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89例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7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穿刺处出血、皮下血肿、桡动脉痉挛或闭塞、迷走神经反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明显降低PCI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效果满意,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邓少娟 《护理学报》2009,16(9):30-3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口的最佳包扎止血方法。方法将92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循证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循证组按照循证护理原则确定穿刺口包扎止血方法:用桡动脉止血带注气15州、定时减压、低压力水平维持8-12h包扎;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包扎止血。观察两种包扎止血方法术后手部肿胀、麻木、发绀,穿刺口渗血、血肿,桡动脉闭塞,血管迷走反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循证组手部肿胀、麻木、发绀和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两组局部渗血、血肿和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循证原则确定桡动脉穿刺口的包扎方法,能减少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可靠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达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行经桡动脉PCI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2组术前、术后的PHQ-9、GAD-7评分以及术后血管并发症情况(包括局部血肿、皮下淤血、上肢静脉栓塞、血管闭塞、穿刺点渗血)。结果手术前24 h,观察组PHQ-9和GAD-7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24 h,2组PHQ-9、GAD-7评分相较于手术前24 h均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6.3%,低于对照组的29.2%(P0.05)。结论对经桡动脉PCI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不仅能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而且能降低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案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方法将94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循证组48例采用循证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并对两组发生血管并发症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循证组减少了血管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可以降低经桡动脉PCI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渐进性功能锻炼结合握力球训练的护理干预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TRI)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8月医院治疗的80例TRI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早期渐进性功能锻炼结合握力球训练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桡动脉直径、疼痛程度、血流速度、生活质量、凝血功能水平及术肢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桡动脉直径、疼痛程度、血流速度、生活质量、凝血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桡动脉直径、疼痛程度、血流速度、生活质量、凝血功能水平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发生1例术肢出血,1例血肿,无急性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冠状动脉痉挛、血管迷走反射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中发生3例术肢出血,2例血肿,2例急性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1例冠状动脉痉挛、1例血管迷走反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0%,观察组术肢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渐进性功能锻炼结合握力球能有效减轻TRI术后患者疼痛,降低术肢出血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桡动脉直径、疼痛程度、血流速度、凝血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针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干预组采取手部血管条件观察,预防桡动脉痉挛、闭塞,预防低血压及预防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瘀斑等护理措施,观察其并发症发生率,并与按一般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经桡动脉PCI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对我科自2007年10月以来的223例经桡动脉PCI术后并发症的病例,提出护理问题,针对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制定护理方案,观察采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预防护理术后并发症的效果.结果 23例在术后出现并发症,22例经及时有效护理后转危为安,只有1例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经桡动脉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对比的体会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护理特点。方法:随机将98例患分成两组经桡动脉途径PCI48例,经股动脉途径PCI50例,比较两种径路PCI操作的疗效及观察桡动脉痉挛时,用药物预防及解痉的效果,术后卧床、体位、肝素应用及出血、血肿、肺栓塞和桡动脉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解痉治疗有效,术后1例穿刺部位轻微渗血。经桡动脉途径比股动脉途径PCI术后局部出血、血肿、肺栓塞和血管并发症少。结论:两种不同径路术后效果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PCI血管、出血、血肿、肺栓塞并发症少且无须中断肝素抗凝,无砂袋压迫,无需卧床,无体位限制,患痛苦小,患舒适感增加而且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预见性护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1日~2022年2月1日收治的90例PCI CTO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循证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预见性护理可减轻PCI CTO围术期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实施术后恶心呕吐预防和管理的循证实践并观察其效果。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形成最佳证据,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理论框架,按照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应用和效果评价,于2021年3月—5月将证据应用于术后恶心呕吐病人的管理中,比较循证实践应用前后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恶心呕吐程度的改变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循证实践应用了22条证据,证据应用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的程度均明显低于基线审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循证护理对术后恶心呕吐进行管理,可有效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反应的程度,同时规范了术后恶心呕吐管理的方法和护理措施,提高了护士循证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索、评价及整合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肢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证据支持。 方法 应用循证方法,按照“6S”证据金字塔模型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6月。由研究小组成员独立对各类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对各项证据进行分级判定。 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指南3篇,系统评价6篇,专家共识2篇。