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起变质面粉食物中毒霉菌及产毒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一起因食用变质面粉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霉菌分离及产毒实验。 5份样品均检出了霉菌 ,污染率 10 0 % ;平均霉菌数面粉 3.8× 10 4个 / g;馒头 7.3× 10 2 个 / g。并分离出霉菌 3属 5种。毒性试验结果其中白曲霉、构巢曲霉、交链孢霉为产毒霉菌。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经图们口岸入境的朝鲜大米中的5份变质米样品进行了霉菌检测,5份样品中感官检查霉变粒在5~8.5%之间;实验室检出霉菌9属13种,其中杂色曲霉,构巢曲霉、白曲霉为产毒霉菌。青霉属占优势(检出率39.3%)。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经海口口岸入境的土耳其变质面粉进行了霉菌分离及产毒情况分析。15份样品均检出了霉菌,污染率100%;平均霉菌计数为1.2×10~3~4.4×10~5个/g;并分离出霉菌4属13种。毒性试验结果,其中黄曲霉、寄生曲霉、杂色曲霉、棕曲霉、构巢曲霉、木贼镰刀菌和烟曲霉为产毒霉菌;黄曲霉毒素B_1(AF_(B1))测定:变质面粉含量为5PPb 和10PPb,严重变质面粉>10PPb,黄曲霉培养物中竞高达500~2000PPb。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对已发霉变质的3800吨面粉,作出了禁止食用的处理决定。  相似文献   

4.
新疆部分仓储粮霉菌污染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春玲  邓红  于烽 《职业与健康》2004,20(11):77-78
目的了解新疆部分仓储粮霉菌污染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霉去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GB4789.15.16-94《霉菌和酵母菌测定》、《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方法进行。结果所测180份主粮中,霉菌菌落计数范围在10~104个/g之间,霉菌污染率分别为小麦85%、大米83.3%、玉米95%。霉菌菌相分类以曲霉属为主,青霉属次之,同时检出了多种常见的产毒霉菌,如黄曲霉、杂色曲霉、构巢曲霉、青霉等。结论新疆部分仓储粮不同程度地均被霉菌污染,其中检出的有些霉菌所产生的毒素能引起人畜急、慢性中毒并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危害极大。因此做好粮食的防霉去毒工作,是食品卫生研究机构和卫生监督与监测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溯源  凌莉  金燕  裴晓方   《现代预防医学》2015,(10):1759-1759
摘要:目的 研究市售辣椒粉样品中曲霉、青霉分离株的产毒能力,为食品安全监测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采集成都市农贸市场辣椒粉样本共40份,稀释后倾注孟加拉红培养基培养,挑取霉菌菌落点种察氏培养基,根据菌落特征和镜下特征,鉴定曲霉和青霉;参照SN/T 1035-2011的方法,检测曲霉和青霉分离株的产毒能力。结果 共分离到87株曲霉和青霉,优势菌种为黄曲霉和黑曲霉,其在样品中检出率分别为45.00%、40.00%。87株菌有68株产毒,占78.16%,分离株产毒阳性率分别为黑曲霉100.00%、黄曲霉92.86%和青霉85.00%。结论 市售辣椒粉样品曲霉、青霉分离株产毒阳性率高,其中以黄曲霉及黑曲霉菌株产毒能力最为突出,提示样品受真菌毒素,特别是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污染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6.
<正> 杂色曲霉素是杂色曲霉、构巢曲霉等霉菌的代谢产物,它的化学结构与黄曲霉毒素B_1相似,也是一种致癌物质。据报导以含有100ppm(毫克/公斤)的饲料喂大鼠后,其肝脏中所发生的变化与人肝炎或肝癌相近似,文献中有关于南非肝癌高发区食品中有杂色曲霉素检出的记载。也有报导食品中污染杂色曲霉素可达1000ppb(微克/公斤)  相似文献   

7.
食用馒头引起霉菌性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4月 8日晚 ,宝林乡楚山村砖厂民工食堂因食用馒头发生一起食物中毒。总进餐 2 1人 ,全部发病 ,发病率10 0 % ,经流行病学、病原学证实为霉菌性食物中毒。霉菌菌株鉴定结果 :白曲霉、构巢曲霉、交链孢霉为产毒霉菌。1 流行病学调查1.1 原料来源 该馒头所用面粉为本省宝清县昌盛面料厂生产。于 4月 7日购进 ,该面粉为现磨现装 (无检验报告单及产品合格证 )感观呈微黄色 ,略带异味。1.2 制作过程  4月 7日晚 ,食堂工作人员用凉水和面 ,发面时发现有异味 ,8日午后面发开始蒸馒头 ,掀锅时异味更浓。晚 5时食堂开饭 ,菜为红萝卜汤 ,油…  相似文献   

