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们临床上所接触到的晚期肺癌病人,或因病程长,或因病情重,所见都为正虚邪实或邪实正虚。所谓正虚,多为气虚,尤以脾虚与肺气虚为主,同时也夹杂部分气阴两虚的。所谓的邪实,为痰,为饮,为瘀,为积,为毒,为热,各一不同。为此,我们本着因人施治,因症施治原则,以补气健脾为主,或化痰,或分饮,或消瘀,或化积,或解毒,或清热。扶正不忘祛邪,攻邪顾及正气。制定了扶正解毒汤基本方。数年来共治疗90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扶正”疗法在慢性肝炎中的运用,中医古典医籍中有许多记载。《内经》中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以及“肝若急,急食甘以缓之”。《金匮要略》记述的“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都说明扶正疗法治慢性肝炎,早已为历代中医用于临床实践。据临床分析,慢性肝炎中属“正虚”及“正虚邪实”者居多。就我们观察治疗的27例患者,属于“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脾气虚挟湿”型者,多  相似文献   

3.
我院老中医徐润大夫从医三十余载,以治肺病著称。他在治疗久咳辨证论冶的同时,注意宣发肺气,常获得较好的疗效。 1 久咳宣肺的理论依据“肺体属金,譬如钟然,钟非叩不鸣”的指导思想 1.1 久咳有邪,仍需宣肺久咳之辨大多以“无邪”为论,治疗多以滋补、清润,或敛或涩,但临床上往往虚实挟杂,邪实正虚,此邪实有三:  相似文献   

4.
导师陈莹教授对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独具特色,强调其发生以“不荣则痛”与“不通则痛”为主要病机,病位在冲任、胞宫,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治疗上自拟经痛汤加减,辨证施治,配合中成药,分期治疗,平时重治本,发时急治标,标本兼治,临床上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头痛之病因多端,历代古籍将其概括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经气不利,头痛发病急,痛势剧,多属实证;脏气衰微,清窍失于濡养,头痛起病缓,痛势绵绵,多属虚证,时作时止,每因感邪而加重,就诊时往往虚中夹实、以实为主。故而门诊就诊的病人以实证为多,解决其  相似文献   

6.
龚去非主任医师辨治慢性肾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去非主任医师业医 70余载 ,临床经验丰富 ,擅治慢性肾病。以实脾利水 ,强后天以养先天为本 ,收效显著。现将其经验介绍于下。慢性肾病以水肿、蛋白尿、血尿为其特征。症见面色白无华 ,腰酸乏力 ,纳差神疲等。龚老认为 ,慢性肾炎的基本病机是肺脾肾三脏俱虚 ,从而导致运化失常 ,开阖不利 ,水湿停聚 ,湿热内生 ,进而气滞血瘀 ,积结成毒。日久不愈 ,正气日衰 ,整个气化功能逐渐衰败 ,体内精微物质漏出 ,水浊瘀滞废物内停 ,则表现正虚邪实 ,或本虚标实之证。治当首辨虚实 ,分寒热 ,察阴阳 ,明标本 ,或图本为要 ,或治标为急。“开鬼门 ,洁净…  相似文献   

7.
胃炎以上腹部闷痛为主证,常伴有胃纳差,嗳气腹胀及呕吐等证候。西医将本病分为肥厚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二大类以及消化性溃疡炎症活动期等。此病属祖国医学“胃脘痛”和“呕吐”范畴。多由饮食失调、偏食酒辣生冷太过及肝郁气滞,或脾胃升降失司等所引起。本病有寒热虚实之辩,脾气郁滞的胃炎患者,其痛多在食后发作,且稍食即胀,此属实证或虚中夹实之气滞型顽固病症,多迁延难愈。若气病日久而伤络脉,其痛固定不移,胃脘部多有灼热感,且苔黄舌腻,此属热瘀之症。治用清热行瘀之药:铁树叶、蒲公英、川连、当归、香附为主导,佐以藿香梗、佛手干,八月术以理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临床研究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表现按辨证皆为本虚标实,虚实互见贯穿始终是其病机特点,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已得到多数医家认可,本虚主要为脾肾虚衰,脾不运化,升降失常,开合失司,并可累及肝、心、肺等脏腑;标实主要为水湿停聚、湿热蕴阻、浊邪壅塞、瘀血凝滞、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等,由于因虚致实或由于感受外邪等因素所致;因此,扶正祛邪是CRF的治疗大法,所不同的是随着病情变化,正虚邪实侧重不同.  相似文献   

9.
慢性肝炎属祖国医学之“肝胃病”、“胁痛”、“症瘕”、“积聚”及“黄疸”等范畴,多属本虚标实证。虚,指正气虚,多表现为肝、脾、肾功能低下,其中尤以脾虚为多见。实,指邪气实,多表现为湿热稽留于肝胆胃肠或气滞血瘀,胁下癖积等,其主要症侯中的腹胀或脘闷、纳呆或厌食油脂、舌苔薄腻或厚腻、脉濡或濡滑等,主要是脾病的症侯,而胁肋胀痛等肝病症状,在急性期往往不甚突出,至迁延性、慢性阶段方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属中医学痿证范畴,为疑难病。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对痿证理论与临床治疗多有创新,他认为痿证的病因不外乎"虚"与"邪",而以虚为主,辨证分为成人实痿、儿童实痿、成人虚痿、儿童虚痿,治疗以补益肝肾,舒筋活络为主。  相似文献   

