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指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唯治肝也。”其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一句,充分说明了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体现出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2.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历代医家多从"治未病""五行生克"角度进行剖析。现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从另一角度赋予新的理论思想,提出"肝"为形态学之肝,"脾"为藏象学之脾。中医藏象之脾,其形态学器官与西医肝脏相对应,故"知肝传脾"实为脏器与功能之间在病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王琴 《肝博士》2008,(1):38-38
肝病患者忌吃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不好消化的食品。张仲景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治肝病为什么要护脾?该如何护脾?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肝郁大鼠模型探讨"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客观证据及其与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慢性束缚法复制中医肝郁模型,通过不同分组给药方式复制"当先实脾"的治疗方案,检测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以评价"肝郁",检测尿液5 h D-木糖排泄率以评价"脾虚",在此基础上检测血清褪黑素水平以探索"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与血清褪黑素水平的关系。结果:肝郁大鼠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均显著升高,肝组织存在炎症、水肿等病理损伤,尿液5 h D-木糖排泄率显著降低,"知肝传脾"客观存在;"疏肝""健脾""疏肝健脾""当先治肝""当先实脾"的干预方式均可不同程度改善肝郁大鼠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尿液5 h D-木糖排泄率及肝组织病理损伤的异常状态,其中"当先实脾"的干预作用优于其它干预方式,"当先实脾"客观存在;"知肝传脾"——血清褪黑素水平降低,"当先实脾"——血清褪黑素水平升高,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与"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密切相关。结论:"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客观存在且与血清褪黑素水平密切相关,肝病→褪黑素水平降低→脾病、实脾→褪黑素水平升高→干预肝病,可能为"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中医脏腑学说及"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对肝硬化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中医学基础理论出发,结合近年来关于能量代谢、免疫调控和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从中西医结合视角论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科学依据,以期为该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实践提供西医学研究证据,通过免疫调控、能量代谢、肠道菌群等作用机制,制定不同病理阶段的精准治疗策略,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医学的"治未病"优势,促进中医学与西医学在肝硬化防治策略上的理论融合与发展,为科研和临床更深入地相互转化提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一种临床表现,西医多对症治疗,易反复发作,中医采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分析其病因病机,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理论,试述其在防治肝硬化腹水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内经云:“厥阴不治,求之阳明。”又《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古代医家皆谓治肝当先调补脾胃,并认为此乃治肝病之大法则。  相似文献   

8.
周福生教授根据中医五脏生理病理特点,认为脂肪肝形成跟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并在《内经》、《难经》提出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基础上,临床治疗脂肪肝非常重视"肝病实脾",以防止肝病传脾,既注重"已病",又防范了"未病",用自拟"脂肝方"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肝病实脾论治”是医圣张仲景“不治已病治未病”和“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旨。把“实脾”理论作为治疗肝病之大法,在几十年临床中治疗各期(型)肝病,均收到很好的效果,“脾”从解剖学上讲不属于消化系统,但从中医理论来看,“脾”不仅直接调节人的消化系统功能,而且对内分泌、血液、免疫系统有一定的影响。“肝病传脾”的理论,即为肝病的进展会影响到人体的消化、血液、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像慢性迁延性肝病出现的“三联征”(蜘蛛痣、乳房发育、肝掌)或合并出现的消渴、多毛、闭经、痤疮、皮肤紫纹、满月脸、突眼、心慌等,都是肝病…  相似文献   

