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用X线职业照射对工作人员晶状体的影响问题,曾有不少报道,看法不一,去年我们对本省部分医用X线工作者进行了职业损伤调查,现就中经严格配对的85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南京医用X线工作人员眼晶状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81年5~6月对江苏南京地区部分医院从事X线诊断的医技人员138人276眼及未接触X线的医技人员70人140眼进行检查对照。检查方法及要求(一)受检人员均用国际标准远近视力表测远近视力及戴镜视力。(二)以5%新福林散瞳至6毫米以上,进行裂隙灯检查。  相似文献   

3.
医用X线工作人员晶状体检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晶状体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医用X线工作人员178人(356眼)晶状体的检查,对该组人员的受照剂量与晶状体点状浑浊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医用X线工作人员晶状体点状浑浊程度随累积受照剂量和年平均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增高。结论医用X线工作人员晶状体点状浑浊程度的增高可能与长期接触小剂量X线照射有关。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1980年对虹口区各医院从事X线诊断的医技人员68人136只眼无选择的进行了晶状体检查,并将未接触X线的工人34人学生6人干部23人共计63人126只眼进行对照检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核工业的发展及放射性物质在许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电离幅射对晶状体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小剂量X线照射能否导致晶状体的损害,目前意见仍不统一。为了进一步观察长期接受小剂量X线照射的人眼晶状体变化,本文对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称照射组)与不接融X线的医务人员(称对照组)晶状体检查结果做一些粗浅讨论。  相似文献   

6.
根据卫生部〔80〕卫工护字第19号文件精神,落实“全国医用X线工作者剂量与效应关系研究”:对协作计划,于1980年8月23日至30日在南京召开了会议。会议就全国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了审议,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本地区X 线工作人员(称照射组)与不接触X 线的门诊健康体检人员(称对照组)晶体检查情况,从工龄、年龄及晶体混浊部位和形态进行了初步分析,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989年9月我们对江阴市从事X 线工作一年以上的172名工作人员进行普查。其中参加86年、89年二次体检35人。在门诊抽样调查年龄相似的不接触X 线健康体检人员172名作为对照。所有受检查者均以2%新福林散瞳,然后在裂隙灯显微镜(苏州产YZ-5CSI)下详查晶体。计数方法,以晶体见点状混浊3枚以上,例数做为记录。均由同一医师用同一裂隙灯检查。  相似文献   

8.
9.
我们于1996年9-10月对我市接触医用X线的406人812限进行了晶状体检查。现报告如下。调查对象和方法:()我市现有医用X线人员482名,IWe年9-10月参加职业性健康检查者451名。在受检者中,有the人随机接受了晶状体检查。占参加体检人数的叨.to%,占所有医用X钱人员的队对%,其结果可以代表我市医用X线人员目前的晶状体混浊现状[l]。(2)晶状体检查纺一按照GB8283(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补充件眼部检查的要求"进行。在检查中对于晶状体同时出现多个部位或多种形态混浊者,则分别加以统计。结果与分析:1.在受检的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常州市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浑浊情况.方法 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法,对常州市1829名(3658眼)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的变化进行检查.结果 3658眼中发现晶状体浑浊256眼(7.00%),随着工龄延长,晶状体浑浊率逐渐增高,其中医用X线人员晶状体浑浊率明显高于工业探伤组.结论 长期低剂量职业照射可造成晶状体浑浊,应加强个人防护和放射防护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1.
高功能微波设备在通讯、导航和探测领域已广泛应用,可破坏和干扰先进的电子设备系统,同时也可能对机体造成一定的微波损害。为探讨微波对工作人员眼睛危害效应,2003年9~12月间,由我院和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进行医疗技术合作,成立了微波工作人员眼睛检查医疗组,在某微波站人员进行眼科检查,现将眼科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医用放射线的电离辐射能破坏晶体的正常代谢和影响晶体纤维的分化过程,使晶体混浊形成放射性白内障。其危害人体的健康,素为人们关注。为了探索放射线对晶体的辐射效应和影响,于1985年8~10月,对我区从事医用放射线工作的人员进行一次晶体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本地区150名X线从业人员进行了晶状体改变情况的检查,现报告如下。 检查时均用新福林散瞳,用Olympus出产裂隙灯专人检查;在门诊,对相应年龄的150名非x线从业人员,采用齐龄分组的方式,作检查对照。  相似文献   

