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胶质瘤中p16与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6与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手段检测114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p16和p53、PCNA蛋白的表达,并其与肿瘤不同级别的关系。结果p16蛋白表达缺失在Ⅲ级(65.6%)、Ⅳ级(91.3%)脑胶质瘤中显著高于Ⅰ~Ⅱ级的缺失(33.3%)(P<0.01);p53蛋白表达在Ⅲ级(68.8%)、Ⅳ级(89.1%)脑胶质瘤中显著高于Ⅰ~Ⅱ级的表达(27.8%)(P<0.01);PCNA蛋白的表达在Ⅲ级(56.3%)、Ⅳ级(84.8%)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Ⅰ~Ⅱ级(16.7%)的表达强度(P<0.01)。结论p16和p53、PCNA蛋白表达异常可用以判断人脑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 p16、p5 3蛋白表达与胃癌细胞增殖、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研究 10 0例胃癌 ,2 0例中、重度异型增生 ,16例萎缩性胃炎和 10例正常胃黏膜p16、p5 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 NA)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黏膜 p16阳性率为 80 % ,p5 3未表达。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 p16阳性率分别为 68 8%、3 5 %和 4 3 % ;p5 3阳性率分别为 12 5 %、2 5 %和 5 6%。p16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与预后明显相关 (P<0 .0 5 ) ;p5 3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Lanren分型有显著相关 (P <0 .0 5 ) ,与预后关系密切 (P <0 .0 1)。从正常胃黏膜到病变组织PCNA指数逐渐上升 ,以异型增生、胃癌细胞增殖显著 (P <0 .0 1) ,癌细胞PCNA指数p16阴性组 ,p5 3阳性组高于对照组 ,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P <0 .0 5 )。p16、p5 3阳性表达具有协同性 (P <0 .0 5 )。结论 胃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有较高的增殖活性 ,基因水平上已表现出癌变特性 ,是癌变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p16、p5 3蛋白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p53、p21waf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诊断肺癌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p53、p21waf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4例肺癌和89例肺良性疾病组织标本p53、p21waf1和PCNA蛋白表达状况,计算三项指标及其组合诊断肺癌的各项参数。结果 (1)肺癌p53、p21waf1及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37%、75.44%和80.70%,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织(P<0.001)。其OR值分别为39.15,5.75和6.76。(2)p53、p21waf1及PCNA蛋白表达与肺癌TNM分期无关。不同病理类型p53和p21waf1蛋白表达也无差异,但鳞癌PCNA表达阳性率高于小细胞癌。(3)p53诊断肺癌的阳性似然比为21.08,高于p21waf1和PCNA,但灵敏度较低。(4)PCNA诊断鳞癌的Youden指数为0.5146,显著高于小细胞癌。但其阳性似然比为2.29,仍低于p53。(5)p53和PCNA平行试验的灵敏度为89.47%,特异度为60.67%,其综合评价参数最高。结论 (1)肺癌p53、p21waf1和PCNA表达均上调,三者与肺癌均有很强联系。(2)p53是一项很好的肺癌诊断单项指标。p53和PCNA平行试验诊断肺癌的综合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细胞增殖周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许多肿瘤恶变中发现增殖细胞核抗原有高表达,本文就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妇科肿瘤中临床分期、预后及组织分级等方面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细胞增殖周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许多肿瘤恶变中发现增殖细胞核抗原有高表达,本文就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妇科肿瘤中临床分期,预后及组织分级等方面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增殖细胞核抗原(Por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是近年发现的一种能原映细胞增殖分数和所处周期的指标[1,2],与一些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我们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54例食管癌PCNA的表达及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8.
肝母细胞癌35例,应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对肝母细胞瘤P5基因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53、PCNA在肝母细胞瘤的阳性率分别为54.3%、60%,与正常对照肝组织且有显著性差异,而且各组织学类型与正常组均有显著的差异,尤以未分化型明显。并且发现P53与PCNA表达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关系,都与肿瘤的预后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肠肿瘤生物学特性及预后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PCNA表达状况同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并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DukesAB同DukesCD期间增殖指数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生存组间明显不同。结论 PCNA增殖状况是肿瘤侵袭和转移的重要特征,可以独立预测大肠肿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大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8例大肠癌组织进行P53、PCNA检测.结果 P53、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93.8%,PCNA强阳性表达率达66.7%;P53阳性表达率及PCNA强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P53、PCNA对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预测其淋巴结转移趋势及判断预后有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16基因和PCNA在角化型外阴鳞癌(VSC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蛋白及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在21例角化型VSCCs、7例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和53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中的表达。结果:在NNED、VIN和VSCCs中p16蛋白表达率呈下降趋势(P<0.05),而PCNA标识指数(PI)呈上升趋势(P<0.01)。NNED组中p16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VSCCs和VIN组(P<0.05,P<0.05)。PI在NNED、VIN及VSCCs组中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I与VSCCs组织分级相关(P<0.05)。p16蛋白高表达与PI呈负相关(P<0.05)。结论:p16和PCNA异常表达可能在角化型VSCCs发生、发展中起作用,PCNA可作为判断VSCCs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食管鳞癌组织中p57kip2、cyclin D1和PC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p57^kip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其与cyclin D1和PCNA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p57^kip2、cyclin D1、PCNA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对这些组织的DNA含量和细胞周期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p57^kip2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yclin D1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PCNA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7^kip2和cyclin D1、p57^kip2和PCNA之间表达负相关(r=-0.429,r=-0.585,P〈0.01)。