏1例。2例复发,均为单纯摘除术后。结论:腮腺淋巴瘤多发于50岁以上老年男性,治疗宜采用解剖面神经的区域性切除。而对位于腮腺表浅的孤立小肿瘤可单纯摘除术。肿瘤多发性是复发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腮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睢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检查对腮腺肿瘤的诊断效能(检出率、漏诊率、误诊率),比较良恶性腮腺肿瘤的CT征象。结果:CT结果显示,40例患者中,良性肿瘤23例,恶性肿瘤6例,检出率为72.8%(29/40),误诊率为5.0%(2/40),漏诊率为22.5%(9/40);CT与病理检查对不同类型腮腺肿瘤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腮腺肿瘤部位以浅叶为主,形态较为规则,且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多数未出现钙化,囊变分级以1~2级为主,平扫和加强CT值较低;恶性肿瘤部位以深叶为主,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晰,多数出现钙化,囊变分级以3~4级为主,平扫和加强CT值较高。良恶性腮腺肿瘤的CT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在腮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检出率较高,误诊率较低,能够清晰显示肿瘤部位、形态、边界、密度及强化程度等信息,但存在一定漏诊...  相似文献   

7.
贺照忠 《吉林医学》2008,29(17):1470-1470
本文对34例腮腺疾病肿块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查,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具体诊断价值分析讨论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4例腮腺疾病患者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9~71岁,平均年龄40岁。病理结果是腮腺癌8例(鳞状细胞癌3例,腮腺乳头状腺癌3例,恶性混合瘤1例,小细胞癌1例);腮腺良性肿块24例(腺淋巴瘤10例,多形性腺瘤6例,混合瘤6例,腮腺囊肿2例);炎性肿块(腮腺脓肿)2例。  相似文献   

8.
我科从1982年~1994年共收治颌面部肿瘤203例,其中诞腺肿瘤IOO例,占49.26%。现对其发病慨况,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分析讨论。l;仅床资料本组100例中,良性88例,恶性12例。腮吗肿瘤56例,良性52例,恶性4例。领下腺肿瘤19例、良性15例一恶性2例。跨部肿瘤25例、良性19例,恶性6冽。小诞腺肿瘤设作统计。从表1中见与性别无明显差别。从表1中可以看出引~60岁2个年龄组共76例占76%,其余3个年龄组均为青少年和老年共24例.可见30岁~60岁患病率为最高。35例腮眼多形性腺癌中,行手术单纯摘除肿瘤者2例占5.71%,行部分腮腺切除者4例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腮腺肿瘤切除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保留腮腺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面部畸形的最佳方法。方法:将我科收治确诊的41例腮腺肿瘤患者分为两组,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23例(浅叶组),肿瘤包膜外0.5cm部分腺体与肿瘤切除术18例(部分切除组)。部分切除术组给予全麻,肿瘤附近长5.0cm切口,翻瓣,沿肿瘤外0.5cm处,借助剪刀、双极电凝、神经探测监测仪逐步分离,保护面神经分支。完整切除肿瘤连同肿瘤外0.5cm腮腺组织一并切除,分层缝合,负压引流。结果:随访1~3年。浅叶组口干3例,部分切除术组无口干;两组各有一过性额支支配区麻木症状2例;浅叶组均不同程度出现面部凹陷畸形,部分切除组面部畸形不明显;两组随访期内均无复发。结论:肿瘤外0.5cm肿瘤与部分腺体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安全可行,面部畸形不明显,腮腺功能保留良好。  相似文献   

