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唾液HBV DNA检测的流行病学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HBV DNA.对114例慢性HBV感染者唾液和血液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114例慢性HBV感染者唾液和血液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28.1%和47.4%,阳性者平均HBV DNA含量分别为6.37±0.95和8.18±1.54(拷贝数/ml的对数),后者均显著高于前者.唾液HBV DNA含量与血液含量高度正相关(r=0.918).血液HBV DNA阳性者的唾液阳性率为59.1%(32/54).血液HBV DNA阴性者唾液阳性率0.00%(0/60).血液HBsAg(+)、HBeAg(+)者的唾液HBV DNA阳性率为100%(20/20).血液HBsAg(+)、HBeAg(-)者的唾液HBV DNA阳性率为15.1%(11/73).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尤其是HBeAg阳性者和血液HBV DNA阳性者的唾液含有HBV,可能有一定传染性.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和HBeAg检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病程进展中HBsAg及HBV DNA定量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比较其在慢性乙肝不同病程阶段的水平。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302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分为轻、中及重型慢性乙肝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Spearman检验进行数据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轻、中、重型慢性乙肝组HBsAg定量水平中位数分别为2 583.96、6 998.34、3 669.91U/m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50,P0.05);轻型慢性乙肝组与中型慢性乙肝组HBsAg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9,P0.05);中型慢性乙肝组与重型慢性乙肝组HBsAg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P0.05);轻型慢性乙肝组与重型慢性乙肝组HBsAg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Z=-1.22,P0.05)。轻、中、重型慢性乙肝组HBV DNA定量水平中位数分别为246 500、2 840 000、894 000log copy/m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33,P0.05);轻型慢性乙肝组与中型慢性乙肝组HBV DNA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6,P0.05);其他两两比较,HBV DNA定量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与HBV DNA在轻型慢性乙肝组、中型慢性乙肝组、重型慢性乙肝组患者中均呈正相关(r=0.68、0.60、0.66,P0.05)。结论 HBsAg及HBV DNA在慢性HBV感染患者不同病程阶段均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慢性乙肝病程进展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5.
乙型肝炎患者唾液中HBV-M与HBV-DNA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唾液中HBV—M与HBV—DNA的相关性,唾液是否是乙型肝炎传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方法:采用酶法对2005-2006年HBV感染患者,分别进行血清学和唾液的收集与检测,对HBV感染的患者血清型分成常见的10种类型,同时对所选乙肝感染的患者的唾液进行荧光定量PCR定量测定HBV—DNA。结果:急性感染组和慢性感染与携带者组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乙肝患者唾液中含有HBV—DNA,高病毒血症的患者唾液中含有大量HBV—DNA,唾液具有潜在传染性。可以解释,通过水平传染可能就是20%HBV感染者的感染源。唾液是乙肝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产妇乳汁HBV DNA定量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HBV感染产妇乳汁HBV DNA。结果142例HBV感染产妇乳汁HBVDNA定量阴性90例,HBVDNA小于1.00×10^3copy/mL,阳性52例,HBV DNA大于1.00×10^3copy/mL(36.6%),其定量范围1.21×10^3~5.19×10^3copy/mL,平均为1.56×10^4copy/mL。结论HBV感染产妇乳汁HBV DNA定量检测意义不大,不能作为判断是否可以母乳喂养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HB)与非慢性HB患者的胆囊组织中HB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 应用PCR技术对慢性HB、非慢性HB的石蜡包埋胆囊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结果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58.8%(20/34)、17.1%(6/35)。在HBV DNA阳性病例中胆石症检出率分别为60%(12/20)、16.6%(1/6)。结论 胆囊组织中确实含有HBV感染。慢性HB感染率高,而且慢性HB与胆石症发病率有关。  相似文献   

8.
