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土壤中的铜胁迫对青蒿生长及青蒿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璇  韩小丽  郭兰萍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1):1553-1557
目的:考察土壤铜污染对青蒿生长及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在土壤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u(NO3)2.3H2O,设置土壤中铜浓度为100,300,600 mg.kg-1后播种青蒿种子,观察青蒿在不同浓度Cu土壤中的生长情况,并在80,140 d记录青蒿生长的各项生理指标及在140 d收获时青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和结论:在青蒿生长的幼苗期,铜处理组青蒿比空白组长势都较差;青蒿播种80 d后,低浓度铜污染(100 mg.kg-1)对青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刺激其生长,较高浓度(300 mg.kg-1)和高浓度组(600 mg.kg-1)则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140 d收获时,铜处理组青蒿长势较好且生物量较对照组高,初步推断可能与青蒿本身的生长发育规律有关;铜处理组明显抑制了青蒿根部的生长;铜主要蓄积在青蒿的根部,根是铜毒害的主要器官;铜低浓度组青蒿素含量比对照组稍高,随着铜浓度的增大,青蒿素的含量逐渐降低,综合考虑青蒿生长期导致的变化,分析原因是过量的铜本身抑制青蒿素的合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2.
<正>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入药,性寒味苦、辛.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之功用.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症.东汉葛洪《肘后备急方》就有青蒿抗疟的记载,高邮民间古代治疟沿用迄今.近年研究发现青蒿素对恶性疟,脑型疟等疗效颇佳.高邮是水乡泽国之地,盛产青蒿,但青蒿素含量仅0.09%~0.16%,而海南、广西、云南、山东却在0.3%~0.6%.为了寻找高邮地产青蒿素含量低的原因,引种广西、云南青蒿素高含量的种子,并分别在高邮、周山、二沟等地选周围原无青蒿生长的空地种植试验.并在6、7、8、  相似文献   

3.
引种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不同海拔青蒿生长及青蒿素累积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青蒿在不同海拔的生长及青蒿素累积动态变化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青蒿植株高度、生物量及青蒿素的累积都有显著差异,海拔1000m以下的青蒿生长快,青蒿素含量及产量也高。青蒿素含量及产量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与生育期日均温呈正相关,青蒿素产量与植株含水量呈正相关,青蒿素含量与植株含水量呈负相关。综合分析表明,海拔1000m以下适度高温、低湿环境有利于青蒿素的累积。  相似文献   

5.
栽培的青蒿生长量及青蒿素含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曹有龙  陈晓斌 《中药材》1996,19(8):379-381
本文报道人工种植青蒿的生长量和青蒿素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每株可收获410g干叶,占鲜叶重34~41%。干叶青蒿素含量在0.01~0.6%之间,高于野生植株0.06%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海拔青蒿生长及青蒿素累积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蒿在不同海拔的生长及青蒿素累积动态变化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青蒿植株高度、生物量及青蒿素的累积都有显著差异,海拔1000m以下的青蒿生长快,青蒿素含量及产量也高.青蒿素含量及产量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与生育期日均温呈正相关,青蒿素产量与植株含水量呈正相关,青蒿素含量与植株含水量呈负相关.综合分析表明,海拔1000m以下适度高温、低湿环境有利于青蒿素的累积.  相似文献   

