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自发性腹膜炎(SBP)的高危因素,以减少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将SBP组与非SBP组的肝功能、腹水检查结果、门静脉宽度及腹水时间长短相比较。结果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者,SBP发病率高于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蛋白≤10g/L者,SBP发病率高于腹水蛋白〉10g/L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静脉宽度〉1.5cm者,SBP发病率高于门静脉宽度≤1.5cm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水病程〉6个月者,SBP发病率高于腹水病程≤6个月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高胆红素、腹水低蛋白、宽门静脉、腹水病程长是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高危因素,血浆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与SBP的并发无关。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及影响因素,以便及早预防,改善预后.方法:对259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并发SBP者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了SB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危险因素分析、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统计显示腹水总蛋白≤10 g/L和曾发生SBP是并发SBP的独立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活动度减小、Child-Pugh评分也与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相关(χ2检验P<0.05),在众多因素中Child评分和血钠降低对预后的影响较有意义.结论:尽可能减少或控制肝硬化患者易惠SBP的危险因素,监控已发生SBP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紊,易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方年  沈杨  范旭 《临床医学》2007,27(5):78-80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中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所有肝炎肝硬化并发腹水患者作腹水LPS、TNFα和PCT水平检测,所有SBP患者腹水均作细菌培养。结果97例SBP患者腹水LPS、TNFα、PCT水平明显高于86例无SBP患者(P均〈0.01),G-菌SBP腹水中的LPS、TNFα水平明显高于G+菌SBP腹水(P均〈0.01)。结论腹水LPS、TNFα、PCT水平的检测有助于SBP的诊断,并且腹水LPS、TNFα水平的检测还有助于SBP病原菌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张晓雨 《新医学》2020,(3):222-226
目的了解常用、易取指标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无症状型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肝硬化腹水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通过腹水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结果分为并发无症状型SBP组(SBP组)及单纯性肝硬化腹水组(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常用指标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无症状型SBP的诊断效能。结果共收集肝硬化腹水患者48例,其中并发无症状型SBP 25例(52%)。SBP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ALT、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血尿素氮、血清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和HD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ROC曲线显示,前白蛋白、白蛋白诊断无症状型SBP的最佳界值分别为63.1 mg/L、24.9 g/L。前白蛋白<63.1 mg/L、白蛋白<24.9 g/L、前白蛋白<63.1 mg/L且白蛋白<24.9 g/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腹水中TNF-α和sICAM-1水平与肝硬化患者并发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91例,经确诊结果分为两组:SBP组(45例),无SBP组(46例)。分别用ELISA发检测各组腹水中TNF-α和sICAM-1的水平。结果SBP组患者腹水TNF-α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无SB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诊断SBP以TNF-α的参考值96.54 ng/ml为临界值时,灵敏性88.9%,特异性82.6%,准确率为85.7%;以sICAM-1的参考值234.62ng/ml为临界点时,灵敏性91.1%,特异性78.3%,准确率为84.6%;两种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SBP的检出率。结论SBP腹水TNF-α和sICAM-1的水平显著增高,对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有无合并SBP有明显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1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按有无SBP分为SBP组(128例)和非SBP组(90例).对2组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Child-Pugh分级、腹水总蛋白和是否合并糖尿病、上消化道出血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示:SBP组血清TBIL高于非SBP组,血清ALB、PTA及腹水总蛋白低于非SBP组(均P<0.05);SBP组Child-Pugh C级、合并糖尿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分别为77.34%、12.50%及9.38%,非SBP组Child-Pugh C级、合并糖尿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分别为48.89%、3.33%及2.22%,SBP组均明显高于非SBP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TBIL、Child-Pugh分级及腹水总蛋白进入回归模型,这3项指标是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众多,其中血清TBIL、Child-Push分级、腹水总蛋白是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诊断以及预后相关因素,减少漏诊,提高治愈,判断病情预后。本文回顾性分析了53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结果SBP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需要依靠腹水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但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白细胞升高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20s),高总胆红素(≥60μmol/L),低钠血症(〈130mmol/L)与预后相关。并发症越多,肝功能积分越高,预后越差。因此提高对SBP的认识,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是提高SBP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6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发热65例(75.6%),腹胀71例(82.6%),腹痛55例(64.0%),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0.50者75例(87.2%),腹水培养阳性31例(36.0%)。结论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表现不典型,腹水常规可早期诊断,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参数。大肠杆菌为主要病原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喹诺酮类药敏感。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天雨  杨大明  徐克成 《新医学》2011,42(4):272-275
肝硬化腹水患者易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而近年院内感染多种耐药性细菌引起的SBP呈增多趋势。目前诊断SBP有赖于腹水检查,腹水多形核粒细胞(PMN)≥0.25×109/L为即刻诊断标准。一旦诊断SBP,即应予经验性抗菌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对极可能发生肾功能衰竭者应补充白蛋白。SBP存活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均应予以抗生素预防SBP发生或复发,腹水总蛋白低的患者也宜长期服用喹诺酮类药物。非抗菌预防SBP的治疗措施正在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0.