10.
“实脾”在治疗肝病中的体会牛学恩,孔令华(河南省中医院,郑州450002)主题词肝病(中医)/中医药疗法,健脾“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源于《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后世医家对此多有论述,一般肝病(包括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在治疗...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肝脾的生理、病理关系,及在肝病实证、虚证临证中的应用实脾法的必要性探讨,认为肝病实脾法-这一中医经典治肝之法不论在实证、虚证肝病的临床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逍遥散防治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研究逍遥散预防和治疗肝郁脾虚型黄褐斑小鼠皮肤模型HMB45标记的皮肤黑色素细胞的病理形态,统计逍遥散防治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疗效,并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皮肤黑色素细胞NOS的表达和原位杂交法测定皮肤酪氨酸酶mRNA表达,探讨该药的作用机理。结果模型组HMB45标记的小鼠皮肤黑色素细胞内黑色素颗粒的阳性面积比例、IOD、MOD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逍遥散治疗和预防组有明显下降趋势,表明逍遥散对于肝郁脾虚型黄褐斑小鼠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其中治疗作用优于预防作用。预防组和治疗组中,NOS的表达与酪氨酸酶mRNA表达阳性细胞较模型组均有一定的减少。结论逍遥散对于肝郁脾虚型黄褐斑小鼠模型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预防皮肤黑色素细胞的NOS和酪氨酸酶mRNA表达,以减少皮肤黑色素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肝病中肝脾同病较为常见,调治肝脾法具有重要意义。肝脾的调治方法可有分治与同调多种。慢性肝病病机演变复杂,临床可根据病程演变的不同阶段,病变的矛盾主次不同,选取不同的方法辨证调治。  相似文献   

14.
调肝理脾法为历代医家认可,肝脾既有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又有体阴用阳的协同作用,现代医学已经阐述了肝脾参与消化系统的机制。肝脾一体的思想滥觞于《黄帝内经》,从肝治脾、从脾调肝、肝脾同治可以体现在肠道微环境改变;"肝喜调达"与"六腑以通为用",亦从中医理论解释了肝脾一体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中医肝脾理论相关内容剖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致继发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思路,并从该角度阐述中西医理论内在联系,认为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致继发性肝损伤相联系,肠道黏膜屏障功能(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IBF)、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肝与肠道免疫功能相互依赖、IBF障碍与肝损伤的恶性循环、改善肠道功能以保护肝脏的治疗理念均是肝脾理论现代生物学基础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孙蓉  盛国滨  高琛  邹雨佳 《黑龙江医学》2012,36(9):694-695,702
目的 观察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方法 选择来我院健康体检的且被检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196例,对其实施一系列的健康管理措施.结果 对于实施健康管理的19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体检结果 追踪,其中:治愈95例,好转45例.结论 实施一系列健康管理措施,对治愈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有效率达到了70%以上,这对于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具有切实有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杜建民主任医师认为其病位虽在肝,但不离于脾。饮食失节、劳逸失度为NAFLD的发生的始动因素,脾虚导致运化失职、转输失司,伴随气、湿、痰、瘀,致膏浊结聚于肝是NAFLD发生的主要机制。治疗上当以理脾为中心,藉健脾以和肝,随证结合理气、祛湿、化痰、活血等方法治之,达到化浊消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常占杰教授在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中以脾胃虚弱为辨证中心,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念,在治疗中注重脾胃阳气,时时顾护胃气,故治疗中以益脾养肝为法。初期治以清热利湿、疏肝理气,即便是湿热内蕴,脾胃虚弱者,少佐以健脾益气之味,仍要注意湿热伤阴的问题;后期需顾护阴津、温通气血。常教授在临床实际中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模式:以平淡之法,用平和之药而达到非常之效。益脾养肝法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切中病机,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谈勇教授根据《黄帝内经》“二阳之病发心脾”理论,认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所致“女子不月”与阳明、心脾关系密切,其病机关键在于二阳为病,尤其以足阳明胃经为主,同时多兼夹心脾两虚、心肝脾气郁之候。临证应从阳明、心脾论治,补益阳明,调理胃肠;益气养血,调补心脾;健脾疏肝,清心安神,从而改善患者卵巢功能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肝的三种基本治法.一、辨证施治法:目前一般认为痰、湿、瘀、积等病理产物是脂肪肝形成的条件,各种外来因素(病毒、酒精、不合理膳食等)所致的肝损伤是脂肪肝形成的基础.疏肝理气、健脾消导、化痰祛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法是治疗脂肪肝的基本治法.常见证型有五种.二、辨病论治法:从脾、肝、肾三脏着手,确立疏肝健脾益肾,祛湿化痰活血为论活本病大法.立法依据:1.脾主运化、脾主散精;2.脂肪肝病位在肝;3.肾主水、主气化,中医肾对机体能量代谢有调节作用.三、痛证结合辨治法:在明确脂肪肝诊断以后,运用中医学整体现方法,从调控脏俯气血入手,确定辨病论治基本治法,再根据病机演变情况,结合辨证……随症化裁,常能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