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藏药湿生扁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湿生扁蕾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用柱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 个化合物,分别为三十烷醇(Ⅰ),齐墩果酸(Ⅱ),熊果酸(Ⅲ),1-羟基齐墩果酸(Ⅳ),kaneric acid(V),木犀草素(Ⅵ),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Ⅶ),7,8-二羟基-3-甲氧基(?)酮-1-O-β-D-葡萄糖苷(Ⅷ)。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Ⅴ,Ⅶ,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Ⅷ为首次从扁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Ⅴ为首次从龙胆科植物中分离得到,Ⅳ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黑骨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秀海  周欣  赵超  龚小见  陈华国 《中草药》2009,40(5):708-710
目的 研究黑骨藤Periploca forrestii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反复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黑骨藤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乙酰基-乌苏-12-烯-11-酮(Ⅰ)、3β-羟基-齐墩果-11,13(18)-二烯-28-羧酸(Ⅱ)、齐墩果酸(Ⅲ),滇杠柳苷元A(Ⅳ)、正十六烷酸(Ⅴ)、正十七烷(Ⅵ)、东莨菪素(Ⅶ)、山柰酚(Ⅷ)、槲皮素(Ⅸ).结论 除化合物Ⅳ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Ⅱ、Ⅶ为首次从杠柳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薄荷非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为促进薄荷的综合利用,对其非挥发性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和光谱法分离鉴定化合物。结果:从薄荷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是刺槐素(Ⅰ)、椴树素(Ⅱ)、蒙花苷(Ⅲ)、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Ⅳ)、熊果酸(Ⅴ)、齐墩果酸(Ⅵ)、β-谷甾醇(Ⅶ)和胡萝卜苷(Ⅷ)。结论: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赵迎春  于鹏  赵云丽  栗晖  于治国 《中草药》2009,40(7):1043-1045
目的 研究通经草Aleuritopteris argente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鼠李柠檬素(Ⅱ)、对映-3-羟基-8(17),13E-半日花二烯-15-羧酸(Ⅲ)、鼠尾草素(Ⅳ)、3,5,4'-三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Ⅴ)、槲皮素(Ⅵ)、滨蓟黄素(Ⅶ)、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Ⅷ).结论 化合物Ⅰ、Ⅱ、Ⅴ、Ⅵ和Ⅷ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糙龙胆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糙龙胆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共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醇(β-amyr-in,Ⅰ)、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Ⅱ)、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Ⅲ)、乌苏醇(uvaol,Ⅳ)、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Ⅴ)、6-去甲氧基-7-甲基茵陈色原酮(6-demethoxy-7-methylcapillarisin,Ⅵ)、芒果昔(mangiferin,Ⅶ)、异牡荆素(isovitexin,Ⅷ)和异牡荆素-7-O-,葡萄糖苷(isovitexin-7-O-glucoside,Ⅸ).结论 化合物Ⅰ~Ⅸ均为首次从糙龙胆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Ⅵ属首次从龙胆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山慈菇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法对氯仿层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色谱结构鉴定.结果从山慈菇氟仿层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十烷-15-醇(Ⅰ)、豆甾醇(Ⅱ)、β-谷甾醇(Ⅲ)、二十九烷(Ⅳ)、三十烷醇(Ⅴ)、三十一烷十二醇(Ⅵ)、三十二烷醇(Ⅶ)和β-胡萝卜普Ⅷ.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Ⅴ、Ⅵ、Ⅶ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黄花倒水莲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病毒活性.方法 采用柱色谱技术分离黄花倒水莲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分离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CPE re-duction assay)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抗病毒活性.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棕榈酸(Ⅰ)、1,3-二羟基-2-甲基(口山)酮(Ⅱ)、24乙基一豆甾-7,(E)-22-二烯-3-醇(Ⅲ)、对羟基苯甲醛(Ⅳ)、1,3-二羟基(口山)酮(Ⅴ)、1,3-二羟基-2-甲氧基(口山)酮(Ⅳ)、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口山)酮(Ⅶ)、1,7-二羟基-2,3-亚甲二氧基(口山)酮(Ⅷ)、对羟基苯甲酸(Ⅸ)和原儿茶酸甲酯(Ⅹ).其中化合物Ⅱ、Ⅴ、Ⅵ在体外有一定的抗单纯疱疹Ⅰ型病毒(HSV-1)和柯撒奇B3型病毒(Cox B3)的活性.结论 化合物Ⅰ、Ⅱ、Ⅳ、Ⅴ、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和Ⅹ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为新天然产物.首次研究该植物化学成分的抗病毒活性,化合物Ⅱ、Ⅴ、Ⅵ均为1,3-二羟基取代(口山)酮.  相似文献   

8.
