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利用体检指标中身体质量指数(BMI)和三酰甘油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riglycerid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TG/HDL-C)联合预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病风险。方法 基于瑞慈医疗集团2010—2016年体检人群的数据库,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观测不同BMI的人群基线TG/HDL-C对随访期间T2DM风险的影响,并分析TG/HDL-C与BMI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结果 在随访期间,13 685例研究对象中共有315例最终诊断为T2DM。以BMI=24 kg/m2为界,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两个亚组。BMI<24 kg/m2的亚组共有8 238例研究对象,96例在随访结束时患T2DM,对潜在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升高的TG/HDL-C导致T2DM事件的风险较高[HR 95%CI=1.47(1.23,1.74),P<0.001]。与最低五分位数(Q1)相比,升高的TG/HDL-C五分位数(Q2~Q5)T2DM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茵柴降脂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全部9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茵柴降脂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以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 ALT)、三酰甘油( TG)指标、肝/脾CT值都有显著改善,且各组前后结果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体质量指数(BMI)值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柴降脂汤在降低NAFLD患者血清中ALT、TG指标,提高患者肝/脾CT值方面与常规药物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效果相当,在降低BMI值方面效果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高密度脂蛋白与三酰甘油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脂肪肝患者60例为观察组,正常对照组60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检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TG、TC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两组间LDL-C、HDL-C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密度脂蛋白与三酰甘油在脂肪肝患者中呈负向相关性。高密度脂蛋白与三酰甘油不仅有利于脂肪肝的诊断,而且提示控制血脂水平、减少和预防脂肪肝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全球发病率约为25%,NAFLD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我国尚未批准任何治疗药物上市,新药研发迫在眉睫。NAFLD发病机制复杂,单一用药很难取得好的疗效。几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是未来治疗NAFLD的必然趋势。通过联合用药可能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发挥协同作用产生更好的疗效。本文综述了NAFLD联合用药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NAFLD新药开发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比值(LDL-C/HDL-C)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将本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接收的136例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为110例同期检查的健康体检者,测定并比较两组LDL-C、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含量,计算LDL-C/HDL-C。结果试验组的LDL-C、TC及LDL-C/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与LDL-C、TC及LDL-C/HDL-C呈正相关(r=0.148、0.106、0.162,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096,P<0.05),而与TG水平无显著性关系(P>0.05)。结论 LDL-C/HDL-C明显增高与脑梗死发生具有重要的相关性,其可以作为一项生化指标对脑梗死的发生进行预测判断,相对于单一的LDL-C或HDL-C指标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独立性,该比值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脂肪肝患病率明显上升。 2 0 0 0年我们对 4 312名机关干部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参加体检人员进行了脂肪肝调查 ,其中经 B超检查疑为脂肪肝的患者共 739人。并对他们的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 (γ GT)和三酰甘油 (甘油三酯 )进行测定分析。1 对 象从 4 312名参加健康体检人员中共发现疑为脂肪肝患者739人 ,其中男 5 0 2人 ,女 2 37人 ,年龄 2 5~ 6 6岁。对照组 739人 ,均为健康人员 ,其中男 4 91人 ,女 2 4 8人 ,年龄 2 5~ 6 6岁2 方 法γ 谷氨酰转肽酶采用速率法 ,参考值以大于 38U/L 为异常 ;三酰甘油采用磷酸…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9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甘利欣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7.35%)(P〈0.05)。结论给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硫普罗宁片(每次2片,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均酌情加入维生素E胶丸,并控制饮食和忌酒。结果经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28/32),对照组为64.3%(18/28),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复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脂以及B超检查结果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大于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伴或不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超重或肥胖人群与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的关系。方法 本文研究设计类型属于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10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年龄18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共5 685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体质量组(NG组,2 397例)和超重或肥胖组(OG组,3 288例)。同时依据是否合并NAFLD把OG组分为无NAFLD组(Non-NAFLD组,1 670例)以及合并NAFLD组(NAFLD组,1 618例),计算TyG,比较各组间TyG、一般资料及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数据使用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或肥胖人群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NG组和Non-NAFLD组比较,OG组及NAFLD组的年龄、腰臀比(WHR)、血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肾功能、血脂和Ty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TyG与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HbA1C、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蛋白、白蛋白、肌酐(Cr)、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呈正相关(r=0.044、0.190、0.245、0.512、0.449、0.144、0.232、0.183、0.392、0.081、0.187、0.075、0.256、0.836、0.355、0.718,均P<0.05),而与球蛋白(r=-0.040,P=0.02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0.408,P<0.001)呈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DBP、FPG、GGT、白蛋白、UA、TG、TC、HDL-C和VLDL-C均是TyG的独立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yG、HbA1C、ALT、白蛋白、UA和LDL-C均是超重或肥胖人群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均OR>1,均P<0.05),而FPG、Cr和TC均是其保护因素(均OR<1,均P<0.05)。结论 TyG与超重或肥胖合并NAFLD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粒体三酰甘油转移蛋白(MTP)对大鼠高脂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形成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和高脂组(HF),NC组正常饲料喂养,HF组高脂饮食喂养12周,测定动物体重、肝湿重和肝指数,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和肝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和病理组织学观察肝脂肪变情况;使用稳态寿命荧光光谱法检测肝和小肠微粒体MTP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肝和小肠微粒体MTP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肝细胞呈明显脂肪变性,肝小叶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空泡变性;HF组大鼠肝湿重、肝指数,血清ALT、AST、TCH,肝TG、TCH值明显升高(P<0.01,P<0.05);肝和小肠微粒体MTP活性和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NAFLD形成可能与抑制肝和小肠MTP活性及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4,6(6):73-75
脂肪肝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在西方国家,酒精中毒是造成脂肪肝的主要原因之一.近来的研究发现,在无过量饮酒史的部分患者,也存在与酒精性肝病相类似的组织学改变,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根据其组织病理学变化.分为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fatty liver cirrhosis,FLC)3期。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全球发病率约为25%,NAFLD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中国尚未批准任何治疗药物上市,新药研发迫在眉睫。NAFLD发病机制复杂,单一用药很难取得好的疗效。几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是治疗NAFLD的必然趋势。通过联合用药可能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发挥协同作用产生更好的疗效。本文综述了NAFLD新药联合用药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NAFLD新药开发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16.
目的:探讨盐酸二甲双胍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均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G、GGT、AST、ALT各项指标、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二甲双胍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如营养过剩、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相关代谢紊乱等诱导的慢性肝损伤,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病理表现。其病程的进展表现为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NAFLD患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NAFLD的治疗主要为增加运动、健康饮食等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尚未达成共识。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olyunsattrated fatty acids,ω-3PUFAs)具有调节血脂的功能。NAFLD患者ω-3PUFAs水平较低,增加饮食中的ω-3PUFAs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改善肝脏脂代谢的失衡和肝细胞的炎性损伤。本文主要就ω-3PUFAs对NAFLD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