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并整合护士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根据其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提炼出48个主题、56个副主题,归纳成11个类别,得出4个整合结果,分别是整合结果 1: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主观感知;整合结果 2: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促进因素;整合结果 3: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阻碍因素;整合结果 4:积极的应对策略。结论 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有着双重心理体验,并且在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过程中需面对诸多挑战,管理者为更好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应采取积极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护士在“互联网+护理服务”初期阶段的服务体验。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5月—8月接单完成“互联网+护理服务”的14名护士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运用主题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护士在“互联网+护理服务”初期阶段的服务体验归纳为3个主题:(1)负性体验,包括紧张、对风险和纠纷的担忧;(2)正性体验,包括对流程较为适应、益处发现;(3)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的期望,包括减少路途时间、增加耗材配置、降低安全风险、增加培训交流、扩大服务范围、调整服务时长。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护士在“互联网+护理服务”初期阶段存在的负性体验和正性体验,对管理存在多样化期望,为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网约护士对“互联网+”PICC居家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的认知,为构建“互联网+”PICC居家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式理论,对10例护士进行深度访谈。结果 共提炼出与“互联网+”PICC居家护理服务中结构质量评价相关的主题有,网约护士服务能力与资质认证、互联网平台系统管理和居家护理用品配备;与过程质量评价相关的主题有,护理服务前有效沟通、护理服务操作规范、感染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指导;与结果质量评价相关的主题有,PICC并发症早期识别、患者/家属满意度和网约护士满意度。结论 通过质性研究初步形成了“互联网+”PICC居家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的相关主题,可作为下一步构建“互联网+”PICC居家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互联网+护理服务”背景下护士的执业安全及其应对策略。方法 于2020年11-12月,在上海市2所二级综合医院,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21名护士进行“互联网+护理服务”执业安全调查,然后于2021年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8名熟悉“互联网+护理服务”领域的专家,对该服务执业安全的应对策略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量性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讨论并分析“互联网+护理服务”背景下执业安全现况及应对策略。结果 居家护理带来的安全隐患、医疗废物的安全有效处理和护理服务监督机制不完善是目前“互联网+护理服务”存在的最大问题。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最顾虑的是医疗纠纷问题、人身安全问题和个人权益保障问题,而选择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主要是基于服务项目便于上门操作、患者需求大及实现护理人员自身价值。专业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是护士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执业安全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规范制度和完善保险、按需服务和统一标准、联动管理和考核绩效3个主题。结论 二级医院护士作为“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执行主体,面临多重执业安全问题,建议政府政策法规尽快落地、加强区域内“互联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试点地区专科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真实体验,为“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在非试点地区的进一步推广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4月-8月对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10名非试点地区专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提取出3个主题:(1)网约护士具有多重角色认知;(2)“互联网+护理服务”带给网约护士收获感;(3)“互联网+护理服务”中的困难和挑战。结论 非试点地区专科护士在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过程中不仅发挥了自己的多重角色价值,还收获了诸多积极体验,但“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在非试点地区的推广与发展仍存在一些挑战,亟需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群体的推动与助力。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解医联体护士及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为更好地推动医联体内“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及6家医联体医院工作的648名护士及143名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护士及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91份,有效回收率98.88%,其中医联体护士648份,患者143份。571名(88.12%)护士和143名(100%)患者支持“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447名(68.98%)护士表示愿意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但仅有4.32%的护士曾参加过“互联网+护理服务”,且5.59%的患者对该项服务非常了解。92.9%的护士和80.42%的患者希望由工作5年及以上的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并且希望护士进行专科培训,且具有专科资质。79.63%的护士担心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安全问题,78.40%的护士希望能从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中获得绩效奖励;在服务价格方面,护士和患者差异较大,64.97%的护士认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价格应该为200-300元/次,而82.52%的患者希望价格低于200元/次。结论 医联体护士和患者都支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但其对该项服务内涵了解程度较差,部分护士担心上门服务的安全问题,双方在服务价格、医院等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为更好地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一定要加强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宣传力度,平衡护士及患者的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深入了解县级医院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体验。方法 2022年6月—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对2组共18名县级医院护士进行焦点小组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访谈主题。结果共提炼出参与带来的积极体验(收入获得感、自我价值感、职业认同感)、承受诸多负担(工作负担加重、出行不便、服务平台使用困难)、失落感(服务对象范围较窄带来的失落感、出行保障配备不足带来的失落感、服务收费标准与保障机制不完善带来的失落感)3个主题、9个子主题。结论 县级医院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参与体验较为复杂。建议通过优化薪酬激励机制、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服务平台、服务收费标准与保障机制等,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国内“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主题和发展态势,以期为“互联网+护理服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互联网+护理服务”为主题,检索建库至2022年12月期间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献,使用文献计量学分析软件BICOMB进行计量分析,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聚类分析,绘制研究主题战略坐标图,揭示核心主题及其发展态势。