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患者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后髂支闭塞的原因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5例EVAR术后髂支闭塞的病例资料。结果 14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1例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改善或消失。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0.3±6.8)个月,1例患者死于脑卒中,无再发髂支闭塞、截肢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EVAR术后发生髂支闭塞并不少见。如发生髂支闭塞,需仔细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综合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EVAR)术后髂支闭塞的腔内再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3年3月6例EVAR术后髂支闭塞的资料。均行同侧股动脉切开Fogaty取栓、髂支球囊扩张,其中3例联合支架植入,1例联合Rotarex腘动脉取栓。结果 6例髂支闭塞再通率100%(6/6)。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6~48个月)。5例术后下肢缺血症状消失(Rutherford 0级),1例膝下缺血、干性坏疽(RutherfordⅢ级)。结论对于EVAR术后髂支闭塞,需仔细分析原因,选择个体化腔内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手术(endovascular repair,EVAR)后髂支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治的146例腹主动脉瘤EVAR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髂支闭塞情况分为闭塞组和非闭塞组,在单因素分析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46例病人术后髂支闭塞17例(11.6%),两组间差异有检验效应(P<0.05)的因素为:合并高脂血症、慢性支气管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比率,手术入路为切开显露,手术时间(min),右髂总动脉直径分层(≤12 mm、12~16 mm、≥16 mm),髂动脉狭窄或钙化≥50%,髂动脉扭曲成角≥60°,术后髂动脉流出道狭窄,髂内动脉流出道闭塞,支架远端延伸到髂外动脉。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VAR术后髂支闭塞危险因素(OR>1)为:髂动脉狭窄或钙化≥50%[OR=7.727,95%CI(1.045,57.149),P=0.045];髂动脉扭曲成角≥60°[OR=5.258,95%CI(1.055,26.198),P=0.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endovascular repair,EVAR)后髂支闭塞患者的病因、治疗选择,并评价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使用分叉支架型血管,术后6例男性患者的髂支(1.97%)在EVAR术后0~36个月发生闭塞.其中4例患者出现髂支移植物扭曲,出现扭曲的3个分支中全部发生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1例患者出现静息痛;4例患者出现跛行;另1例患者无症状.治疗:1例患者采用取栓+股-股旁路;1例采用髂支封堵+股-股旁路;4例患者采用取栓+支架植入.结果 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静息痛和跛行症状消失.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 ~18个月,平均(10±8)个月.5例患者无下肢缺血症状发生,1例患者术后半年跛行症状再次加重,行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髂动脉扭曲可能是EVAR术后髂支闭塞的重要因素.外科旁路手术和血管腔内治疗是治疗EVAR术后发生的髂支闭塞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封闭髂内动脉后臀肌和下肢缺血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行EVAR术的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主动脉瘤最大直径[(55.2±12.9)mm],累及髂总动脉52例(29.9%)。EVAR治疗方法包括置入分叉型覆膜支架169例(97.1%),单臂型5例(2.9%)。术中封闭单侧髂内动脉29例,封闭双侧髂内动脉10例。观察围手术期和随访期患者臀肌和下肢发生缺血情况。结果行EVAR术的174例患者中,173例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1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亡。术中封闭单侧髂内动脉29例中有2例出现同侧臀肌轻度疼痛,行走疼痛加重,跛行距离100m,5例出现同侧下肢乏力,间歇性跛行100~200m;封闭双侧髂内动脉10例中有4例术后出现臀肌轻度疼痛,跛行距离200m,均采用扩血管、祛聚保守治疗后2~4周疼痛症状好转,间歇性跛行距离均大于500m,无臀肌坏死发生,无再行介入或外科干预治疗,随访期间跛行距离逐渐增加500~1000m,余未诉特殊不适。结论 EVAR术封闭髂内动脉后臀肌和下肢不同程度缺血,经保守扩血管和祛聚治疗可以缓解,但一定程度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封闭双侧髂内动脉或一侧均应宜慎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各项几何参数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其远期疗效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入选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完成的344例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病例资料,对原始数据及随访结果做统计学分析及比较.结果 腹主动脉瘤近端瘤颈直径(23±3)mm,近端瘤颈长度(26±12) nun,与主动脉夹角(25±28)度.即刻技术成功率99.7%(343/344),随访率81.8% (279/341),随访时间3~84个月,平均(33 ±15)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1.1% (3/279),再次手术率10.4% (29/279),总并发症发生率12.9%(36/279),包括内漏5.7%(16/279),支架移位1.1%(3/279),动脉瘤增大或破裂5.4%(15/279)等.统计结果显示近端瘤颈>60度更易出现Ⅰ型内漏(P=0.010).