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由于与其他疾病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及体征 ,且肝功能异常亦非病毒性肝炎的特异性表现 ,临床常有其他系统疾病误诊为病毒性肝炎。本文总结 1992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入院时误诊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变 43例 ,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43例误诊病人入院时主要临床表现 见表 1。表 1  43例误诊为肝炎病例的临床表现 (例 ,% )疾病分类n发热腹痛黄疸肝脾肿大胰胆系感染 1913 (6 8 4 ) 16 (84 2 ) 19(10 0 0 ) 3 (15 8)肝胆系肿瘤 12 4 (3 3 3 ) 1(8 3 ) 12 (10 0 0 ) 8(6 6 7)血液系统疾病 4 4…  相似文献   

2.
蔡辛  龙通文 《贵州医药》2007,31(5):444-444
自身免疫性肝炎(Antoimmune hepatitis,AIH)是1994年世界消化病学大会首次认定的一种疾病.目前认为该病的预后不良,患者终将发展至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而早期明确诊断并予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能有效延缓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1983年-2000年上海市某传染病医院收治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的小儿肌营养不良症2例,现报告如下。病例1男,6岁,因肝功异常10月,以“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原不明)”收其住院。缘于入院前10月患儿入托体检时发现ALT 150~U/L,无乏力纳少,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不正规服用垂盆草冲剂和中药,肝功能持续异常(ALT波动于100~U左右),入院查体发现:神清,精神可,皮肤巩膜无黄染,颈软,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肝肋下1cm,剑下2cm,质中,触痛不明显,四肢肌  相似文献   

4.
多种疾病与病毒性肝炎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如果对病例缺乏全面的综合分析,会引起误诊,为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水平,现将入院时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最后确诊为其它疾病者共50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9年1月~2002年2月间,我院感染病科共收治病毒性肝炎773例,其中50例初诊为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肌炎是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一种,国外大量研究认为,免疫在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1]。有人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2,3]。其特点是髋周、肩周、颈咽部肌群进行性无力。实验室检查,99%患有酶升高。肌炎的急性期肌酶谱升高,提示肌肉受损分解,病情好转后下降。现将多发性肌炎血清转氨酶升高误诊为肝炎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是一种由肌营养不良蛋白缺失引起的致死性的X连锁遗传性疾病。典型的病理学特征包括肌肉坏死、变性、再生、脂肪化和炎症反应。目前关于DMD患者的治疗选择越来越多,包括标准治疗及护理,基因疗法,肌肉生长修复以及对症治疗药物。本文总结DMD的现有疗法,以期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9岁,主因"间断咳嗽、气喘9 a余,加重伴心悸、双下肢水肿90 d,乏力、食欲缺乏、尿黄20 d"于2002年4月22日19:00急诊入院.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 患者男,28岁,因发热、头痛、全身不适5天后来我院就诊.患者5天前因受凉后发热、头痛,并在本单位诊所给以青霉素治疗无效,体温持续在38~39℃,纳差、乏力.  相似文献   

11.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是由于抗肌萎缩蛋白缺乏引起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目前,DMD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基因替代、外显子跳跃、基因组编辑、终止密码子通读等基因治疗逐步成为研究热点.基因替代治疗利用腺相关病毒介导的微型抗肌萎缩蛋白导入已在动物模型中得到证实;外显子跳跃可通过跳跃1到2个特定的外显子来恢复阅读框进而可治疗80%的DMD患者,其中Eteplirsen是针对51号外显子的反义寡核苷酸,已经通过FDA批准.基因组编辑技术仍处于体外细胞和动物实验阶段,应用于人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临床进一步试验证实.终止密码通读治疗适用于所有无义突变的DMD患者,占总患者人群的10%~15%.2014年EMA对年龄≥5岁的无义突变患者予以有条件批准使用Ataluren治疗.DMD的基因治疗发展迅速,整体前景令人期待;但应用于临床仍需克服许多障碍,还需进一步优化和更多的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12.
病例共计342例。均系上海肝炎流行期间在奉贤县农村一所简易肝炎病房收治的,全部病人来源于一个片的四个乡镇的46个村,村病人数5例以上的有21个,最多发病的两个村病人分别达到24例和23例,共发现351例,住院治疗者共342例。  相似文献   

