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比较口服亚硝酸钠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对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肺动脉高压组(P组)、亚硝酸钠组(T1组)、单硝酸异山梨酯组(T2组).P组、T1组、T2组大鼠通过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法建立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饲养11周后连续21 d每天分别给予T1组、T2组大鼠6 mg/kg亚硝酸钠和5 mg/kg单硝酸异山梨酯灌胃干预,余2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14周后,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的变化;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右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室间隔质量)[RV/(LV+S)]、右心室质量/体质量(RV/BW)及(左心室+室间隔质量)/体质量[(LV +S)/BW];硝酸根还原酶法检测血及肺组织中NO含量变化;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动脉的病理改变.结果 与S组比较,分流手术后P组大鼠mPAP、RV/(LV+S)和RV/BW升高,BW降低,血清NO含量降低(P<0.05),光镜下肺动脉管壁增厚,表明肺动脉高压模型建模成功;与P组比较,T1组和T2组mPAP、RV/(LV+S)和RV/BW均明显降低(P<0.05),T1组血清NO含量明显升高(P<0.05),T2组血清NO含量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组比较,T2组mPAP比T1组下降幅度大;T1组、T2组光镜下肺动脉病理学损伤程度明显减轻.4组大鼠MAP、(LV+S)/BW、肺匀浆NO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口服亚硝酸钠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均能降低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减轻肺血管重塑;单硝酸异山梨酯的降平均肺动脉压力作用大于亚硝酸钠.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钙敏感受体(CaSR)在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PH)大鼠肺动脉平滑肌中的表达水平及血浆中H2S含量,阐明两者在PH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H组,对照组大鼠行单纯开胸,PH组大鼠行左肺切除手术。饲养35 d后,应用右心导管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PAMP),检测右心室/ 体质量(RV/ BW) 和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 比值,光学显微镜观察肺血管结构的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H2S含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CaS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H组大鼠PAMP、RV/ BW及RV/ (LV + S) 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肺中、小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明显增加(P<0.05)。PH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CaSR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H组大鼠血浆中H2S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大鼠肺动平滑肌细胞CaSR 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浆H2S含量呈负相关(r=-0.931,P<0.05)。结论:高肺血流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CaSR mRNA表达的改变可能通过改变内源性H2S的产生参与PH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结构和内源性硫化氢体系的变化。方法:SD大鼠共16只,随机分为分流组及对照组。对分流组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11周后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pulmonary artery mean pressure,mPAP)。检测右心室/体重(right ventricle/body weight,RV/BW)和右心室/左心室 室间隔(right ventricle/left ventricle plus septum,RV/LV S)比值。并且以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测肺血管结构的变化。以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含量。化学法测定肺组织硫化氢产出率,以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肺动脉胱硫醚—γ—裂解酶(cystuthionine—γ—lyase,CSE)mRNA表达。结果:分流组大鼠mPAP、RV/BW及RV/(LV S)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光镜下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肺中、小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明显增加。电镜下,肺中、小肌型动脉内皮细胞增生、肥厚、肿胀,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厚,并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分流组大鼠的血浆H2S含量及肺组织CSE活性(肺组织H2S产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动脉mRNA表达明显降低。结论:肺血管结构重建是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的重要病理基础,内源性H2S体系——mRNA表达、CSE活性及血浆H2S含量下降可能在其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探讨肺动脉高压(PAH)患者肺动脉压力与右心室、左心室舒张末直径比(right/left ventricular ratio,RV/LV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的PAH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利用肺动脉收缩压分为三组及对照组,对RV/LV比与其它参数尤其是右室面积变化率(righ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area change,RVFAC)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度PAH组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无明显降低,中、重度PAH组RVFAC则显著降低(P0.01)。RV/LV比与PA、RA及RVWH呈正相关,与RVFAC呈显著负相关(r=-0.659,P0.01)。结论 PAH患者RV/LV比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增高而增大,右心室收缩功能不同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鼠左全肺切除术后余肺高血流量及缺氧是否导致肺动脉高压发生,进而导致右心室重塑,以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分为2组:实验组(n=12)大鼠行左全肺切除术,对照组(n=12)大鼠行假手术.