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患者女 ,35岁。阴道间断出血 2年 ,近 3月来逐渐加重 ,并伴发热、血尿 ,从阴道脱落息肉样物体。妇科检查 :子宫体积增大 ,可触及包块 ,质硬 ,宫颈肥大。超声检查显示 :子宫体积增大 ,回声不均 ,内见不规则液性暗区。CT所见 :子宫体积增大 ,宫体与宫颈结构显示不清 ,呈大小约 2 0cm× 12cm× 13cm的软组织肿块 ,其内密度不均 ,CT值为 18- 5 6Hu不等。子宫肿块局部侵及膀胱 ,膀胱内可见菜花样软组织影。CT诊断为子宫恶性肿瘤 (附图 )。附图 子宫体积增大 ,密度不均 ,呈软组织肿块 ,并局部侵及膀胱 ,内可见菜花样软组织影。手术…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tumor,ESS)是起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肿瘤,占子宫恶性肿瘤的 0.5%,占子宫肉瘤的7%~30%[1].按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分类,ESS分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GESS)和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undifferentiated endometrial sarcoma,UES).由于发病率极低又缺乏典型特征,临床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ESS超声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7例ESS患者的超声声像资料。结果 5例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肿块,内部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回声;1例表现为子宫后壁巨大肿块,边界欠清,内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及强光团;1例表现为宫壁内边界清晰的低回声结节,内可见多个蜂窝状小液性暗区。5例肿块内见丰富树枝状彩色血流信号,2例病灶周边环绕血流,内部血流呈放射状分布,阻力指数0.33~0.67。结论对位于子宫肌层、宫腔和/或宫颈管内的肿物,如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或边界不清晰的低回声团块,内部回声均匀或杂乱,伴丰富低阻血流,应考虑ESS可能。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颇为罕见,文献报道较少,现将收集到的3例报道如下。1 临床病理资料  例1:44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3月余入院。体检:子宫增大,孕50 天大小。B超示:子宫前壁肌瘤,内膜息肉。病理检查:巨检肿瘤位于宫底部,呈息肉状突入宫腔,7.0cm×3.0cm×2.5cm大小,基底较宽,浸入肌层。切面:灰白、灰红、鱼肉状,有局灶性出血。子宫前壁肌层见一肌瘤,直径为2.0cm。镜检:内膜间质细胞高度增生,内膜腺体稀疏不一,肿瘤区域无腺体,瘤细胞均匀致密弥漫性生长,极性紊乱。细胞呈纺锤状,圆形或卵圆形,胞浆少而淡染,境界不清,部分细胞胞浆呈空泡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发生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2例ESS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辅以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以盆腔包块和腹痛入院,其中1例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学显示瘤细胞由浸润性、弥漫性的单一圆形或梭形细胞组成,类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螺旋小动脉可见。其中1例瘤细胞异型、坏死明显,为低分化ESS。免疫组化:瘤细胞CD10、vimentin、ER和PR均(+)。结论子宫外ESS的发生与异位的子宫内膜相关,CD10、vimentin和PR是标记ESS较好的一组抗体。  相似文献   

6.
彩超诊断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31岁。婚后 6年未孕 ,月经规律 4~5月为 6~ 7天 ,量多 ,停经 8个月 ,阴道出血 1月余 ,曾有烂肉样组织排出。6个月前外院超声检查 :子宫内膜增厚。妇科检查 :宫颈中度糜烂 ,宫体质硬 ,孕 12周大小。左卵巢囊性感 ,右侧未及包块。超声检查 :子宫增大为 14cm× 11.3cm× 7.7cm,宫腔至宫颈管内见大小约 12 .9cm× 7.8cm× 5 .9cm的不均质的低回声区 ,与宫腔肌层分界尚清 ,其内见许多条索样回声及少许无回声 (图 1、 2 )。CDFI:其内见点状血流较丰富 ,动脉阻力指数 RI0 .37~ 0 .4 5。左卵巢 5 .7cm×3.7cm× 3.6cm,内见 4 .3cm×…  相似文献   

7.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7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复阅病历档案,进行随访,同时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作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患者年龄24~73岁,平均44.5岁。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光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呈舌状浸润肌层或弥漫浸润,肿瘤内有大量的似螺旋小动脉。3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平滑肌分化,1例伴性索样分化。结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预后较好。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诊断上应与富细胞性平滑肌瘤、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腺肉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和组织起源.方法:应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进行观察.结果: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问质肉瘤由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组成.结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易局部复发,转移少见.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830-1831
回顾性分析8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低级别ESS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做相关统计分析。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岁,临床症状主要为阴道出血和子宫占位,病理学检查提示类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的肿瘤细胞及螺旋小动脉构成ESS,并浸润子宫肌层。免疫组化:CD10、vimentin均阳性,ER、PR阳性6例,SMA、desmin局灶阳性2例,CK阴性。低级别ESS是临床上诊断较难的子宫间叶肿瘤,其肿瘤细胞异型程度、有无浸润及核分裂数量是明确肿瘤性质的必要条件,CD10可作为低级别ESS鉴别诊断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22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宝秀  孙丽萍 《江西医学检验》2007,25(3):229-230,234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2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复阅病历档案,进行随访,同时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作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患者年龄23~73岁,平均43岁。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光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呈舌状浸润肌层或弥漫浸润,肿瘤内有大量的似螺旋小动脉。3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平滑肌分化,1例伴性索样分化。结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预后较好。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诊断上应与富细胞性平滑肌瘤、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腺肉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 收集29例术后病理确诊的ESS患者,采用经阴道或经腹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双侧附件、包块部位和回声等。对照分析超声表现、手术所见与病理结果。结果 病变主要位于子宫腔2例,位于子宫肌壁27例。不均质斑片状稍强回声9例,不均质斑片状弱回声20例。19例囊实混合性占位,10例实性占位。25例可见正常子宫形态,4例子宫形态失常。病理结果:低级别ESS 26例,其中6例伴广泛出血坏死;未分化ESS 2例;高级别ESS 1例。结论 ESS超声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易导致误诊,特别是误诊为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12.
