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隔离症是部分肺组织被胸膜包裹而与正常肺组织互相分离的先天性疾患,其血液供应来自胸主动脉或腹主动脉的异常分支。胎儿肺隔离症是胎儿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异常。超声检查无创、安全、可重复观察,适用于胎儿检查。产前超声在妊娠中晚期可对本病做出诊断,目前是诊断胎儿肺隔离症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肺隔离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显示肺隔离症异常血管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的胸部CT平扫、增强及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等重建图像. 结果 9例为肺叶内型,1例为肺叶外型;8例位于左下肺,2例位于右下肺;血管重建可显示9例异常供血血管(其中7例来自降主动脉,2例来自腹主动脉),并清楚显示其起源、走行、分支和分布,除1例引流至奇静脉外,其余均引流至下肺静脉. 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其后处理重建技术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血管,对肺隔离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肺隔离症也称为有异常动脉供血的肺囊肿症,其特点是一部分胚胎肺组织(肺叶或肺段)与正常的肺组织隔离开,形成无功能肺组织,病变肺组织的动脉血供来自于主动脉的异常分支~[1]。本病发病率低,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男性,以叶内型肺隔离症多见,病变部位左侧多于右侧~[2]。手术切除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案,但近年来,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支气管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支气管肺隔离症患者的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图像及后处理技术资料.结果 支气管肺隔离症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叶内型21例,20例由胸主动脉分支供血,1例供血动脉为腹腔干的分支,引流静脉均进入肺静脉系统;叶外型1例,由降主动脉供血,静脉引流入半奇静脉.结论 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的重建后处理图像可以清楚显示病变异常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全貌,是本病的重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肺隔离症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隔离症属先天性肺发育异常性疾病,表现为部分肺组织与正常肺分离,并不接受肺动脉分支的血流,仅接受体循环异常血管的供血,因发病率低,易误诊。我院1990年1月-2003年7月共发现肺隔离症23例,术前仅5例诊断为肺隔离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亦称有异常动脉的肺囊肿症[1],乃因部分胚胎肺组织与正常的肺组织隔离开,其血液由主动脉直接分出的动脉供应,同时该部肺内伴有肺囊肿的改变.根据有无完整的脏层胸膜与正常肺组织分界,解剖学上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本病误诊率高,一般给予手术切除治疗,术中处理不当,易造成难以控制的大出血[2],术后的观察、护理十分重要. 本科2010年3月收治1例叶内型肺隔离症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肺隔离症的价值,提高对肺隔离症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15例肺隔离症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结果 多层螺旋CT术前诊断肺隔离症11例,诊断准确率73.33%,其中囊性与实性肿块型各4例,炎症型3例;11例均显示来自胸主动脉的异常供血动脉,9例显示引流静脉;多层螺旋CT误诊为支气管肺囊肿2例,支气管肺癌及肺炎各1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图像结合三维重组图像有助于肺隔离症诊断;掌握肺隔离症好发部位和CT表现特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叶内型肺隔离症20例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膈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其特点为病变肺组织是由主动脉的异常分支所供应的。根据异常肺组织有无完整的胸膜与正常的肺组织分界,分为叶内型与叶外型[1]。本病临床少见,极易误诊,同时由于其血供来自体循环术中容易误伤异常血管有意外大出血的危险。本科自1990年至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成人肺内型肺隔离症的影像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成人肺内型肺隔离症患者的术前X线胸片、胸部增强CT、CT血管造影资料及手术治疗疗效。结果 20例术前行X线胸片检查,示肺叶病变部位肿块、轮廓清晰,诊断肺内型肺隔离症5例(25.0%),误诊为肺囊肿10例、支气管扩张症5例。43例术前行胸部增强CT扫描,示病变位于右肺上叶1例、左肺下叶基底段23例、右肺下叶基底段19例;异常供血动脉来源于胸主动脉26例、腹主动脉14例、肋间动脉2例、无异常动脉供血1例;肺叶病变部位团片状影,密度不均匀,内可见囊状低密度影及多发血管影;诊断肺内型肺隔离症25例(58.1%),误诊为肺囊肿15例、原发性肺癌3例。35例术前行CT血管造影,可见供应病变部位的异常起源单支或多支血管;诊断肺内型肺隔离症26例(74.3%),误诊为原发性肺癌5例、支气管扩张症4例。43例均行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13~65个月,4例失访,余患者均未复发。结论肺内型肺隔离症易误诊,胸部增强CT扫描及CT血管造影有助于其诊断,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肺隔离症影像诊断(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隔离症是一种肺先天性发育畸形,发育异常的肺组织与支气管树缺乏正常连接,其供血源于主动脉或其分支。过去一般用X线平片、CT、支气管造影或主动脉造影检查,近年来采用螺旋CT检查对病变定位、定性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肺隔离症患者CT增强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主动脉造影证实。结果19例肺隔离症中有17例为肺叶内型,2例为肺叶外型,19例患者的病灶均位于两下肺。呈囊性病灶6例,实性病灶5例,囊实性病灶8例,病灶周围有肺气肿11例。其中18例CT显示供血动脉。结论CT增强扫描清晰显示肺隔离症结节或肿块内部的囊实性成分及异常的主动脉供血血管,是无创性评价肺隔离症的首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在肺隔离症的X线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7例肺隔离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7例术前均做了CT平扫与增强、血管造影(主要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检查。胸部X线片均有异常表现。增强CT显示了16例供血动脉,此与术中血管起源、走形基本一致。结论:影像学是肺隔离症的主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裴光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5):2636-2637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特征。