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研究影响肝硬化并发肝衰竭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预后因素,为诊治该类患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以期降低病死率。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以原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肝衰竭发生血流感染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至血流感染发生后30 d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存活组,对纳入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2组间差异显著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入组124例患者,死亡55例。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女性及年龄为46~65岁患者的比例更高(P均0.05),且多数患者发生血流感染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 25分。2组感染时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合并肝细胞癌、肝性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肺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脓毒性休克、12 h内应用抗生素患者的比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6~65岁(OR=3.450,95%CI:1.042~11.420),感染前MELD评分25分(OR=6.949,95%CI:2.080~23.209),感染发生后 12 h应用抗生素治疗(OR=3.142,95%CI:1.013~9.747),感染后发生脓毒性休克(OR=5.260,95%CI:1.681~16.459)的患者病死率更高(P均0.05)。结论肝硬化并发肝衰竭患者一旦发生血流感染,如果年龄在46~65岁、感染前MELD评分 25分,感染发生后 12 h应用抗生素治疗以及感染后发生脓毒性休克,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5期-预后系统(简称5期系统)在预测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并与Child-Turcotte-Pugh(CTP)、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符合研究标准并随访6个月的201例肝硬化住院患者临床预后资料,依据肝硬化5期系统对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分期,计算各期病死率。应用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5期系统判断肝硬化患者短期死亡风险的准确性并与CTP、MELD评分进行比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并应用Cox回归分析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AUC的比较采用正态性Z检验,5期系统与CTP及MELD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以入院时间为研究起点,死亡或研究终止时间为终点。201例肝硬化患者6个月病死率为24.9%(50/201),依据5期系统计算1~5期病死率分别为0(0/11)、0(0/18)、4.2%(2/48)、16.3%(7/43)及50.6%(41/81),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3、4、5期)病死率随分期级别的升高而增加,3期和4期、3期和5期、4期和5期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9、35.33、13.96,P值分别为0.049、0.000、0.049)。5期系统、5期系统联合CTP及MELD、CTP评分预测死亡风险的ROC曲线AUC依次为0.820、0.915、0.888及0.809(P值均0.05)。5期系统与CTP、MELD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72、0.479,P值均为0.000)。结论肝硬化5期系统以门静脉高压并发症为分期依据,能较好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当联合CTP、MELD评分时能更准确的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Ten-year survival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multiple myelom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ummary. Among 1119 Japanese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multiple myeloma diagnosed between 1965 and 1981, 38 (3.4%) survived more than 10 years. Younger age, low tumour mass (absence of severe anaemia, hypercalcaemia, renal failure, and multiple bone lesions), low plasma cell percentage in bone marrow, mature and intermediate myeloma according to Greipp's criteria, and a positive response to subsequent treatment, were related to long-term survival according to univariate analysi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younger age and low tumour mass as pretreatment characteristics to be related to long-term survival. Prognostic factors proposed applicable to myeloma were also related to 10-year survival.  相似文献   

4.
终末期肝病模型对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准确地判断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评估终末期肝病严重程度的评分体系。近年来各种基于MELD评分发展而来的新评分系统不断涌现。加入新的变量例如血清钠可进一步提高MELD的预测能力,此文就MELD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的分期、无创诊断、预后模型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蕊  马红  贾继东 《传染病信息》2012,(4):193-195,207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病理学上以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为主要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功能障碍和门脉高压症。近年来,有学者建议将肝硬化从组织学上分为3期,从临床上分为4期,并提出了多种基于生化和影像学的无创诊断标准,同时不断完善预后模型。肝硬化并发症的治疗也不断进步,但一些疗法的确切疗效尚有争议。本文就以上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与肝损伤程度、并发症及生存期的关系,探讨低钠血症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5年3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首次确诊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218例,根据血钠浓度分为3组,血钠浓度≥130 mmol/L为Ⅰ组(n=51),120 mmol/L≤血钠浓度130 mmol/L为Ⅱ组(n=97),血钠浓度120 mmol/L为Ⅲ组(n=70)。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血钠浓度、Child-Pugh分级及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计算生存时间。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时间分析,回归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与Ⅰ、Ⅱ组比较,Ⅲ组中Child-Pugh C级患者比例最高;血钠浓度随着Child-Pugh评分增加而降低,Child-Pugh A、B、C级三者患者的血钠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36,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Ⅰ、Ⅱ组比较,Ⅲ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3组间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718、6.277,P值均0.05);Ⅲ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Ⅰ组和Ⅱ组(P值均0.05)。结论随肝损伤程度加重,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的严重程度及发生率明显增加,提示低钠血症可作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分为存活组(88例)与死亡组(47例),比较两组病例年龄、性别、既往SBP史、症状与体征、Child-Pugh分值、外周血和腹水中白细胞数、并发症、重要生化指标等因素。