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寻找新型降糖活性的化合物。方法 运用拼合原理将磺酰脲类降糖活性化合物的药效团磺酰脲基与有降糖活性的香豆素拼合,设计合成了香豆素磺酰脲类化合物。结果 设计并合成了6个新的化合物,该类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结构均经IR、1H-NMR、MS鉴定。结论 初步药理实验表明MSU-3在2 h和4 h对正常小鼠都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P<0.01,与0.5%CMC-Na组比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合成新的3-溴-4,7-二甲基-6-磺酰脲香豆素类化合物,并初步筛选其降糖活性.方法 运用拼合原理,以具有降血糖活性的香豆素为母环,在结构中引入溴和磺酰脲基团并测定目标化合物对小鼠的降血糖效果.合成方法是以间甲酚为原料,通过Pechmann缩合反应得到4,7-二甲基香豆素,经溴加成、脱溴化氢、氯磺化得磺酰氯,再经氨化得磺胺,最后与异氰酸酯反应得目标化合物.结果 合成了12个3-溴-4,7-二甲基-6-磺酰脲香豆素类化合物(BMSU-1~BMSU-12),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结论 初步药理实验表明:目标化合物BMSU-3、BMSU-10、BMSU-12对正常小鼠都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寻找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化合物,设计合成一系列N′-取代苯基-2-苯并噻唑磺酰脲类化合物。方法以2-巯基苯并噻唑为原料,经弱氧化、氨化、再氧化得到2-苯并噻唑磺酰胺;各种取代苯胺与三光气反应制得一系列取代苯异氰酸酯;2-苯并噻唑磺酰胺与各种取代苯异氰酸酯反应,得到一系列N′-取代苯基-2-苯并噻唑磺酰脲类化合物。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5个N'-取代苯基-2-苯并噻唑磺酰脲类化合物,除化合物6b外其余14个未见文献报道。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承、1H-NMR和MS确证。初步体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6b、6e、6n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进一步的抗肿瘤活性测试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4.
多取代香豆素磺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合成新的多取代香豆素磺酰脲类化合物.方法运用骈合原理,以具有降血糖活性的香豆素为母环,在其结构中引入溴和磺酰脲基团并测定目标化合物对小鼠的降血糖效果.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3个多取代香豆素磺酰脲类化合物(BMSU-1~BMSU-13),所有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初步药理实验表明:目标化合物BMSU-3、BMSU-4、BMSU-5、BMSU-9、BMSU-10对正常小鼠都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P《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研究非糖类α-糖苷酶抑制剂的过程中,发现3-(4-苯磺酰氨基)苯甲酰基-2H-1-苯并吡喃-2-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为进一步探讨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将4-位的苯磺酰氨基替换为甲磺酰氨基和乙酰氨基,合成3-(4-甲磺酰胺基/乙酰基)苯甲酰基-2H-1-苯并吡喃-2-酮类化合物,并评价其α-糖苷酶抑制活性。 方法: 以4-硝基苯甲酸为原料,经氯代、酰化、水解、还原反应制得4-氨基-β-氧代苯丙酸乙酯,与甲磺酰氯/乙酰氯经酰化反应得4-甲磺酰氨基/乙酰氨基-β-氧代苯丙酸乙酯,再与取代水杨醛经Knoevernagel缩合,同时环合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酵母α-葡萄糖苷酶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α-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 结果: 合成了22个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和IR确证。大部分3-(4-甲磺酰氨基/乙酰氨基)苯甲酰基-2H-1-苯并吡喃-2-酮类化合物未表现出α-糖苷酶抑制活性,只有化合物3-(4-甲磺酰氨基)苯甲酰基-6,8-二叔丁基-2H-1-苯并吡喃-2-酮(10f)表现出良好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值为10.16 μmol﹒L-1。 结论: 对于3-苯甲酰基-2H-1-苯并吡喃-2-酮类化合物,其苯甲酰基以4-位甲磺酰氨基/乙酰氨基取代对该类化合物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不利,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4-脱氧-4-磺酰胺基-4′-去甲表鬼臼毒素衍生物25个。在抑制 L1210白血病细胞和 KB 细胞的试验中,大部分磺酰胺基表鬼臼毒素显示比依托泊甙更强的活性。简要讨论了该类化合物的结构-活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多奈哌齐的结构,设计合成3-芳基香豆素衍生物,并测定其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及对三氯化铝诱导的斑马鱼幼鱼运动迟缓的行为学影响。方法基于拼合原理,通过氧化、还原胺化等反应合成2个3-芳基香豆素衍生物并鉴定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采用Ellman法,并做相应调整,测定目标化合物对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利用Zebrobox斑马鱼行为分析仪测定目标化合物对三氯化铝诱导的斑马鱼幼鱼运动迟缓的行为学影响。结果合成了2个3-芳基香豆素衍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9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较好,其中对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的IC_(50)值分别为(0.051±0.002)μmol·L~(-1)和(1.46±0.07)μmol·L~(-1),结果接近于阳性药多奈哌齐[IC_(50)值分别为(0.012±0.001)μmol·L~(-1)和(2.66±0.02)μmol·L~(-1)]。