益智仁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楠  于新宇  赵红  赵余庆 《中草药》2009,40(1):29-32
目的 研究益智Alpinia oxyphylla 仁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益智仁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杨芽黄素(tectochrysin,Ⅱ)、益智酮甲(yakuchinone A,III)、益智醇C(oxyphyllol C,Ⅳ)、刺参酮(oplopanone,Ⅴ)、7-表-香科酮(7-epi-teucrenone,Ⅵ)、胡萝卜苷棕榈酸酯(Ⅶ)、胡萝卜苷(Ⅷ).结论 化合物Ⅴ~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也是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神农香菊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神农香菊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柱层析、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共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刺槐素(Ⅰ)、芹菜素(Ⅱ)、刺槐素-7-O-β-D-葡萄糖苷(Ⅲ)、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Ⅳ)、木犀草素(Ⅴ)、β-谷甾醇(Ⅵ)和β-胡萝卜苷(Ⅶ).结论:其中Ⅱ、Ⅲ、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番泻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秋萍  王祝举  付梅红  唐力英  赫炎  方婧  龚千峰 《中药材》2007,30(10):1250-1252
采用反复的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番泻叶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Tinnevellin glycoside(Ⅰ)、异鼠李素-3-O-β-龙胆二糖苷(Ⅱ)、芹菜素-6,8-二-C-葡萄糖苷(Ⅲ)、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山柰酚(Ⅴ)、芦荟大黄素(Ⅵ)、D-3-O-甲基肌醇(Ⅶ)、蔗糖(Ⅷ)。结论:化合物Ⅲ、Ⅶ、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吴琦  杨秀伟  邹磊  傅德贤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7):2206-2211
目的:研究芙蓉菊全草中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跟踪方法和各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纯化;应用各种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对单体化合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试验,确定活性成分。结果:芙蓉菊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和水溶性部分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两部分分离鉴定了5,7-二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 (1),东莨菪素(2),艾菊素,粗毛豚草素(3),5,5′,7-三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4),柯伊利素(5),万寿菊黄素-3,6,7-三甲基醚(6),石杉黄素(7),东莨菪苷(8)和槲皮万寿菊素-3,6-二甲醚(9)。其中,化合物2,3,5~7,9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μmol·L-1)值分别为(34.36±2.06),(146.28±12.44),(246.26±8.73),(74.06±3.83),(42.19±5.25),(136.20±25.73),强于同条件下的阳性对照药阿卡波糖[IC50 =(489.25±38.55)μmol·L-1]。化合物1,4,8和艾菊素的IC50值皆大于1 000 μmol·L-1。结论:化合物5和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5~7,9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类型属于竞争性抑制作用,它们可能是芙蓉菊防治糖尿病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川产贝母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开强  吴卫  郑有良  代勇  向丽  廖凯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7):2149-2154
目的:为阐明川产贝母资源间亲缘关系提供更多证据.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川产10个种1变种共19份材料进行分析,采用NTSYS软件计算材料间相似系数,并用UPGMA法构建了系统树.结果:从35个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11个多态性明显、反应稳定的引物,在19份供试材料DNA中共扩增出17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63条,占86.8%.材料间ISSR标记遗传相似性系数(GS)在0.569~0.85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供试材料均可区分开,并聚为4组.第1组包括川贝母、甘肃贝母、长腺贝母和短丝贝母,第Ⅱ组由暗紫贝母和浓蜜贝母组成,槽鳞贝母、浙贝母、瓦布贝母和梭砂贝母聚为第Ⅲ组,湖北贝母单独为第Ⅳ组.试验结果还表明,来源于同一地区的多数川产贝母材料可分别聚在一起.结论:ISSR标记适用于川产贝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但药典收载的川贝母药材的4种基原植物种间及其与其他川产贝母属各物种间尚不能仅通过采用ISSR标记技术进行分子鉴定.此外,ISSR聚类结果同川产贝母资源的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浙贝母特异性PCR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李敏  黄龙妹  赵欣  陈强 《中草药》2014,45(12):1754-1757
目的利用特异性引物对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进行特异性PCR鉴定。方法回收RAPD扩增筛选到的浙贝母分子标记ZB1基因,将其连接进入T-载体克隆并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P2/P3,以贝母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特异性PCR扩增。结果特异性PCR鉴定结果为浙贝母在约750 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其他贝母品种则未出现条带。结论浙贝母特异性PCR鉴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川贝母野生基原植物资源分布和保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浩荣  马朝旭  国慧  杨振安  赵川  杨刚 《中草药》2020,51(9):2573-2579
川贝母因其药用效果良好,被中国及世界上多个国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是随着川贝母药材资源需求量的急剧增长及其野生基原植物存在产量低,自然条件下种子数量少、发芽率及成活率极低等缺陷,使得川贝母野生基原植物资源处于濒危状态。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这两大数据库所发表的文章为基础,综述了川贝母本草学考证、野生基原植物资源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保育措施及利用内生真菌获得贝母类生物碱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从传统的保育措施及现阶段积极探索的微生物提取活性物质的角度为川贝母野生基原植物资源的保育提供发展思路,以期早日实现川贝母的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5.