结论 术前评估是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内漏是术后远期并发症的主要类型,且为再次手术的重要原因,影响患者的远期疗效,因此术后终身随访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在腹主动脉瘤(AAA)患者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发生髂支闭塞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行EVAR治疗的130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髂支闭塞将其分为发生组(n=60)和未发生组(n=70),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最终每组50例。统计患者术前血清FIB、D-D、甘油三酯(TG)等实验室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决策曲线分析血清FIB、D-D预测AAA患者EVAR术后发生髂支闭塞的价值。结果 发生组患者的TG、FIB、D-D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G、FIB、D-D水平升高均是AAA患者EVAR术后发生髂支闭塞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血清FIB、D-D水平联合预测AAA患者EVAR术后发生髂支闭塞的AUC最大,预测价值最高。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高风险阈值为0.18~0.41、0.51~0.72、0.89~0.99时,血清F...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裸支架植入对于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VAR)术后髂支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共实施322例EVAR术。为预防支架内闭塞的发生,根据血管造影并结合术前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评估,42例患者EVAR术中行裸支架植入,通过术后血管彩超及增强CT检查定期随访患者中期支架通畅率。结果 EVAR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均应用分叉型支架型人工血管,其中不锈钢支架26例(61.9%),镍钛记忆合金支架16例(38.1%)。42例EVAR术中行裸支架植入的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率7.1%(3/42),髂支血栓形成1例,其余患者均恢复顺利出院。平均随访时间(15.4±8.7)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5.1%(2/39),髂支血栓形成1例。支架总体通畅率为94.9%(37/39)。结论通过术中多角度血管造影结合术前CTA检查结果,裸支架植入有助于预防EVAR术后髂支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包括瘤体切开和人造血管间置移植重建术,但手术的范围较大,患又常伴有其它心血管病变,所以手术危险性较高。1991年,Parodi等^[1]提出腔内修复术治疗AAA后,因为手术创伤小,危险性低,在全球普遍开展。支持作腔内修复术的学们认为,50%-60%肾下AAA的解剖关系,均适于作腔内修复,支架放置的成功率为98%-99%,腔内修复术后恢复期一般为1—2周,明显短于手术切除术的2—3个月。近来,一些学们总结近10年的临床经验,对腔内修复术的实用价值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VAR)术后Ⅱ型内漏的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12例EVAR术后Ⅱ型内漏行外科干预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经肠系膜上动脉-中结肠动脉-Riolan弓-左结肠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途径,栓塞动脉瘤腔及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2例经股动脉-骼内动脉-骼腰动脉途径,栓塞动脉瘤腔及腰动脉起始部。2例经近远端移植物与动脉壁之间进入瘤腔应用弹簧圈栓塞瘤腔;1例行开腹剖开瘤体,瘤腔内缝扎腰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后,保留支架。 结果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出院后平均随访(7.2±1.1)个月,1例患者因心脑血管意外死亡,其余患者无腰腹疼,影像学复查提示有4例行动脉栓塞患者再次复发,入院二次行栓塞治疗。 结论Ⅱ型内漏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比较常见,通畅的肠系膜下动脉、多支腰动脉和动脉瘤腔内血栓体积较小是Ⅱ型内漏发生的高危因素。对造成瘤体持续显著增长者可积极干预,治疗性干预有复发的可能性,预防性干预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风险需要更严格的选择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后髂支闭塞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管外科收治130例行EVAR的AAA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并发髂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0例成功接受EVAR的AAA患者中,6例(4.61%)发生术后髂支闭塞,均为单侧闭塞,发生闭塞的平均时间为(55±87)d。临床表现主要为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治疗方式包括:股动脉切开取栓+股-股动脉转流术2例,髂动脉支架植入术1例,股动脉切开取栓+髂动脉支架植入术3例。术后患肢缺血症状均消失。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结论:髂支闭塞是EVAR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原因包括瘤颈条件差、髂动脉入路扭曲、髂支远端锚定区解剖异常等;股动脉切开取栓和(或)髂动脉支架植入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封闭单侧髂内动脉(IIA)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8年10月遂宁中心医院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3例肾下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AAA腔内修复术封闭单侧IIA,按照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n=28)和无并发症组(n=4...  相似文献   

