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治疗四肢主要血管火器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2例四肢主要血管火器伤患者.经彻底清创探查后,急诊在显微镜下行血管修复重建手术.[结果]死亡1例,截肢1例,肾衰竭截肢1例,成功修复29例.[结论]四肢主要血管火器性损伤成功救治的关键是急诊行确定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四肢动脉损伤,多数伴有合并伤,出血多,休克发生率高。四肢主要动脉伤的处理关系到肢体的存活和功能的保持,以至患者的生命。若伤后救治及时,积极抗休克,正确修复损伤血管,可减少死亡和截肢。我院自1987年以来,收治四肢主要的动脉伤52例,其中应用自体静脉移植修复四肢主要动脉伤18例,经救治无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7~68岁。致伤原因:压砸伤7例,车祸伤6例,炸伤3例,锐器伤2例。动脉损伤的部位与分布:开放性损伤15例,闭合性损伤3例。股动脉伤8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四肢主干血管于骨关节部位的损伤机制及临床表现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7年间36例骨关节部位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临床诊断过程及治疗效果。结果:自体静脉移植15例,人造血管移植1例,血管吻合13例,血管修补2例,死亡2例,截肢3例(1例上肢,2例下肢)。结论:四肢主干血管在关节部位损伤发生率高,后果严重,救治原则是保全生命基础上尽早修复血管恢复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4.
自2003年1月~2005年7月,共收治四肢主要动脉损伤37例,其中采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13例,除1例术后截肢外,其余移植血管均通畅,远端肢体血液循环良好,肢体无肿胀.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四肢主干动脉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的经验。方法 1997年8月~2006年8月,对200例(316条)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患者,采用显微镜下血管吻合、修补、自体静脉移植或人工血管移植,并同时对缺损皮肤和肌腱进行一期修复或二期功能重建。血管损伤类型:开放性损伤161例,闭合性损伤39例。完全断裂189条,不完全断裂127条。血管缺损2~8cm。结果 术中输血量800~4000ml。手术成功(一次修复)169例,血栓形成二次修复19例,术后死亡3例,截肢9例。126例获随访3个月~4年,120例肢体血液循环恢复正常,6例肢体存在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可能与合并神经损伤有关。结论 对于四肢主干动脉损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能获得良好效果,明显提高患肢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四肢主要动脉损伤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1年1月~2003年10月36例四肢主要动脉损伤患者,分别采用端端吻合、血管修补、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残端结扎等方式修复损伤血管。结果1例血管吻合重建血循环后因肢体损伤严重,广泛坏死而截肢,其余35例全部存活。结论 ①早期诊断是肢体抢救成活的关键,诊断明确或疑有血管损伤者应尽早手术探查;②血管修补缝合术,血管端端吻合术是主要修复方法,血管缺损2cm以上者应行自体静脉移植术;③动脉血管修复的时限可根据伤情及全身情况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经验。方法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96例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患者。结果大隐静脉移植2~18 cm。96例肢体主干动脉损伤患者中,3例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害死亡,2例截肢,91例肢体保留。91例随访时间6个月~3年。91例肢体血液循环正常,84例功能恢复正常,5例遗留下肢跛行及髋部活动度下降等功能障碍,2例肘关节活动受限。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对保存肢体至关重要。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手术方便,成本低,血管吻合通畅率高,治疗效果好,有助于降低截肢率。  相似文献   

8.
火器性四肢动脉伤:附50例报告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作者报告50例52条四肢火器性动脉伤,其中枪弹伤37例,弹片伤13例;急性动脉伤32例(33条),晚期动脉伤8例,假性动脉瘤7例,动静脉瘘3例(4条)。平均随访24.2个月,无一例死亡,修复血管通畅率93%,截肢率9.8%,肢体缺血性挛缩发生率10.9%。作者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正确处理此类动脉伤是成功的关键。应争取在伤后6~12小时内修复损伤血管。根据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急性动脉伤一般不做血管造影,对可疑肢体主要动脉伤应积极手术探查。根据伤情采用对端吻合或自体静脉移植修复血管,不主张用人造血管修复,血管部分断裂不宜做侧壁吻合。晚期动脉伤应争取修复血管以改善肢体循环。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宜早期切除修复血管,待伤口愈合、组织柔软后即可手术。  相似文献   

9.