最终总结了21条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肢管理的最佳证据,包括术前准备及评估、术后交接及观察、术后压迫与减压、活动时机与方式4个证据主题。 结论 该研究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肢管理提供了最佳证据,在证据转化时,应结合医院特点和临床情景,选择最佳证据,以改善桡动脉穿刺术肢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赵迎春  金茜  许玲 《全科护理》2011,9(33):3048-304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发生术侧上肢血肿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2例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后发生术侧上肢血肿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结果]12例术后发生上肢血肿的病人经治疗后,8例红、肿、痛在5d内基本恢复正常,2例在10d后恢复正常,1例20d后恢复正常,术后还有1例出现假性动脉瘤,经加压包扎14h后好转;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出现。[结论]抬高术肢、穿刺点加压、弹力绷带或加压器加压包扎和严密观察病情能有效缓解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术后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进行对照研究,观察两者差异情况。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338例,随机分为桡动脉组153例和股动脉组18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舒适度的情况。结果患者局部血肿、伤口出血、假性动脉瘤、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桡动脉组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1、P〈0.05、P〈0.01及P〈0.01);动脉痉挛或闭塞发生率桡动脉组明显高于股动脉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动脉途径较股动脉途径PCI术后不易发生伤口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及迷走神经反射,且患者更加舒适,但应注意防止桡动脉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454-4456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穿刺部位并发症(PS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患者218例纳入本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9例。对照组行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水泡、前臂皮下淤血、局部血肿、瘀斑、出血等并发症情况,术后1、3、5d舒适状况得分。结果观察组PCI后水泡、前臂皮下淤血、局部血肿、瘀斑、出血等PSC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I后1、3、5d舒适状况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预防PCI后PSC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性触摸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CI)术后患者术肢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TCI术后术肢疼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并于术后2、4h松解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刻度半圈,术后6h完全松解压迫止血器。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术后给予治疗性触摸。观察2组术后2、4h疼痛评分差值及术后术肢穿刺点出血、血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4h疼痛评分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术后穿刺点出血、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CI术后术肢疼痛患者采用治疗性触摸,能够缓解患者术肢疼痛,且未增加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的风险。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途径穿刺在冠状动脉诊疗术后的并发症及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787例患者按穿刺方法分为股动脉组221例,肱动脉组101例,桡动脉组465例,对其术后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股动脉途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均高于肱、桡动脉组(p<0.005);肱动脉组穿刺处血肿高于桡动脉组(p<0.005),而在舒适度上,三组患者术后术肢疼痛无明显差别(p>0.05),肱、桡动脉术后术肢肿胀发生率高于股动脉组(p<0.01),腰背疼痛,影响睡眠则低于股动脉组(p<0.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较股、肱动脉途径术后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护理难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桡动脉压迫的最佳时间。方法:762例经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B、C三组,三组给予不同的压迫止血时间(A 6h;B 4h;C 1.5h),比较三组患者止血效果、皮下血肿或淤血、桡动脉闭塞、压迫部位局部胀痛、麻木等压迫相关不适症状发生率。结果:C组患者止血效果、皮下血肿发生率与A、B组无明显差异,桡动脉闭塞发生率及压迫部位胀痛、麻木等压迫相关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1.5小时,既能有效止血,又能显著降低桡动脉闭塞及压迫部位胀痛、麻木等压迫相关不适症状的发生率,为肿瘤患者重复进行手术治疗保留通路,值得借鉴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9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PCI,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43例穿刺未成功,改为股动脉穿刺,其余252例均顺利手术,其中234例术后桡动脉搏动良好。术中发生血管痉挛2例,术毕即拔除动脉鞘管;术后发生切口出血8例、术侧肢体肿胀7例、静脉炎3例,经积极处理均好转。无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正中神经损伤、无穿刺点血肿、手部缺血及排尿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围术期穿刺部位管理的证据进行检索、提取、评价并进行整合,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循证支持。方法:基于“6S”证据金字塔模型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30日。采用文献质量评价工具评估各类文献,在高质量文献中提取证据并进行分级判定。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专家共识6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类试验研究、队列研究各1篇。最终总结了17条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围术期穿刺部位管理的最佳证据,涉及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转运、加压止血与观察、并发症处理4个主题。结论:本研究为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围术期穿刺部位管理提供了最佳证据,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路径适用人群广泛、并发症发生率低,在证据转化时应结合各科室术者穿刺特点及止血方式选择最佳证据,以改善围术期穿刺部位的管理质量,准确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术式,降低穿刺部位并发症,并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两种路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非心脏性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非心脏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特点。方法 随机将160例患者分成经桡动脉途径PCI80例和经股动脉途径PCI80例,比较两种径路PCI操作的疗效,观察桡动脉痉挛时用药物预防及解痉的效果,术后卧床、体位、肝素应用及胃肠道反应、迷走神经反射、尿潴留、血管并发症和肺栓塞发生的情况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 经桡动脉途径解痉治疗有效,术后3例穿刺部位轻微渗血.经桡动脉途径比股动脉途径PCI术后胃肠道反应、迷走神经反射、尿潴留、血管并发症和肺栓塞少,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两种不同径路术后效果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PCI并发症少且无须中断肝素抗凝,无需沙袋压迫,无需卧床,无体位限制,患者痛苦小,患者舒适感增加,而且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