方法:9例经病理证实为肺隔离症的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并结合多模式重组如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技术,显示异常血管与病灶的关系。结果:9例肺隔离症患者中,6例的病灶位于左下叶,3例的病灶位于右下叶,全为叶内型,异常供血全部来自胸主动脉。CT平扫表现为肿块形5例,不规则形4例。多模式重组血管成像9例均清晰显示异常体动脉供血。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并结合多模式重组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临床资料和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3例为肺叶内型,1例为肺叶外型,8例位于左肺下叶,6例位于右肺下叶。表现为肺叶内实性肿块者9例;囊实性病灶者2例,囊性病灶者1例;表现为团片状病灶者2例。14例隔离肺的供血动脉均发自体动脉,其中8例发自胸主动脉,5例发自腹腔干动脉,1例发自腹主动脉。结论:MS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和多平面重建(MPR)显示肺隔离症异常血管的价值,分析肺隔离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并通过复习文献提高对肺隔离症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主动脉造影证实的15例肺隔离症患者,均摄胸部正侧位片,13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螺旋动态增强CT扫描),6例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3例行血管造影。结果:胸部平片表现为肺内结节、团块状影9例及囊性病变6例。CT示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13例,病变为肺气肿所包裹5例。螺旋CT对异常供血血管显示率93%,高于普通CT检查60%。MRI中4例为软组织结节或肿块,2例为含气囊肿,3例显示出异常的主动脉供血血管。结论:胸部X线平片对肺隔离症的发现及定位有价值,CT(尤其是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MRI取代血管造影立体地显示主动脉异常供血血管,且对肺部病变的评价具有优越性,是肺隔离症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增强、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orta,CTA)诊断肺隔离症和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1例经CTA确诊并经介入治疗的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我院1例经CTA证实有异常增粗的迷走血管,栓塞其异常血管,随访6个月症状无复发。国内自1954-2004年共有31篇文献,报道了肺隔离症304例,其中195例为手术后确诊,13例经血管造影确诊,47例CT增强扫描确诊,34例CTA确诊,其它经CT、MRI等确诊。本病诊断的关键是证实来自体循环的异常供血动脉,本文探讨了CT增强、CTA诊断肺隔离症的优势,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自1954年至今,共195例经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创伤大,易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血管栓塞治疗肺隔离症成为一种可能,它有微创的明显优势。结论:CTA可检查出异常供血动脉的阳性率高,应成为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经异常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肺隔离症安全,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肺先天性发育畸形。系部分肺组织发育不全,不与正常支气管相通,无呼吸功能。常有来自动脉系统的异常供血动脉。其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CT对异常血管的显示率较高,并且可以显示病灶的形态、内部结构及周围肺支气管血管束结构情况,对诊断肺隔离症有重要价值。作自1997年10月至2005年7月对23例肺隔离症的CT及重建情况,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以提高肺隔离症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患者的诊断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手术证实的成人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病变部位、形态、密度、边缘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分析CT血管造影(CTA)成像的特点。结果:25例肺隔离症患者中,病灶位于左肺下叶者16例,位于右肺下叶者9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16例,反复咯血5例,其他表现4例。CT表现为"珊瑚状"者11例,肺野内实性肿块者7例,囊性病灶者7例。CTA成像提示,25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供血动脉均发自体动脉,其中22例供血动脉发自胸主动脉,3例发自腹主动脉。结论:为提高肺隔离症的确诊率,CTA成像能直观显示隔离肺组织的血供,可作为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肺隔离症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确诊1例右上肺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咳嗽、咳痰伴胸痛就诊,CT检查示右上肺阻塞性炎症伴肺不张,经抗感染治疗1周无效,以肺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行手术探查。术中见右肺上叶肿块与胸膜顶粘连,右肺上叶萎缩,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处未发现肺动脉分支、肺上叶静脉及支气管,行右肺上叶全切术。术后病理诊断:右上肺肺隔离症(叶内型)。结论肺隔离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生于右上肺者罕见,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可显示异常供血动脉,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肺隔离症误诊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隔离症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术前误诊率高。现将我院2000/2007年间术前误诊7例肺隔离症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3例,年龄8~54(平均31)岁。反复发作咳嗽、咳脓痰3例,咯血或痰中带血3例,1例无症状,于体检时偶然发现。胸部X线和CT示病灶位于左肺下叶5例,左肺上叶1例,右肺上叶1例。病变直径4~9 cm,病灶内多有不同程度的囊性变。1.2误诊情况术前误诊为肺癌3例,肺囊肿2例,炎性假瘤1例,纵隔肿瘤1例。1.3手术方法本组均经手术探查、术后病理检查而明确诊断。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叶内型行肺隔离症所在肺叶切除,叶外型行单纯肺隔离症切除。术中先处理异常动脉。术中见肺隔离症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5例,左肺上叶后段1例,右肺下叶后基底段1例。叶内型5例,叶外型2例。异常供血动脉6例来源于胸主动脉,1例来自腹主动脉。2结果7例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3讨论肺隔离症由P ryce在1946年首次报告,是一种先天性肺发育畸形,是指部分肺组织与正常支气管树无交通,并且有来自体循环动脉供血的一种疾病,特点是该部肺组织与正常支气管和肺组织隔离开,由异常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