HBV DNA与PreS1以及ALT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HBVDNA与PreS1以及ALT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检测情况,分析其相互关系,评价其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PreS1蛋白、动力学方法检测ALT,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HBeAg阳性组中HBVDNA、PreS1检出率分别为97.1%、94.3%(x^2=0.17,P〉0.05)。HBsAg+、抗HBe+和抗HBc+组中HBVDNA、PreS1的检出率分别为47.4%、73.7%,表明部分HBeAg阴性、抗HBe+患者仍有病毒复制。HBsAg+、抗HBc+组巾HBVDNA、PreS1的检出率分别为65.8%、89.5%,而ALT在这3组中的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18、1.93、0.03,均P〉0.05),说明血清ALT虽对肝细胞损害极为敏感但缺乏特异性。ALT异常组中HBVDNA和PreS1检出率分别为78.6%、86.3%,两者相关性较高(x^2=2.64,P〉0.05),ALT正常组中HBVDNA和PreS1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8,P〈0.01)。PreS1与HBVDNA检出率不一致,可能是PreS1和HBVDNA检测所表达的意义并不完全一致。结论HBVDNA、PreS1以及ALT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所表达的意义各有侧重,在实际工作中应联合检测,互相补充,这样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会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胃液、胃黏膜中是否有乙肝病毒(HBV)DNA存在。方法随机对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胃液分析和胃黏膜活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静脉血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PCR法检测血清和胃液中HBV DNA;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其胃黏膜中的HBV DNA。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胃液、胃黏膜中有HBV DNA存在。胃黏膜中HBV DNA主要呈胞浆型分布。胃液中HBV DNA阳性率与血清HBV DNA载量有关,而胃黏膜中HBV DNA阳性率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DNA复制状态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胃液、胃黏膜中有HBV DNA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病毒血症水平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FQ-PCR法检测252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组患者HBV DNA含量分别为(4.85±1.0)×10^8-10^7copy/ml、(3.82±0.8)×10^6-10^5copy/ml、(1.8±0.5)×10^5-104copy/ml;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分别为(12.64±4.25)μmol/L、(50.18±9.46)μmol/L、(262.96±30.16)μmol/L;白/球比值分别是1.51±0.23、1.61±0.26和0.97±0.2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各组之间的HBV DNA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中、重度组病毒含量与总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与白/球比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LP;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BV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结果317例HBsAg阳性标本中HBVDNA与HBVLP通过Kappa检验得出的结论一致性较好(P〈0.01,Kappa=0.85)。221例HBeAg阴性患者标本中HBVLP阳性检出率高于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3.39%和47.06%,采用Y。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6例HBVDNA阳性标本中HBVDNA拷贝数对数值与HBVLPA值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r=0.982)。结论HBVLP水平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复制程度,而且枪测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初诊慢性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的关系。对象与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别对512例不同乙肝病人及202例HBeAg阴性、257例HBeAg阳性慢肝病人进行血清标志物、HBV DNA定量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慢肝组有315例(68.9%)病毒颗粒浓度高于107,肝硬化组7例(13.2%)病毒颗粒浓度高于107;HBeAg阳性慢肝组245例(95.3%)患者病毒颗粒含量高浓度,HBeAg阴性慢肝组68例(33.7%)患者病毒颗粒含量在105-7copy/mL区段。结果慢肝组与肝硬化组相比,高浓度病毒以慢肝组中最明显,病情发展至肝硬化期病毒含量多数不高;慢肝病人中不同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其病毒含量分布特点不同,与HBeAg阳性慢肝组相比HBeAg阴性组体内病毒复制水平低(p<0.01),传染性较前者弱。最常见前C区突变,导致HBeAg阴性CHB病情加重和病毒复制增加。  相似文献   

13.
邓泽强  李刚  徐启桓  陈玉兰  陈桂良 《新医学》2011,42(6):359-362,F0003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蜘蛛痣、性激素及病毒水平的影响。方法:54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7例,分别给予恩替卡韦及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蜘蛛痣数量及直径、性激素水平、病毒学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蜘蛛痣数量、直径、性激素水平、病毒学及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蜘蛛痣部位以胸前为主。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蜘蛛痣数量更少、直径更短,血浆睾酮水平更高、雌二醇水平更低,HBV DNA及HBsAg水平更低,肝功能好转更为明显(P〈0.05或0.01)。Pearson参数法分析表明,HBV DNA水平与蜘蛛痣的数量、直径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52、0.945,P均〈0.01);蜘蛛痣的数量与直径呈正相关(r=0.951,P〈0.01)。结论:蜘蛛痣与HBV DNA水平密切相关;恩替卡韦干预对CHB患者蜘蛛痣、性激素、病毒学及肝功能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病人乙肝两对半(HBV—M)、前S1(PreS1)及HBV—DNA检测的相关性。[方法]HBV—M和PreS1采用ELISA法检测,HBV—DNA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结果]131例慢性乙肝病人的HBV—M检测中,HBsAg(+)、HBeAg(+)、抗-HBc(+)(1.3.5阳性)俗称“大三阳”,HBsAg(+)、抗-HBe(+)、抗-HBc(+)(1.4.5阳性)俗称“小三阳”,HBsAg(+)、抗-HBc(+)(1.5阳性)3种典型感染模式为126例,占96.2%;其中72例1.3.5阳性病例中PreS1和HBV—DNA阳性分别为60例和72例,阳性率分别为83.3%和86.1%,而42例1.4.5阳性病例中PreS1和HBV—DNA阳性分别为12例和28例,阳性率为28.6%和66.7%;在78例PreS1阳性病人中HBV—DNA阳性占68例,其阳性率为87.2%,48例PreS1抗原阴性的病人中HBV—DNA阳性为32例,其阳性率为66.7%。[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M检测“大三阳”模式中PreS1与HBV—DNA均表现高阳性率,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而“小三阳”模式中PreS1阳性率较低,但HBV—DNA仍有较高的阳性率,表明在慢性乙肝患者“小三阳”模式中HBV—DNA检测比PreS1检测更有价值(P〈0.01)。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观察中PreS1阳性和阴性病人均有较高的HBV—DNA阳性率,二者没有明显差异(P〉0.05)。因而,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中HBV—DNA可作为检测“金标准”,而PreS1检测时PreS1阴性的病人也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5.
