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志峰  张静 《天津医药》1989,17(2):122-122
血中葡萄糖能与血清蛋白发生非酶糖化反应,形成糖化血清蛋白。后者是一稳定高分子酮胺结构物又名果糖胺。临床证实糖尿病患者血清果糖胺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并且能反映一周前的血糖平均水平。测定果糖胺不受血糖临时波动的影响,可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长期理想控制血糖有助于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果糖胺已被广泛用于监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血糖变化 ,一般认为果糖胺可用来了解过去 2周的血糖变化。由于果糖胺是白蛋白与葡萄糖经非酶促反应形成 ,其浓度与血糖浓度有关 [1 ] ,因而许多人在疾病诊断过程中 ,只注意果糖胺浓度的变化即可反应血糖浓度 ,而忽略白蛋白对其的影响作用。所以 ,也有必要了解白蛋白对果糖胺浓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 5 0名健康人及 2 5 3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肾炎等疾病血清中血糖(GL U C)、果糖胺 (FMN) ,白蛋白 (Alb)以及…  相似文献   

3.
自配氯化硝基四氢唑兰试剂用于血清果糖胺的自动化分析,与进口试剂对比试验P>0.05,重复性批内S=5.8,CV=2.1%,批间为S=6.7,CV=2.9%,线性Y=0.198+0.00032X,r=0.996。维生素C对本试验有显著干扰。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餐后2h果糖胺与血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r=0.81,P<0.01)。果糖胺诊断糖尿病的相对敏感性80%,相对特异性92.3%,糖尿病有无并发症与果糖胺值高低无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高血糖和果糖胺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3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和38例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葡萄糖和果糖胺浓度。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及无糖尿病的冠心病组的血糖水平分别为(9.58&#177;1.30)mmol/L、(5.16&#177;0.60)mmol/L,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78&#177;0.55)mmol/L,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果糖胺(280&#177;62)μmol/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果糖胺(180&#177;35)μmol/L,P〈0.05,糖尿病组与无糖尿病组患者的果糖胺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无糖尿病冠心病组果糖胺水平(180&#177;68)μmol/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糖与果糖胺对冠心病患者血糖增高的原因有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性糖尿病患者体内性激素的分泌和蛋白非酶糖基化反应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老年性糖尿病患者48例,年龄60-72岁(男31,女17)和正常对照组15例,年龄60-69岁(男9,女6)的血糖、血浆胰岛素、非酶糖基化蛋白(血浆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和性激素(血浆睾酮、雌二醇)的含量。结果:1、糖尿病患者血浆胰岛素(Ins)含量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其血糖(Glu)、血浆果糖胺FA及糖化血红蛋白(GHb)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2、男性糖尿病患者血浆睾酮(T)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雌二醇(E2)含量和雌二醇与睾酮的比值(E2/T)均高于正常对照;女性糖尿病患者睾酮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而雌二醇含量和E2/T均低于正常对照。结论:老年性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性激素分泌功能紊乱。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果糖胺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心脏功能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酶糖化抑制剂 氨基胍 (amin oguanidine ,AG)对链尿佐菌素 (streptozotocin ,STZ)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为糖尿病心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STZ糖尿病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氨基胍治疗组 ,AG剂量为15 0mg·kg-1·d-1。 12周时测定大鼠血清果糖胺含量、心脏重量指数、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率 (±dp dtmax)值 ,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 ,测量心肌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血清果糖胺含量、心脏重量指数明显增高 ,±dp dtmax降低 ;超微结构显示心肌肌原纤维排列紊乱 ,线粒体肿胀变性 ,间质胶原增生 ,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基底膜明显增厚。氨基胍治疗组血清果糖胺含量降低、心脏重量指数明显下降、±dp dtmax 值上升 ,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减轻 ,间质胶原减少 ,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异常减轻。结论 :糖尿病时存在心脏功能异常、心肌肥厚和超微结构的改变 ,早期应用AG在一定程度上可阻抑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果糖胺(FMN)、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145例和健康体检者59例,分别测定血清果糖胺(FMN)、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统计学分析FMN与HbA1C、FBG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FMN与HbA1C、FB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FMN、HbA1C、FPG三者关系密切,分别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个近期、长期和即时的血糖监控信息,对糖尿病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控制HbA1C、FMN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分析91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点和果糖胺(FTM)的检测结果,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果糖胺的发病关系。方法:对91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常规操作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和彩色照片对照,并按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眼底组、单纯型DR组、增殖型DR组,3组均采用比色法测定果糖胺的量。结果:果糖胺均值,正常眼底组为(373.02±118.48)μm o l/L;单纯型DR组为(425.32±138.91)μm o l/L;增殖型DR组为(538.09±249.23)μm o l/L。结论:本组增殖型DR组及单纯型DR组的果糖胺均值较正常眼底组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提示果糖胺均值上升与DR进展呈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9.
梁金峰  方颖  李培茂  詹鹏  张泽敏  杨成 《贵州医药》2004,28(12):1105-1106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在应激状态下,机体会发生内分泌代谢紊乱,分解代谢增加,合成代谢减弱,临床上最显著的改变为高血糖。血清果糖胺水平可有效反映患者过去2~3周内平均血糖水平,且不受临时血糖浓度波动的影响,是鉴别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糖增高为应激性还是糖尿病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83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高频超声确定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有无进行分组,对比2组间年龄、血浆Hcy、血脂、血压、腰围、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尿酸、尿素氮、肌酐等的差异.采用Logistic分析方法确定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发生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斑块有和无2组间血浆Hcy水平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cy水平增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发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血清果糖胺作为近期血糖控制的指标,但影响果糖胺测定值的因素较多,尤其受低白蛋白血症的影响,给临床应用带来不便。近年来,国外已临床应用能良好地克服果糖胺不足之处的血清糖化白蛋白(glycatedalbumin,GA)作为反映近期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国内尚未见应用性报告。我科自1995年1月份以来开展了GA的检  相似文献   

12.
