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社区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96例,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对比分析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血糖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合理饮食、遵医服药、合理运动、血糖按时监测方面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更趋于正常(P<0.05);周围动脉病变、糖尿病足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907-3909
探究社区家庭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水平的影响。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24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2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社区护理,观察组予以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血糖水平。干预后观察组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和自我管理行为方面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机将18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以未接受自我管理小组护理模式者为A组,以接受自我管理小组护理模式者为B组,每组90例。对比两组治疗12个月后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自我管理维度各项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FPG、2h PG及Hb A1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自我管理维度各项评分及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自我管理小组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互动式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足(DF)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溃疡愈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内分泌科收治的72例DF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性护理,实验组实施基于“互联网+”的互动式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溃疡创面愈合情况[包括测量足部皮温和踝肱指数(ABI)]及生存质量[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足部溃疡愈合时间。结果:干预后,两组FPG、2 hPG、HbA1c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SDSCA评分、足部皮温、ABI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后,两组DSQL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治疗状况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8例,按入院编号等分为两组,单号纳入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双号纳入观察组,行赋能教育模式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变化、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健康饮食、监测血糖、体育锻炼、检查足部、听取建议、按时服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赋能教育模式运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耿蕊  张丽丽  周晓梅 《全科护理》2022,20(7):968-971
目的:探讨"互联网+"医养护平台的应用对老年糖尿病病人居家自我管理行为、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3月—2021年8月160例老年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构建"互联网+"医养护平台并应用,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居家自我管理行为、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联网+"医养护平台的应用与传统护理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能更有效提高居家病人自我管理水平,稳定其血糖水平,增强其遵医行为及康复积极性,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专科护理门诊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2019年8月31日就诊于航天中心医院社区中心的2型糖尿病患者11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由全科医生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社区专科护理门诊进行健康教育,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教育前后体质指数(BMI)、腰围、血糖、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和焦虑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教育后,观察组BMI、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腰围、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低于对照组(P0.05),SDSCA中饮食行为、血糖检测行为、足部护理和总分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社区专科护理门诊对2型糖尿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缓解焦虑情绪,同时有效控制体重、血糖,为推动社区专科护理门诊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护理指导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我社区内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随机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系统、综合的糖尿病护理健康知识指导,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健康知识掌握以及血糖控制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合理饮食、自我处置药物行为、自我监控症状行为等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健康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HbAlc、FBG、P2hB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护理指导有利于满足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知识需求,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血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病一品"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社区治疗中,对护理效果、血糖水平和认知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所管辖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糖尿病足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一病一品"护理模式.观察2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与护理效果,并评价其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 P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病一品"护理模式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管理模式对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8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表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5.35%(41/43)高于对照组76.74%(33/43)(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血糖水平,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模式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个社区共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中一个社区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一个社区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赋能教育模式,干预时间6个月。干预后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hinese version scale of the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SDSCA)对患者进行测评,并了解患者血糖指标值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血糖指标值及SDSCA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自我管理行为优于对照组。结论赋能教育模式改变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从被动接受健康教育,转变为从内心的激发开始逐渐的行为改变,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血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DF)高危人群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将83例DF高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足部护理、足部运动与按摩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平均住院时间及DF发生情况.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DF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控制情况较对照组满意(P<0.05),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早期发现DF高危人群并对其进行相应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止DF发生和发展,对于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门诊就诊的124例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同伴教育干预。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差异,同时评价其血糖水平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干预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率为95.2%,高于对照组80.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伴教育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增强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依从性,有效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较好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刘杰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121-122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情况及血糖控制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行为,达到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老年糖尿病足的与预防和护理体会,以便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收治的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人,对照组患者根据医嘱服用降糖药以及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谨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的同时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多项护理干预。结果治疗护理结果显示的两组实验数据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更平稳,治疗依从性、患者的饮食以及作息时间明显较好,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护理计划,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防止患者足部发生溃疡和坏疽等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赋权教育模式的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7年3-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贵州省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8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和随访,观察组实施基于赋权教育模式的自我管理计划,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行为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实施基于赋权教育模式的自我管理计划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赋权教育模式的自我管理计划能够提高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血糖控制水平,是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康复护理在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狮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出的152例高危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采取社区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在健康知识、饮食、运动、足部护理及血糖监测五个方面的评分明显提高,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FBG、2 h FBG、HbA1c、BM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高危人群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伴支持对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同伴支持干预。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并应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及中国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水平明显提高,糖化血红蛋白值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支持能够帮助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效改变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专科小组质控对临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专科小组质控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效果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我监控症状行为、合理饮食、用药行为、自我心理调节、坚持运动、对并发症认识以及定期复诊等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比干预前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提升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科小组质控对临床糖尿病患者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我社区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药物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及心理指导等,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生理机能、总体健康、心理健康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社区护理有利于减少影响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提高血糖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