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 :应用声学密度定量及声学定量技术评价梗塞心肌组织特征及功能状况。方法 :应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 (AD) ,分别测定 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梗塞组 )及 30例正常人 (对照组 )相应部位心肌及心包的背向散射积分 (IBS) ,二者比值作为心肌 IBS校正值 (IBS% ) ,舒张末期与收缩末期 IBS差值与心包 IBS的比值 (即 CVIB)作为心肌 CVIB的校正值 (CVIB% ) ;应用声学定量技术 (AQ)测定各自的左室射血分数 (EF)、峰值排空率 (PER)、峰值快速充盈率 (PRFR)。结果 :梗塞心肌的 IBS和 IBS%高于对照组心肌的 IBS及 IBS%(P<0 .0 1 ) ,梗塞心肌的 CVIB和 CVIB%与对照组心肌比较显著降低 (P<0 .0 1 ) ;梗塞组左室 EDV和 ESV均较对照组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梗塞组 EF、峰值排空率 (PER)、峰值快速充盈率 (PRFR)较对照组降低 (P<0 .0 1 )。结论 :声学定量及声学密度定量技术能定量反映梗塞心肌的组织学特征及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2.
声学密度定量技术评价梗死心肌的收缩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声学密度量技术(AD)定量评价梗死心肌收缩能力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59例各期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及20例对照者正常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参数与正常心肌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心动周期变化幅度(CVIB)及CVIB校正值(CVIB%)与△T%及ET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AD能够客观、敏感地反映梗死心肌的局部收缩能力,对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亦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声学密度定量技术评价梗死心肌的组织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声学密度定量 (AD)技术评价梗死心肌组织特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检测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参数并与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及常规超声心动图进行比较 ,检测 42例各期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及 2 0例对照者的正常心肌背向散射积分标化值 (IBS % )、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异幅度 (CVIB)、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异率 (CVIB % )、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异延迟率 (DTCV % ) ,同时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 /左室后壁厚度比值 (IVS/PW )、收缩期室壁增厚率 (ΔT % )及99m锝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评分指数。结果 梗死心肌IBS %、DTCV %较正常心肌显著增高 (P <0 .0 0 1) ,而CVIB及CVIB %显著减低 (P <0 .0 0 1) ,CVIB及CVIB %与ΔT %及IVS/PW之间呈高度相关 (CVIB :r分别为 0 .75和 0 .6 3 ,P <0 .0 0 1;CVIB % :r分别为 0 .76和 0 .6 8,P <0 .0 0 1)。IBS %、CVIB、CVIB %与99m锝 MIBI评分指数之间呈较高的相关性 (r分别为 0 .5 8,-0 .6 8和 -0 .70 ,P<0 .0 1)。结论 声学密度定量技术能够敏感反映梗死心肌的组织学特征 ,为判定心肌活性或心肌纤维化程度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声学密度定量(AD)技术在定量评价缺血、梗塞后心肌损害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0例冠心病患者(AD1分为缺血组与梗塞组)及30例正常人(正常组)相应部位心肌及左室腔血液密度值进行测定。结果 与正常心肌比较,缺血区与梗塞区心肌AII值明显增大;与正常组比较,缺血组室间隔(IVS)AII值略增大;梗塞组室间隔AII值明显增大(P<005);三组二尖瓣环部(MVA)AII值无显著差异,三组相同切面左室腔血液AII值无显著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 缺血及梗塞心肌的组织密度增高;心肌梗塞后不仅只存在梗塞部位心肌组织密度的改变,还存在室间隔心肌组织密度的改变。AD技术能客观反映缺血、梗塞后心肌组织特性的变化,对鉴别心肌病变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声学密度测定(AD)是以背向散射积分为基础的定量方法[1].笔者应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对1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了检测,并与正常人组对照.现将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声学密度定量评价尿毒症性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与方法:探讨声学密度定量分析技术在尿毒症性心肌损害方面的应用价值,对30例尿毒症患者及30例正常人心脏各节段心肌密度进行测定。结果:1.心肌密度:尿毒症患者各节段平均心肌密度(AI)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P<0.005),两组的PPI及SDI测值相差不显著(P>0.05);两组的左室内血液测值PPI、AI及SDI相差不显著(P>0.05);2.尿毒症患者左房明显扩大(P<0.005),IVSd及LVPWd明显增厚(P<0.05),LVmas增加(P<0.05);3.