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以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将288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照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 A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 B组),对两组患者进行BMI、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能等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ALT(55.12±9.13)mmol/L、BMI(28.48±4.69)kg/m2、HbA1c(8.57±1.69)mmol/L、FPG(9.36±2.24)mmol/L、TG(2.12±0.38)mmol/L、TC(5.56±1.25)mmol/L、AST(25.34±5.23)mmol/L,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36.22±8.76)mmol/L、(23.96±3.73)kg/m2、(7.62±1.28)mmol/L、(8.67±1.98)mmol/L、(1.23±0.17)mmol/L、(4.31±1.09)mmol/L、(21.19±4.71)mmol/L(t=17.564、8.726、5.163、2.694、8.788、6.894,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T与BMI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132,P<0.01),与AST呈显著负相关(r=-0.091,P<0.01)。结论 ALT水平的高低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指标,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与动脉粥样硬化(AS),代谢紊乱和炎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于2008年4月至12月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2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肝脏B超结果分组,并发脂肪肝且ALT≥40U/L组40例、ALT<40U/L组45例,36例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ALT、AST、体质量参数、血压、血脂、血糖、外周白细胞计数(WBC)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采用稳态模式(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颈部B超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ALT及CRP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者与IMT呈线性相关。结论ALT水平的升高与T2DM的心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ALT升高的NAFLD患者肝内炎症程度严重,可作为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3.
王静  朱大龙  黄洪  沈山梅 《江苏医药》2008,34(12):1241-1243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率,并探讨动脉硬化与NAFLD及其它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B超检查954例T2DM患者,明确是否存在NAFLD、颈动脉与下肢动脉硬化,并行心电图、心脏超声或冠脉造影明确是否合并冠心病.结果 T2DM患者中NAFLD的发病率为27.46%,无NAFLD的T2DM患者颈动脉病变、下肢动脉病变以及冠心病的发病率高于合并NAFLD者(P<0.05).动脉硬化发病率与年龄、腰围、病程、收缩压(SBP)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结论 T2DM患者的NAFLD患病率相对较低;但相对于NAFLD这个危险因素,T2DM患者动脉硬化与年龄、腰围、病程、SBP以及LDL-C的相关性更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9月~2009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8名,按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分为0级组、1级组、2级组、3级组,测定其血清胆红素水平,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的斑块分组之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斑块3级组〈2级组〈1级组〈0级组(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可能与低血清胆红素有关,血清胆红素可作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新的实验室诊断指标,而血清胆红素与糖化血红蛋白二者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雌二醇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黄冈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3例作为2型糖尿病组,按照颈动脉球部内膜中层厚度(IMT)程度分为IMT增厚组54例与IMT正常组39例;另选取2014年1月-2017年5月在本院体检健康者4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雌二醇水平、IMT、糖代谢水平〔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2型糖尿病不同IMT组血清雌二醇水平、IMT、糖代谢水平。分析2型糖尿病血清雌二醇水平与IMT增厚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清雌二醇水平低于对照组,IMT厚于对照组,FPG、2 hPG、HbA1c高于对照组(P<0.05)。IMT增厚组血清雌二醇水平低于IMT正常组,IMT厚于IMT正常组(P<0.05)。IMT增厚组与IMT正常组FPG、2 hP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血清雌二醇水平与IMT增厚呈线性负相关(r=-0.846,P<0.05)。结论血清雌二醇水平降低可能为老年2型糖尿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且血清雌二醇水平与IMT增厚呈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B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动脉粥样硬化(AS)组和非AS组,同期选择我院健康体检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采用ELISA测定BUA水平,并分析BUA与IMT、BMI、血糖血脂血压、HOMA-IR等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 AS组、非AS组BUA水平均高于NC组(P<0.01);AS组BUA水平显著高于非AS组(P<0.01)。2型糖尿病患者BUA与WHR、BMI、IMT、FBG、HOMA-IR和HbA1c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P<0.01或<0.05)。HOMA-IR、BMI和IMT为影响T2DM患者BUA的独立相关因素。HOMA-IR和BUA是影响T2DM患者颈动脉IMT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BUA与T2DM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可能在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220例,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双侧颈动脉正常者为正常组(共118例),颈动脉有粥样硬化者为硬化组(共102例),检测血常规、血脂、血糖等,计算PLR,比较两组患者PLR、血脂、血糖等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PL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硬化组患者年龄、收缩压、血小板计数(PLT)、PL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均高于正常组,而淋巴细胞计数(LC)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CIMT与年龄、收缩压、PLR、LDL-C、TC、FBG和HbA1c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CIMT与PLR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在校正部分危险因素如年龄、血糖、血脂等后,PLR仍然是老年T2DM患者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发现,PLR的曲线下面积为0.793,其截断值取100.12时,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度为79.80%,特异度为65.10%。结论 PLR是老年T2DM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白细胞的关系。方法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112例患者颈动脉斑块,并将其分组。检测各组患者血白细胞水平。