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效果.方法 比较2组间院内转运时间、护理意外和病情恶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院内转运所需时间,观察组为(31.9±5.3) 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0.2±7.6) min.观察组护理意外及病情恶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可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需院内转运的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2年1~8月需院内转运的72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转运患者,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需院内转运的76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转运时间,并对两组患者转运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转运时间、坠床、氧气中断、管道脱落或打折等意外情况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诊危重院内转运患者,及时实施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在缩短转运时间和降低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优化院内转运流程与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的关系并予以分析。方法 选取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盐田院区)开展院内优化转运流程前(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开展院内优化转运流程后(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转运时间、病情恶化发生情况、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时间、病情恶化发生率、APACHEⅡ评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4.41±9.27)min vs. (31.47±9.20)min、33.33% vs. 70.00%、(16.73±2.04)分 vs. (18.55±2.51)分、5.00% vs. 16.67%](均P<0.05)。结论 优化院内转运流程可显著缩短转运时间,有效防止患者病情的恶化,改善急诊危重患者预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200例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总结其院内转运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及潜在风险因素,建立新的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无缝隙护理模式。选择医院2015年6月—2017年7月200例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为观察组,给予无缝隙院内转运模式。对比两组病人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转运时间、科室间交接时间及检查等待时间,纠纷发生率、交接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接收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低于对照组的8.0%(P0.05);观察组转运时间(10.32min±4.21min)、科室间交接时间(3.71min±0.48min)及检查等待时间(0.42min±0.18min)低于对照组的16.54min±5.73min、7.76min±1.29min、1.56min±0.25min(P0.05);观察组纠纷发生率为0.5%,低于对照组的7.0%(P0.05);观察组交接护理记录单书写合格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3.5%(P0.05);观察组转运科室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8.0%(P0.05)。[结论]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可降低病人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节省转运时间、科室间交接时间及检查等待时间,降低纠纷发生率,提高交接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与接收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标准化分级转运单在急诊监护室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12月急诊监护室危重症院内转运患者217例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月至12月急诊监护室危重症院内转运患者228例设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转运方法及流程进行院内转运;试验组运用标准化分级转运单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安排对应转运医护人员及物资,确定转运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转运至CT室、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以及普通病房的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对转运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标准化分级转运单应用于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能有效缩短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间,降低转运不良事件,确保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整体理念护理程序对提高接诊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效率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120例急诊接诊重症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选择2016年1~9月120例急诊接诊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整体理念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转运时间、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意外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理念护理程序可提高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刘立宇  刘思雨  马向莉 《妇幼护理》2024,4(9):2106-2108+2111
目的 针对儿科领域中的急诊危重患儿,在院内转运的交接过程中开展以无缝隙护理理念的管理对策,观察其转运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本院儿科急诊收治的均在院内实施转运的危重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急救转运护理,观察组开展以无缝隙护理理念实施管理对策.分析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转运时间以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转运至住院病房的时间、转运至检查室时间、转运至手术室的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儿科急诊领域中的危重患儿,在院内实施转运交接期间,开展无缝隙护理举措,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转运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建立标准化转运流程在急诊转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3~8月收治的75例急诊转运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0年9月~2011年2月收治的86例急诊转运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方法,实验组采用标准化转运流程,两组分别运用转运患者不良事件调查表、急诊转运患者交接情况调查表、急诊转运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来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医务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转运流程可保障患者安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和合作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侯慧芬  凌淑芬 《全科护理》2013,11(13):1219-1220
[目的]探讨全程安全转运及前瞻性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方法]将320例急诊危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58例,对照组16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转运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安全转运及前瞻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各种检查等待时间、转运时间、护理纠纷、转送科间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低于对照组,检查等待时间、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转送科间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应用全程安全转运及前瞻性护理干预,有助于保障病人安全、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转运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应用。方法2017年1~6月对急诊科18名护士实施降阶梯思维模式培训,分析培训前后急诊护士护理能力及院内转运危重患者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培训后急诊护士理论考试评分、应急考试评分、危重病患转运能力评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转运时间短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输液管脱落或堵塞、供氧中断、设备故障、患者血压波动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阶梯思维模式能有效提高急诊护士护理技能及危重病患转运能力,从而降低危重病患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外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JBI、Web of Science、CINHAL、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2月,搜集有关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意外事件发生危险因素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纳入8篇横断面研究,合计3 072例患者。描述性分析的结果显示,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意外事件的危险因素涉及11项,包括患者年龄、病情以及治疗/护理相关因素等。