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程度对腹膜透析置管后患者睡眠障碍发展轨迹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0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行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281例。在所有患者入组时(T0), 腹膜置管术后第3天(D3)、第7天(D7)、第14天(D14)、第21天(D21)和第28天(D28)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对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评估后, 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患者睡眠障碍发展轨迹,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评估后将患者分为低社会支持组和高社会支持组, 比较两组患者睡眠障碍发展轨迹分布差异。结果低社会支持组患者134例(47.69%), 高社会支持组患者147例(52.31%);识别出3个潜在类别睡眠障碍发展轨迹:无睡眠障碍78例(27.76%)、睡眠障碍改善79例(28.11%)、睡眠障碍持续124例(44.13%), 且轨迹显示PSQI得分在D3时最低, 其次是D7和T0;低社会支持组中无睡眠障碍30例(22.39%)、睡眠障碍改善34例(25.37%)、睡眠障碍持续70例(52.24%), 高社会支持组中无睡眠障碍48例(32.65%)、睡眠障碍改善45例(3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发展轨迹, 以及运动功能对睡眠障碍发展轨迹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保内科住院的2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腕动仪监测入院后7 d(T0~T6)患者的睡眠质量后, 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睡眠障碍发展轨迹;同时采用老年人运动功能量表将患者分为运动功能障碍组(n=102)和运动功能正常组(n=147), 比较两组患者睡眠障碍发展轨迹分布的差异。结果识别出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发展轨迹存在3个潜在类别, 即无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改善、睡眠障碍持续, 且轨迹显示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得分最低水平处于T2。运动功能正常组中无睡眠障碍60例(40.82%)、睡眠障碍改善63例(42.86%)、睡眠障碍持续24例(16.33%);运动功能障碍组中无睡眠障碍7例(6.86%)、睡眠障碍改善16例(15.69%)、睡眠障碍持续79例(77.45%), 两组患者睡眠障碍轨迹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住院患者睡眠障碍普遍存在, 发生率约为73.09%(182/249), 在入院后第3天最明显。运动功...  相似文献   

3.
睡眠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良好的睡眠能促进疾病康复和使人体生理功能更加旺盛,睡眠不足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感染机会,甚至使病死率升高。67.74%癌症患者有明显的睡眠障碍,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已受到广泛关注,而睡眠质量是评价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科对有睡眠障碍的癌症患者采用足底按摩配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癌症患者睡眠障碍原因调查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调查癌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以进行针对性地护理,提高康复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58名睡眠障碍的癌症患者进行调查,同时对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睡眠障碍的相关关系进行比较。结果:造成睡眠障碍最主要的三个原因为恐惧、经济困难、疼痛,且中年、女性与文化程度较低者发生率高。结论:癌症患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睡眠障碍,且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患者,其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不同。所以,护士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对其实施全身心整体护理,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评价舒适护理应用于癌症患者对止疼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16例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期间实施舒适护理措施,应用疼痛评估量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比分析干预前后的疼痛评分及睡眠质量得分。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疼痛评分、暴发痛次数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经护理干预后,患者PSQI总分及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安眠药物各因子得分均显著性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癌痛患者能够使其以愉悦的身心状态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可能对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增强睡眠质量有效。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方法应用专业量表对350例脑卒中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评估及统计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维持障碍、睡眠结构紊乱、日间过度睡眠、发作性睡病等;女性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女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总体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入睡困难、早醒、睡眠维持障碍、睡眠结构紊乱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男性患者日间过度睡眠、发作性睡病及其他类型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晚期癌痛患者止痛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0月海军总医院收治的癌症患者108例,患者住院期间给予舒适护理,采用疼痛评估量表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ll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及睡眠质量。结果经舒适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暴发痛次数、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安眠药物和日间功能等各因子均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将舒适护理渗透于各项护理行为中,使癌痛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家庭及社会的关爱,以愉快的身心状况配合癌痛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有效睡眠是机体日常生活的重要保证,癌症患者不仅要面对各种不适症状、诊断打击,还要接受随之而来的各种复杂的治疗、护理及负性情绪,以上均可能影响其睡眠质量,甚至导致患者发生各种睡眠障碍.已有研究表明,睡眠障碍贯穿于多数癌症患者的治疗与转归中,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可导致其身心发生重大改变[1].为了了解国内外癌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研究现状,方便后期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现对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方勇  李汁青  黄丽华 《护理研究》2022,(13):2338-2342
对国内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睡眠障碍评估工具的内容、特点、应用情况及局限性等进行综述,分析现有评估工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旨在为医护人员针对COPD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制订个性化的睡眠障碍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评估和管理对癌症晚期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癌症晚期患者80例,采用双盲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评估和管理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规范化疼痛评估和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镇痛效果、睡眠障碍以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实施...  相似文献   

11.