13.
肌营养不良症肌电图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芹  陈日新  白旭 《江西医药》2007,42(4):343-345
目的 探讨肌营养不良症肌电图诊断特点.方法 以沈定国《肌电图与电诊断》[1]中我国正常人骨骼肌运动单位电位(MUP)、神经传导速度(NCV)等的正常值作为依据.收集临床确诊的肌营养不良症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测.结果 符合肌源性损害的占69.5%,还有少量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在某些肌肉既有肌源性损害的特征,又有神经源性损害的特征.结论 提出肌营养不良症肌电图表现并非仅仅是肌源性损害,还有神经源性损害、肌源性-神经源性混合性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受累肌肉的选择性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临床确诊DMD31例。结果:在上述31例中,表现为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与无力,近端肌群重于远端肌群,下肢重于上肢,伸肌重于屈肌。各项血清肌酶检查有不同程度增高,且肌酸激酶(CK)均有增高(100%)。肌电图及肌肉活检均为肌原性损害(100%)。5例行24小时尿内肌酸含量测定,有4例增高。3例行脑脊液检查2例见蛋白含量增高,且蛋白电泳有前白蛋白增高,γ球蛋白下降。结论:肌无力有明显选择性。血清酶学、肌电图及肌肉活检检查是诊断DMD重要的辅助检查,CK在血清酶学检查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眼肌型肌营养不良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肌型肌营养不良又称眼肌型肌病,极为少见。国内1957年由张文萃首例报告。现将我们近年诊治3例报告于下,供同道研讨。  相似文献   

16.
毛青 《家庭医药》2012,(12):70-71
我家宝宝3岁时曾因腹痛就诊,检查肝功示转氨酶升高,考虑肝炎。经过2个月的治疗,宝宝腹痛缓解了,但复查肝功示转氨酶仍升高。后带其到医院检查查肝功仍提示转氨酶提示升高,且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给予干扰素肌肉注射、保肝治疗3个月,转氨酶较前略有下降,便请医生开药出院。隔了半年又给宝宝复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胆囊腺肌症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及鉴别能力。方法对26例胆囊腺肌症的特征声像图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对照。结果术后病理证实胆囊腺肌症21例,误诊5例,其中误诊为胆结石2例,胆囊癌1例,胆囊腺瘤1例,慢性胆囊炎1例。结论超声检查对胆囊腺肌症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康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振中 《华夏医药》2006,1(4):292-293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为一组原发于肌肉组织的遗传性肌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起病的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萎缩和肌无力。预后为心肌无力而导致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报告患者,女,42岁,以四肢无力伴肌萎缩4年,在当地医院考虑为运动神经元病,未给予治疗。后来我院就诊,查体:神志清,表情淡漠,言语稍笨拙。四肢肌张力减低,远端肌肉萎缩明显,上肢近端肌力IV级,远端肌力Ⅲ级,下肢近端肌力V-级,远端肌力IV,行走困难,嘱其紧握双手后松开,其手指不  相似文献   

20.
方德归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0):846-846
1病例介绍患者 ,女 ,66岁。入院前1年不明原因发现左小腿一肿物 ,肿胀轻痛 ,以晚间为甚 ,无寒战 ,发热 ,消瘦及明确外伤病史。逐渐小腿肿痛加重 ,小腿行走、站立不便。外院及我院多次检查后诊断为小腿软组织肿瘤 ,建议手术治疗。于2001年5月20日收入我院治疗。入院查体 :体温、脉搏、血压均正常。全身浅表淋巴肿大 ,甲状腺不大 ,心肺未见异常 ,左小腿前外中下1/3可扪及一个6cm×4cm×3cm大小的包块 ,质硬、不光滑、欠活动 ,与皮肤无粘连 ,与胫骨前肌关系密切 ,随足内翻 ,背屈等胫骨前肌活动而活动 ,左足内翻 ,背屈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