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易诱发输液反应的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易诱发输液反应的因素。为规范临床输液操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多家医疗单位的静脉输液操作过程进行调查。试验,分析。结果:配药与输液环境污染,方法不当,消毒效果不佳或消毒剂存在污染,输液滴速过快普遍存在。结论: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配药,输液的环境与方法。消毒,输液滴速的不规范是诱发输液反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58例发生静脉输液反应的原因,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减少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本院近2年来发生的58例静脉输液反应从致热源、细菌、药物因素、输液器具、季节、患者年龄、环境、消毒剂浓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对静脉输液发生反应的药液进行热源检测,共有5例阳性;血培养7例阳性;药液细菌培养2例阳性;同一批号未开封药液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输液器及头皮针细菌培养和热源检测全部阴性;引起静脉输液反应发生的药物以中药制剂、大分子物质、血液制品及含钾离子的药物为主;夏季为高发季节;发生率高的为老年人。结论发生静脉输液反应的因素是复杂的,它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有效降低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静脉输液的反应进行分析,找到预防的措施,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方法:对我科2008年6月-2012年6月32例出现输液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常见的静脉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有季节、患者自身、药物、输液器具以及护士的操作等因素。结论:加强护士的无菌操作,对年龄大的患者要控制输液速度,治疗室安装空调,输液器具的检查及及时更换。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反应诱发急性心肌梗死2例报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挽救不少患者的生命,但也可因为发生输液反应,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作者就输液反应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及影响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作了初浅的分析。最后强调护理人员只有坚持无菌技术,严把药液、输液器、操作这三个质量关,才能杜绝输液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5.
高丽芹 《中国基层医药》2002,9(11):1045-1046
静脉输液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由输液引起的非治疗效应———输液反应较常见。因此 ,针对输液反应的因素 ,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以避免或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是非常重要的。1 输液反应的因素1 1 热原叠加 热原反应是一个累积量的反应[1] 。输液过程中的药品制剂 ,特别是大量联合用药 ,输液器具及输液操作都可带入不同程度的热原 ,当进入体内的热原累积量超过人体耐受量时 ,便发生热原反应。1 2 微粒污染 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体内的非代谢性的颗粒杂质。微粒污染的来源 :1 2 1 药物制剂 注射剂及输液剂的原料由于生产工艺不…  相似文献   

6.
7.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广泛采用的重要治疗手段,尤其是在抢救病人对显得十分重要。但是,输液热原反应在临床上经常出现,轻增加病人痛苦,重危及病人生命。输液质量好坏.是临床输液热原反应的因素之一,为确保优质的输液质量,我院制剂室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但临床上仍有散在性和偶发性群体性的输液热原反应。笔就其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本院门诊注射室预防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措施.方法配药前仔细检查输液器包装及液体澄清度,割锯安瓿后用酒精棉枝消毒并拭净砂屑,加药穿刺橡皮塞时要75°斜角进针;加药后注意液体有无变色、混浊、沉淀;提高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输液速度不可过快;每日清洁消毒注射室.结果静脉输液95000人次,未发生严重输液发热反应.结论只要有严格的科学管理,高度的责任心,规范的操作流程,精湛的护理技能,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率就能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在临床广泛应用 ,是医院救治疾病和抢救病人重要措施。为了减少和预防输液反应发生 ,我院护理部制定合理操作规程 ,和防范措施 ,取得良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加强责任心 ,把好药品、输液器具质量关  医院药库保证药品质量 ,执行药品法法规 ,杜绝三无产品 ,供应室供给输液器具都经过严格检查 ,禁止使用不合格产品。2 严格管理 ,做到“三查七对”配置关2 .1  1准确配药 ,执行“三查七对”,保证医嘱、药品、病人准确无误方可配药。 2安全配药 ,使用前认真检查瓶鉴是否清晰 ,生产日期 ,瓶身有无裂纹 ,瓶盖有无松动 ,液体有无沉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本院门诊注射定预防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措施。方法 配药前仔细检查输液器包装及液体澄清度,割锯安瓿后用酒精棉枝消毒并拭净砂屑,加药穿刺橡皮塞时要75°斜角进针;加药后注意液体有无变色、混浊、沉淀;提高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输液速度不可过快;每日清洁消毒注射室。结果 静脉输液95000人次,未发生严重输液发热反应。结论 只要有严格的科学管理,高度的责任心,规范的操作流程,精湛的护理技能,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率就能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1.
我院154份静脉滴注药品说明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红娟  唐莹  朱光耀  吴德芳  黄桢 《中国药房》2011,(16):1451-1453
目的:为规范静脉滴注药品说明书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我院154份静脉滴注药品说明书,对静脉滴注药品说明书的药品规格、配制溶媒、输液浓度、输液速度、药物相互作用、药动学、药物代谢酶、药物配制后的贮存、特殊人群用药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准确标注药品规格且适合药品配制的占93.5%,明确标注配制溶媒的占83.8%,有明确标注或可明确计算出配制浓度范围的占54.5%,明确标注输液速度的占59.1%。标注药物相互作用、药动学参数、药物代谢酶的分别占76.0%、74.7%和2.6%;说明药物配制后贮存条件和时间的占20.8%;注明老人、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信息的分别占60.4%、59.7%和73.4%;标明肝脏、肾脏功能不全时用药的分别占15.6%和39.0%。结论:部分国产静脉滴注药品说明书存在信息量不足,描述不准确等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其说明书。  相似文献   

12.
