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彦华 《中医药学刊》2010,(6):1184-1186
目的:通过中医综合治疗和西医治疗结果的比较,评价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78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20例,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加用中医综合治疗。结果:治疗中两组NIHSS评分、BI指数和MoCA评分比较各表都显示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对于早期缺血性中风患者在治疗效果的提高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于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及常规康复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疗法的综合康复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心理干预疗法综合康复方法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中外文数据库获得研究方案为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对象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文献,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个RCT,共2003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结果: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总体疗效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明显;患者NIHSS、BI指数、中医症候积分均有改善,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50例的临床疗效和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的影响。方法: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即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针灸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振颓合剂。2组均以28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第28天,2组临床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第28天,2组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后,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SICAM-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一氧化氮(NO)的改善情况,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16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和对照组(采用西医传统治疗),分别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d后的血清SICAM-1浓度和SOD、NO水平..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ICAM-1浓度及SOD、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血清SICAM-1浓度降低比对照组更为明显.但血清SOD、NO水平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可抑制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清SICAM-1表达,减轻脑缺血组织的炎症反应,提高SOD,清除自由基,抑制NO活性,对抗NO对神经元的损伤.保护缺血脑组织。  相似文献   

6.
联合用药早期治疗缺血性脑卒中10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联和阿司匹林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发作期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头部CT检查确诊为非心源性卒中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组(52例)和阿司匹林治疗组(50例)。双联治疗组接受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75~150mg7d,单药治疗组接受阿司匹林75~150mg7d,之后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150mg维持,随访三个月。观察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评判疗效。结果三个月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69%和20.0%(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发作期及时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患者有着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中医综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平均每组50例。中医综合治疗组给予一般基础治疗+康复治疗+中医综合治疗(口服中药、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西医治疗组给予一般基础治疗+康复治疗+安慰剂胶囊,两组均以21天为1个疗程。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综合治疗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随访期末脑血管病复发率、死亡率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有一定差异,中医综合治疗组有优于西医治疗组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应用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明确,优于纯西医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并于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早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在急性缺血性中风弛缓期瘫痪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从2017—2018年的急性缺血性中风弛缓期瘫痪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现代康复治疗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均低于早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治疗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在急性缺血性中风弛缓期瘫痪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中医综合治疗和西医治疗结果的比较,从BI指数和(GOS)评分等多维度、分阶段评价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综合救治方案的有效性。方法:把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80人随机分成两组,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加用中医综合治疗。结果:治疗中和随访期两组BI指数和(GOS)评分比较的各表都未显示统计学意义,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治疗组的疗效逐渐显现。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对于急性缺血中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患者在治疗效果的提高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上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索虚拟事实因果模型在实用性RCT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实用性RCT,通过中央在线随机系统,将3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00例,对照组100例。试验组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14天。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评价NIHSS、Fugl-Meyer量表、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并采用虚拟事实因果模型进行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的疗效评价。结果:试验组改善Fugl-Meyer积分比对照组好7.748分,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改善NIHSS积分比对照组好0.757分,改善Ashworth积分比对照组好0.058分,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没有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早期康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虚拟事实因果模型可用于实用性RCT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现代康复训练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5例接受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对照组75例仅接受现代康复疗法,4周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解痉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患肢肌张力、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可集中医与现代康复疗法的优势于一体,对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开窍中药药氧、头体针及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9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头体针配合康复综合疗法;治疗组采用中药药氧配合头体针、康复综合疗法,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个疗程(14 d为1疗程)。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窍中药药氧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多途径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治疗的方法。方法:根据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中医多途径疗法(中药内服、针灸康复、耳穴贴压)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用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对照组总有效率71.1%,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各体征改善情况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多途径疗法能更为有效地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疼痛,改善病症体征,有助于根治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治瘫方"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复发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作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服用"治瘫方",对照组40例服用阿司匹林,观察1、3、6、12个月时两组TIA后复发次数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例数。结果:"治瘫方"在早期(1个月前)预防TIA后复发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与阿司匹林相似(P>0.05),但在3个月后至试验结束(12个月)之间,无论不同时段的TIA复发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还是TIA总复发率和缺血性脑卒中的总发生率,"治瘫方"均优于阿司匹林(P<0.05,P<0.01)。结论:"治瘫方"可以预防TIA后复发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神经发育学疗法、脑细胞营养药物等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疗法,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及发育商(DQ)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GMFM评分、DQ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瘫疗效显著,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配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7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PFNA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综合疗法。术后随访6~24个月,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按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标准评分。结果:2组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优良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各型骨折治疗后优良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配合PFNA治疗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5年至2009年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组120例和中药离子导入组120例,观察肩关节综合功能,采用目测类比法(VAS)评价疼痛程度,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等级以及临床疗效等级进行比较。结果:对肩关节综合功能、肩关节功能等级及疼痛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显著优于中药离子导入疗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比较:针灸结合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3.3%,中药离子导入组为70%,两组疗效比较(P〈0.05)。结论:说明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肩周炎在改善功能,缓解疼痛方面疗效均显著优于中药离子导入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行三级医院综合康复方案后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14d西医康复治疗,观察组遵循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d、30d后的NI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90d后,对照组的NIHSS、FMA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行三级医院综合康复方案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6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内科治疗与现代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中医康复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FM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治疗12周的FMA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中医康复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FMA评分,并有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