术后饲养12周后用右心导管法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检测大鼠动脉血氧分压;检测右心室肥大指数即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ight ventricle/left ventricle+septum, RV/(LV+S)]比值;光镜下观察及测量心肌细胞及小动脉形态学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mPAP及RV/(LV+S)明显高于对照组[mPAP:(31.91±1.98) mmHg vs(17.82±1.94) mmHg, RV/(LV+S):(0.249±0.024) vs (0.225±0.015), P<0.01],血氧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77.46±5.36)mmHg vs(90.39±6.02)mmHg,P<0.01],心肌细胞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25.55±1.95)μm vs (15.55±1.75)μm,P<0.01],心肌小动脉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率、心肌小动脉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大鼠RV/(LV+S)与mPAP呈正直线相关(r=0.879,P<0.01),mPAP与血氧分压呈负直线相关(r=-0.862,P<0.01).结论 大鼠左全肺切除术后余肺高血流量及缺氧可使肺动脉压力升高,进而导致心肌小动脉增生、右心室肥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Tenascin(TN)在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肺高压)大鼠右心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心室结构重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野百合碱一次性皮下注射法复制肺动脉高压模型,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并计算右室/(左室+室间隔)[RV/(LV+SP)]比值,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TN表达变化.结果用药14d后大鼠出现右心室肥大,模型组大鼠(RV/(LV+SP)(0.282±0.0472),与对照组(0.237±0.154)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21天mPAP升高,模型组大鼠肺动脉压力(26.38±3.86)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15.12±1.78)mmHg(P<0.01);TN mRNA在对照组大鼠右心室组织中微量表达,模型组大鼠TN mRNA表达水平于用药7 d后显著升高(0.34±0.14),与对照组(0.19±0.0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模型组大鼠右心室组织中TN-C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TN在肺动脉高压右心室组织中表达增加,可能在右心室结构重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高肺血流量大鼠肺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23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7)、分流组(n=8)和分流 依那普利组(n=8).对分流组和分流 依那普利组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并以依那普利进行干预.11周后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体质量(RV/BW)和右心室/(左心室 室间隔)比值[RV/(LV S)],观测肺血管显微结构的变化,计算血管壁肌层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及血管壁肌层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肺组织中AngⅡ的含量,并以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浆NO含量.结果 (1)分流组大鼠mPAP、RV/BW及RV/(LV S)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光镜下分流组大鼠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肺中、小型肌型动脉WT%和WA%明显升高;肺组织AngⅡ含量明显增加,血浆NO含量较对照组下降.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分流 依那普利组大鼠mPAP、RV/BW、RV/(LV S)比值明显低于分流组,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改善,中、小型肺肌型动脉WT%和WA%明显降低,肺组织AngⅡ含量有下降趋势,血浆NO含量较分流组明显增加.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CEI能减缓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塑,AngⅡ、NO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常压慢性持续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方法,为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等方面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Wistar大鼠常压持续缺氧3周,观测大鼠体重、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大指数[RV/(LV+S)] 、红细胞比容,并观测肺血管病理学改变及血管壁相对厚度指数(RTI)。结果 缺氧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MPAP、RVSP、RV/(LV+S)、红细胞比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组织病理检查示缺氧组大鼠肺内血管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RTI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常压慢性持续缺氧3周能形成较理想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氧高二氧化碳对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氧化应激于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复制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左心室 室间隔)[RV/(LV S)]比.比色法测定肺组织SOD、CAT活力及MDA含量.电镜观察肺血管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低氧高二氧化碳组mPAP、RV/(LV S)比明显升高(均P<0.01),肺组织SOD、CAT活力均显著降低,而MDA含量明显升高(分别P<0.05,P<0.01).电镜下,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大鼠肺中小肌型动脉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增殖、肥厚、肿胀,胶原纤维亦增生插入平滑肌细胞.