袁霞  汤桂芳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6):1048-1049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患者并发症中较常见的一种,也是导致病人死亡的原因之一。作者通过对93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析,比较并发SBP与未并发SBP患者临床、肝功能及腹水检查特点,探讨肝硬化腹水发生SBP的危险因素,便于早期预防,及时治疗,从而降低其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防治SBP及改善预后、降低SBP死亡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04年8月至2009年3月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收治的住院患者病史等资料的相关因素回顾分析.比较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与未并发SBP患者发病前的性别、年龄、嗜酒史、Child-Pugh级别、血清白蛋白(ALB)、腹水蛋白、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补体C3、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糖尿病、肝昏迷、消化道出血、便秘/腹泻、门静脉直径等20项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6例慢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中,72例并发SBP,单因素分析显示:SBP组患者的ALB、腹水蛋白、PTA、血清补体C3、CH、ALT均明显低于非SBP组患者;而在Child-Pugh C级、TBIL、TG、消化道出血、便秘/腹泻诸方面均明显高于非SBP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嗜酒史、糖尿病、肝昏迷、AST、GGT、ALP、门静脉直径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BIL>51.3μmol/L、ALB<28 g/L、PTA<40%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独立的相关高危因素.充分认识上述各种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可以进一步降低SBP的发生率,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优势菌群及耐药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3-01~2005-01诊断肝硬化并发腹水住院患者215例,肝硬化的诊断与分型参照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均做腹水细菌培养,其中86例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培养出细菌,男49例,女37例,年龄48~76(平均53.6)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0.0%.病原学:其中乙肝43例,丙肝28例,乙肝合并丙肝9例,乙肝合并丁肝6例.本组肝硬化患者有3~15 a慢性肝炎病史.丙种球蛋白高,白蛋白<35 g/L,白/球蛋白倒置<1.0,B超及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符合肝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并对所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胀和腹痛;血常规及腹水中的白细胞计数(WBC)均显著升高,中性粒细胞(PMN)比值0.5者达83.53%;53例患者腹水细菌培养阳性(62.35%),4例真菌培养阳性(4.71%)。至2014年8月,35例(41.18%)SBP治愈或好转,50例(58.82%)无效或恶化。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腹水蛋白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胀和腹痛,血常规及腹水中的WBC均显著升高,治疗转归较差,腹水蛋白及消化道出血是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益生菌预防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腹水患者很容易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会进一步加重肝功能衰竭,甚至导致多脏器衰竭,预后很差。临床报道用益生菌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我们尝试利用益生菌预防SBP的发生。1对象和方法1.1对象肝硬化腹水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28~67岁,平均48.5岁;治疗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5~71岁,平均51.2岁。入院患者均无发热,腹痛症状及腹膜刺激征。1.2治疗方法所有入选病例均给予保肝利尿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金双歧2.0 g,3次/d口服,疗程4周。1.3疗效观察治疗期间出现下列情况确诊并发SBP;(1)发热,腹痛,腹膜刺激征,腹水增加;(2)腹水W BC≥0.5×109/L,多形核白细胞(PM N)>25%;(3)腹水细菌培养阳性[1]。1.4副作用观察所有口服金双歧患者均未出现皮疹,便秘,腹泻等不适,反复查肾功能均未见异常。1.5统计学处理统计软件用SPSS 10.0,两组SBP发生率的比较用2χ检验。2结果对照组4周后发生SBP的患者为9例,SBP的发生率为24.3%;治疗组4周后发生SBP的患者为1例,SBP的发生率为4.8%。...  相似文献   

15.
