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代秦昌遇《医验大成》学术特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明代名医秦昌遇的医案著作《医验大成》的体例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选择书中病案对秦氏的学术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该书内容丰富,论述精辟,遣方用药得当,医理有阐发,论证有独见,治病有特色,不失为一部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医案文献。  相似文献   

2.
顾护脾胃之功能是《伤寒论》中始终坚持的治疗原则 ,通过对急、危、重证、疑难病证拟或慢性病证等多方面治验数则总结 ,以论证仲景顾护脾胃 ,扶助正气之思想  相似文献   

3.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但辨证论治并非是僵化的程序。通过介绍周仲瑛教授治疗脾胃病久泻、胃痞和胃脘痞胀3个验案,重点对周老辨证强调准确、论治讲究法度、精于复法配伍和选方用药老到等经验详加分析,有助于启迪后学深刻理解周仲瑛教授倡导辨证论治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陆氏三世医验〉是明代嘉靖年间陆岳祖孙三代医家的治病验案总结,其中以脉诊决病颇具特色:凭脉确立诊断,据脉判断病机,凭脉设立治法,以脉阐释病证.  相似文献   

5.
《临证指南医案》所载血证医案充分体现了叶天士诊疗血证的学术思想。其治疗血证多从脾胃入手,分阴阳而治,拟升阳健脾、甘温益营、甘润养阴、通补胃阳等法,尤重胃阴;脾胃同治,采用健脾养胃、补脾疏胃之法;主张“上下交病,治在中焦”“肝木犯土,调肝治中”;注重调养脾胃,药寓食疗。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脾胃病证辨治思路与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关于脾胃病内容丰富,在辨与治方面呈现出规律性的内容。其中在辨的目标上主要是辨其“证”,在辨的方法上主要是辨其八纲属性.在治的原则上遵循着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包括审病变脏腑、病证属性等;其组方用药体现为围绕主症,结合病机,以组方用药。  相似文献   

7.
吴楚作为新安医学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善于运用补中益气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常益气与温阳合方,补脾与温肾同用,形成自己独特的温补之法.从《吴氏医验录》中了解到吴氏临证运用补中益气法具有:中焦不足,法当健脾补中,多用甘温培补之味;气虚发热,遵以益气温阳,慎用解表祛风之品;虚实夹杂,补养脾胃,擅于消补兼施;温经散寒,渗湿攻积,多法寒温并治等辨治特色.  相似文献   

8.
9.
顾老平日临证,遵崇“脾为后天”之旨,对于慢性疾病的辨证施治,尤其重视中土健运之力,尝谓:“不受水谷之土,当亦呆运其药,是药不至病所,何有其效可谈”。鉴于此理,凡遇缓治之疾,顾老常先着眼中焦,但见厌于水谷者,其治多暂舍他症而专注脾胃。  相似文献   

10.
脾胃同居中土,生理相依,升降相因,共司纳运,斡旋气机;然脾胃又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体用各殊.故《伤寒论》继承《内经》理论基础,针对其阴阳各异、体用各殊之特点,将脾胃之病于辨太阴病脉证并治与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两篇分而论治,设立不同的治则方药,治胃多用凉润、攻伐,治脾多用温燥、补益;亦不忘其生理相依、病理相及,太阴阳...  相似文献   

11.
《陆氏三世医验》的学术思想可概括为辨伪求真,治病求本;知常达变,从舍得当;四诊合参,尤重脉舌;立法灵活,与病相宜;治法多样,因病而施;择时服药,因病而异;秉承经典,家学渊源。《陆氏三世医验》对于中医临床而言,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齐秉慧是清代医家,其治疗脾胃病证,从六经、阴阳、先后天图说出发,主张太阴阳明,分治脾胃;明辨阴阳,脾胃证治;脾胃调治,妙用升提;论治脾胃,推崇温补的观点,体现出治疗脾胃病证时有章可循的辨证论治体系及独特的辨治心法.  相似文献   

13.
脾为阴脏,胃为阳腑,一升一降,互为表里,缺一不可,治胃不治脾,则失之多矣。治疗大法,以调节脾胃升降功能最为关键,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则脾胃协调,胃自安和。用药要注意补勿过腻,攻勿太过,寒勿过偏,热勿过燥,以合土居中央治宜冲和之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著名的学术派别。李东垣创立的“脾胃论”,发展了祖国医学的脾胃学说,强调脾胃的重要性,“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亦为升降之枢纽。若饮食不节、劳役过度、精神刺激,均可伤脾胃。“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  相似文献   

15.
《陆氏三世医验》为明代医家陆氏三代临床经验体会的详细记载。该书所载医案说理透彻,辨证详明,立法有据,治法灵活,用药精当。其学术特点为学有所究,秉承家学渊源;四诊合参,尤重脉舌;用药如用兵,奇正相生;重视医德,精诚仁和;反复引喻,意到笔随。同时,对其学术特点和史料价值作了概括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清代医家黄庭镜所著《目经大成》是一部将前人研究与作者临床经验相结合的治疗眼病的总结性著作,其特色鲜明、实践性强,在中医眼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该文总结并浅析了其治法中的整体辨治、温补治法、针药并用、手术治疗,以说明其在眼科治疗学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医理论,湿邪是一种常见的致病因素,分为内湿与外湿两种.其致病特点为病程长,缠绵难愈.在多种内科病,尤其是一些疑难病中,湿邪及由其所致的痰饮之邪成为病情迁延难愈之本[1].在脾胃病证中,湿邪为病所产生的一系列病机尤其应为医家重视.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张仲景勤求古训,搏采众方,把古来医家之经验通过临证实践,融会贯通,整理总结,创造性地为后世留下这部医著,它是一部具有严谨的理、法、方、药密切结合的医疗规范,丰富和发展了“辨证施治”的规律,在临床上广泛地运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19.
验案张某,男,46岁,2007年10月9日初诊。患者因多次睡卧冰冷潮湿之地致右臀及下肢麻木、疼痛约半年余。近1个月来,劳累或受寒着凉时疼痛加重,痛处固定不移,日轻夜重,休息及遇暖则减轻,痛处有冷感。经某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给予针灸及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维生素B1片  相似文献   

20.
整理并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调治脾胃病证的方药,归纳叶天士调治脾胃病证遣方用药有如下特色:扶正为先;通补为用;药食同源;喜用药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