8.
田禾菁  刘秀梅 《卫生研究》2004,33(5):606-608
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法 (IC ELISA)检测我国粮食中杂色曲霉素 (ST)。样品取自东北、西北、华东、华中和西南五大地区 12个省市的小麦、玉米和大米样品共 15 80份。结果三种粮食中杂色曲霉素平均污染量分别为 6 8 9、32 2和 13 9ug kg。杂色曲霉素污染率分别为 98%、89%和 72 %。污染量及污染率大小为小麦 >玉米 >大米 (P <0 0 1)。按地区统计三种粮食中杂色曲霉素污染量华东和西北高于东北、华中和西南 (P <0 0 1)  相似文献   

9.
食品工业用红曲菌株产桔青霉素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筛选出低产或不产桔青霉素的红曲霉菌株 ,选用 3 5株食品发酵工业用红曲霉 ,研究不同的培养条件对其产桔青霉素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 ,所有菌株在大米培养基上均产桔青霉素 ,3 0个株菌 (85 71% )在液体培养基上产毒 ;两种培养基上的产毒范围分别为 0 2 8~ 2 458 80mg kg和 0 0 9~ 55 65mg kg ,毒素产量均数分别为 2 0 1 60mg kg和 11 99mg kg ,中位数分别为 61 99mg kg和 3 51mg kg ,同一菌株在大米培养基上产桔青霉素能力高于液体培养基。色价测定结果表明 ,菌株在大米培养基上的色素产量也高于液体培养基 (3~ 50 9倍 ,平均 93倍 )。本研究筛选出一株在大米培养基上色素产量最高 (113 4U g)而桔青霉素产量较低、适用于食品发酵工业用的红曲霉菌株。研究结果提示 ,用于生产食品或保健食品的红曲菌种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安全性评价 ,并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对生产厂家、菌种保藏单位使用和保藏的菌种进行产桔青霉素能力调查 ,对红曲发酵产品中桔青霉素污染水平进行监测 ,建立我国红曲制品中桔青霉素的限量标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对浙江省三个地区的214份粮食用抗体酶标法进行了杂色曲霉素污染量测定分析,发现杂色曲霉素平均污染量达366.5mg/kg,三个地区中宁波地区粮食的杂色曲霉素污染量最高,台州地区的最低。小麦的杂色曲霉素污染量最高,地区间粮食杂色曲霉素污染量差异,主要是小麦的杂色曲霉素污染量差异引起的。玉米的杂色曲霉素污染量居中,并且在三个地区中差异不明显。大米的杂色曲霉素污染量最低,在三个地区间差异也不明显。本次测定分析提示必须加强对粮食特别是小麦的杂色曲霉素污染卫生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10年来粮食中霉菌污染及菌相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湖北省10年来粮食中霉菌污染及菌相变化。摸清主要污染菌相,为粮食防霉治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定点法,采集小麦、玉米等5种粮食样品,按《食品卫生检验方法》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粮食中的霉菌污染率由1985年79.08%上升到1995年96.15%。粮食中的产毒菌株,大米以杂色、构巢为主。黄曲霉仍是三种主粮的主要产毒株,串珠镰刀菌在玉米中检出率最高。结论:湖北省粮食中霉菌污染呈加重趋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四川省部分地区大米和小麦两种主粮中杂色曲霉菌(A.v)和杂色曲霉素(ST)污染调查,结果表明在大米和小麦中,A.v污染率分别为5.5%和10.5%;ST污染率为53.4%和65.8%;ST平均含量为15.5μg/kg和58.6μg/kg。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贮藏期粮食进行分析,A.v检出率越高,粮食中ST污染率和含量越高;贮藏期延长,A.v和ST检出率及ST含量增高。实验产毒表明所有A.v菌株均能产生ST,平均产毒量达7190.2μg/kg,证实A.v是ST形成的主要菌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环境中产毒霉菌分布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对当地土壤、井水进行霉菌分离鉴定,检测黄曲霉毒素(AF)及杂色曲霉毒素(ST)产生菌株的产毒能力,与各乡镇原发性肝癌死亡率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在当地环境中检出大量可产生各种致肝癌毒素的霉菌菌株,而且AF及ST产生菌株检出率与各乡镇肝癌死亡率高低相吻合。其中散布着产毒能力极强的黄曲霉菌株,平均AFBI产量为1.88×105ng/g。结论:同安区环境中的产毒霉菌可能是当地原发性肝癌发生的一个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杂色曲霉毒素(Sterigmatocystin)是一种有毒霉菌的代谢产物,而且被认为是一致癌物。它是由普通霉菌杂色曲霉(A. versicolor),构巢曲霉(A. nidulans)的菌株以及尚未查明的一种离蠕孢霉(Bipolaris)产生的。关于杂色曲霉毒素的分析方法近年来已有一些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成都市农贸市场零售香辛料中黑曲霉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并对黑曲霉菌株的产毒能力进行检测,获取成都市售香辛料中黑曲霉污染率及其产毒能力的资料。方法 2014年3月至9月于成都市五大主城区内农贸市场采集辣椒、花椒、藤椒、胡椒各30份,共120份样品。采用倾注培养法并挑取黑曲霉菌落点种察氏培养基,参照SN/T1035-2011的方法将黑曲霉在产毒培养液中培养7天,使用ELISA试剂盒对产毒液中赭曲霉毒素A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120份样品中,43份检出黑曲霉,检出率为38.3%,其中胡椒中黑曲霉检出率最低。样品中共分离到63株黑曲霉,其中47株能产生赭曲霉毒素A,产毒率为74.6%,赭曲霉毒素A浓度多在1~20μg/L之间,但有6株黑曲霉的产毒液中赭曲霉毒素A浓度高于60μg/L,最高者达到74.37μg/L,不同种类香辛料样品中黑曲霉产毒能力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结论成都市售香辛料样品中存在黑曲霉污染,且其产毒率较高,提示香辛料受赭曲霉毒素污染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1979年2月~4月日本东京啤酒中亚硝胺含量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27个市售啤酒有25份(占93%)检出二甲基亚硝胺(以下简称DMNA),平均含量约2 ppb。日本产11个淡啤酒(Lager beer)DMNA含量范围为0.5~4.2ppb,平均1.6 ppb。6个生啤酒DMNA含量为痕迹~2.9ppb,平均1.3ppb。与5个黑啤酒DMNA含量为0.7~1.2ppb,平均1.0 ppb。进口的4个淡啤酒DMNA  相似文献   