13.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继发性内漏的原因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应用腔内隔绝术或称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其特有并发症内漏到目前还无法完全避免。内漏按其发生机制被分为Ⅰ~Ⅳ型,从发生时间来分又可分为原发性内漏和继发性内漏。我们将通过介绍几个病例的处理,对EVAR术后继发性内漏的发生原因、处理指征和处理方法进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最早于1991年被报道,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成熟可行的技术,但在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及手术死亡率方面仍存在着相当高的风险。如果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欲在未来完全取代传统手术,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并提高长期疗效势在必行。以下将围绕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并发症的产生机制、发病率及其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pEVAR)中应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的经验,并评估该缝合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完成的57例pEVAR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57例患者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手术即刻技术成功率为100%(57/57),手术平均时间(93.5±17.8)min。ProGlide共缝合106处股动脉入路,其中缝合20F~22 F血管鞘36例次,18 F以下血管鞘70例次。血管缝合器一次成功率88.7%(94/106),二次成功率91.5%(97/106)。缝合失败导致穿刺点出血5例,其中2例行手术探查止血,3例局部压迫并加压包扎止血;入路动脉闭塞4例,均行手术探查并重新缝合。术后蓝趾综合征(垃圾脚)6例,发生率5.7%(6/106)。围手术期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pEVAR术中使用Perclose ProGlide缝合器安全有效,加强术者经验并挑选合适患者有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髂动脉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AAA)行腔内隔绝术时髂动脉的处理方式。方法:2004年7月至2010年11月共对43例瘤体累及单侧或双侧髂动脉分叉的AAA行腔内隔绝术,其中单侧髂动脉分叉受累27例,双侧髂动脉分叉受累16例。根据髂动脉病变情况,分别采取髂内动脉单纯覆盖、髂内动脉栓塞后覆盖、髂动脉外环结扎、一侧髂内动脉重建等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操作成功,手术结束时无Ⅰ型内漏存在。术后出现臀部间歇性跛行6例(14.0%),便血1例(2.3%),无病例发生臀部或会阴部皮肤坏死、肠坏死及死亡。结论:术中避免同时封闭双侧髂内动脉,尽量保留一侧髂内动脉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者行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后内漏的发生情况及转归的趋势与规律。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2022年195例行常规EVAR术及EVAR+烟囱技术重建内脏动脉(chimney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Ch-EVAR)后发生内漏的真性AAA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各型内漏的发生率,比较不同处理方式对内漏的预后有无影响。结果Ch-EVAR术后内漏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EVAR(46.4%vs 23.0%,P<0.001)。Ⅰa型、Ⅰb型、Ⅱ型、Ⅲ型和Ⅳ型内漏的发生率分别为13.3%、2.8%、5.5%、2.3%和1.8%。病例平均随访(35.5±25.8)个月,各型内漏在随访期内消失的比例分别为63.3%、73.9%、51.1%、57.9%和73.3%,经干预后内漏的转归与未干预内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VAR术后30d内死亡4例,其中1例为术后动脉瘤破裂;术后30d后死亡40例,其中4例与内漏相关。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内漏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瘤体持续增大和/或患者有症状的内漏进行积极干预,均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是应用支架型人工血管(stent-graft ,SG)将瘤体与血流隔离开来,从而减少高速血流对瘤壁的不断冲击,降低瘤体不断增大和破裂的风险.自1991年Parodi首先开展以来,这种微创术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其可行性和良好的近期疗效已勿庸置疑,但随着EVAR的开展,一些特殊并发症也不断出现,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是内漏(endoleaks),发生率大约15%~50%[1].内漏会导致瘤腔内压力持续增高、瘤体增大甚至破裂,而诊断与治疗又常较困难,阻碍了EVAR的发展.目前,内漏的机制、意义尚不完全明确,诊断与治疗方面也存在争议,为此笔者将近年国外文献报道综述于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围术期和中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1例AAA行EVAR的临床资料,评价EVAR治疗AAA的安全性和中远期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137±29) min,术中出血(142±20) ml、输血(46±26) ml、ICU恢复时间为(17±4)h.围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重度心功能不全8例、心肌梗死2例、肺部并发症5例,内漏4例等;随访中发现内漏15例,Ⅰ型8例,Ⅱ型5例,Ⅲ型和Ⅳ型各1例,死亡2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无并发症生存率及再次处理率提示60个月后仍有并发症发生,其中40%是需要再次处理的并发症.结论 EVAR是AAA的安全治疗方法,但需要长期严格随访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前,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以其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逐渐成为腹主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式,尤其适用于高危患者.文献报道,在所有腹主动脉瘤患者中,约43%患者同时合并有单侧髂动脉瘤,约11%患者同时合并双侧髂动脉瘤[1].对于此类患者行EVAR术时往往需要考虑如何认真处理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internal iliac artery,Ⅱ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