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目的 通过对四肢主要血管损伤158例的诊治分析,探讨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提高疗效,降低截肢率。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主要血管损伤158例,其中直接血管吻合88例,自体静脉移植修复32例,单纯修复38例。术后按显微外科方法监测治疗。结果 治愈145例,截肢13例,死亡1例。结论 严密观察伤肢缺血现象和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对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修复损伤血管有助于降低截肢率;缺损大于3cm应作静脉移植;术后注意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并及早切开减压是提高治愈率和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救治体会。方法总结分析72例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病例。全组手术清创和探查后,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血管修复的方法。结果采用血管端端吻合28例(38.9%),血管修补18例(25%),自体静脉移植12例(16.7%),截肢12例(16.7%),死亡2例(2.7%)。结论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救治原则是保证生命安全后,尽快重建血液循环、恢复肢体功能;早诊断、快速救治是关键,快速止血是重点,同时重视对深静脉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四肢血管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目的 探讨四肢血管损伤修复手术对保存肢体的重要性及有效解除影响肢体存活的因素。方法 对1993年~ 2 0 0 0年收治 4 2例 5 8条四肢血管损伤分析其疗效及影响肢体存活因素。男 37例 ,女 5例。年龄 12~ 70岁。伤后手术时间 1小时~ 4 5天。急诊手术 38例 ,择期手术 4例。血管完全断裂 2 2例 32条 ;部分断裂 (撕裂 ) 5例 6条 ;血管缺损 15例 2 0条 ,缺损长度 5~ 10 cm。手术行血管端端吻合 2 2例 ,端侧吻合 1例 ,修补 5例 ,血管移植 14例 ,其中人造血管1例 ,长度 5 cm。结果 急诊手术者 ,手术成功 35例 ,截肢 3例 ;术后发生血管危象 5例 ,血肿形成及假性动脉瘤各 1例。择期手术 4例均成功 ;术后发生血管危象 1例。术后随访 6个月~ 7年 ,除 3例截肢外 ,7例断肢再植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差 ,余血管修复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尽快修复受损血管 ,及时处理血管危象及解决影响肢体存活因素是保存肢体及恢复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四肢主干血管缺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5月~2011年5月,应用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四肢主干血管缺损18例.入院后均仔细查体,积极纠正休克,骨折者行骨折固定术,切除已经损伤的动脉和静脉段.[结果] 18例中,16例肢体血循环恢复正常,肢体成活,随访9个月~2年,12例肢体功能恢复,1例钢板再断裂,残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2例为周围神经损伤后肌功能部分恢复,1例臂丛神经损伤后恢复伸屈肘关节功能,手内在肌萎缩,肘下4 cm恢复感觉;另2例中,1例因下肢缺血时间40 h,再次取大隐静脉移植,术后肌组织广泛性坏死及血管闭塞而截肢;1例因肢体严重感染、血管血栓形成而截肢.[结论]对四肢主干血管缺损应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应用大隐静脉移植是修复四肢主干血管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3.