化合物9对三氯化铝诱导的斑马鱼幼鱼运动迟缓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结论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两种胆碱酯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以为3-芳基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成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设计并合成4-苯甲酰胺基苯磺酰胺类化合物,研究其抗炎活性和构效关系。方法 以取代苯甲酸为原料合成目标化合物,并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测试目标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 共合成7个化合物(其中6个化合物未见CA报道),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其结构,部分化合物对二甲苯致耳肿胀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总结了构效关系。结论 4-苯甲酰胺基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AⅡ)AT1受体拮抗剂,评价其抑制AⅡ诱发的兔主动脉收缩反应的生物活性。方法在对已上市及正在临床研究阶段的AT1受体拮抗剂进行了结构参数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以4,5-二氢-1,2,4-三唑-5-酮为核心,运用生物电子等排及结构拼合原理等药物设计方法,设计并合成了16个联苯羧基、联苯四氮唑、联苯磺酰胺基取代的三唑啉酮类衍生物,测定了它们对AⅡ引起的兔胸主动脉收缩幅度影响的IC50值。结果所有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本实验对其结构经过IR,1HNMR、MS和元素分析作出确证。通过测试目标化合物抑制AⅡ诱导的兔动脉环收缩的能力,评价了其AⅡ受体抗拮活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AT1受体拮抗活性,化合物10c,10d,12b和14d抑制兔主动脉环收缩能力IC50值大于阳性对照药伊贝沙坦(irbesartan),具有进一步的研究意义。结论所设计三唑啉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较好的AT1受体拮抗活性,联苯侧链上酸性取代基的活性强弱为-CN4H>-COOH>-SO2NH2>-SO2NHR,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合成2-(E)-(4-甲磺酰氨基)亚苄基环戊酮Mannich碱类化合物,并对其抗炎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环戊酮、4-硝基苯甲醛及胺类化合物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测试目标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与结论共合成11个新化合物,经IR、1H-NMR和MS确证其结构.初步药理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6f、6i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设计并合成一系列新型L-异谷氨酰胺类衍生物,并测定其对氨肽酶N (APN)的抑制活性。方法 以L-谷氨酸为基本骨架,与3,4-二氯苯甲酸形成酰氯发生酰化、环合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环状酸酐,再经氨解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体外抑酶试验测定化合物抑制氨肽酶N的活性。 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15个未见报道的L-异谷氨酰胺衍生物,其结构经过1H-NMR、MS、和IR的确证。其中化合物I4、I6显示出较好的抑制氨肽酶N活性(IC50=20~40 μmol.L-1),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合成3,5-二亚苄基哌啶-4-酮类化合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芳香醛、4-哌啶酮为原料,通过Claisen-Schmidt缩合制备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细胞株K562增殖的抑制活性,考察部分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7个未见报道的3,5-二亚苄基哌啶-4-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和MS谱确证;5个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强于姜黄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合成小分子拟肽类衍生物并测定其抑制氨肽酶N(APN)的活性,研究它与酶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通过模拟APN水解底物的过渡态,以D-丙氨酸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合成小分子拟肽类衍生物;采用体外抑酶试验测定目标化合物抑制APN的活性。结果合成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小分子拟肽类APN抑制剂,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确证。结论目标化合物对APN有中等程度的抑制活性,可作为先导化合物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寻找具有氨肽酶N(APN,CD13)抑制活性的新型化合物并测定其抑制氨肽酶N的活性;考察目标化合物与APN活性位点的结合,研究目标化合物与酶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 以光学纯的天冬酰胺为原料,经Boc保护、环合、酯化、脱Boc保护、酰化、氢化还原、羟肟酸化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借助FlexX对接软件,研究目标化合物与APN活性位点的结合情况;采用体外抑酶试验测定目标化合物抑制APN的活性。结果 合成了1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 N-取代-2,5-吡咯烷二酮类肽类APN抑制剂,其结构经1H-NMR、MS谱确证。