孔凤利  张浩  杜伟锋  岳显可  李小宁  葛卫红 《中草药》2017,48(13):2691-2696
目的采用液相-质谱联用(LC-MS/MS)分析硫磺熏蒸(硫熏)对浙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别ig给予硫熏、鲜切浙贝母提取物(生药剂量15 g/kg),采用LC-MS/MS技术检测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血药浓度,并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硫熏浙贝母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66.40±4.65)、(146.72±10.88)ng/m 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181.79±7.85)、(457.38±58.81)ng·h/m L;鲜切浙贝母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86.37±18.80)、(227.65±7.01)ng/m L,AUC0~t分别为(197.70±18.69)、(566.16±41.55)ng·h/m L。硫熏浙贝母组大鼠体内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Cmax、AUC0~t明显低于鲜切浙贝母组。结论硫熏降低浙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血药浓度,影响浙贝母中主要生物碱贝母甲素和贝母乙素的药动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皖贝母茎尖超低温保存体系.方法:采用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4℃低温预处理1周,2~3mm的茎尖经0.4 mol·L-1蔗糖MS液体培养液预处理3d,60% PVS2装载20 min,100% PVS2冰浴脱水60 min,换入新鲜的0℃PVS2溶液后迅速投入液氮保存,40C水浴解冻1 min后用1.2 mol·L-1蔗糖培养液洗涤2次,每次10 min,接种在恢复培养基上,20℃暗培养2周,转入正常光下培养,1个月后统计再生率.利用PCR技术检测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与结论:TTC法检测茎尖冻存后存活率为79.9%,在恢复培养基上茎尖再生率为52.3%.从基因组DNA检测结果表明,再生植株其遗传稳定性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7.
贝母类药材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大宗药材,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共收载了5种贝母类药材,包括川贝母、平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伊贝母。目前大多文献对于贝母类药材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真伪鉴别等方面,而原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等方面报道则较少。贝母为多年生药用植物,品种繁多且复杂,采收及产地加工对其质量和疗效有较大影响。不同种类的贝母采收加工方法存在一定差异,主产于川西高原的川贝母、主产于新疆的伊贝母及主产于我国东北的平贝母,多为6—7月份采收,直接晒干或烘干;而分布于长江流域一带的浙贝母与湖北贝母多于夏初植株枯萎时采收,需在产地加工过程中添加辅料如贝壳粉、石灰等。目前贝母类药材的干燥方法仍多为传统的晒干或烘干,不适用于栽培品的规模化生产,亟需寻求科学合理及高效的产地加工方法。通过查阅古籍本草、历版《中国药典》和其他药材标准,并结合现代文献资料,笔者拟对贝母类药材的采收年限、采收时间及产地加工环节进行梳理,并对其采收及产地加工方法进行展望,以期为贝母类药材的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调腹通络”技术是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基于临床五迟、五软病康复实践的总结,分为“调腹”与“通络”两部分。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经典整理、溯本求源,从发育迟缓病症、痿软无力病症等,以及对冲脉理论、神阙理论、从阴引阳及从阳引阴理论、解结理论的整理,深入认识五迟、五软与肾、肝、脾的关系,进一步优化“调腹通络”思路与技术的奠定基础,进而科学、合理的指导临床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9.
路腾飞  于泽胜  姚璐  高树明  周好波  李琳  高杉  于春泉 《中草药》2016,47(12):2137-2141
目的 观察柴胡白芍药对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验证柴胡白芍药对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基于CUMS抑郁大鼠模型观察给予柴胡白芍药对后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包括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情况以及旷场实验活动行为情况。结果给大鼠柴胡白芍药对14 d后,柴胡白芍药对低、中、高各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量以及旷场实验中穿越横格数及直立次数均显著增加。说明柴胡白芍药对可以改善大鼠的抑郁行为。单用柴胡和单用白芍也可以不同程度改善部分指标。结论柴胡白芍药对对大鼠有明显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陕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秦皮、秦艽、"十大秦药"[子州黄芪、宝鸡柴胡、洋县元胡、商洛丹参、汉中附子、略阳杜仲、宁陕天麻、宁陕猪苓、澄城黄芩、佛坪山茱萸和略阳黄精(并列第10名)]及"太白七药"等大宗品种和特色草药均是"秦药"的代表性品种。"秦药"为陕西及其周边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是陕西具有潜在发展价值与优势的产业之一,也是支撑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秦药"的种质资源、人工栽培、基地建设、品种选育、化学成分、质量控制等研究进展进行整理与论述,并对"秦药"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