结果两组病例在年龄、既往SBP史、腹部多数症状及其它(呃逆、黄疸加深、休克)、Child-Pugh评分、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腹水白细胞数及多核粒细胞(PMN)比例、多数并发症及发生并发症个数、重要生化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年龄、既往SBP史、多数症状与体征、Child-Pugh评分、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腹水白细胞数及多核粒细胞(PMN)比例、重要生化指标及并发症等因素均影响肝硬化并SBP患者转归,可作为评价此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Na评分(MELD-Na)、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血钠比值(MESO指数)、Child-Pugh(CTP)分值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4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3、6及12个月内死亡组和存活组之间的MELD评分、MELD-Na评分、MESO指数及CTP分值,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MELD—Na评分、MESO指数和CTP分值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准确性并获取最佳临界值。结果在随访的3、6及12个月内死亡组和存活组MELD、MELD—Na、MESO及CTP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在判断患者3、6及12个月生存率的ROC曲线Auc比较中,MELD—Na评分与MESO指数、MELD评分及CTP分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O.05)。而MELD评分与Child-Pugh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D—Na评分、MESO、MELD及CTP均能较好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其中MELD—Na仍是以上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中最具优势的评分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生存预后诊断阈值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01年10月至2009年9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55例确诊PBC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事件为死亡和(或)进行肝移植。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偏态分布定量资料或分类变量资料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采用ROC曲线确定预后诊断指标及阈值,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组间生存率,评价临床意义。结果随访中位时间为50个月(6~316个月),36例患者出现终点事件(33例患者死亡,3例患者进行了肝移植)。年龄≥55岁、TBil1.8 mg/dl、血清总IgG17.2 g/L、Mayo评分(MRS)6.11对肝硬化阶段PBC患者具有预后诊断价值;4项指标作联合分析,串联的特异度可达99.18%,灵敏度为5.56%,总符合率为79.23%;并联时,其灵敏度可达100%,特异度为24.51%,总符合率为40.77%;对年龄≥55岁组,TBil1.8 mg/dl组,IgG17.2g/L组,MRS6.11组分别与其对照组进行组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55岁、TBil1.8 mg/dl、IgG17.2 g/L、MRS6.11可能对肝硬化阶段PBC患者生存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Child-Turcotte-Pugh(CTP)和包含血肌酐值的CTP(CrCTP)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65例具有完整住院资料和随访结果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每例患者人院后首次MELD、MELD-Na、CTP及CrCTP评分,并了解其3个月内的病死率。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衡量各评分系统判断患者3个月生存的能力。结果 3个月内有58例死亡。死亡组MELD、MELD-Na、CTP及CrCTP分值(分别为22.15±5.67、31.45±8.50、11.60±2.70、12.72±2.54)均高于生存组(分别为12.35±3.56、17.24±4.75、8.73±2.35、9.05±2.50)(P〈0.01),两组在MELD分值和CTP分级的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MELD-Na、CTP及CrCTP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个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0.868、0.758、0.794,MELD评估患者短期预后价值优于CTP评分(P〈0.05),MELD与MELD-Na、CrCT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LD、MELD-Na、CTP及CrCTP模型均可有效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短期预后;MELD评估患者短期预后价值优于CTP;在CTP中引入血肌酐值即CrCTP评分可以提高对患者短期预后判断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描述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分析饮酒量与酒精性肝硬化发生的关系,比较临床生化指标、并发症、CTP评分、MELD评分和DF函数等变量对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住院期间或出院后3个月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白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本院肝病科住院,出院诊断包含“酒精性肝硬化”的159例病例资料。采集病史及基线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三个酒精性肝硬化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比较三个模型的预测能力。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数据两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结果(1)饮酒量大于80g/d(OR=2.807,P〈0.05)或饮酒时间超过10年(OR=3.429,P〈0.028)时发生酒精性肝硬化的风险显著升高。(2)将出现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肝癌等并发症的数目定义为“并发症数目”。模型1包括血肌酐、血白细胞、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和“并发症数目”。模型2是MELD评分。模型3包括MELD评分和“并发症数目”。对于酒精性肝硬化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1、2和3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P〈0.001)、0.886(P〈0.001)和0.911(P〈0.001)。对于出院后3个月内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1、2和3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7(P〈0.001)、0.878(P〈0.001)和0.893(P〈0.001)。结论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风险随饮酒量及饮酒时间增加而升高。对于酒精性肝硬化的死亡风险预测,MELD评分优于CTP评分和DF函数,模型1和3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现状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共101例。通过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将其分为营养不良风险组和非营养不良风险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营养指标、人体测量指标、人体成分、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营养不良风险组的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红蛋白、BMI、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和握力显著低于非营养不良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562、5.967、4.024、14.775、4.607、7.182、7.424、2.256,P值均0.05)。营养不良风险组的细胞内液、总体液量、蛋白质、脂肪和骨骼肌肉含量显著低于非营养不良风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20、6.152、1.713、2.444、1.693,P值均0.05),浮肿指数显著高于非营养不良风险组(t=1.998,P0.05)。营养不良风险组的6个月内的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门静脉血栓形成、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高于非营养不良风险组(χ2值分别为6.410、4.436、3.978、4.316、7.285,P值均0.05)。结论营养不良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升高,有必要在肝硬化早期加强营养状况筛查。  相似文献   

13.