尿毒症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P<0.05~P<0.0005),左室收缩功能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研究表明,声学密度定量分析技术能客观反映尿毒症性心肌病变,对鉴别心肌异常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快速评价大鼠供肝质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声学密度定量(AD)、病理、电镜相对照,探讨AD在肝脏移植中对供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1)建立不同热缺血、冷缺血时间分段的鼠肝模型;(2)对于不同时间分段的鼠肝进行AD分析,并与正常组相对照;(3)取相应肝组织送病理电镜。结果:(1)AD值升高与病理及电镜有好的相关性;(2)热缺血时间>15分钟者,AD值显著升高(P<0.05);(3)冷缺血时间<20小时者与对照组AD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D值在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断上有很好的敏感性,对快速评价大鼠供肝质量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时心肌声学造影定量评价犬正常心肌灌注的可行性。方法:20只开胸犬以5ml/min和10ml/min速度静滴“全氟显、进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左室乳头肌短轴观察左室心肌显影效果和室壁运动,闪烁显像观察心肌灌注,动态图像单帧转化后以图像软件分析造影结果。结果:静滴速度10ml/min时,心脏各部位显影时间短于5ml/min,闪烁显像时心肌再灌注速度也略快,心肌显影稳定后二者间视频亮度峰值无明显差异,均可看到舒张期/收缩期的时相性变化,同时室壁运动显示良好。结论:实时心肌声学造影可同时观察心肌灌注和室壁运动,闪烁显像可观察心肌再灌注过程,但缺少联机分析软件限制了造影结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实时声学造影以及全功能声学密度定量技术 (globalacousticdensity ,GAD)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量 (myocardialbloodflow ,MBF)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 18例冠心病患者行SonoVue经静脉声学造影检查 ,应用GAD定量其心肌血流量情况。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SonoVue经静脉声学造影检查。GAD定量分析 :冠心病患者病变不明显冠状动脉供应节段的MBF明显高于狭窄冠状动脉供应的节段 [(61.94±3 1.0 1)dB2 /s对 (2 2 .0 9± 18.12 )dB2 /s ,P <0 .0 1]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重建血管相关节段的MBF仍低于病变不明显冠状动脉供应的节段 [(2 8.84± 2 3 .94)dB2 /s对 (66.12± 3 3 .46)dB2 /s ,P <0 .0 1]。结论 实时声学造影及GAD能够定量分析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量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 (LDDSE)早期识别存活心肌和预测其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  2 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其中行直接PTCA术 18例 ,入院后第 10天进行LDDSE。结果 ①LDDSE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3 .8%、61.9%、88.2 %、76.5 %。②再灌注 <12h( 11例 )和 >12h( 7例 )的两组患者三个月时运动恢复的心肌节段分别为 85 .4%、62 .2 % ,而未行PTCA组 ( 10例 )仅为 9.1%。结论 LDDSE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的存活性和功能恢复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 6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30例 ,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 1周 ,治疗组 30例 ,除以上溶栓治疗外 ,同时静滴PGE110 0 μg ,连用 7天。 结果 PGE1明显降低了静脉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P <0 .0 5 )。结论 前列腺素E1对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4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24h内有无T波倒置分为两组。24h内T波倒置为A组,超过24h为B组。入院后连续监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和心电图,发病后2周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LVEF。结果:早期T波倒置组CK—MB峰值明显下降,酶峰时间明显提前。T波倒置组与未倒置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10.7%和28.1%(P<0.01);LVEF分别为60.30±6.11%和42.27±6.04%(P<0.01).结论:早期T波倒置可作为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冠脉再通及心功能损害程度的一种简便有用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将Color Kinesis(CK)与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DSE)相结合,检测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存活心肌及冠脉病变。方法:左室彩和16节段分法,室壁运动状态采用4级分法。存活心肌以PTCA2周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与DSE BASE状态2DE的比较结果作为参数标准;冠脉病变以冠脉造影结果作为金2DE相当(75.0%vs79.2%),CK对LCX病变仍有很高的敏感性(90.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 :通过与经静脉溶栓治疗相比较探讨原发性支架植入术 (primarystentin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 tion ,AMI)的远期疗效。