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62例心肌梗死后行PCI治疗或静脉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找出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相关因素。结果对62例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压<90/60mmHg、<45岁、血糖>6mmol/L患者的RA发生率较高(P<0.05),动脉压力波形异常、手术时间>1h、多支血管病变、病变血管血流TIMI 0级患者的RA发生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前心绞痛为RA保护因子,病变血管血流分级、发病至手术时间为RA的危险因素。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其梗死前心绞痛为RA保护因子,病变血管血流分级与发病至手术时间为引发RA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机理有多种假说,抗自由基治疗能否减少再灌注损伤疗效尚不肯定,文章就RA的发生机理、特点及防治作一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RA)对心肌细胞凋亡和心功能影响。方法:122例经急诊再灌注治疗的AMI患者,依据有无RA分为RA组(n=43)及无RA组(Non-RA组,n=79)。应用ELISA方法检测再灌注治疗成功后7天及4周血清细胞凋亡信号分子Fas/APO-1水平,1年后随访患者心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无显著差异。(1)再灌注治疗成功后7天RA组血清Fas/APO-1浓度与Non-RA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周时RA组血清Fas/APO-1浓度明显高于Non-RA组(P<0.01);(2)AMI再灌注治疗成功1年后,RA组心功能NYHA分级高于Non-RA组(P<0.001)。结论:AMI患者早期成功地进行再灌注治疗,但发生RA患者,心肌细胞凋亡重,远期心功能较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差。  相似文献   

4.
张静 《当代医学》2022,28(3):144-14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接受PCI治疗的96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RA,分为RA组(n=41)与非RA组(n=55).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并纳入可能的影响因素,经单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加镁极化液(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硫酸镁)抑制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 对43例符合WHO制定的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加镁极化液(GIKMg)溶栓前治疗组及不用GIKMg单纯溶栓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情况,了解GIKMg液对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结果 溶栓前GIKMg治疗组RA发生率为22.7%,对照组RA发生率为63.8%,两组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 GIKMg液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盘锦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治疗的24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在PCI治疗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并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探讨.结果 240例患者中150例出现了RA,RA的发生率为62.5%.高侧壁梗死、前壁梗死患者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0.53%、24.56%明显低于心下后壁梗死患者发生率44.86%(P<0.05).而高侧壁梗死患者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5.79%显著低于前壁梗死患者发生率36.84% (P <0.05).前壁梗死患者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下后壁梗死患者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P<0.05).再灌注时间<6h者RA发生率为72.46%,而再灌注时间为6~12h的患者RA发生率为49.02%,即再灌注时间<6h者RA发生率明显高于再灌注时间为6~12 h患者RA发生率(P<0.05).单支血管病变患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RA发生率分别为84.9%、70.7%显著高于两支血管病变患者52.1%(P<0.05).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RA患者和无RA患者再梗死、死亡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治疗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不同心肌梗死部位、不同再灌注时间和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不同,及时发现RA并给予有效处理,可使相关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对缺血心肌进行再灌注能挽救大量频临死亡的心肌,但再灌注本身亦可产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有关RA发病的确切机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探讨钙离子在RA发生中的作用,预防性地使用钙通道阻滞剂 异搏停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再灌注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hythmia,RA)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行急诊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梗死相关动脉分组,比较各组间的RA发生率;按发病至开通冠状动脉时间分组,比较各组间的RA发生率。结果:113例行急诊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中54例患者于术后出现了RA,发生率为47.79%;不同梗死相关动脉的RA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梗死血管开通时间的RA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6 h组最高。结论:AMI患者介入术后RA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率与梗死相关动脉和再灌注开通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方法 自2007年11月~2010年11月来本院就诊患者中选取符合诊断标准并有直接PCI指征的AMI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基础药物行直接PCI,治疗组服用基础药物加稳心颗粒.记录在PCI术中及术后RA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RA发生率为3214%,低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对再灌注心律失常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治疗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通过分析发现RA患者与未发生RA患者的临床资料后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易患因素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管再通距心肌梗死发病的时间<6h的患者其RA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管再通距心肌梗死发病的时间为6--12h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x2=5.30)。③RCA梗死患者的RA发生率高于LCX梗死患者和LAD梗死患者,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7.89、4.56,P<0.05)。另外,RCA梗死患者缓慢性RA的发生率高于LCX梗死患者和LAD梗死患者,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0,5.81,P<0.05)。结论:血管再通距心肌梗死发病的时间和梗死部位是关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