14.
韩雪晶  肖烨  孙旻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1):1187-1189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MELD-Na模型评分、MESO指数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计算11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MELD、MELD-Na、MESO指数分值,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三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准确性。结果115例患者随访3个月内34例死亡。死亡组MELD、MELD-Na、MESO指数均高于生存组(P〈0.05),在判断患者3个月生存时间的ROC曲线AUC比较中,MESO指数〉MELD-Na〉MELD(P〈0.05)。结论MELD、MELD-Na、MESO指数均可有效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而MESO指数对短期预后评估效率优于MELD-Na.能更准确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BV DNA阳性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预后的影响因素及抗病毒治疗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HBV DNA阳性的93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指标和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回归分析,重点分析病毒载量及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肝癌预后的影响。结果除GGT、Child-Pugh分级、门脉癌栓、治疗方式、治疗次数外,抗病毒治疗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而病毒载量对预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病毒载量并不影响HBV DNA阳性患者的生存期,但抗病毒治疗仍是影响生存的重要因素,对于HBV DNA阳性的中晚期肝癌应积极抗病毒治疗,以期改善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16.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及预后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各种因素,建立预后判断模型。方法选择1998年12月至2003年10月住院确诊为慢性重型肝炎的385例患者的临床指标和随访资料,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生存模型。用独立的临床肝病资料进行验证,评价模型判断能力。结果本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7d,1、3、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66.2%、32.9%、26.9%,1、3年生存率分别为22.9%、17.7%。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肝性脑病、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是独立影响预后的因素。84例独立样本的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3个月的生存情况。结论本预后判断模型对评估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及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The clinical profile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in Japan was clarified on the basis of data on 1066 patients attending 212 hospitals and institutions in this country. Six hundred and twelve patients (57.4%) were asymptomatic. The majority of the patients were middle-aged women. Pruritus was the most frequent initial symptom of symptomatic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 were positive in 877 patients (82.5%). Sjögren's syndrome was the most common associated autoimmune disease. Liver biopsy was performed in 753 patients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and histological staging by Scheuer's classification indicated that 307 (43.7%) patients were in stage I and 222 (31.6%) were in stage II. The most frequent causes of death were hepatic failure and/o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hich affected 166 (78.3%) of the 212 patients who died. Statistical analysis using Cox's regression method revealed that the patient's age and the serum bilirubin, albumin, and total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the prognosis. A prognostic index was also calculated that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 the duration of survival for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介导的,以肝内中、小胆管胆汁淤积为特征的肝病。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PBC的发病机制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如何判断肝硬化患者的预后一直是临床医生们关注的问题,而准确评价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病情也有利于为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肝移植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肝移植,但供体有限,临床医生需要更准确评估患者的预后,以合理选择进行肝移植的病例.目前在美国和欧洲国家等都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作为肝移植的标准.有研究者认为它剔除了门静脉高压的并发症,如腹水、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自发性腹膜炎和肝性脑病这些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很合理[1].因此,人们仍在继续寻找更完善的评分系统.我们更全面地考虑与肝硬化预后相关的各项指标,期望建立一个更有效的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模型.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如何早期诊断肝硬化及对肝硬化进行分期并进行有效病情评估,在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介绍了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在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以及肝脏储备功能评估、并发症评估和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指出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必将大力提高无创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并深入完善疾病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