张颖  张志广 《临床荟萃》2010,25(8):665-668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腹水降钙素原(PCT)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肝硬化腹水患者73例,单纯腹水39例(无SBP组),肝硬化合并SBP 34例(SBP组),进行腹水和血清的PCT以及血清的CRP水平检测.结果 SBP组和无SBP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76.00±60.75)mg/L和(16.00±43.00)mg/L(P<0.01);以PCT≥2μg/L为阳性标准,SBP组血清和腹水PCT阳性率高于无SBP组(血清79.4%VS 10.3 %,腹水29.4%vs 5.1%,P<0.01);SBP组患者治疗好转后血清和腹水的PCT阳性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6.7%vs 3.3%,P<0.01).血清CRP及PCT联合检查有助于提高SBP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论 血清和腹水PCT及血清CRP检测对肝硬化合并SBP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和腹水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并结合细菌培养结果及预后,探讨PCT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48例肝硬化伴发腹水(合并SBP20例,单纯腹水28例)住院患者,抽取住院时(T0)、住院后24h(T24)、48h(T48)及出院前(Tdischarge)外周血及腹水标本各一次,以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半定量法测定PCT,在床边血培养瓶接种腹水法培养腹水。结果SBP组的血浆和腹水PCT(T0)阳性率显著高于非SBP组(P〈0.01);SBP组血浆与腹水PCT阳性率(T0、T24、T48)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血浆PCT提示肝硬化腹水患者出现SIRS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达100%,腹水PCT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100%,PCT与腹水细菌培养结果无关,而与全身系统性炎症有关。并且抗生素治疗后48h(T48)SBP组血浆与腹水PCT均随SBP病情的缓解而迅速转阴,而2例死亡SBP患者血浆与腹水PCT均持续阳性。结论血浆和腹水PCT检测对SBP的早期快速诊断及预后判断等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9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伴SBP 49例(SBP组),不伴SBP 20例(非SBP组),分别测定其血清CRP、PCT水平及SBP组综合治疗后血清CRP、PCT 水平。【结果】与非SBP组比较, SBP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明显增高(P<0.01);SBP组治疗后治愈或好转患者血清CRP、PC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未愈或恶化患者CRP、PCT 水平比治疗前显著增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检测血清CRP、PCT水平对SBP早期诊断、疗效、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我院近18a来收住院的肝硬化肝性胸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胸膜炎(SBP)46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6例患者在SBP基础上出现细菌性胸膜炎,入院后及时行胸腔、腹腔穿刺作胸水、腹水常规及细菌学细胞学检查,同时作血常规、肝功能、血培养以及影像学检查,均符合SBP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单纯输注白蛋白和联合输注白蛋白+新鲜冰冻血浆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肝癌患者随机份白蛋白组(34例)联合输注白蛋白+新鲜冰冻血浆组(34例)。排除门脉栓患者术后易出现肝功异常,大量腹水的出现,蛋白降低(〈30g/L)。联合组每天输注蛋白10g/L和新鲜冰冻血浆200ml,直到蛋白〉31g/L,腹水减少,食欲增加,大约需5~7d。蛋白组每天输注蛋白10~20g/L,约5~7d。结果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蛋白组提高蛋白有效率达90.8%,但肝功能(ALT)恢复较慢,大量腹水无变化。联合组提高蛋白有效率达96.78%,腹水明显减少,食欲增加,ALT指数降低,肝功能恢复较快。结论肝癌患者术后采用白蛋白和血浆联合输注,较快的提高了蛋白,有利益于肝功能的恢复,腹水明显减少,食欲增加,易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早期肝硬化有腹水与无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血液动力学状态,探讨低白蛋白血症与肝硬化早期腹水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初次就诊的肝硬化住院患者118例,其中病例组38例,对照组80例。测定肝硬化患者血压和心率;分析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液学、血凝指标、一氧化氮和醛固酮水平;记录24小时尿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测定指标。结果肝硬化入院患者腹水发生率为32.2%。病例组原发病以酒精性肝硬化(50.0%)和乙肝肝硬化(34.2%)为主,child-pugh分级以C级(65.8%)为主。实验室指标中,病例组血清白蛋白为27.7±5.9g/L,低于对照组的30.2±6.1g/L(t=2.201,P〈0.05),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结果分别为167±147U/L和131±173U/L,高于无腹水组的119±80U/L、76±93U/L(t值分别为2.092和2.074,P〈0.05),其它肝功能指标、肾功能、血氨、电解质、血液学和血凝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动力学指标中,病例组24小时尿量为1184±605ml,低于对照组的1473±839ml(t=2.013,P〈0.05),而血压和心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醛固酮水平为18.74±14.18ng/dl,高于无腹水组的10.99±7.17ng/dl,(t=2.224,P〈0.05),两组间一氧化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白蛋白血症是肝硬化早期腹水产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