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CA125在腹水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肝硬化患者326例和健康对照组75例血清CA125水平,215例患者同时检测腹水CA125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进行性增加。伴有腹水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明显提高,与同一Child分级的无腹水患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而且随着腹水量的增多,其血清CA125水平也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血清CA125水平对评价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腹水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CA425水平与肝损害及腹水发生的关系。方法肝硬化患者69例,Child-pughA级32例,B级20例,C级17例,有腹水患者32例,无腹水患者37例。正常对照组31例。测定血清CA125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进行性增加,经治疗后肝功能有改善的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下降,而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的患者血清CA125水平无明显下降;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者与无腹水的肝硬化患者比血清CA125水平明显升高。结论血清CA125水平在肝硬化有腹水的患者中明显升高,且随肝硬化损害程度加重而升高,可作为反映肝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癌抗原CA125水平变化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肝硬化住院患者70例,55例伴有腹水,15例不伴腹水,根据Child-Pugh积分法分为A级28例,B级24例,C级18例,根据B超下测定的液体暗区的深度将腹水分为大量、中量及少量,设正常对照组30例,均为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结果 血清 CA125>35U/ml为阳性,70例肝硬化患者中67例阳性,55例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均为阳性.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进行性升高.伴有腹水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同一Child-Pugh分级的无腹水患者相比明显升高,并随着腹水量的增加其CA125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 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CA125多升高,其水平可作为评判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并对预测腹水的再发生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肝炎患者AFP、CA199、CA125与腹水的关系.方法 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慢性肝炎患者217例和健康对照组50例,血清AFP、CA199、CA125水平.结果 慢性肝炎血清CA12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呈进行性增加.伴有腹水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明显提高,与同一Child分级的无腹水患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而且随腹水量的增多,其血清CA125水平也呈逐渐升高趋势.AFP、CA199在慢性肝炎患者中轻度升高,但与肝硬化程度、腹水的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血清CA125水平对衡量慢性肝炎患者的预后、腹水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AFP、CA199在慢性肝炎患者血中轻度升高,但与腹水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CA125浓度的变化与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 肝硬化78例,其中肝硬化无腹水21例,肝硬化伴腹水57例,正常对照组35例,检测所有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CA125,其中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同时检测血清及腹水CA125,并与Child pugh分级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血清CA125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肝硬化血清CA125水平Child pughC级>B级>A级,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进行性升高( P<0.01 ).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腹水存在有关,可被认为是反映肝硬化程度及监测腹水情况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CA125升高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 《四川医学》2012,33(2):322-323
目的研究癌胚抗原125(CA125)与肝硬化、腹水、肝功能的关系,以及是否可以作为腹水发生的预测和疾病预后判断的指标。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06例肝硬化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CA125含量。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96.90±127.12)vs(9.63±4.73),P<0.05,并随着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逐级升高;肝硬化有腹水组血清CA125含量明显高于无腹水组,P<0.05,并随腹水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血清CA125升高对预测肝硬化患者腹水发生以及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血清及腹水CA199、CA125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及腹水CA199、CA125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肝硬化组91例,其中肝硬化无腹水患者50例,肝硬化伴腹水患者41例;正常对照组30例。检测血清CA199、CA125,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同时检测血清及腹水CA199、CA125,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肝硬化患者血清CA199、CA125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伴腹水患者血清CA199、CA125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无腹水患者(P〈0.01);血清CA199、CA125的水平随病情好转而下降。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CA199、CA125升高水平与腹水的存在有关,作为肝硬化腹水的监测指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抗原125(CA125)水平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腹水量的关系。方法选肝硬化患者103例(Child—pugh A级36例,B级39例,c级28例;腹水阳性者55例,腹水阴性者48例),正常对照42例,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A125的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CA125水平为Child—pughC级〉B级〉A级,随着肝损害程度加重呈现进行性升高(P〈0.01);肝硬化腹水组及少量腹水组血清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无腹水组(P〈0.01),中量腹水组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少量腹水组(P〈0.01),大量腹水组与中量腹水组的血清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肝功能损害及腹水程度密切相关,可以被认为是反映肝硬化程度及监测腹水情况的一项敏感指标,对肝硬化腹水的早期诊断及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癌抗原125 (CA125)的变化特征,探讨血清纤维化指标与CA125检测在肝硬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肝硬化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血清胆红素、腹水、血清白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及一般状况等5个指标进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检测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CA125的水平,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且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P<0.05).