1019例门诊静脉输液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静脉输液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我院门诊1 019例ADR患儿的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静脉输液儿童ADR发生率为1.2%,以1~3岁小儿最多;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居首位,占69.4%,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26.7%;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占79.6%.结论:门诊静脉输液儿童ADR发生率高,应加强儿童ADR监测,尽可能减少门诊儿童静脉用药,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李冬梅  李萍  曲海军  王腾  杨智威  隋新  孙伟 《中国药房》2010,(41):3927-3930
目的:分析临床静脉输液配置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为临床合理配置静脉输液提供参考。方法:以"输液"、"配伍"、"溶媒"、"配置"及各种药品的通用名称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1月~2010年1月间静脉输液配置的相关文章,同时查阅2005年1月~2010年1月间我院门/急诊处方审核记录、住院药房医嘱审核记录、临床药师查房记录、药品不良反应报表等,对其中不合理的静脉输液配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注射药物在配置过程中,主要存在溶媒选择不当、药物配伍禁忌、药物配置浓度过高、药物配置后放置时间过长、输液配置器具选择不当、输液配置操作不规范等问题。结论:临床静脉输液配置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严格遵照药品说明书、药物手册等法定文件的要求去做,现配现用,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陈榕  周学琴  郭长杰 《中国药房》2005,16(17):1297-1299
目的:比较和分析豚鼠经不同途径给予氟尿嘧啶后血药浓度的变化。方法:豚鼠分别经动脉输注(A组)、静脉输注(B组)、腹腔灌注(C组)3种途径给予氟尿嘧啶后分别采集不同时间外周静脉和门静脉血样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并分析血药浓度及其变化。结果:给药后,A、B组门静脉和外周静脉血药浓度5min达峰值,C组10min达峰值;A组门静脉血药浓度于前20min时为最高值,C组在后30min时浓度最高。结论:在局部化疗情况下,宜选择“动脉输注联合腹腔灌注”给药方式;在局部化疗兼顾全身化疗情况下,宜选择“动、静脉联合输注”或“静脉输注联合腹腔灌注”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5.
裴保香  吴润东  董圣惠 《中国药房》2010,(36):3409-3411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IHIG)辅助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调查入住我院呼吸科的重症肺炎患者共84例,治疗组44例,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吸氧、排痰、抗感染等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分为A、B亚组,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部感染评分(CPIS)软件计分,评估患者的感染严重程度并比较用药前、后的分值变化情况与疗效的联系。结果:治疗组的咳嗽咳痰缓解时间、痰菌转阴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有效率为63.6%,明显好于对照组(32.5%,P<0.05)。治疗A组的X线胸片炎症吸收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应用IHIG后CPIS平均分值较应用前显著降低(P<0.05)。提示用药前、后的CPIS分值变化与疗效联系紧密。结论I:HIG辅助治疗重症肺炎疗效显著,可以预防炎症失控,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良小儿足部静脉输液的固定方法,提高患儿舒适度,减少液体渗漏、多次穿刺,使输液治疗顺利完成。方法将需要在足背部进行静脉输液的14岁患儿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儿在足背部进行静脉穿刺成功后运用足型石膏模进行足部固定,完成静脉输液治疗;对照组患儿则运用传统的直硬板进行足部固定,两组患儿进行效果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进行足部静脉输液时,液体渗漏、自行拔针、重复穿刺等不良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运用足型石膏模进行小儿足背部的输液固定,能增加患儿舒适度,强化固定效果,避免重复多次的静脉穿刺,减少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降低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张杰  舒波  李毅 《中国药业》2010,19(17):38-39
目的探讨预防输液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医院92例输液反应的情况并分析原因。结果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患者的年龄及身体素质、药物及使用方式、输液器材、输液时操作、气候等有关;老年患者发生率较高(51.09%),以两药联用(52.17%)和三药联用(20.65%)为主,诱发药物以抗菌药物(46.74%)、中药注射剂(31.52%)为主,主要发生于第2季度和第3季度(72.82%)。结论应重视诱发输液反应的各种因素,加强监控和管理力度,以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8.
黄瑛  代翠婷  张虹云  李自霞 《中国药房》2010,(36):3398-3399
目的:探讨儿童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后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情况与用药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在患儿进食后2 h内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对照组在患儿进食2 h后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比较2组患儿发生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及轻、重程度。结果:试验组发生胃肠道反应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临床应用阿奇霉素时,应注意掌控用药时间,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监测-培训-计划(MTP)模式对门急诊静脉输液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珠海地区各级医院2009-2011年静脉输液率作为基线调研样本,对2012年静脉输液率进行现场调查研究,使用教育、管理和监督三方面策略按季度分成4次干预,干预效果与基线比较。数据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次干预后,三级医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率从干预前的34.18%降至干预后的9.52%(P<0.01);二级医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率从干预前的38.83%降至干预后的15.61%(P<0.01);基层医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率从干预前的40.63%降至干预后的26.56%(P<0.01)。结论:MTP干预模式能有效降低门急诊静脉输液率,减少门急诊不合理输液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