胡雪娥  刘霞 《中国临床研究》2012,(2):110-112,9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发病情况、临床分期、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2004年至2010年在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观察到子宫体间质肿瘤2 791例,发现ESS 17例。对17例ESS的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ESS患者平均年龄为(47.0±10.6)岁,70.6%在临床Ⅰ期和Ⅱ期。14例(82.4%)为低级别ESS,3例(17.6%)为高级别或未分化ESS。17例均测定免疫组化标记物,雌激素受体(ER)阳性5例(29.4%),孕激素受体(PR)阳性9例(52.9%);表达CD10者10例(58.8%),表达p53者12例(70.6%)。结论本组ESS占同期子宫体间质肿瘤的0.61%,且大部分为低级别ESS。p53、CD10及ER、PR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3例LESS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光镜下.13例LESS组织形态均显示肿瘤由弥漫性增生的内膜间质细胞组成,呈浸润性生长,平滑肌组织间隙内有灶状或片状瘤组织分布.可见簇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螺旋小动脉血管,其中3例伴不同程度的平滑肌分化。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13例标本中肿瘤细胞CD10和波形蛋白(vimentin)均阳性,孕激素受体(PR)阳性11例,雌激素受体(ER)阳性9例和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3例,结蛋白(desmin)、CD34和F8均阴性。结论:LESS内膜间质细胞具多向分化的特点,使其呈现出多样的组织形态,需结合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临床资料对LESS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问质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其多成分分化特点、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 分析37例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其中子宫内膜间质结节6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22例,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7例,子宫内膜间质平滑肌混合瘤2例)的临床、病理、合并症、鉴别诊断及预后。结果 不同类型肿瘤均有部分病例伴多成分分化(16例伴平滑肌分化,14例伴性索样分化,1例伴纤维分化),其中8例同时伴2种分化成分;37例中有9例伴发子宫平滑肌瘤(其中1例同时伴发腺瘤样瘤,1例伴发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结论 不同类型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均可伴发多成分分化及其他类型肿瘤,具备多样性病理形态特征,其中以平滑肌分化及性索样分化最为常见;并发肿瘤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帮助;肿瘤预后与多成分分化的数量及类型关系不大;肿瘤有无浸润及瘤细胞异型程度、核分裂象数量是确定本瘤性质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与诊治体会。方法对51例经手术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3种抗体(CD117、CD34、SMA)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GIST主要发生于胃及小肠,在所有患者中CD117均呈阳性表达,胞质弥漫强阳性染色;CD34阳性表达率为86.3%(44/51);SMA阳性表达率为41.2%(21/51)。结论 GIST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检查无特异性,CD117和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GIST最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应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对4例子宫外原发性ESS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4例子宫外原发性ESS的光镜下组织形态均显示,瘤组织由浸润性、弥漫性增生的单一性圆形或梭形细胞组成,核分裂数〈10个/10HPF,间质小血管丰富,存在泡沫细胞浸润;其中3例伴有明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电镜观察显示,瘤细胞超微结构近似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具有纤维母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分化特点。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4/4)、CD10(4/4)、PR(3/4)、ER(2/4)、EMA(2/4)和Des(2/4)(+),CK、SMA、S-100、CD34和IEA均(-)。结论 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表达特征提示子宫外原发性ESS可能起源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其瘤细胞来自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并具有向平滑肌、纤维母细胞和上皮细胞分化的特点。ESS对激素的敏感性可能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61-year-old woman with a large tumoral infiltration extending from the pelvis throughout the inferior vena cava inferior to the right atrium, protruding into the right ventricle and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She had been treated 10 years before for 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by hysterectomy and adnexectomy followed by hormone- and radio-therapy. Due to cancer recurrence, she underwent peritonectomy, appendectomy, and resection of terminal ileum.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