结论: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转运仪器/设备、转运人员等可增加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意外事件的发生风险。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品管圈在胸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胸外科住院的管道患者276例将其分为2组,2011年1~12月住院的128例患者为对照组,由各班护理人员按照传统方法进行管道护理;2012年1~12月住院的148例患者为研究组,在管道护理中实施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活动,比较2组管道防护依从性、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出院满意度及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管道防护依从性(91.22%)高于对照组(56.25%);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2.08%)低于对照组(17.52%);患者出院满意度(97.97%)高于对照组(80.47%); 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结论 在胸外科管道护理中实施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满意度及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明显降低了患者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提高了导管护理质量,确保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床医护人员对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认知及实施现状,分析目前医护人员对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认知及实施现状的差异,为改善医护人员院内转运现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2月1—20日选取荆州市某三甲医院306名临床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的方式对医护人员进行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认知及实施现状的调查,采用t检验对转运认知与实施现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医护人员对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认知得分(120.98±17.66)分,其中转运交接分数最高,为(28.41±3.40)分;组织管理分数最低,为(22.70±3.94)分。实施现状得分(105.56±25.42)分,其中转运交接维度分数最高,为(26.41±4.91)分;教育培训分数最低,为(18.37±5.63)分。各条目认知得分与实施现状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护人员在转运认知方面分数均高于执行现状分数。医院管理者可根据执行现状的调查结果,针对该现状提出相应的管理条例及改进措施,保证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安全核查表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院内转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7月-12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院内转运,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安全核查表。比较2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间、转运纠纷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26.452,P<0.001);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t=47.455,P<0.001);转运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3.553,P<0.001)。结论安全核查表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转运中,可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转运时间,减少转运纠纷,提升患者转运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精准化管理在ICU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3~12月ICU收治的388例需行院内转运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94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行院内转运,实验组按照精准化管理转运流程行院内转运。比较2组患者院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院内转运接收科室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院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507,P=0.019),院内转运接收科室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Z=-8.385,P<0.001)。 结论 将精准化管理理念应用于ICU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中,使转运行为更加规范、严谨、细致、安全,提高了转运效率,提升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评估意识,降低了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确保了患者安全,减少了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6.
正院内转运(intra-hospital transport,IHT)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在该医疗单位的不同医疗区域之间进行转运,是一项不可避免的重要措施[1]。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任何可能影响患者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2]。院内转运常见不良事件有输液管道脱落或堵塞、供氧中断、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患者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以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防止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汕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50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1—12月就诊的50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根据医院管理“患者安全十大目标”,结合血液病专业的实际,查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设置患者安全管理的危急值,制定并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监测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及投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错误发生率(2.0%)及患者跌倒率(0.4%)较对照组(2.4%,2.0%)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7.24,7.45;P〈0.01);观察组标本采集错误(0.6%),高危药品外渗(0.4%),压疮(O%),导管脱落(0.2%),患者投诉(0.2%)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2.6%,1.8%,1.O%,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35,4.50,5.03,4.54,5.49;P〈0.05)。结论血液病区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安全因素,防止不良事件及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骨科创伤患者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50例,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ESCA、STA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ESCA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STAI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骨科创伤患者中能够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电子病历信息的优质护理在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术后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患者142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优质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电子病历信息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干预1个月后的舒适状况量表评分和非计划性拔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舒适状况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舒适状况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患沟通、护理服务和护理环境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制度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乳腺癌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期间接受基于电子病历信息的优质护理不仅可改善舒适度,还可减少非计划性拔管、不良反应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急诊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纳入急诊科转送诊断性检查或专科住院治疗的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120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60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指导急诊转运,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方案指导急诊转运。比较2组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转入科室不满意率、医疗纠纷发生率、护理人员技能评分。 结果 观察组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065,P=0.024),转入科室不满意率为1.6%、医疗纠纷发生率为0,均低于对照组的13.3%、10.0%;观察组护理人员技能总分为(93.7±10.3)分,高于对照组的(82.2±13.5)分(t=2.623,P=0.014)。 结论 在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急诊转运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发生,从而提升急诊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