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6—7月,我市某工业区所在地发生一起甲型副伤爆发疫情,为探讨其发病、暴发流行的因素,及时控制扑灭疫情,我们进行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5-04-26/05-18,玉溪市某部队1中队发生12例以发热、头昏、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盗汗为主要特征的暴发疫情。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为1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该中队驻地距中心城区约5km处,位于东风水库旁,居住环境良好,干部、战士共87人,分10个班,全为男性。经调查了解,该中队饮用深井水,集中式供水,水井不会受到粪便、垃圾等污染。共同使用该水井供水系统的其他2个单位共38人,同期无1例相同症状患者。中队有1个集体食堂,卫生状况一般,所有人员均在食堂就餐,多数人有食生菜并混用…  相似文献   

3.
2005年3月中旬,我县芦浦井头村出现一批持续发热为主的病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细菌学检测,确定是一起由于使用被污染的集中式供水系统引起的甲型副伤寒爆发疫情。现报告如下。流行病学资料1基本情况芦浦井头王家村是背靠玉台山的一个自然村,本地人口约450人,外地人口约100人。村居无自来水供应,居民使用村居集中式供水系统,水源收集玉台山上的溪水,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接入居民家中供使用。2首发病例张××,女,37岁,重庆人,2005年1月26日到芦浦打工,2月14日发病,一直无外出就餐史,未吃海产品,无接触伤寒病人史。3发…  相似文献   

4.
2005年3月中旬,江山市贺村镇坞里村出现一批持续发热的病人,经凋查证实是一起甲型副伤寒爆发疫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江西省丰城市某公司2007年底发生的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流行因素,为今后防治伤寒等肠道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病例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病26例,实验室确诊病例16例,临床诊断病例10例,罹患率7.03‰。所有病例均有在公司食堂就餐史,未能采集到可疑食物。采取控制传染源、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及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控制措施实施效果分析,该起疫情为食物污染引起的食源性传播。加强餐饮行业卫生监督及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是防控肠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一起甲型副伤寒爆发疫情,探讨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原因,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爆发疫情的流行原因、特征、控制措施等。结果本次疫情确诊13例甲型副伤寒病例,集中分布在某一社区范围内;其中男8例,女5例;20~30岁年龄组多发;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咳嗽、畏寒、头痛等;菌株PFGE图谱完全一致。结论高度重视、及时处置;加强肠道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早期发现;引导流动摊贩规范经营;广泛宣传、提高民众的卫生保健意识;加强传染病防控措施督导及应急队伍的人员建设。  相似文献   

7.
2010年8月1日至9月30日,江都市某镇出现持续高热病例异常增多。该镇位于江都市东北里下河水网地区,东临兴化市,南临姜堰市,总人口2万余人,自来水覆盖99%以上。其后的调查中,经实验室确诊为甲型副伤寒24例,罹患率0.19%。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3年4月8日~7月13日,常山县第四中学发生一起甲型副伤寒爆发疫情。县疾控中心5月17闩接到疫情报告后,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调查和监测工作,采取隔离治疗病人,开展健康教育以及学校开展环境整治等控制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疫情概况常山县第四  相似文献   

9.
2003年10月中旬~11月底,浙江省义乌市江东街道某工业园区内的4家民营企业发生一起由饮用水污染引起的甲型副伤寒爆发疫情。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10年8月1日—9月30日,江都市小纪镇吴堡社区暴发甲型副伤寒聚集性疫情,共发生病例24例,罹患率为0.19%。现将调查处置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疫情概况1.1基本概况小纪镇吴堡位于江都市东北部里下河水网地区,人口2万余人,自来水覆盖率>99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引起一起传染病暴发的病原菌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分析,为疫情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采集发热患者血标本547份,市政供水水样188份,学校自备水6份,食品33份,食品、供水从业人员及患者密切接触者粪便1 310份,按GB/T 4789.4-2008和W S/T 13-1996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547份血标本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89株,阳性率16.27%(89/547);1 310份肛拭子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6株,阳性率0.46%(6/1 310);188份市政供水水样和6份学校自备水样均未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市政供水余氯含量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学校自备水均未检出余氯,但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33份食品未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结论引起此次疫情暴发流行的病原菌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自备水源受到污染引发病例和与患者接触传播是引起此次甲型副伤寒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03年4月3~19日,永康市象珠镇某砖瓦厂出现了一批主诉发热、头痛、头昏和全身不适的患者.共发病29例,经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验分析,证实是一起因饮用水源被污染所致的甲型副伤寒爆发疫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起甲型副伤寒爆发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23日~3月2日,慈溪市观海卫镇发生1起甲型副伤寒爆发,共报告发病58人,罹患率3.08/万 ,无死亡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观海卫镇蒋家、五里2村,经采取措施后,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5-7月,在柳州市柳北区的松泉小区及其毗邻的竹木市场发生1起以反复发热、头痛、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流行,经调查证实为供饮用的井水致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经采取措施后,疫情得到了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15.
伤寒、副伤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传染性强、病程长、易复发、并发症多、疾病负担重,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罗城县首起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流行原因,为今后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结果本次疫情确诊病例476例,主要分布在县城区及其周边村屯,全县罹患率0.13%,县城区1.24%;病例集中在15岁—35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61.55%(293/476);男比女为1.13:1;学生和农民发病最多,占病例总数的54.41%(259/476);发病高峰时间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疫情发病曲线呈单峰型(平阔峰),呈现出干预措施的影响;临床表现以持续或反复发热为主;县城区生活饮用水受污染是疫情流行起因。结论加强对集中式供水单位的管理,开展经常性的饮水和饮食卫生监督监测对防止副伤寒的暴发流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特征和原因。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使用Epi Info 3.3软件统计。结果这是一起经水传播的甲型副伤寒点源暴发疫情,共发病269例,罹患率24.48%。饮用生水和不良卫生习惯是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甲型副伤寒早期临床症状以发热、头晕、头痛、咽干、咽痛、干咳为主,潜伏期7~27天,平均15天。结论甲型副伤寒早期临床症状及潜伏期等有待研究,加强农村饮用水卫生,是控制经水传播甲型副伤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04年2月7日以来,我县望里镇雅儒村、护法寺村连续出现发热病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确定是一起由水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9.
王智琼 《职业与健康》2001,17(9):114-114
近年来随着改水工程改厕措施在我国农村的普遍进行,伤寒暴发疫情已很少见。2000年6~8月我区越州镇薛旗办事处发生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现将该起暴发疫情的控制措施与效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感染调查 对有症状的186例可疑病人根据病程长短采集大便、血样进行细菌培养或肥达反应诊断,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大便培养,以发现未知传染源。1.2 发病调查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进行病史、就诊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暴发原因。 [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 ,分析 2 0 0 3年威海市 1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有关资料。 [结果 ]合计确诊 68例病人 ,全部为城镇居民。其中 ,2月 2 6日至 3月 2 0日发病 5 8例 ;在某快餐连锁店 (快餐店 )就餐者发病 5 3例 ;2 0~ 40岁发病 5 5例。患者均有 2~ 3周的持续高热。 [结论 ]食品从业人员中的健康带菌者污染自备水 ,从而污染加工的食物是引起本次甲型副伤寒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