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国庆  谢兴  严茂霞 《黑龙江医药》2021,34(5):1133-1135
目的:探究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5例老年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观察组33例(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各手术治疗和术后恢复指标和手术前后各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用力肺活量实际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际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FVC、FEV1低于术前,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NSCLC,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可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法均衡基线资料后比较微创解剖性肺段和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22年1月于焦作市人民医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294例,根据术式划分为肺段组(164例)和肺叶组(130例),分别采用解剖性肺段和肺叶切除术治疗;采用PSM法均衡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吸烟史及BMI等基线特征指标后,两组各纳入患者95例;比较两组基线临床病理资料和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匹配后肺叶组肿瘤最大径和切除淋巴结数量均显著多于肺段组(P<0.05);肺叶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长于肺段组(P<0.05);两组术前肺功能指标和术后3个月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叶组术后6个月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肺段组(P<0.05)。结论 微创解剖性肺叶切除术相较于肺段切除术更有助于保护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唐兴  张聪 《江苏医药》2021,47(6):604-607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法在胸腔镜肺减容手术中病变范围界定的可行性.方法 行胸腔镜肺减容手术患者50例,术中注射吲哚菁绿,确定肺气肿组织或巨大肺大泡位置及范围,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PaO2、PaCO2、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和残气量(RV).结果 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5例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肺组织漏气,通过胸管注入50%葡萄糖促进粘连或者胸管连接负压吸引器促进余肺复张等治疗后,均在1周内愈合出院.围手术期无胸腔活动性出血、肺部感染、心律失常、急性哮喘发作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PaO2、PaCO2、FEV1、FEV1/预计值、MVV/预计值和RV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 在胸腔镜肺减容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法有助于明确病变边界,从而更加准确界定手术的靶区,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单孔胸腔镜与多孔胸腔镜在老年肺结节患者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14例老年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7例,行常规多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57例,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术前和术后肺功能指标、治疗效果(显效率+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494),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 <0.001);术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无差异(P>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25%vs. 85.96%,P=0.03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5%vs. 15.79%,P=0.020)。结论 相比常规多孔胸腔镜手术,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老年肺结节患者治疗中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肺保护性通气联合肺复张对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肺部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均采用全身麻醉,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4).对照组采用标准通气量,研究组采用低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联合肺复张.对比两组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呼吸频率,手术前后两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PaO2水平、肺功能相关指标[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水平变化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PETCO2为(33.59±2.08)mmHg(1 mmHg=0.133 kPa)、气道压为(14.84±2.71)cmH2O(1 cmH2O=0.098 kPa)、呼吸频率为(12.27±2.01)次/m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前两组SpO2、PaO2、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研究组SpO2为(0.96±0.02) mmHg、PaO2为(79.52±5.96) mmHg、FEV1为(1.85±0.56)L、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为(63.17±17.71)%、FVC为(2.13±0.46)L、FVC占预计值百分比为(62.84±14.55)%、FEVJFVC为(81.62±14.12)%,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88%)与对照组(8.8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联合肺复张能有效改善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动脉血氧分压及肺部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陈健  杨莉  金杰  王磊  董敏  柴国祥 《天津医药》2022,50(7):761-765
目的 胸腔引流微管与胸腔镜下肺减容术(LVRS)治疗肺气肿合并巨大肺大疱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肺气肿合并巨大肺大疱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微管组(49例)和LVRS组(39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2周和术后2个月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和FEV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肺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血氧饱和度,评估术后呼吸困难指数和生活质量得分。结果 与LVRS组相比,微管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1)。相比术前,2组患者术后2个月时FEV1%预计值、FEV1/FVC、p(O2)和血氧饱和度较术前升高,肺动脉压和p(CO2)较术前降低,且微管组上述指标较LVRS组明显改善(P<0.05)。2组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时,微管组呼吸困难指数Ⅲ~Ⅳ级比例较LVRS组下降,生活质量评分升高(P<0.05)。结论 对于肺气肿合并巨大肺大疱的患者,胸腔引流微管的创伤更小,术后肺功能和血氧饱和度恢复更快,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 胸腔镜下优势肺段切除术与复杂肺段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回顾性分析金华市中心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Ⅰ期NSCLC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 对照组58例, 采取胸腔镜优势肺段切除术治疗;观察组52例, 行胸腔镜复杂肺段切除术治疗。收集两组患者肿瘤位置及切除范围资料, 同时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肺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短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75.45±30.72)min]长于对照组[(152.41±29.83)min]、钉仓数目[(4.55±1.23)个]多于对照组[(3.77±1.16)个](t=3.99、3.42, 均P < 0.05), 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术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3.89±0.47)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2.92±0.36)L、FEVl/FVC比值(75.06±2.47)%水平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 CT三维重建联合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对早期肺腺癌近期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年 1—12月间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肺段切除术治疗的早期肺腺癌病人 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接受 CT三维重建联合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治疗的精准治疗组( n=41)、接受传统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治疗的传统治疗组( n=59),对比其手术情况相关指标、肺功能参数值、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 1年复发情况的差异。结果精准治疗组病人的手术时间(102.31±19.38)min短于传统治疗组( 118.64±21.23)min,术中出血量( 62.45±8.34)mL少于传统治疗组(77.23±10.2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精准治疗组、传统治疗组病人的淋巴结清扫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1个月,精准治疗组病人的用力肺活量( FVC)(3.40±0.56)L、第 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2.31±0.40)L、肺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17.95±2.68) mL·mmHg.1 ·min.1水平分别高于传统治疗组的( 2.86±0.41)L、(2.08±0.36)L、(14.53±2.10)mL·mmHg.1 ·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个月,精准治疗组、传统治疗组病人的 FVC、FEV1、DLC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精准治疗组、传统治疗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 1年内,两组病人均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 CT三维重建联合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可优化手术过程、改善早期肺腺癌病人术后早期的肺功能,可能是一种更为精准可靠的手术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肺减容术(LVRS)治疗重度肺气肿的中长期疗效、手术指征选择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至2002年6月,12例重度肺气肿病人施行肺减容术的随访资料,双侧肺减容术2例,单侧肺减容术8例。