结果稳定斑块组与无斑块组比较,血白细胞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比较,血白细胞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斑块患者血血白细胞增高,血白细胞与斑块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莉  李金荣 《天津医药》2007,35(8):609-6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以下简称脂肪肝)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贮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的关系,以及Fib在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72例T2DM患者依照HbA1c水平分为A组33例和B组39例,3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色谱法测定HbA1c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Fib,颈动脉超声测定IMT.结果 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Fib、IMT逐级升高,斑块发生率及斑块严重程度增加,且患者HbA1c水平与IM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T2DM可通过Fib水平改变引起动脉内膜厚度增加,且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严重程度逐级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胰岛素抵抗(IR)、血脂紊乱的关系。方法对38例T2DM合并NAFLD患者进行血脂、血糖、血压、空腹及餐后2h血浆胰岛素(Fins、2hlns)的测定,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并与34例非脂肪肝糖尿病患者作比较。结果脂肪肝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ins、2hlns、HOMA.IR、BMI、WHR、ALT、γ-谷氨酰转肽酶、尿酸、舒张压的平均水平均较非脂肪肝组明显升高(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合并NAFLD较未并发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IR、脂质代谢异常及肥胖,提示IR在脂肪肝的发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NAFLD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李茗茗  冯斌  吴梦娇  杜宣  施毕旻 《安徽医药》2023,27(10):1970-1975
目的探讨 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清肌腱蛋白 C(TN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 2021年 3月至 2021年 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 155例 T2DM病人。收集其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 TNC水平。根据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将病人分为正常组( 35例)、内膜增厚组( 48例)和斑块形成组( 72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对 T2DM病人 CIMT增厚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 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 TNC与其他临床参数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T2DM人群中血清 TNC对 CAS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病人血清 TNC水平比较,斑块形成组 137.20(119.11,150.36)ng/L高于内膜增厚组 121.64(101.18,141.75)ng/L和正常组 110.63(84.59,125.38)ng/L,内膜增厚组高于正常组( P<0.001)。 CIMT随着血清 TNC升高而增加(趋势 P<0.001)。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TNC是 T2DM病人 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 T2DM病人血清 TNC水平和身体质量指数、腰围呈正相关; ROC曲线分析显示, TNC是预测 CAS发生的良好指标。当 TNC取最佳截断值 125.38 ng/L,灵敏度为 77%,特异度为 59%。结论血清 TNC水平升高是 T2DM病人 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成为预测 T2DM病人 CAS风险的潜在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30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颈动脉内膜的斑块,根据斑块大小、性质分为:中大斑块组、小斑块组、无斑块组。检测各组血压、BMI、空腹血糖( FPG)、糖化血红蛋白( HbAlc)、血脂、CRP及25-( OH) D3等指标,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探讨25-( OH) D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结果颈动脉中大斑块组患者年龄大于小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5);血清CRP水平(4.21±1.61)mg/L,高于小斑块组的(3.41±1.92)mg/L和无斑块组的(2.52±1.18)mg/L(t=1.96、3.14,均P<0.05);血清25-(OH)D3水平(15.28±5.86)nmol/L,显著低于小斑块组的(24.30±7.60)nmol/L和无斑块组的(32.74±8.13)nmol/L(t=4.67、3.41,均P<0.01)。小斑块组血清25-(OH)D3浓度低于无斑块组(t =2.51,P<0.05)。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年龄、BMI、HbAlc、CRP、LDL-C呈正相关( r=0.45、0.38、0.53、0.47,均P<0.05),与25-(OH)D3浓度呈负相关(r=-0.62,P<0.05);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HbAlc、CRP、LDL-C及25-( OH) D3水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为年龄、BMI、HbAlc、CRP、LDL-C及25-( OH) D3,血清25-( OH) D3浓度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81例糖尿病并脂肪肝患者与80例未合并脂肪肝患者的血糖, 脂,胰岛素进行测定,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体重指数(BMI)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型尿病并脂肪肝时IAI显著降低,而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体重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2型糖尿病人脂肪肝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提示改善胰岛素抵抗对糖尿病脂肪肝病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75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3组: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15mg,1次/d;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1g,1次/d;对照组予以除二甲双胍及噻唑烷二酮类以外的其他降糖药物治疗,共24周。结果治疗后吡格列酮组肝脾CT比值、脂肪肝消失率最高,二甲双胍组次之,对照组最低。血浆Hcy水平吡格列酮组降低明显,而二甲双胍组与对照组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吡格列酮组最低,二甲双胍组次之,对照组无明显改善。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降低患者血浆Hcy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疗效优于二甲双胍,且对肝功能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将72例T2DM患者依据CIMT值,分为内膜正常组(35例)、动脉硬化组(37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清胆红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动脉硬化组年龄(60.03±9.68)岁、糖尿病病程(7.81±5.63)年,显著高于内膜正常组年龄(52.29±7.46)岁、糖尿病病程(4.47±3.95)年,而动脉硬化组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分别为(11.96±4.73)μmol·L-1、(8.86±3.61)μmol·L-1,低于内膜正常组的(14.05±3.98)μmol·L-1、(10.54±3.17)μmol·L-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与CIMT呈负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的胆红素水平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40例高血压患者、40例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cy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行颈动脉壁内膜-中膜厚度动脉斑块积分检查。结果高血压组、2型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血清Hcy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血清HcY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程度均高于高血压组及2型糖尿病组(P<0.01)。结论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明显增高,且两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