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使用寿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85例,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将入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2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43例,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瘘使用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为(41.66±10.51)个月,对照组患者为(26.74±8.61)个月,观察组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鼻烟窝处头静脉与桡动脉的端侧吻合术,为212例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作为慢性透析患者的维持性血管通路。结果 212例均一次成功,187例使用良好,血流量200~300ml,内瘘使用1月~1年25例、1~3年80例,4年以上102例,超过7年5例。并发症:出血5例,血栓形成10例,假性动脉瘤5例,肿胀手综合征1例,无感染、窃血综合征发生。结论在鼻烟窝处以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方式建立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应用于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端侧吻合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滑钰慧 《江苏医药》2012,38(6):743-744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延长生命的一种主要治疗手段,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为理想、最为常见的血管通路.正确使用和保护动静脉内瘘,加强对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可提高其长期使用率,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闭塞的原因与临床干预。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出现闭塞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超滤和穿刺不适当易导致血栓形成,而动静脉内瘘的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为血栓形成。结论引起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有多种,在临床上要对症预防、治疗,注重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维持性血液透析63例患者进行分析,动静脉内瘘均采用护理干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结果采用护理干预后,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中,病发症等显著减少,生活质量也有效提升。结论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发病率,提升内瘘试用时间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于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30例,分别实施针对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健康知识知晓率、负面情绪评分。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SAS、SDS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效果较显著,不仅能及时预防和减少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发生,还可加深患者对血液透析和动静脉内瘘失功知识的了解,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是指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形成的一种血管通道,是一种能长久且安全使用的永久性通路[1]。中国90% 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作血管通路[2],目前,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的常见穿刺方法包括区域穿刺、绳梯穿刺和扣眼穿刺,其中绳梯穿刺法的应用更为广泛[3]。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绳梯法穿刺对护士的穿刺技术要求更为严格,同时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管长度有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最安全而且应用时间最长的血管通路。但是对无法建立合适的动静脉内瘘,我科采用右锁骨下静脉置管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35例,共透析784人次,留置时间长达60至280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我院54例血液透析患者分别行自身动静脉内瘘成形术24例、移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10例、颈内静脉血液透析长期管术20例,分别在手术后第7、30、90天时测定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三组患者CRP水平均在7天时升高,第30、90天时无升高。组间比较提示第7天时移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组患者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身动静脉瘘成形术组和颈内静脉血液透析长期管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行移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较自身动静脉瘘成形术和颈内静脉血液透析长期管术患者相比,可能存在早期高炎症状态,应警惕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原因。方法 50例动-静脉造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测定临床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以及血浆纤维蛋白(Fib)。对19例因血栓而造成内瘘失去功能的患者,进行因素与动-静脉内瘘寿命间的COX回归性分析。结果动-静脉内瘘血栓的形成与ALB、CRP、Fib以及原发病为糖尿病存在回归关联。结论糖尿病、Fib及CRP是导致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几种重要的危险因素,而ALB则是动-静脉内瘘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2种动静脉内瘘血管拨针法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 把24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由于自身血管条件限制,动脉和静脉穿刺同一内瘘血管上的患者分别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2820例次拨针时采用先拨动脉穿刺针后拨静脉穿刺针(以下简称动-静脉拨针法)A组,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2350例次采用拨针时采用先拨静脉穿刺针,后拨动脉穿刺针(简称静-动脉拨针法)B组,比较2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渗血、血肿、狭窄、阻塞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内发生率低于A组患者P <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穿刺在同一内瘘血管上患者透析结束时,静-动脉拨针法能有效减少内瘘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拨针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9月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3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实验组采用个体化内瘘指导和保护措施,护士全程跟踪;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内瘘使用时间较对照组长,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闭塞伴血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动静脉内瘘闭塞伴血管狭窄患者5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27)和对照组(n=27),对照组经头静脉留置针溶栓治疗,研究组置管溶栓+球囊成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造影表现与透析时的血流量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开通情况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闭塞伴血管狭窄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来说,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的前提,是患者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临床上常用的血管通路是血管内瘘。血管内瘘(AVF)是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路,适用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功能衰竭患者。现将我院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6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例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行血管造影后行PTA。结果经皮血管成形术后,内瘘血流震颤明显增强,可保证血液透析时血流量达220~260 mL/min,完成有效透析。结论 PTA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根据不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重点观察内瘘是否通畅和指导患者早期行功能锻炼,并针对动静脉内瘘术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等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80例患者手术成功75例,失败5例.平均住院时间5d.结论 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做好各种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根据不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重点观察内瘘是否通畅和指导患者早期行功能锻炼,并针对动静脉内瘘术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等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80例患者手术成功75例,失败5例.平均住院时间5d.结论 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做好各种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桡动脉穿刺行血液透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红 《中国实用医药》2009,4(5):202-203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建立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重要环节。血液透析时,患者的血管通路一般选择动静脉内瘘、直接动静脉穿刺或深静脉插管^[1]。动静脉内瘘在临床上普遍采用,尤其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但动静脉内瘘需行静脉内瘘术后至少2周才能够使用,不适合急诊透析,  相似文献   

19.
尿毒症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血液透析是其中的一种肾脏替代疗法,大多数患者终生都要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条件,动静脉内瘘因其安全、使用时间长、创伤小、感染率低而被视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术是将动静脉本身在皮下直接吻合,不露出皮外,术后动脉血流经静脉,静脉扩张、肥厚(静脉动脉化),可以反复穿刺,进行长期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个小组的患者都实施动静脉内瘘手术,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之后实施常规性的维持血液透析护理,实验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记录两个小组患者血栓形成、感染、出血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之后实施常规性的维持血液透析护理,护理之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在17.5%;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针对性动静脉内瘘护理干预,护理之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可见,实验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比对照组低,两个小组的研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