结论:低氧高二氧化碳时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常压下慢性间歇缺氧损伤SD大鼠心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5周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并模拟人类睡眠时间:对照组在常压常氧下饲养加灌服生理盐水,实验组分为实验1组常压低氧箱内饲养加灌服褪黑素、实验2组在常压低氧箱内饲养同时加灌服生理盐水,8周后检测体重(BW)、右心室/左心室加室间隔比值RV/(LV+S),右心室/体质量(RV/BW)比值以及心肌和肺组织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结果:实验2组与实验1组比较大BW明显降低(P<0.05),而RV/(LV+S)及RV/BW明显增加(P<0.05),心肌及肺组织GSH-PX活力、SOD活性、T-AOC均明显降低(P<0.05);实验1组与对照组比较BW无明显差异(P>0.05),而RV/(LV+S)及RV/BW无明显差异(P>0.05),心肌及肺组织GSH-PX活力、SOD活性、T-AOC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2组与对照组比较BW明显降低(P<0.05),而RV/(LV+S)及RV/BW却增加(P<0.05),心肌及肺组织GSHPX活力、SOD活性、T-AOC均明显差异(P<0.05)。结论:褪黑素可防止慢性间歇缺氧对心肺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CT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仁昌  白荣杰 《黑龙江医学》2007,31(11):801-802
目的 评价CT肺血管造影(CTP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怀疑PE经CFP明确诊断的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累及36处肺动脉及其分支。直接征象: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完全阻塞。间接征象;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胸腔积液,肺梗死灶。结论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栓塞能明确诊断,是安全、无创、快捷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吴永平)(车东媛)(张婉蓉),(李文英)RoleofthePericytesofIntra-acinarPulmonaryArteryintheStructuralRemodelingofPulmonaryVessels¥WUYong-ping;C...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56例P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发现56例肺栓塞患者,血管栓塞224处,其中轻度狭窄35处,中度狭窄147处,重度狭窄42处;图像表现为中心性、偏心性、附壁性或部分阻塞性充盈缺损。结论 256i 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是一种无创、方便、快捷、准确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16.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肺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接受肺功能检查的患者共1036例,进行临床和肺功能诊断,并对COPD进行分级。结果 1036例患者中,共诊断出128例COPD患者,漏诊27例,误诊28例,漏诊率和误诊率分别为21.87%和21.26%。COPD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与对照组的FEV1(%)和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FEV1(%)和FEV1/FVC(%)随COPD的严重程度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并且趋势性检验P〈0.05。结论肺功能检查在COPD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肺功能检查的应用能帮助COPD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肺血管重建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展到肺心病的中心环节,多年来对HPH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认为HPH的形成主要与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PV)和肺血管重建(pulmonary vascular remodeling)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用野百合碱(MCT)诱发大鼠肺动脉高压作为动物模型,观察大蒜素治疗后肺动脉结构的变化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以80mg/kg剂量背部皮下一次注射MCT水溶液作为高压组;在此基础上按15mg/(kg*d)日注射大蒜素水溶液作为治疗组;按同等剂量背部皮下注射蒸馏水作为对照组。参考孙波等的右心导管术,测定或观察肺动脉压(PAP),心输出量(CO),全肺阻力(TPR),以及一般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等。在此基础上,测定血管收缩剂去甲肾上腺素(NE)与血管舒张剂乙酰胆碱(Ach)所引起的肺动脉平均压的变化。随后测量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以及动、静脉血红细胞记数。采用微量生物学测定方法,观察离体血管环对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光镜测量泡内动脉中膜厚度并计算肌型动脉和非肌型动脉各占泡内动脉数的百分比;电镜观察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胶原的变化以及血小板的变化情况。结果 野百合碱注射28d,高压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肺动脉压分别为(5.83±0.22)kPa和(2.91±0.04)kPa(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野百合碱诱发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成功。28d时,治疗组与高压组的肺动脉压、全肺阻力、对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的反应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高压组相比,大蒜素治疗组的血气状况有明显改善。从形态结构来看,与高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肺动脉中膜增厚程度减轻,肌型化动脉减少,Ⅰ型胶原堆积减少,内皮细胞病变程度减轻,未见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结论 ①大蒜素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脱颗粒作用。②大蒜素具有抑制肺动脉结构变型,抑制PAP、TPR、血管反应性增高和改善血气的作用。③大蒜素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因此,大蒜素可能成为一种较理想的治疗PAH药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165-168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是呼吸系统中常见病、多发病及高病死率的疾病。急性肺栓塞发生时由于栓子阻塞肺动脉或神经体液导致血管痉挛,致使肺血管床面积骤减,引发肺血管阻力增加及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严重者导致右心功能不全,最终发展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CCP)。肺动脉高压是APTE发展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关键环节,其中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