10.
报告9例乳腺叶状囊肉瘤,其中良性7例,恶性2例,年龄14-44岁,恶性在40岁以上,未婚6例,肿瘤直径最小4×5cm。最大10×10cm。均行手术治疗,其中乳腺区段切除3例;乳腺全切除5例;根治性切除1例。随访5年生存5例,并对诊断与手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滋养叶细胞肿瘤的介入治疗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5-11~2006-11,我科共介入治疗滋养叶细胞肿瘤22例,其中恶性葡萄胎18例,绒毛膜细胞癌4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32.5岁。以介入技术的经导管肿瘤供血动脉灌注或经导管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以Seldinger穿刺技术穿刺单侧股动脉成功后置入4~5F血管鞘后,引入4~5F特选导管行肿瘤供血血管超选择,超选成功后造影证实肿瘤染色后,视肿瘤染色情况行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恶性葡萄胎病人化疗药物以5-Fu(单次用量不超过1.0g)为主,绒毛膜细胞癌病人以5-Fu+甲氨蝶呤(单次用量5-Fu不超过1.0g,MTX不超过100mg)。需要行经肿瘤供血血管栓塞的病人以超液态碘化油(5.0~10mL)+表阿霉素(40mg)+5-Fu(1.0g)+顺铂(100mg)(或MTX50mg)乳化。结果 22例病人以介入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1次性治愈的15例(恶性葡萄胎12例,绒毛膜细胞癌3例),其余7例行2次灌注好转治愈的5例,2例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后好转。结论 滋养叶细胞肿瘤的介入治疗疗效确切,见效快.创伤小。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腮腺肿瘤手术1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诊断和术式选择,以期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56例腮腺肿瘤病例,术前主要依据临床表现、B超和CT(或MRI)等确定肿瘤的良恶性质,良性肿瘤主要采用肿瘤+浅叶切除术或浅叶部分切除术,恶性肿瘤则行肿瘤+全腺叶切除或扩大切除术。结果良性肿瘤124例,术后复发4例(6例失访按复发计),复发率8.1%;恶性肿瘤32例,复发7例(8例失访按复发和死亡计),复发率46.9%;死亡5例,死亡率40.6%。结论术前最大程度确定肿瘤的性质对指导手术术式选择非常重要,首次手术术式的正确选择可有效避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7例(男性17例,女性10例)GIS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发病年龄为37~75岁,平均发病年龄为56岁。发生部位分别为胃18例(占66%)、结肠1例(占3.7%,十二指肠1例(占3.7%、空回肠7例。27例中均行手术切除,其中20例行根治性切除,7例行局部切除。病理诊断良性5例(占18.5%、交界性7例(占26.0%)、恶性15例(占55.5%)。肿瘤大小2.0~7.1cm的14例,其中恶性11例,〈2.0cm的13例,其中恶性4例。结论(1)GIST发病多见于40岁以上,男女发病比例大致相当,GIST症状无特异性。(2)联合应用各种检查手段可提高阳性诊断率。(3)肿瘤能否完全切除、肿瘤大小、核分裂等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4)局部完全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经手术治疗的46例腮腺Warthin瘤。男性40例,女性6例,男女比例为6.7:1。肿瘤全部发生在腮腺,占全部腮腺肿瘤的128%。患者年龄74%在50~70岁,其中54%在50~59岁。11例为多发性肿瘤,表现为:1)双侧腮腺发生;2)同侧腮腺多个发生,且见于脱腺后下极;3)与其他类型肿瘤相伴发生。在治疗上,采用腮腺浅叶或大部切除术,或肿瘤连同部份腺体及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区域性腮腺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病例24例,肿瘤直径均≤3.0cm,采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的腮腺切除术治疗,在距肿瘤边界1.0cm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肿瘤,随访0.5—3年,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24例患者术区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其中2例出现暂时性面瘫,1例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结论 区域性腮腺切除术可以作为体积较小(≤3.0cm)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我院自1993~1996年间对58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全埋人式化疗泵进行治疗。所有病例均经细胞、病理学诊断为癌肿。其中女10例,男48例,年龄25~63岁、肝癌28例,直肠癌4例,胃癌3例,卵巢癌6例,恶性肉芽肿17例。治疗后经B超、CT复查证实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自觉症状明显好转。2护理操作1)用物准备,无菌输液器一套,内备7号输液汁l~2枚,20。nl、50ml注射器各一副,稀释肝素液5~15nil(用1250U/支肝素加300ml生理盐水稀释),配备所需的化疗药液,治疗盘内盛消毒用品,15culX5cm胶布四条,5cmX5cm两层纱布块一块。2)操作…  相似文献   

17.
张胜  马壮  余志刚  朱郁文 《中外医疗》2013,32(16):65-65,67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73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手术均获成功,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良性肿瘤138例(79.77%),恶性肿瘤35例(20.23%)。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5年,其中复发5例,均为恶性肿瘤患者。除9例面瘫患者术后仍遗留有不同程度的面神经麻痹外,其余面神经功能均正常;21例出现暂时性面瘫患者经予以营养神经药物及物理治疗后均于术后2周~10周恢复。结论 B超是腮腺肿瘤的简单有效地检查方法,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腮腺肿瘤最为有效的手段,临床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及良恶性质确定手术术式和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腮腺多原发肿瘤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生存现状。方法分析腮腺多原发肿瘤病理类型、患者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结果所分析病例中腺淋巴瘤占56%(30例),其次为混合瘤占20%(11例)。单侧35例,双侧19例,同时性肿瘤44例,异时性肿瘤10例,男女比例为2.6:1,平均年龄58岁(23~80岁),34例嗜好吸烟,70%采用了保留面神经的瘤体及腮腺浅叶切除术。结论腮腺多原发性肿瘤大多数为腺淋巴瘤,其次为多形性腺瘤,男性好发,吸烟是该病重要致病因素,保留面神经的瘤体及腮腺浅叶切除术为最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腮腺肿瘤是颌面部常见肿瘤之一。我科自1983~1995年间共收治114例,现将临床有关问题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在114例肥腺肿瘤中;男性60例,女性54例,年龄最大的为78岁最小的17岁25~62岁为88例(占77.2%)。良性肿瘤99例(占86.8%),恶性肿瘤15例(占13.2%)。病理组织分类为:混合瘤75例、眼淋巴瘤9例、淋巴上皮瘤5例、单一性腺瘤3例、囊肿6例、血管瘤1例、恶性混合瘤4例、腺样受性癌4例、腺泡细胞癌2例、粘液表皮样癌2例、鳞状细胞癌2例、转移癌1例。症状:本组中病程最短的20多天;最长的为16年。106例思者就诊时均无自觉症状,仅8例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CT检查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121例腮腺肿瘤患者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CT增强扫描。结果 121例患者中,I类70例,除3例腺淋巴瘤外,67例均为良性混合瘤;II类34例,其中16例良性混合瘤,5例恶性混合瘤,7例腺淋巴瘤,4例血管瘤,2例黏液表皮样癌;III类17例,其中恶性混合瘤6例,黏液表皮样癌5例,囊腺癌2例,恶性淋巴瘤3例,腺泡细胞癌1例。结论 CT检查有助于腮腺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对分辨良恶性腮腺肿瘤仍有一定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