睡眠障碍在患者转出ICU后普遍存在,给患者的生理、心理及长期预后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对ICU转出患者睡眠障碍的研究现状、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及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为临床正确选择评估工具提供依据,为ICU转出患者制订个性化康复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璇  乔雨晨  赵洁  常红 《中华护理杂志》2020,55(12):1884-1889
睡眠障碍的发生会加重损害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增加精神行为异常,降低生活质量,给照顾者带来较大负担,增加社会经济成本。该文对国内外认知障碍患者睡眠障碍评估工具的内容、特点、应用情况及局限性等进行综述,对评估工具的基本特征、应用情况和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启示,旨在为制订本土化认知障碍患者的睡眠评估工具提供借鉴,为准确评估、个性化照护认知障碍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癌症终末期患者发生谵妄的现状,探讨其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为谵妄的早期评估和筛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3月入住安宁病房的癌症终末期患者资料,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癌症终末期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31例癌症终末期患者,发生谵妄139例,发生率6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织体力状态评分、姑息预后指数评分、药物类型(阿片类、苯二氮?类、皮质类固醇类)、多药合用(使用药物≥3种)、症状(感染、睡眠障碍、便秘、缺氧、癌性恶病质)、肝或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脑转移、活动受限等与癌症终末期患者发生谵妄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阿片类药物(OR=1.477)、感染(OR=3.782)、睡眠障碍(OR=4.209)和姑息预后指数评分(OR=6.285)是癌症终末期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癌症终末期患者谵妄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使用阿片类药物、感染、睡眠障碍、姑息预后指数评分增高可诱发谵妄,临床医护人员应早期评估和筛查这些影响因素,以降低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SICU)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按照标准选择84例NS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对象在从NSICU迁到普通病房当日进行问卷调查,对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4例患者中有66例(78.6%)的患者出现了睡眠障碍,其中63.6%的患者是因为肢体制动状态和66.75%的患者因为环境的噪音而导致睡眠障碍;部分护理行为也明显影响患者的睡眠状态,如有43.9%的患者的睡眠因被护士要求活动肢体而影响,40.9%的患者因被护士提问判断意识状态而影响睡眠。结论肢体制动、环境噪声及神经科护理行为干扰是导致NSICU患者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神经科护理人员和医生需综合评估和采取合适的护理和治疗行为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癌症化疗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实施科学的心理评估及护理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William WK Zung编制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和自行设计的心理影响因素调查表对213例住院癌症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用x2检验、t检验、Logistic逐步进入法进行单因素、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213例癌症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29.11%、25.35%,同时存在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为19.72%。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抑郁有显著相关因素有睡眠障碍、感知压力、自尊下降、未来期望、情绪变化等,与焦虑有显著相关因素有睡眠障碍、感知压力等;多因素分析显示,与抑郁显著相关因素有感知压力和自尊下降,与焦虑显著相关因素有睡眠障碍和感知压力。结论 癌症患者住院期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状态,根据心理相关因素,及早为其提供针对性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在食管癌术后患者睡眠障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食管癌根治术后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10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Roy适应模式护理干预,包括一级评估、二级评估、护理诊断、制订目标、实施护理措施、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Roy适应模式可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对患者的疾病恢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睡眠障碍的患者,按照知情同意及自主选择的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行护理应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合格率分别为70.45%和9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55,P<0.05)。结论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睡眠障碍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结合芳香疗法对肝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肝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伴睡眠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运动-心理-睡眠护理结合芳香疗法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睡眠信念和态度问卷(DBAS)分别评估患者的睡眠信念和态度,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对2组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采用自制调查表调查2组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DBAS评分、EORTC QLQ-C30评分、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结合芳香疗法用于肝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能有效改善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其生命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睡眠障碍对慢性功能性便秘(CFC)患者症状评分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近期来我院就诊的CFC患者79例,入选对象分别接受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和"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测评。结果 79例CFC患者就诊时发生睡眠障碍(PSQI总分≥13)者48例(60.76%),后者的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下坠和不尽感、排便频度、腹胀等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睡眠正常组(P均<0.01~0.05)。结论睡眠障碍可加重CFC患者便秘症状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化疗期癌症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018年2月~8月我科住院化疗的癌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08份,有效回收率为91.53%。本次调查中农民64(59.3%)、初婚83(76.9%)、有子女105(97.2%)、农村医保68(63.0%)构成比较高。PSQI总均分为(6.54±4.02)分,SAS总均分为(45.75±11.29)分,SDS总均分(36.64±9.47)分。PSQI、SAS、SDS总分在疾病负担、疾病认知、治疗信心、化疗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SQI总分与SAS总分、SDS总分均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AS总分和疾病负担是化疗期癌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化疗期癌症患者睡眠障碍普遍存在,焦虑水平和疾病负担是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提示医护人员可依此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尽可能降低化疗期癌症患者睡眠障碍,最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