结果:共纳入327篇文献,论文发文量快速增加,期刊分布相对集中。通过关键词聚类出9大研究主题,其中核心且成熟的主题是“互联网+护理服务”护患体验、“互联网+护理服务”护患双方认知意愿需求以及老年慢性病延续护理;核心不成熟主题是“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待发展主题是上门服务、“互联网+护理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互联网+护理服务”风险防控以及护士培训。结论:国内“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各研究主题发展阶段不同,逐渐向“互联网+护理服务”内涵发展。研究者应关注热点主题的进展,进一步推动风险防控、质量评价等发展潜力主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究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制约因素,得到医疗管理体系政策方面的支持,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顺利实施。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以11名山东省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为访谈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应用扎根理论方法,提取有意义的陈述,采用开放性初始编码、焦点编码、理论编码三阶段编码,提取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制约因素。结果 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制约因素抽取8个主题,分别为支持保障政策不完善、平台建设丞加强、护理双方存在安全风险、时间人工成本高、价格和医疗费用支付体系待完善、专科护士角色冲突、患者使用互联网平台能力弱,医用耗材及医疗废物处理等材料支持系统不成熟。结论 相关部门要健全政策制度,培养专业的“互联网+护理服务”队伍,搭建和完善服务平台,建立材料仓库,建立价格体系及医保政策,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发展,满足患者的居家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广东省试点医院符合“互联网+护理服务”出诊资质要求的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使用意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广“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0月广东省“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医疗机构符合出诊资质要求的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满意度调查问卷和使用意愿量表进行调查,分析试点医院符合出诊资质要求的护士使用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实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医疗机构146家,符合出诊资质要求的护士1 854名。护士使用意愿得分为(116.64±15.24)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医院级别、所属科室、“互联网+护理服务”了解程度和上门服务次数是影响护士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满意度和使用意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具有显著相关关系(r=0.651,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满意度、“互联网+护理服务”了解程度和医院级别是护士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P<0.001),解释度为45.1%。结论 广东省符合出诊资质要求的护士对“互联网+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整合我国护士实践“互联网+护理服务”体验的质性研究,为提升护士实践体验,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收录的关于护士实践“互联网+护理服务”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5月。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提炼30个研究结果归纳组合成9个类别,进一步综合得到3个整合结果:护士认可“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的意义和价值,护士担忧“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及其对工作生活造成影响,护士认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实施需要多方支持、相关培训及法律保障。结论 我国护士在实践“互联网+护理服务”中体验复杂,管理者应重视其工作体验,满足护士的培训需求,强化支持系统,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与政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家庭照顾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态度、体验与需求,为完善该护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对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下过订单的家庭照顾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态度(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表示认可;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安全问题存在顾虑;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费用持不同态度);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体验(优质的护理服务;和谐的护患关系);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需求(服务项目拓展;流程耗材完善)。结论 家庭照顾者对“互联网+护理”总体持积极态度,为家庭照顾者带来了良好的服务体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尚需完善,如安全问题、服务费用问题、服务项目问题等,后续可采取其他研究方法进行多元化探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上海市护士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意愿现况,旨在为上海市“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于2019年10—12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上海市二、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39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编制的上海市护士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描述性分析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90份,回收有效问卷362份,有效回收率为92.82%。结果362名护士中,34.25%(124/362)的护士愿意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52.21%(189/362)的护士持中立态度。40.33%(146/362)的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方案了解程度一般,46.96%(170/362)的护士对其不了解;护士较倾向于以派单方式、在工作时间、距离医院较近的家庭从业。结论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有待提高,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了解程度有待加强,政府及医院部门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同时应注重“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宣传工作。同时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设置"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模式及规章制度,保障执业人员安全及切身利益,吸引更多优秀护士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护士从事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的工作体验,为推行“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4月—6月,选取南昌市某医院从事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的9名护士进行深度访谈,将获取的资料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护士的工作体验归纳为动机、对未知环境的担忧、工作适应、感恩和对管理者的期望5个主题,其中动机主题包括工作能力被承认、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和薪酬满意;对未知环境的担忧主题包括担忧自身安全和担忧护理质量;工作适应主题包括角色适应良好、工作量增加和具备相应的护理能力;感恩主题包括护患关系和谐及获得家庭和团队支持;对管理者的期望主题包括加强组织支持和增加培训教育。