胸腔镜肺减容术2例。术前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平均0.89L,气急指数2.40。结果 双侧LVRS术后FEV1平均提高50%,单侧LVRS术后FEV1平均提高仅32%。术后6~12个月,FEV1改善达高峰。手术死亡率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8%。结论 肺减容术能明显改善部分具有手术适应证的重度肺气肿病人的临床症状和生理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全胸腔镜辅助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我院接诊的9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全胸腔镜辅助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较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全胸腔镜辅助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安全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袖状切除术和全肺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观察组给予袖状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全肺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自测呼气峰值流速(PEF)]进行测定,并对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术后随访5年,对患者生存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术后,两组FEV1、FVC、PEF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FEV1、FVC、P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7%.观察组术后1、3、5年的生存率为81.5%、61.5%、47.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6%、41.5%、27.7%.结论 相比于全肺切除术,袖状切除术可有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肺功能损伤小、并发症率低、生存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运用胸腔镜微创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6例COPD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行传统胸腔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胸腔镜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相关治疗指标[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术后出血量(m L)和引流置管时间(d)]。结果 两组患者病情均好转,观察组FVC、MVV、FEV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引流置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COPD患者自发性气胸疗效好,切口小,减轻患者疼痛,具有广泛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肺功能变化情况,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占预计值(%),并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EV1、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生理进程中产生有利的影响,改善肺功能及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开放性肺段切除术与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35例早期肺癌患者接受开放性肺段切除术治疗,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另外35例接受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作为本研究的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研究淋巴结清除数量为(7.2±3.9)个,手术时间为(103.3±39.4)min,术中出血量为(69.3±10.4)mL,术后住院时间为(4.2±0.4)d;对照组巴结清除数量为(5.9±2.7)个,手术时间为(86.4±11.4)min,术中出血量为(72.5±13.5)mL,术后住院时间为(6.8±1.4)d;两组的淋巴结清除数量、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不大,但研究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患者的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快,具有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5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肺功能变化情况,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占预计值(%),并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EV1、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生理进程中产生有利的影响,改善肺功能及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治疗肺结节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术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肺部并发症,836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结节患者分为发生组(60例)和未发生组(77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计算一致性指数,并借助R软件基于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列线图.结果 836例中,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7.18%.术后肺部并发症前3位分别为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和气胸.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用力1秒呼气量<60%、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白蛋白<35 g/L、手术时间≥3 h和术中失血量≥150 mL是肺结节患者单孔胸腔镜治疗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Nomogram模型内部验证结果表明,肺结节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一致性指数为0.739[95%CI(0.629~0.858)].结论 临床上需要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尽量减少单孔胸腔镜治疗肺结节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全麻期间给予小剂量呋塞米对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肺换气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切除术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呋塞米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75例。F组于手术结束前0.5 h静脉推注呋塞米0.1 mg·kg-1,C组于手术前0.5 h静脉推注等体积生理盐水0.1 mL·kg-1。记录患者术后2 h和24 h动脉血气氧分压、氧合指数、电解质水平、肺部并发症情况及30天内死亡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F组术后2 h及24 h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明显改善(P < 0.05),术后K+、Na+、Ca2+及Cl-水平、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0天内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全麻期间给予小剂量呋塞米(0.1 mg·kg-1)可以改善胸腔镜下肺切除患者术后24 h内肺换气功能,但并不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30天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荧光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传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108例经胸腔镜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采用荧光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式分布,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免疫功能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以左上肺尖后段(7例)、左上肺固有段(8例)及右上肺尖段(7例)、右上肺后段(6例)为主,联合肺段4例,均为跨段肺结节。对照组联合肺叶切除2例,均为右肺上、下叶切除。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第1、3、5天,观察组CD3+分别为(70.33±7.14)%、(61.25±10.07)%、(68.80±8.75)%、(69.03±7.29)%,CD4+/CD8+分别为(1.27±1.09)、(0.82±1.13)、(1.19±0.64)、(1.4...  相似文献   

19.
吸入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我院吸入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43)吸入噻托溴铵粉雾剂。对照组(n=43)吸入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观察两组用药后10 d的临床症状、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FEV1%预计值及FEV1/FVC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1)。结论吸入噻托溴铵治疗CDPD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FEV1%预计值及FEV1/FVC,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呼吸肌力及其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43名COPD患者的呼吸肌力(最大呼气压MEP、最大吸气压MIP)与肺通气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探讨呼吸肌力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呼吸肌力和肺通气功能均明显低于其预计值,最大呼气压(MEP)仅占其预计值的(58.9±9.4)%;最大吸气压(MIP)仅占其预计值的(49.0±9.9)%;FVC%为(60.2±16.0),FEV1%为(36.6±11.2),FEV1/FVC%为(58.8±9.5),经相关分析,呼吸肌力与其肺通气功能呈正相关。结论提示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及其呼吸肌力均减退,而且二者密切关联,故改善呼吸肌状态有利于提高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