11.
肾盂肾炎 (PN)是由多种致病微生物感染直接引起的肾盂和肾实质的炎症 ,为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疾病。目前大量抗菌药物的应用 ,并未减少肾盂肾炎的复发率 ,且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据欧洲透析中心统计 ,慢性肾盂肾炎占慢性肾衰竭需要透析患者的 2 0 % ,仅次于肾小球肾炎。为进一步加强对肾盂肾炎的了解 ,以提高疗效 ,本文特就近 8年有关肾盂肾炎的中西医研治情况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  肾盂肾炎属祖国医学“淋证”等范畴 ,主要病因是湿热蕴结膀胱 ,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以邪实为主 ,慢性期多表现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 ,其以湿热…  相似文献   

12.
泌尿系结石属祖国医学“石淋”范畴 ,初起多因湿热蕴结膀胱 〔1〕,如结石影响气化 ,可致气血不畅 ,气滞血瘀 ;若结石阻塞水道 ,则产生癃闭 ,日久阻塞尿路则严重影响肾之气化功能 ;经久不愈 ,可能转为虚寒或气虚内陷 ,甚至引起正虚邪实 ,表现眩晕、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脉细等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防治慢性气管炎,我院试制“固本丸”方剂,初步治疗85例,临床验证有一定的效果。简要介绍如下: 一、组方的根据“固本丸”是根据《内经》有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论述,及中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试制的,着重在缓解阶段,通过扶正培本法,增强人体内在抗病能力,达到防治慢性气管炎的目的。慢性气管炎病人由于年老、身体衰弱、病程长等特点,全身生理机能状态较差,从中医角度来看属脾  相似文献   

14.
在疾病过程中,正气同邪气双方势力的对比决定着疾病发展变化的趋向。正胜则病变逐渐消退而痊愈,邪胜则病变继续发展加重。因此,治病的目的就是要保存正气,祛除邪气,促进疾病痊愈。《内径》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虚泻实就是扶正与祛邪  相似文献   

15.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是在慢性肺心病的基础上急性发作而成,以严重呼吸道感染为主。祖国医学属“喘证”范畴,患者多系喘咳多年,肺肾心脾脏器亏虚,遇冷表卫不固,体虚受邪而致病。虽然素体偏虚,但有的仍有一派表证、实证的表现。临证从气论治本病,取得较好疗效,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肾炎蛋白尿辨治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炎蛋白尿属祖国医学尿浊、虚劳、水肿等病范畴,稽其病机不外湿、热、虚、瘀四端。其病之初,多责之风热毒邪侵袭咽喉.循经下行.伤及于肾。若病久不瘳,必致脾肾亏虚,瘀血内阻。是以此病之治.病初轻浅,其症多实.当以清热利咽、解毒祛邪为主;若病久缠绵.病深而重.其症多瘀、多虚.唯益气、健脾、补肾固精、活血化瘀诸法,其症可愈。今例证五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攻补兼施法治愈小儿不全性肠梗阻2例体会李建斌攻补兼施法属于中医治疗法则中下法之一,临床常用于本虚邪实之疾患。小儿不全性肠梗阻属中医“关格”。《医贯》云:“关者下不得出也,格者上不得入也。”“关格者,忽然而来,乃暴病也,渴饮水浆,少顷即吐,又饮又吐……...  相似文献   

18.
陈泽霖副教授(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慢性胃炎虽也属中医胃脘痛之症,其病也有寒、热、虚、实之辨,但临床体会,凡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者,其痛多在食后发作,且稍食即胀,不能多吃,这是与消化性溃疡不同之处,其病多实证或虚中夹实。在病之早期,多属气滞,但病情顽固,迁延难愈,气病日久,可以入络,痛处固定不移,中脘部多有烧灼感,舌苔多黄厚而腻,故辨证多属热属瘀。我在临床上常用清热行瘀的铁树叶、蒲公英、川连、当归、制香附为主药,加上理气和胃之  相似文献   

19.
体表之邪能通过发汗、疏表、解肌等手段而得以祛除,使肌体营卫调和、气血畅行的治疗方法,谓之汗法。汗法为八法之首,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早在《内经》记载:“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然因病邪有异、兼夹不同、体质悬殊,虽属表证,但有表虚、表实、兼饮、兼热之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胃炎,祖国医学为胃脘痛。“胃痛”俗称“心口痛”。其病有虚、实、寒、热之辨,临床凡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其病多在食后发作,稍食即胀,不能多吃,这是与消化溃疡不同之处,其病多实证和虚中夹实。气病日久,可以入络,痛处固定不移,中脘部多有烧灼威舌苔多黄厚,故辨证多属热属瘀。 一、临床资料 选择符合下述标准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凡是胃脘部之疼痛,按之痛重,嗳气、胀满,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