结论 护士积极主动从事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工作,获得来自家庭和团队的支持,护患关系和谐;同时对自身的安全保障及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存在担忧,建议管理者从医院和平台层面增加对护士的组织支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护士医疗风险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态度、核心能力自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6月1日~7月1日,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态度及核心能力自评调查问卷,对广州市5所“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三甲医院的1139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76.7%的护士对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意愿持积极态度;不同年龄、职称的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参与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核心能力的自评得分为(114.70±13.80)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婚姻状况、职称的护士核心能力自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对护士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护士普遍对护患安全风险及医疗垃圾处理方面存在担忧;护士在核心能力方面亟待提高;因此,建立精细化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行业标准及培训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非试点省份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非试点省份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了解程度、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为“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2019年6月—7月采用自制问卷对全国非试点省份不同等级医院执业护士进行“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问卷调查。 结果 来自华南、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西南地区127所医院的3 242名护士中,641名(19.8%)了解“互联网+护理服务”,1 541名(47.5%)愿意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390名(60.8%)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了解主要来源于社交网络。护士认为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益处依次是,2 690名(82.9%)护士选择体现护理服务价值、2 557名(78.8%)护士选择提高收入、2 442名(75.3%)护士选择拓宽执业发展路径和促进护理学科发展,2 706名(83.4%)护士认为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增大了医疗风险及纠纷的弊端,担忧执业安全无保障;3 045名(93.9%)护士希望能从国家层面明确立法,以保障执业安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已婚、学历高、职称高、有房贷压力、了解“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护士愿意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P<0.05)。 结论 非试点省份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了解程度较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了解程度影响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意愿。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普及相关政策的宣传及宣讲,提升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意愿。  相似文献   

17.
朱明月  张艳  何鑫雨  周崇 《全科护理》2020,18(21):2719-2723
[目的]深入了解乡镇卫生院护士对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知情况,为"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基层的推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质性研究中的访谈法对郑州市部分乡镇卫生院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Colaizzi分析法归纳主题。[结果]乡镇卫生院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知情况共包括4个主题: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概念有初步认知、对基层地区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可行性有所担忧、期待医院管理"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期待接受护理应急技术培训。[结论]应注重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理念及内容的宣传普及,增强基层护士信息素养,同时以基层医院为中心构建医联体内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教学培训及质量监控体系,并建立区域化、本土化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张静 《中国临床护理》2022,14(4):237-240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体验,为完善该护理服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武汉市某三级医院参与护理上门服务的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3个主题:认可上门护理服务模式、护士参与后体验需求以及上门护理服务角色适应。结论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护士对上门护理服务有较好的参与意愿,可促进自身学习。管理者需完善居家上门服务风险管控,做好护理上门服务核心能力培训项目,满足护理人员提升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上海市三级、二级和一级医院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制约因素,为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2所三级综合医院、2所三级专科医院、2所二级综合医院以及3所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36名临床护理人员或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三级编码法,借助NVivo 12 Plus软件的项目图、矩阵编码分析等功能对访谈资料进行内容分析。结果:共构建重要性、制约因素和对策建议3个一级节点、13个二级节点和11个三级节点。按照参考点数量分析,重要性依次体现在服务对象福祉、护士价值和医院发展上;制约因素依次排序主要是安全问题、人力问题、政策问题和平台问题。对策建议依次排序主要是服务定价、服务项目、服务安全、服务标准、服务平台和服务对象。通过框架矩阵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级别医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存在的制约因素和对策建议侧重点不同。结论:不同级别医院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制约因素不同,建议加大政策支持、明确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服务定价、持续改进“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多措并举,推进优质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COPD患者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体验,探讨影响“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的因素。方法 采用目的性抽样策略从江苏省某三级医院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COPD患者中选取1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访谈进行资料收集,运用主题分析法确定主题与亚主题。结果 共提取4个主题:①安全感 (熟悉感、便利感、获得自我掌控感);②未被满足感 (获得针对性信息、服务途径不足、费用可报销);③顾虑感(对护理认可度、隐私安全、增加焦虑);④使用顺畅感(互联网技术素养、平台智能性)。结论 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应用可以提升COPD患者安全感,减少医疗服务成本,在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可以减少患者入院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同时管理者应优化微信平台服务内容及形式,提高患者平台使用体验感;规范护理人员准入制度,提高患者对护理认可度;加强患者出院指导,提高其平台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