李伟  张晖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118-119
目的:观察果糖胺(FTS)在糖尿病用药的重要意义。方法对患者的空腹血糖(FBG)、果糖胺(FT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进行统计对比。结论果糖胺(FTS)是一个指导用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葛根素 (Puerarin ,Pue)对糖尿病 (DM)大鼠主动脉糖基化终产物 (AGEs)的形成及其受体 (RAGE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STZ诱导DM大鼠模型 ,并将DM大鼠随机分为DM对照组 (DM)、不同剂量葛根素治疗组 (0 5、0 2 5、0 1 2 5g·kg-1 ,ig )和氨基胍治疗组 (0 1g·kg-1 ,ig) ,另设一正常对照组 ,给药 1 2wk后 ,分别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 ,NBT法测定血清果糖胺的含量 ,采用荧光法、RT PCR方法分别对主动脉AGEs的沉积及RAGE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ue治疗后DM大鼠血糖、血清果糖胺含量明显降低 ,主动脉AGEs的形成量也明显低于DM模型组 (P <0 0 1 ) ,其治疗作用与氨基胍 (AG)相当 ;RAGE主要在内皮细胞表达 ,其表达量与AGEs的沉积量呈明显正相关 ,而葛根素也可明显下调RAGEmRNA在DM大鼠主动脉中的表达 (P<0 0 1 )。结论 葛根素可通过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血清果糖胺的含量 ,减少主动脉AGEs的沉积 ,下调主动脉中RAGEmRNA的表达 ,即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主动脉非酶糖化的形成来防治DM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DPN)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甲钴胺的疗效.方法 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后分为DPN或NDPN组,DPN组随机分为甲钴胺组和腺苷钴胺组治疗4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评估神经症状.结果 DPN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与NDPN组患者类似,均较正常值升高:短期治疗,甲钴胺和腺苷钴胺对神经病变疗效基本一致;甲钴胺治疗后,血浆Hcy显著下降(P<0.05),而腺苷钴胺于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DPN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甲钴胺治疗可降低患者血浆Hcy水平,改善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5.
继60年代糖基化血红蛋白(GHb)引入临床作为对糖尿病人血糖的监测指标后.糖化血浆蛋白或称果糖胺(FS)在这方面的作用也逐步受到重视.近年来.对FS与糖尿病间的关系,以及测定方法的选择,均进行了广泛研究.使之成为糖尿病的一项较确切的检查指标。本就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荞麦花总黄酮对体内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荞麦花总黄酮 (TFBF)对体内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终产物 (AGEs)形成的影响。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 ,以不同剂量 (0 1,0 2 ,0 4g·kg-1·d-1)TFBF口服治疗 12wk ,检测血糖、血浆及肾组织果糖胺和AGEs的含量。同时将不同浓度TFBF与葡萄糖和牛血清白蛋白孵育 ,于 4、8、12wk取出 ,用荧光光度法测定糖基化终产物的自发荧光值。结果 TFBF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含量 (P <0 0 1) ,抑制肾脏果糖胺和肾脏AGEs的形成 (P <0 0 1) ,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TFBF对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终产物的生成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孵育时间越长 ,TFBF剂量越大 ,其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 TFBF对体内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终产物 (AGEs)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当归四逆汤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河南省南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3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甲钴胺治疗,联合组在口服甲钴胺基础上加服当归四逆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白细胞介素-6(IL-6)、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浆黏度]。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67%,高于对照组的75.33%(P<0.05);联合组sICAM-1和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TNF-α、AGEs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联合甲钴胺可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AGEs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状态,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8.
蚕沙提取物的抗糖尿病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具有α糖苷酶抑制活性的蚕沙提取物在动物模型中的抗糖尿病作用。方法:实验选用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高糖小鼠,比较蚕沙提取物对蔗糖、淀粉及葡萄糖负荷后血糖升高的影响。用四氧嘧啶高糖大鼠,测定给药4周后蚕沙提取物对血糖、尿糖、血脂、果糖胺、血清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NAG酶活性、晶体和坐骨神经中山梨醇等含量的影响。结果:蚕沙提取物能明显降低正常小鼠和高糖小鼠蔗糖或淀粉负荷后的血糖峰值及血糖曲线下面积(AUC),并使血糖峰值后移,但对葡萄糖耐量无影响。长期实验中,蚕沙提取物可明显改善高糖大鼠的三多症状,使空腹血糖、非禁食血糖、血清果糖胺浓度、血脂及尿糖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另外血清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NAG酶活性、坐骨神经中山梨醇含量及红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也有明显改善。结论:蚕沙提取物具有α-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改善糖尿病动物的糖、脂代谢异常,可能有益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糖(GLU)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果糖胺(FRU)的相关性,以及三者在糖尿病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测定173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果糖胺与191例健康对照组人群进行比较,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对糖尿病诊治的作用。结果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果糖胺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bA1c与GLU成正相关且特异性灵敏度均优于FRU,FRU与GLU也呈正相关,但有60%的糖尿病血糖增高患者FRU在正常范围内,其特异性及敏感度较HbA1c差,不建议盲目根据FRU监测病情及疗效,应三者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0.
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海洪  蒋廷波 《淮海医药》2011,29(4):297-299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9例确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依那普利加吲达帕胺治疗组50例,单用依那普利治疗组49例.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降压效果、血浆内皮素-1及血清钾、降糖疗效.结果 依那普利加吲达帕胺组的降压效果和降低血浆内皮素-1方面要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