流式细胞术: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癌组织中DNA含量增高,异倍体细胞增加(P〈0.01);G0/G1期细胞减少,而S期和G2/M期细胞增多,增殖指数(PI)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结论p57^kip2低表达与cyclin D1和PCNA高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腺瘤癌变过程中其表面腺管开口变化与PCNA、survivin mRNA在各型腺管开口中表达关系的研究。方法标本分别以腺管开口类型及病理组织学分为6组。采用RT—PCR法检测组织中PCNA mRNA及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PCNAmRNA在大肠黏膜腺管开口Ⅰ型、Ⅱ型、ⅢL型、Ⅳ型、Ⅴ1型、ⅤN型6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3)、12.5%(1/8)、38.9%(7/18)、66.7%(12/18)、75.0%(3/4)、100.0%(9/9),survivin mRNA为0%(0/13)、12.5%(1/8)、22.2%(4/18)、44.4%(8/18)、50.0%(2/4)、77.8%(7/9)。PCNA mRNA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大肠黏膜、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腺瘤伴不典型增生及癌6组中分别为0%(0/10)、16.7%(2/12)、35.3%(6/17)、63.6%(7/11)、75.0%(6/8)、91.7%(11/12),survivin mRNA为0%(0/10)、8.3%(1/12)、23.5%(4/17)、45.5%(5/11)、50.0%(4/8)、和66.7%(8/12),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PCNA mRNA及survivin mRNA在腺管开口类型分组其表达强度变化,能较客观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凋亡状态,并且与病理类型分组得出相同的结果,能即刻将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44v6和P16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CSA法检测110例胃癌组织中CD44v6和P16蛋白表达。结果110例胃癌中CD44v6和P16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72.7%(80/110)和47.3%(52/110)。CD44v6蛋白高表达及P16蛋白低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肝脏转移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胃癌中CD44v6表达与P16表达呈负相关(r=-0.589,P<0.05)。结论CD44v6和P16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二者基因表达产物均可作为预测胃癌浸润、转移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27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正常人结肠肠黏膜中p27蛋白和PCNA的表达,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标本中的细胞凋亡。结果结肠癌及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的PC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结肠(P<0.05);p27蛋白阳性表达的结肠癌细胞平均凋亡指数(0.93±0.32)%高于p27蛋白阴性表达的细胞凋亡指数(0.39±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与结肠癌PCNA的表达无关。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标本PCNA表达呈强阳性且组织分布弥散提示结肠黏膜癌或有癌变倾向;p27蛋白表达可能不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但有促使结肠癌细胞凋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酒石酸锑钾(potassium antimony tartrate,PAT)对人结肠癌移植瘤裸鼠模型抑瘤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60只裸鼠皮下注射结肠癌细胞株SW480建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n=15).分别为生理盐水组、5-氟尿嘧啶(5-Fu)50 mg/(Kg·d)组、酒石酸锑钾组[(20 mg/(Kg·d)和40 mg/(Kg·d)],给药15 d,每3日测量肿瘤大小1次,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末次给药24 h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使用PAT后,肿瘤体积增长较慢,PAT处理组细胞PCNA表达[(63.63±8.88)%,(59.13±6.15)%,(33.38±12.76)%]较对照组[(69.88±8.81)%]明显下调(P〈0.05或P〈0.01).结论 PAT能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和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2 7蛋白 (p2 7)、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骨肉瘤中表达的意义和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测取 32例骨肉瘤、2 0例骨软骨瘤标本的p2 7、PCNA表达值 ,以SPSS 10 .0软件系统行数据处理 ,分析其表达的意义和相关性。结果 p2 7的阳性表达率在骨肉瘤中为 4 0 .6 3% (13 32 ) ,在骨软骨瘤中为 75 .0 0 % (15 2 0 )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PCNA的阳性表达率在骨肉瘤中为 84 .38% (2 7 32 ) ,在骨软骨瘤中为 10 .0 0 %(2 2 0 )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1) ;在骨肉瘤中 ,p2 7与PCNA呈负相关 (γs=- 0 .5 71,P <0 .0 5 )。结论 p2 7表达下降可能是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PCNA可作为骨肉瘤增殖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8.
瘢痕疙瘩不同部位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瘢痕疙瘩浸润部、增生部和老化部PCNA指数差异以探讨瘢痕疙瘩呈浸润性生长的机理。方法 取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及正常皮肤各 10例为标本 ,对 10例瘢痕疙瘩组织和正常皮肤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比较瘢痕疙瘩不同病理部位和正常皮肤PCNA指数差异。结果 瘢痕疙瘩浸润部PCNA指数明显高于增生部、老化部和正常皮肤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q≥ 4 0 5 ,P <0 0 5 ) ,瘢痕疙瘩增生部PCNA指数明显高于老化部和正常皮肤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q≥ 4 12 ,P <0 0 5 ) ,而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瘢痕疙瘩不同部位PCNA指数的差异可能是导致瘢痕疙瘩呈浸润性生长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星形细胞瘤中P^53和PC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将48例病理诊断为星形细胞瘤的实验标本制成4μm厚切片,严格按照免疫组织化学法即链菌亲合素-过氧化物酶法(S-P法)进行实验操作。结果 1 PCNA阳性细胞率随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增加,而且病理级别与阳性细胞增殖指数间显著正相关。2 P^53表达阳性的星形细胞瘤PCNA-LI高于P^53表达阴性的星形细胞瘤,差异有显著性,且P^53与PC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53、PC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共同表达能很好地反映肿瘤恶性程度及增殖活性,可以作为判断星形细胞瘤的病理类型分级及其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法的一组有价值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