17.
杂色曲霉、聚多曲霉、构巢曲霉和一株未鉴定的 Bipolaris 种产生的霉菌毒素——杂色曲霉素的致癌作用已有许多报导.杂色曲霉素的毒性似比黄曲霉素  相似文献   

18.
杂色曲霉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能产生致癌毒素—杂色曲霉素(ST),国内有报道和胃癌高发有关。本站通过对60份大米、小麦、玉米样品进行杂色曲霉和杂色曲霉素的测定。结果表明:小麦中杂色曲霉污染严重,污染率达60%,经产毒鉴定有60%产毒。大米、玉米中未检出杂色曲霉。三种主粮中杂色曲霉素(ST)污染较普遍,总污染率为78.3%,平均污染量261.3mg/kg,最高达1626.0mg/kg,其中小麦污染最为严重,污染率依次为小麦100%,玉米95%,大米40%,平均污染量分别为小麦534.1mg/kg,玉米27.5mg/kg,大米2.4mg/kg。  相似文献   

19.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在自然环境中的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山东省章丘县外环境中椰毒假单胞菌酶米面亚种的污染情况。共采集土壤、树皮杂草、谷物秸秆等698份样品。分离得到9株椰酵假单胞菌,阳性分离率为1.21%,菌株产毒率100%,最高产毒量达57.86μg/ml。经抗O因子血清分型试验表明,该地区自然环境中存有的主要为O—Ⅲ型椰酵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20.
刘江 《卫生研究》1992,21(6):303-305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影响产毒节菱孢产毒的因素。按照实验室中影响产毒因素的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列顺序为菌株>温度>时间>培养基>pH值。在实验条件下,以麦芽汁-酵母膏产毒培养基,20℃培养21天,pH4.5时产毒量最高,可作为节菱孢在实验室的最佳产毒条件,产毒培养物在9个月的放置过程中,其3-NPA的含量未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