7.
氮磷钾肥和密度对青蒿生长和青蒿素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试验研究氮磷钾肥、种植密度及其组合对青蒿生长、青蒿素含量与产量的效应,为青蒿栽培青蒿素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_(16)(4~5)正交设计田间试验.结果:在合理用量范围氮磷钾肥显著增加青蒿生物量、叶产量、青蒿素含量和产量,氮钾对青蒿素含量提升效应较磷强;高量的氮有利于叶产量,但过量的氮容易引起青蒿素含量降低,从而不利青蒿素产量;高磷钾用量虽没有负效应,但进一步正效应并不显著.密度的增加显著降低青蒿单株生物量、叶产量和青蒿素产量,但适度密度能显著提高群体生物量、叶产量和青蒿素产量,并有利光合产物形成叶产量;过高的密度会显著降低青蒿素含量而不利群体青蒿素产量.本试验16个组合处理问,青蒿叶产量、青蒿素含量和产量相差很大,其中处理12(N肥_3 P肥_4 K肥_2 密度_3)为最优组合,可以获得最高小区叶产量和青蒿素产量,且青蒿品质最优.结论: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和采用适度密度对青蒿优质高产栽培至关重要,在试验所在青蒿产区,适宜的施肥为氮300 kg·hm~(-2)、磷(P_2O_5)150~300 kg·hm~(-2)、钾(K_2O)210kg·hm~(-2),密度为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青蒿(黄花蒿)干叶中青蒿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为甲醇提取青蒿素的工业化生产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测定条件,采用Shimadzu Shim-pack VP-OD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55∶4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最佳的含量测定条件为加40倍量甲醇,超声提取3次,每次50 min。青蒿素在1~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RSD为1.0%(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青蒿酿液中青蒿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将青蒿素对照品溶液和样品溶液通过衍生化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并确定最大吸收波长,在最大吸收波建立青蒿素浓度-吸光度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测定青蒿素的含量。结果青蒿素长最大吸收波长为292nm,标准曲线方程为A=55.45C+0.01,r=0.999 7,线性范围为0.002 4mg~0.021 6mg,平均回收率为98.00%,RSD=2.0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昭通产青蒿进行质量分析。方法 :用 TL C- IR法鉴别青蒿中的青蒿素 ,用 TL C- UV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准确 ,花蕾中的青蒿素含量较高。结论 :本法可用于青蒿中青蒿素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锌锰硼对黄花蒿产量和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对黄花蒿干叶产量和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试验,收获期测定产量,取样测定青蒿素含量.结果:本试验中喷施0.1%~0.5%的锰肥和喷施0.1%~0.5%的锌肥对提高黄花蒿干叶产量和青蒿素含量有一定作用.结论:施用适宜浓度的锰、锌对黄花蒿干叶产量和青蒿素含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青蒿植株青蒿素含量和总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蒿植株青蒿素含量和总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提高青蒿种质资源利用率和青蒿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对63份青蒿种质资源总计252个单株的植株青蒿素含量和各农艺性状指标进行调查和测定,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我国青蒿主产区不同种质资源之间植株青蒿素含量和总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青蒿植株叶重和青蒿素总量同植株茎秆和枝条的性状呈显著正相关,而植株青蒿素含量同植株叶部的性状呈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青蒿植株青蒿素含量随着一级分枝数、下部二级分枝数、茎基部直径等指标的增加而提高,而随着上部二级分枝数、小叶轴长、下部分枝直径等指标的增加而降低;青蒿素总量随着植株青蒿素含量、叶重、下部二级分枝数等指标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下部分枝直径、中部二级分枝数、茎重等指标的增加而减少。通径分析表明,一级分枝数和下部二级分枝数对植株青蒿素含量的直接正效应较大,而上部二级分枝数对青蒿素含量的直接负效应较大;叶重和青蒿素含量对植株青蒿素总量的直接正效应较大,而叶/秆值、枝条重和茎重对青蒿素总量的直接负效应较大。结论:在青蒿育种中可以兼顾高产和高青蒿素含量,而且在选育高产、高含量的青蒿新品种时,应选择株高和冠幅适中、羽片和小叶轴短、中上部二级分枝数少、主茎粗、一级分枝数多、下部二级分枝数多和叶/秆值高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黄花蒿中分离鉴定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一紫穗槐二烯合酶编码基因(ADS)的启动子序列并研究其表达特性,藉此探索提高该基因表达量并进一步促进青蒿素合成的途径.方法:采用PCR法从黄花蒿DNA中分离ADS 5'端非翻译区(5'UTR)序列,构建与GUS报告基因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GUS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定性和定量检测ADS 5'UTR序列调控GUS基因在正常条件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结果:从黄花蒿中分离出2448 bp的ADS 5'UTR序列,获得与GUS基因融合表达的转基因烟草并检测到GUS活性.GUS活性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在4℃和紫外辐射条件下,转化烟草GUS活性分别提高1.6,2.2倍.结论:从黄花蒿分离出的ADS 5' UTR序列具有启动子功能并且可能具有环境诱导表达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西南地区野生黄花蒿群落主要物种种间联结性,为黄花蒿种质资源保护和野生抚育等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方差分析、种间联结显著性检验等指标,对西南地区9省、市48个地区黄花蒿群落主要物种种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黄花蒿群落主要植物的总体关联性的方差比率为2.05,大于1,表现为显著正关联性.在10个主要物种的45个种对中,仅有4个显著负相关.x2检验和PC,OI,DI,AC值等表明种对1-8(黄花蒿-白苞蒿)、1-9(黄花蒿-狗尾草)、1-10(黄花蒿-三叶鬼针草)有较高关联性,对非限制性资源的利用有共同的反应或偏向.结论:西南地区野生黄花蒿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抗干扰能力较强,群落结构发育基本完全,种间关系稳定.  相似文献   