乙肝患者血清HBV外膜大蛋白与HBV DNA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和HBV DNA的检测,探讨二者在判断乙肝病情和HBV复制情况时的相关性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38份乙肝患者血清的HBV DNA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上述标本进行HBV-LP和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模式的检测。结果:HBV-LP检出率与HBV DNA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HBV-M模式的HBV DNA与HBV-LP的检出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HBV DNA拷贝数与HBV-LP的表达有相关性(r=0.677,P<0.001)。结论:血清中HBV-LP的含量与HBV DNA的拷贝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HBV-LP尚不能完全代替HBV DNA的检测来反映HBV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与HBV DNA检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用于临床乙型肝炎诊断的实验价值及与乙肝病毒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对600例HBeAg阳性血清标本进行LHBs及HBV DNA平行检测。结果 ①在600例HBsAg阳性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为76.17%(457/600),LHBs的阳性率为77.33%(464/600),二者无显著差异(Х^2=0.696,P〉0.05);②300份HBeAg阳性血清中,HBV DNA、LHBs阳性率分别为95.0%(285/300)、96.0%(288/300);300份HBeAg阴性血清中,HBV DNA、IMBs阳性率分别为57.33%(172/300)、58.67%(176/300),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Х^2=0.725,P〉0.05;Х^2=0.253,P〉0.05)。③LHBs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948。结论 定量检测LHBs有助于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7.
乙肝患者联合检测血清前S_1、S_2抗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联合检测乙肝患者前S1、S2抗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00例乙肝患者血清HBsAg、前S1抗原(Pre-S1Ag)及前S2抗原(Pre-S2Ag),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HBV DNA的含量,并采用速率法检测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水平。结果 300例乙肝患者Pre-S1Ag阳性组、Pre-S2Ag阳性组与Pre-S1Ag+Pre-S2Ag阳性组的例数与HBV DNA阳性组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re-S1Ag与Pre-S2Ag双阳性组中HBV DNA阳性的比例显著高于Pre-S1Ag阳性组和Pre-S2Ag阳性组。Pre-S1Ag+Pre-S2Ag阳性组中ALT异常例数的比例显著高于Pre-S1Ag阳性组和Pre-S2Ag阳性组。结论联合检测Pre-S1Ag和Pre-S2Ag对HBV感染的诊断、了解HBV的复制以及检测患者的肝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时定量检测乙肝患者HBV DNA及其与抗原抗体模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与乙肝抗原抗体模式的关系。方法 用Light CyclerTM对 315例乙肝初诊患者进行HBVDNA定量检测 ,同时定量测定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 ,e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等指标 ,观察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基因组含量与抗原抗体表型组合的关系。结果 在 16 9例患者血清中检测出HBVDNA ,病毒基因组拷贝值范围为 3 77× 10 2 ~ 3 12× 10 8copies ml,平均拷贝值为 3 6 7× 10 6 copies ml,阳性检出率为 5 3 6 % ;在大多数e抗原阳性的患者血清中均能检测到较高拷贝水平的病毒基因组含量 ;而在e抗原阴性患者中仍有 35 4 %可检测出HBVDNA。结论 LightCyclerTM是测定乙肝病人血清中HBVDNA含量较精确的方法之一 ,能够正确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水平和活跃程度 ;乙肝特异性血清学检测结合HBVDNA定量检测分别从蛋白水平和DNA水平反映患者体内病毒的存在状态及机体的反应性 ,对临床诊断、估计病情及用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HBV携带者(ASC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LC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HCC组)和5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空腹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4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1.64±0.17)ng/mL]比较,HBV感染者CHB组、LC组和HCC组外周血IL-4水平均显著升高[(4.18±0.48)、(4.71±0.42)、(3.62±0.31)ng/mL,P0.05],其中LC组最高,ASC组最低;与ASC组相比,CHB组、LC组和HCC组外周血IL-4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HCC组相比,LC组外周血IL-4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LC组患者IL-4水平与总胆红素(TBIL)水平呈正相关(r=0.529,P0.01);HCC组患者IL-4水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TBIL水平均呈正相关(r=0.263、0.323,P0.05)。结论 IL-4在HBV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其外周血水平可作为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尿沉渣细胞内HBV DNA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方法,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10例慢性乙肝患者尿液,离心获得尿沉渣细胞,以患者自身单纯尿液作为对照,用细胞病毒裂解液分别提取沉渣细胞和单纯尿液HBV DNA,并用FQ-PCR分别检测HBV DNA含量。比较沉渣细胞和单纯尿液中HBV DNA含量。对1例乙肝肝癌并发尿毒症患者分析沉渣细胞的HBV DNA与血清HBV DNA含量变化分别与病情的相关关系。结果采用荧光PCR技术检测尿沉渣细胞HBV DNA,检测出低限值可达100 IU/10 ml尿液细胞,并且按稀释倍数呈理论梯度,相关系数为0.9。5次重复的CT值的CV值分别为5.2%、3.8%和4.6%,符合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偏差要求。尿沉渣细胞HBV DNA含量明显高于单纯尿液中的HBV DNA(P<0.05)。结论基于用荧光PCR的检测方法来测定尿沉渣细胞HBV DNA,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重复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乙肝患者体内HBV DNA含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