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动脉硬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DMCI组)和120例单纯脑梗死患者(CI组)进行检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测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颅外段,并记录颈动脉中膜厚度(MT)、管腔内径、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及部位。结果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DMCI组为84.3%,CI组为74.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其次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右侧多于左侧。DMCI组颈总动脉内径明显小于CI组(P<0.05),颈动脉狭窄总数及重度狭窄数较CI组多。另外,DMCI组颈动脉狭窄以中重度为主。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更严重,容易导致严重颈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与分析96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直径、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性质及部位、管腔狭窄程度、彩色血流分布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与同期85例门诊患者对照。结果脑梗死患病组96例患者中,发现硬化斑块89例,共135段,其中重度狭窄19例,闭塞3例;对照组85例患者中,发现硬化斑块29例,共35段,无动脉狭窄或闭塞。经统计学分析,2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及闭塞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彩超检测对于颈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监测病情发展及临床综合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接受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颈动脉检查,并且观察两组颈动脉斑块大小以及形状,研究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稳定性斑块明显高于稳定性斑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不稳定性斑块明显低于稳定性斑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狭窄处的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临床上因为其没有创伤而广泛被接受,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斑块,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临床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检查动脉粥样硬化对于脑梗死患者临床预测的价值。方法选取经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9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经检查非脑梗死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并分析其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经彩超检查颈动脉各项血流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管狭窄程度较对照组严重(P均0.05),左右颈动脉不同区域的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紧密关系,彩色超声检查不仅能够准确检查出颈动脉粥样斑块,同时可以对颈动脉管腔及管壁等情况进行有效的提示,对脑梗死患者病情的预测及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200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武  温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3):1684-1685,1688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血管形态的变化,为脑梗死二级预防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应用PHLIPS-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200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脑梗死按脑CT或MRI结果分为皮质组、皮质下组、皮质与皮质下混合组和椎基底动脉供血组,观察血管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及斑块大小、形态、性质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管腔是否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大部分存在颈动脉斑块及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170例检出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中,以不规则、不均质性回声斑块多见(P<0.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所致颈动脉血流动力学障碍及斑块性质与各种类型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CAS,有利于脑梗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诊断中运用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珠海市斗门区侨立中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来本院体检的无脑梗死老年人50例为对照组,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体检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主要为脂质型,大部分表面不规则;同时,观察组患者两侧内膜中层厚度(IMT)值均高于对照组体检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通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发生及其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A组)和脑梗死无斑块组(B组),每组50例。另选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Hcy,比较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脑梗死无斑块组及对照组Hcy水平变化,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吸烟、血脂、糖尿病等,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脑梗死无斑块组内膜中层厚度。结果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的血Hcy水平为(33.80±16.70)μmol/L,高于脑梗死无斑块组(17.39±6.60)μmol/L和对照组(10.74±14.58)μmol/L(P〈0.01)。脑梗死无斑块组与对照组Hcy水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为(0.77mm±0.25mm),较脑梗死无斑块组颈动脉IMT(0.58mm±0.29mm)明显增厚(P〈0.01)。结论高Hcy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表现及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60例因其他类型疾病就医的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接受颈部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2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检出数量及性质、颈动脉相关血流参数。结果病例组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左侧、右侧颈动脉IMT测定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的低回声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强回声斑块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病例组颈动脉PSV、EDV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RI、PI测定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超声检查对于评估颈动脉斑块硬化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彩色超声多普勒在原发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75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75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均给予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内-中膜厚度(IM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和高血压有密切关系,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在临床诊治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超检查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斑块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5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40例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进行检查。结果:实验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检查能够及早发现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疗效。方法: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常规治疗以及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疗程均为3月。在治疗前后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侧颈动脉,监测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管腔内径(AD)、收缩期峰值流速(Vs)及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P<0.01),且观察组减少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颈动脉AD均较治疗前增宽(P<0.05,P<0.01),且观察组增宽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颈动脉Vs均较治疗前增快(P<0.05,P<0.01),且观察组的增快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颈动脉RI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P<0.01),且观察组的减少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良好的疗效,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评价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张堃  胡为民 《中医药研究》2013,(11):1291-1292
目的 探讨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作为病例组,对照组选取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匹配的无明显脑血管病表现者65例.通过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颈部动脉管腔狭窄的程度及斑块稳定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YKL-40浓度.结果 病例组斑块检出率和不稳定斑块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颈动脉狭窄率〉50%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血清YKL-40浓度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和无斑块组(P〈0.01),稳定斑块组血清YKL-40浓度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不稳定型斑块和颈动脉管腔狭窄率〉50%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病因,血清YKL-40浓度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彩色多普勒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相关性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临床经CT或MRI扫描证实的脑梗死患者56例,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56例脑梗死患者,有颈部血管异常52例,总异常率为92.8%.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性质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超声表现特点。方法对96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96例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73例,检出率76.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又处。脑梗死患者常伴有颈动脉软斑、溃疡斑的存在。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判断斑块类型,同时判断斑块部位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对脑梗死发生的预测及临床早期干预有者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颈外动脉狭窄的特点。方法采用HP-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对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颈外动脉进行监测,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管腔有无狭窄及狭窄的程度,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大小和血管解剖学形态。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狭窄出现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的部位以颈动脉起始部和颈动脉膨大部最明显(P<0.01),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狭窄以梗死侧为高,其比例明显高于非梗死侧(P<0.001)。结论老年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呈正相关,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正比,梗死部位与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具有同侧性,梗死发生与否与狭窄有关,与狭窄部位相关性不大,且狭窄部位多发生在颈内动脉起始部位和膨大部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彩超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性质及血流动力学,对指导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安阳市中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MSCTA诊断,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及斑块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总狭窄率80.77%(63/78)高于对照组的57.69%(45/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总检出率81.53%(256/314)高于对照组的52.23%(82/1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A检查能有效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并可提高颈动脉斑块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A)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76例脑梗死病人和78例非脑梗死病人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分析入选者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及吸烟史与CAA斑块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CAA斑块在脑梗死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56.6%vs 35.9%,P〈0.05);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的病人在斑块组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斑块组(P〈0.05或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斑块的形成与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吸烟等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同期50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分析颈动脉粥样发生率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斑块形成率高达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利用彩色超声检查仪器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对预防脑梗死患者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粥样斑块显示与中风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研究超声监测缺血性脑血管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报价值。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人83例为观察组(组),无脑血管疾病的人员65例为对照组(组),使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10MHz)观察颈内动脉的内膜、中层和外膜三层结构,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确定其大小、范围、表面形态、病变性质及狭窄程度,并准确测定血管壁的厚度、内径、腔面积,同时彩色多普勒显示颈内动脉血流状态及流速、流量。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颈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PS)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超声可以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并可以预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