结论 目标化合物均对APN/CD13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7h的活性较好,与计算机对接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合成甲基喹啉酮乙酸类化合物,并评价其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活性。方法 以甲基苯胺为起始原料,经加成、水解、环合、烃化、缩合、水解6步反应得到相应的目标化合物。以依帕司他为阳性对照药,采用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对目标化合物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合成了26个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确证;6-甲基系列化合物活性均较好,特别是化合物VI 6(IC50=0.088 μmol.L-1)活性最好,与依帕司他相当;8-甲基系列化合物活性较弱,只有化合物VI15和VI23活性相对较好,IC50值分别为3.379 、3.055 μmol.L-1。结论 甲基喹啉酮乙酸类化合物作为新型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其构效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7-羟基喹啉-3-羧酸乙酯类化合物,并对其抗乙肝病毒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香兰醛为起始原料,经7~9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测定目标化合物对HepG2.2.15细胞中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及其细胞毒性。结果与结论 共合成12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MS、IR和1H-NMR谱确证。体外活性测试表明,多数化合物显示出不同程度的乙肝病毒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1a、12c的活性优于对照药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设计合成熊果酸 28 位氨基酸偶联物并测定其保肝活性。方法 以熊果酸为起始原料,首先将 3 位羟基进行酯保护,28 位羧基与保护的氨基酸反应,然后脱保护基,得到偶联物。利用肝细胞培养和小鼠急性肝损伤 CCl4、ConA 筛选模型分别测定偶联物的体外、体内保肝活性。结果与结论 得到 3 个未见报道的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确定。水溶性测定结果显示 3 个偶联物的水溶性很低,保肝试验结果显示 3 个偶联物无明显的保肝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阐明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es (Roxb.) Burtt. et Hill.树皮中黄烷类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抗缺氧、抗菌活性。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利用MTT法测评抗肿瘤及抗缺氧活性,采用纸片法测定抗菌活性。结果 从南酸枣树皮中分离鉴定了3个黄烷类化合物 (+)-儿茶素(1)、(+)-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和 (+)-儿茶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化合物1、2 对K562细胞呈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在100.mL-1质量浓度下的抑制率分别为16.0%和27.3%。在ECV304细胞缺氧损伤保护实验中,化合物1在无细胞毒作用的50 μg.mL-1质量浓度下呈较强的抗缺氧活性,化合物3未表现出抗肿瘤与抗缺氧活性。化合物1~3在测试浓度下对受试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抗菌活性。结论 化合物1为南酸枣抗缺氧活性成分的首例报道,其抗缺氧活性也属首次报道。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N-吲哚烷基哌啶类化合物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目的 以5-羟色胺转运体和5-HT2A受体为靶点,设计合成N-吲哚烷基哌啶类化合物及其类似物,研究它们的体内外生物活性。方法 以苯并五元氮杂化合物为原料,经烷基化反应,再与相应的哌啶或哌嗪类化合物进行缩合制备系列化合物。经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实验和5-HT2A受体结合实验进行体外筛选,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小鼠热板法对其中优选化合物10c、10e进行体内镇痛活性实验;通过阿片受体结合试验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考察目标化合物作为新型非阿片类镇痛剂的潜在开发价值。 结果与结论 共合成了1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 经高分辨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确证结构。体内外药理研究表明:化合物10c和10e具有较强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作用,且与5-HT2A受体有较高亲和力;10c、10e在两种镇痛模型上均显示出很强的镇痛活性;与阿片μ、δ、κ受体无明显亲和力;毒性较小,具有作为非阿片类新型镇痛剂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设计合成含16α,17α-亚甲基的3-羟基5α-孕甾-20-酮类化合物,并研究其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以3β-羟基5α-孕甾-16-烯-20-酮醋酸酯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用谷氨酸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模型研究其保护作用。结果与结论共合成12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IR、MS、^1H-NMR谱确证,其中5个目标化合物对谷氨酸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