14.
接触X射线与眼晶状体浑浊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X射线能使晶状体浑浊,产生放射性白内障。李凤鸣[1]在1982年已有报道。而对放射性白内障与放射人员放射线的实际吸收量之间的关系,各期白内障与视力之间的关系,在以往的文献中未见报道。为了探索放射线接触人员实际吸收量与放射线白内障之间的关系和各期白内障与视力之间的关系。本文对600名放射线接触人员体检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一般情况:本文观察接触放射线人员600名,其中男524人,女76人,年龄20~58岁。都是在医院从事放射线工作和在厂矿企业进行X线探伤的作业人员。方法:对600名接触放射线人员用标准视力表检查远视力,询问病史,做…  相似文献   

15.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IOL)按植入部位分为房角支撑型、虹膜固定型和后房型三种类型.随着材料和设计的改进,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由不可折叠变为可折叠,手术切口缩小,术后视觉效果改善,并发症相对减少.了解三种类型pIOL的发展过程和优缺点有助于医师根据患者条件及pIOL参数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本文综述了pIOL的发展史及目前临床常用三种类型代表Acry-Sof、Artiflex/Veriflex、ICL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22例(39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近视度数-7.00- -23.00 D,平均(-11.48±3.70)D。术前裸眼视力(UCVA)0.02-0.3,平均0.05±0.03,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0.8-1.2,平均0.90±0.27;角膜内皮密度2000-3961个/mm^2,平均(2735.13±464.50)个/mm^2;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裸眼视力显著提高,术后1d,1周11、3、6和12个月的裸眼视力较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结论有晶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临床效果确切,特别适宜于无法选择角膜屈光手术者,其远期并发症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屈光手术的种类繁多,针对各种屈光不正,均有不同的手术方式。然而对于高度屈光不正,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hakic intraocular lens,PIOL)植入术显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PIOL植入术的发展历史、晶状体类型、手术方法、常见并发症等,在以往的综述中都阐述较多。本文就PIOL设计和材料的改进、主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新出现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法、PIOL植入术的其他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Verisyse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眼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 方法:超高度近视眼患者10例13眼植入Verisyse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屈光度数、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比敏感度、晶状体位置、眩光敏感度、手术并发症及视觉不良症状。 结果:术后患者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明显的提高。术后3mo及术后1a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5者占100%,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8者占85%。患者术后屈光度稳定,术后1mo~1a,屈光状态变化无明显差异。患者术后1a内各时间点眼压均无明显异常升高。术后角膜内皮计数均有所下降,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mo时,各频段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较术前均明显提高。Verisyse人工晶状体与角膜内皮和晶状体均保持了有效的安全距离。术后3mo时,2眼可见Verisyse人工晶状体表面炎性反应物沉积,1眼瞳孔呈轻度椭圆形。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满意程度较高。 结论:Verisyse人工晶状体矫正超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是补充角膜屈光手术不足的有效眼内屈光手术,但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20.
放射线工作人员晶状体浑浊情况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9年我们对某厂从事放射线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全面体检。现将 42名被检者 84眼的晶状体浑浊情况作一统计。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 :种类 :某厂放射线探伤人员和医院从事放射线工作人员。年龄 2 3~ 5 8岁。从事放射线工作 1~ 3 8年。男 5 6人 ,女 2 8人。方法 :眼科进行外眼检查 ,远视力检查 ,询问病史 ,美多丽滴眼液散瞳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和直接检眼镜检查 ;防疫科调查受照剂量情况。对照组为随机抽取年龄、性别相仿且不从事放射线工作的人员。结果 :观察到的晶状体浑浊表现有 :晶状体前囊下粉尘样浑浊 2 4眼 ,占检出晶状体浑浊眼数的 5 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