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总结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1989—2000年68例四肢主要动脉损伤患者,分别采用断端吻合、血管修补、自体静脉移植、残端结扎等方式修复损伤血管。结果:随访2--11年,62例肢体存活,6例截肢,2例出现轻度缺血性肌挛缩。结论:早期诊断是肢体抢救成活的关键,损伤动脉应尽可能在6—8h内进行修复,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血管修复方法。积极治疗多发伤、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吻合血管腓骨与异体骨复合移植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同期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与长段异体骨捆绑或开槽嵌套式复合移植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2月,对19例四肢长段骨缺损患者进行修复。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6~35岁。骨缺损为肱骨1例,股骨9例,胫骨9例。骨缺损长度12~25cm,平均16.6cm。采用自体腓骨15~28cm,平均18.3cm,其中腓骨干l6例,腓骨近段3例,均携带监测皮岛;异体骨11~24cm,平均l6.1cm。捆绑式复合骨移植3例,嵌套式l6例;单用螺钉固定12例,桥式钢板螺钉内固定7例。结果 所有患者经5~36个月,平均18.2个月随访,供、受区创口均Ⅰ期愈合,监测皮岛成活并与周围组织正常愈合,无明显排斥反应,无供区肢体功能障碍。X线片示术后3个月异体骨与自体骨骨愈合15例,术后8个月愈合3例,另1例左股骨下段滑膜肉瘤术后2个半月局部复发而行截肢。术后超过1年拆除内固定者5例,术中均证实异体骨与自体骨间已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异体骨吸收或塌陷。结论 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与长段异体骨复合移植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能加速异体骨活化,促进骨愈合,是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一种较好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四肢主要血管急性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目的 通过对206例四肢主要血管急性损伤病例的诊治分析,探讨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206例血管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直接血管吻合修复117例,静脉移植血管修复46例,单纯修补43例。结果 治愈185例,截肢13例,死亡8例,血管损伤在6h修复,肢体坏死占4.1%,超过12h修复,肢体坏死为21.3%。结论 四肢主要血管急性损伤应尽早手术修复。缺损超过2cm应作静脉移植修复,术后注意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发生并及早切开减压是提高治愈率和降低肢体坏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周围血管火器伤的急救与修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1979年3月~1987年2月收治的血管火器伤500例,经积极救治后痊愈465例,功能障碍15例,截肢13例,死亡7例。介绍了临床资料,讨论了血管火器伤的特点,急救,血管修复的指征,血管缺损修复的方法,影响肢体成活的因素以及积极防治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患者100例。共行手术106次,其中行血管移植58条(人造血管移植40条,大隐静脉移植18条),血管断端直接吻合44条,血管裂口修复28条,单纯动脉结扎2条。结果 治愈94例,无血栓形成及肢体缺血。1例大隐静脉移植术后移植段静脉血栓形成,1例切口感染,3例下肢因挤压伤致大面积肌肉坏死,均治愈,另1例右小腿远端缺血截肢。结论 正确的现场处理、精细的血管外科技术、血管移植材料的合理选择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四肢主干动脉损伤诊断、手术方法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04年1月-2013年10月手术治疗的106例共110条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患者的病例情况,分别行动脉端端吻合33例,自体静脉移植53例,动脉裂口缝合13例;假性动脉瘤切除5例,结扎术6例。结果 110条动脉重建血运,患者无1例死亡,9例行截肢术。结论 早期诊断,有效控制出血和抗休克治疗,早期重建血流、防治并发症是降低截肢率和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四肢复杂性骨折修复之疗效。方法 对56例(胫、腓骨38例,肱骨11例,股骨7例)多平面粉碎性开放性骨折,其中合并血管损伤32例,血管神经同时损伤14例,10例并有神经损伤。46例一期进行损伤血管、神经与骨折的修复与重建,10例进行二期损伤神经、骨折修复。结果 术后经8~36个月随访,56例均获骨性愈合,修复的血管通畅,重建神经及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在彻底清创基础上采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重建多平面严重粉碎性骨折的连续性,利用腓动脉桥接修复损伤肢体主要动脉,不但使难治型骨折获良好愈合,损伤动脉也获修复,从而极大挽救肢体功能,减低了肢体致残率与截肢率。  相似文献   

20.
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78例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病例的诊治分析,探讨显微技术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993至2005年收治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应用显微技术进行修复,直接血管修复38例,静脉移植24例,单纯修补16例。结果治愈75例,截肢2例,死亡1例。结果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的治疗应尽快控制出血和恢复肢体血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是肢体血液循环重建、肢体保护和功能恢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