15.
研究选取黄花蒿的Actin,18S rRNA,PAL,GAPDH,CPR作为候选内参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Delta CT以及RefFinder软件和方法对5种内参基因在不同浓度镉处理下黄花蒿叶片中的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为黄花蒿基因差异表达研究提供可靠的内参基因,确保黄花蒿基因表达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镉处理下,黄花蒿叶片中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存在差异,综合分析得出候选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顺序依次为Actin >18S rRNA >PAL >GAPDH >CPR。因此,在黄花蒿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中,可以考虑选取Actin,18S rRNA,PAL作为内参基因,采用多内参校正结果。此外,研究还发现同浓度镉处理下黄花蒿叶片中的候选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也存有差异,这说明即使在同一处理条件下也有必要进行内参基因的筛选。总之,该研究首次提供了在不同浓度镉处理下黄花蒿叶片中比较理想的内参基因,也为其他条件下黄花蒿的基因表达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花蒿发根的生长形态和部分次生代谢物特征。方法:比较发根和未转化根的形态差异,测定生长调节剂如萘乙酸(NAA)和赤霉素(GA3)对根生长的影响,分析了发根和未转化根的部分次生代谢物的含量特征。结果:低浓度NAA(0.01~0.05 mg.L-1)能明显促进发根侧根和次侧根的形成,对未转化根则无显著作用,高浓度NAA(0.1 mg.L-1)抑制发根的生长,而对未转化根的生长起促进作用。未转化根中不含有青蒿素,而在发根中检测到较高含量的青蒿素(0.64 mg.g-1),未转化根中青蒿乙素含量较高(1.24 mg.g-1)。在未转化根和发根中,青蒿黄酮chrysoplenetin含量相当,而发根中另一种黄酮化合物artemitin含量(0.76 mg.g-1)是未转化根的3.5倍。结论:黄花蒿发根具有较独特的生长和次生代谢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青蒿主要农艺性状间及与单株产量和青蒿素含量及总量间相关关系,为高产高青蒿素含量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对四川野生和引种的青蒿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单株产量、青蒿素含量和总量进行考察和测定,并分析了各性状问相关关系.结果:单株茎秆干重与单株产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分枝数和茎直径与单株产量间为显著正相关;花蕾期、始花期和盛花期则与青蒿素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始花期和盛花期与单株青蒿素总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茎秆干重、秆直径和花蕾期与单株青蒿素总量间呈显著正相关.紫红色茎秆青蒿的青蒿素含量和总量显著高于深绿色茎秆者.进一步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单株产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0.061 21-0.000 08X_1+0.303 78X_3-0.000 51X_4-0.000 31X_5(F=20.15,P<0.000 1),青蒿素含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1.458 49-0.000 99X_1-0.240 79X_3+0.133 62X_6-0.007 19X_7+0.014 54X_9(F=46.55,P<0.000 1),单株青蒿素总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2.670 01-0.002 49X_1+0.988 73X_3+0.300 37X_6+0.011 13X_9(F=22.62,P<0.000 1).结论:选育高产、高青蒿素含量的青蒿新品种时应重点选择茎秆紫色、粗壮,株高较高,分枝数和花期适中,分枝角度较小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明青蒿新品种"渝青1号"的选育方法、过程,确定新品种的推广价值。方法:在青蒿主产区收集青蒿优良种质资源,筛选优良种质,采用青蒿素质量分数测定和单株干叶产量测定,应用单株母系系统选育法和混合选择制种方法,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相结合,选育和示范推广青蒿新品种。结果:选育的青蒿新品种干叶产量达3000kg.hm-2,较野生青蒿增产10%以上;青蒿素质量分数在1.0%以上,比野生青蒿中青蒿素质量分数提高0.2%以上。结论:采用单株母系系统选育和混合选择制种相结合的选育方法,可明显提高青蒿的产量和青蒿素质量分数,是青蒿新品种培育中的一种切实可行、简便快速的育种方法。经生产验证和示范推广证明,选育的青蒿新品种"渝青1号"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黄花蒿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对施肥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施肥对黄花蒿Artemisia annua根、茎、叶总多酚、东莨菪内酯、猫眼草酚、猫眼草黄素的含量、累积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提高黄花蒿产量、质量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同施肥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现蕾期根、茎、叶中的上述有效成分,以及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在黄花蒿体内,总多酚、东莨菪内酯、猫眼草酚和猫眼草黄素的分布趋势:叶>茎>根.黄花蒿的抗氧化活性与总多酚、东莨菪内酯、猫眼草酚、猫眼草黄素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施肥显著促进黄花蒿生长,纯施无机肥肥、纯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施的生物量比不施肥分别增加57.37%,91.63%,92.27%.施肥尤其是有机无机配施通常能提高黄花蒿总多酚、猫眼草酚和猫眼草黄素的含量和累积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东莨菪内酯、猫眼草酚、猫眼草黄素主要在叶片中合成和储存,是主要的药用器官.在黄花蒿施肥实践中,提倡有机无机配施,可提高黄花蒿产量和质量,增加药农收入.  相似文献   

20.
青蒿素生物合成分子机制及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是疟疾特别是恶性疟现有的首选、最佳疗法,青蒿素类药物需求巨大。青蒿素原料药依旧主要依赖于从药用植物黄花蒿(中药青蒿)提取、分离、纯化,但其在黄花蒿中的含量较低,且含量变异大。黄花蒿分泌型腺毛是合成、分泌、积累及储存青蒿素的场所,腺毛的正常发育直接关系到青蒿素的产量。提高青蒿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有重大意义,也是当前国际研究热点。该文介绍了青蒿素体内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和代谢调控,以及青蒿素合成器腺毛的研究进展,这些将为开拓新的方法来提高植物来源青蒿素的产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