方法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在我院接受再灌注治疗 (经静脉溶栓治疗或原发性支架植入术 )的AMI患者 134例 ,其中 79例患者接受原发性支架植入术治疗 ,5 5例患者接受经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支架组的即刻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溶栓组 (98.7%vs.74 .5 % ,P <0 .0 0 1) ;远期随访 2 2 .3± 10 .9个月 ,支架组的心源性死亡率低于溶栓组 (7.6 %vs.2 0 .0 % ,P <0 .0 5 ) ,靶血管血运重建 (target-vesselrevascularization ,TVR)率明显低于溶栓组 (3.8%vs .32 .7% ,P <0 .0 0 1) ,主要心血管事件 (majoradversecardiacevents,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溶栓组 (15 .2 %vs.5 6 .4 % ,P <0 .0 0 1)。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变量生存分析显示原发性支架植入术可显著降低远期心源性死亡率 (P =0 .0 34,OR =0 .2 99)和MACE发生率 (P =0 .0 0 1,OR =0 .2 19)。结论 :原发性支架植入术能有效的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减少TVR ,降低远期心源性死亡和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汪建  胡海  陈金刚  唐时元 《华西医学》2014,(6):1019-102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 d内死亡的预后因素以利早期识别预防。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5月-2010年7月收治的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资料,提取包括性别、年龄、院前时间、酶学指标、心电图、合并症、是否溶栓、溶栓时间及死亡时间等信息,以发病后60 d为观察终点,将所有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并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 结果 患者资料共71例,因1例数据缺损纳入分析70例;经分析患者年龄(RR=1.166,P=0.023)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RR=1.001,P=0.004)是早期死亡预后因素。 结论 患者的年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死亡有预测价值,需要更多关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心肌酶学,特别是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对于其早期死亡的预测有意义;而其他指标可能因存在研究的局限性而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90例AMI患者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冠状动脉再通率、再通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再闭塞率、血小板聚集率(PA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A)、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出血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冠状动脉再闭塞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治疗后的LVEF和PAR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再通时间、出血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PT、PA和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急性右室心肌梗塞的二维超声心动图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右心室梗塞(RVI)的二维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10例于发病第一周或第二周的急性右室梗塞患者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7例右室下后壁节段异常;4例右室游离壁无运动;3例室间隔运动异常,其中1例矛盾运动,2例运动增强,4例右室扩大,4例右房扩大;同时伴有左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结论:右室梗塞多与左室梗塞并存,在右室壁节段运动异常存在的同时,并有左室壁节段运动异常。  相似文献   

19.
黄欣 《现代护理》2001,7(11):12-13
对再发性心梗(RMI)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初发心梗病人(AMI)123例就临床特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进行比较。结果 RMI组发生率和死亡部高于AMI组,提示护理对初发心梗后康复期的病人有重要价值,应密切观察细微病情变化,早期发现、预防并发症,控制心力衰竭发生,积极预防再发性心梗。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率、血压、心功能、缺血阈值及最大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38例AMI患者前瞻性随机配对分为早期康复组及对照组各 19例。均采用常规治疗 ,早期康复组增加康复治疗方案。结果 :2组治疗前及治疗 2周后心率、血压、心率 血压乘积及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5 ;但运动耐量早期康复组治疗 2周后达到 5 .2± 2 .6METS,与对照组的 4 .3± 0 .8METS比较亦有明显增加 ,缺血阈值早期康复组 2 .8± 0 .9METS,与对照组的 2 .2± 0 .8METS比较有明显增加 (均P <0 .0 5 )。结论 :AMI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并能显著改善AMI的缺血阈值和最大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