同一Child-Pugh分级伴有腹水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比无腹水患者明显升高(P<0.05),CA125水平随腹水量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血清CA125的水平能够反映病情的轻重程度,血清CA125还可作为腹水存在与否的实验室常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患者血清及腹水中CA199、CA125和CA153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学文  肖创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2):1888-1889,1892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CA199,CA125和CA153浓度的变化、可能原因度临床意义。方法 肝硬化患者54例,其中肝硬化无腹水患者31例,肝硬化伴腹水患者23例.正常对照组32人,检测所有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CA199,CA125和CA153,其中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同时检测血清度腹水CA199,CA125和CA153,并与病因、腹水、Child分级等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肝硬化患者血清CA199、CA125和CA153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肝硬化伴腹水患者血清CA199、CA125和CA153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元腹水患者(P〈0.01);血清CA199、CA125和CA153的水平随病情好转而下降,血清CA199、CA125和CA153的水平与Child-Pugh评分相关(但不具显著性,r=0.39,P〉0.05),而与肝硬化的病因无关。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CA199、CA125和CA153升高水平与腹水的存在有关。作为肝硬化腹水消长监测指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病案服务创新是病案工作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病案服务创新要做到服务观念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机制创新。服务创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服务向全面服务转变,由一般服务向深层次服务转变,从而更好地为医院各项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BT)在强迫症(OCD)患者各亚型治疗中的有效性和规律性。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对照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患者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观察3、6个月。疗效评定分别运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自拟的自评好转程度量表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组31例,临床有效率70.9%,其中治愈率1.8%。单纯药物治疗组24例,临床有效率33.3%。Yale-Brown强迫量表在6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强迫症亚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和反复担心型)的疗效比较,怕脏型在治疗3个月末两组间自评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担心型在治疗6个月末两组间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检查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强迫症的亚型在治疗中的有效性次序为:反复担心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  相似文献   

15.
郭晓芬  程宇甫 《中国医疗前沿》2012,(13):91+86-91,86
文学是为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文学以其对美的寻求、揭示、建构和表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彰显着自身存在的价值。正如席勒所说:"审美是人性的完成"。文学和医学是两种互补的认识方式,文学可以说是医学的原动力。文学审美过程是促使医务人员自我完善的过程,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医务人员的医患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对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患者促排卵治疗的影响.方法:133例临床上有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的不孕患者通过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胰岛素及C肽释放实验,检出胰岛素抵抗(IR)患者81例.将81例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促排卵药、罗格列酮、罗格列酮与促排卵药合用,共治疗2个月经周期,比较三组用药前后及用药后三组间的Homa IR(胰岛素抵抗指数)、FFA(游离脂肪酸)、TNFα(肿瘤坏死因子)和排卵率的变化.结果:用罗格列酮治疗前后患者的Homa IR指数、血清FFA和TNFα明显下降(P<0.05).罗格列酮与促排卵药合用排卵率明显优于单用促排卵药(P<0.05)和单用罗格列酮(P<0.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促排卵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探索病案质检工作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莹 《中国病案》2008,9(6):16-17
目的通过探讨病案质检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达到提高病案质量,从而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方法运用现代医院管理的理论知识,结合病案质检的实际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之中。结果改进了病案质检的工作模式,由单一质检转变为多元化工作模式。结论环节病历质量、终末病历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强化了临床的质量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脉象与血管容积图的关系,应用“BC-4型”定量式光电血管容积仪对432例受检者(包括正常脉象和10种常见病脉)进行寸口脉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同步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脉象比较,种种病脉在寸口脉血管容积图上均显示出各种脉象的参数特征,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脉象形成的心血管病理生理特点。提示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参数为各类病理脉象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化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死亡病案质量、医疗质量和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方法质量控制等有关人员参加死亡病例讨论,找出问题缺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结果发现病案首页项目填写错误或漏填较普遍,病历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流于形式,医师自我保护意识差。结论质控人员参加死亡讨论,有利于医护合作、医药配合、科室协作、提高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0.
对七情病因概念的形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七情作为病因概念,首见南宋·陈无择<三因方>.一般对这一概念来源的讨论,多仅追溯到<黄帝内经>中有关情志致病的论述,而对于七情病因概念中可能存在的"非<内经>"内容,讨论甚少.通过分析<三因方>中与 "七情"有关的论述,笔者认为,陈无择的七情病因概念,由<素问·举痛论>"九气"、<诸病源候论>"七气"、<礼记>"七情"以及宋明理学心性论等多种元素构成.探讨这一问题,对于认识中医学概念的建构规律,正确理解和改造现代中医学七情概念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