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淋证是以小便频急短涩、淋漓不尽、尿道滴沥刺痛,或痛引腰腹、小腹拘急为证候的一类病症,该病易迁延不愈,复发率高.戴舜珍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淋证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其认为治疗淋证应以清热、利湿、通淋为主,根据六淋的不同分证论治,兼症加减.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以期为淋证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胡楠  唐仕欢  成龙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7):1318-1320
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和对处方进行分析,多角度剖析苗药克淋通胶囊在治疗热淋证的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优势。贵州苗药头花蓼在资源和临床等多方面具有优势。头花蓼具有解热和利尿等方面的药理活性,与黄柏配伍后清热泻火,利尿通淋,尤适用于湿热下注,热结膀胱所致的热淋。苗药头花蓼和黄柏的复方制剂克淋通胶囊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活血止痛之功,可有效治疗淋证,热淋证是其最佳证型,在提高综合疗效和改善患者整体症候的方面具有优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对“淋证忌补”说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证的治疗,古有忌补之说。如《丹溪心法·淋》说:“最不可用补气之药。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盛。”五版《中医内科学·淋证章》认为,“淋证忌补”之说是指实热之证而言,诸如脾虚中气下陷,肾虚下元不固,自当运用健脾益气,补肾固涩等法治之,不必有所禁忌。这一论断已为临床实践所证实,勿庸质疑,本文的质疑是关于“实热淋证”是否忌补。淋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犹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它综合代表了现代医学“尿道炎”、  相似文献   

4.
《内经》言淋,唯湿与热两端相合而已,湿热既是淋证的主要成因,而且又贯穿于该病的全过程。因此,历来以清热利湿通淋为治疗大法.朱老论治淋证,恒多参合湿热的轻重、病情的缓急、病程的长短。辨证用药有其独到之处,兹将朱师治淋经验略述于斯。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0):31-34
淋证是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基本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其起病或急或缓,其病程或长或短。按病因和症状特点不同,可分为热淋、气淋、血淋、膏淋、石淋、劳淋六证,病理因素为湿热,病位在肾与膀胱,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结核,尿路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化学性膀胱炎,乳糜尿以及尿道综合征等。临床上淋证常常会伴有寒热往来、恶心呕吐、口苦等少阳证的表现,此为湿热阻滞少阳,少阳枢机不利,影响膀胱气化,治疗时单纯清热利湿则效果不佳,难以治愈,致使病情反复。此时论治若以少阳病机为主,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和解少阳,结合清热利湿之法,配合清热凉血、利湿通淋、补益肝肾之方,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在临床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顾鸣佳 《光明中医》2012,27(6):1080-1081
1 概念及相关治法 复发性尿路感染属中医淋证中的劳淋范畴,淋证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称本病为"淋"、"淋閟",指出了淋证小便淋沥不畅甚或闭阻不通之病症.唐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诸淋证候》中对淋证病机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他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这种以肾虚为本,膀胱热为标的淋证病机分析,成为多数医家临床诊治淋证的主要依据.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淋浊》中提出:"淋证初起,虽多因于热,但由于治疗及病情变化各异,又可转化为寒、热、虚等不同证型,从而倡导"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通过中医文献学方法,从淋证的病因、病机和治疗三方面,对戴思恭著作《推求师意》《秘传证治要诀》《金匮钩玄》三书中有关淋证内容进行辨析。在病因上,戴思恭提出湿邪致淋,湿由热盛而生的观点。在病机上,戴思恭从五脏一体着眼,以肾与膀胱为核心病机,认为肺、脾、心三脏失常,致使下焦生理功能紊乱,引发淋证。在治疗上,依六类淋证,辨证施治。据病情轻重缓急之别,提出利气通淋与滋阴补血之法。用药首推牛膝利水通淋,方剂上善用五苓散加减治疗淋证。  相似文献   

8.
理气法治疗肾结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结石。中医称之为砂淋、石淋。为淋证证型之一种。化石通淋为通用的基本治疗方法,若能在化石通淋的基础上。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据证配合运用理气法一行气、补益肾气、补中益气。可以提高疗效。笔者兹将37例肾结石患者进行单纯化石通淋法治疗与化石通淋结合理气法治疗的对照研究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9.
导淋化瘀、清利水道法属八法之中的消法与清法。所谓人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法。因病情之复杂多变,故在临证务须针对具体病情灵活运用各法,方能获得良效。《医学心悟》曰:“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笔者根据治疗法则并结合临证经验,运用导淋化瘀、清利水道法治疗淋证之热淋、石淋每多效验,收药到病除之功。按常法,热淋需通淋去湿、清热解毒,石淋应涤除砂石、通淋利尿为主,若兼虚象则宜  相似文献   

10.
淋证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可发于任何年龄,以女性为多.本证以小便频数,淋漓不尽,灼热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脐中为特征.若淋证初起不及时妥善治疗,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故淋证发病期的治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讨论淋证发病期的辨证论治. 国内名老中医张琪对淋证有很深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强调辨证论治,用药灵活精确.张老将淋证分为发病期、转化期、后期及十三证型.发病期为淋之实证,  相似文献   

11.
始古至今,历代医家,对淋证有诸多论述,名医张锡纯先生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淋证的论述最为精辟.张氏依据临床症状之不同将淋证分为气、血、劳、砂、膏、寒、毒七淋,但究其病因病机总不外因热生虚,因虚致热;感受秽浊秽气.据因索方,故张氏以扶正祛邪、利尿通淋及清热解毒、化瘀祛腐为治法.此外,张氏还对淋证的预后予以论述.如砂淋为“有关性命之证”.张氏于治淋证时,还辅以西药治疗,时至今日,对研究中医理论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淋胶囊对热淋证(急性肾孟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通淋胶囊,对照组服用清淋冲剂,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整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 01);总有效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0 05)。结论:通淋胶囊对热淋证疗效较好,而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近代名医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对淋证证治论述详备精辟,认为“下焦亏虚,暗生内热”是淋证主要病机,治疗遵“非重不沉”之旨,其治法有介石质重、滋补味重、竣猛性重、趋下势重、重视升降的治淋特色,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淋证从肺论治机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疗淋证,历来以清热利湿通淋为大法,医家见仁见智多有发挥,临床几成定论.笔者通过对中医传统理论的复习与思考,认为从肺论治淋证有其新意.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淋证方剂进行显性经验分析及隐性规律挖掘,可以确定淋证用药模式和用药规则,并获取新方剂。显性经验分析得到治疗淋证使用频次50以上的药物22味,其中以清热利水通淋药为最多,其次是清热凉血和益气养阴药,另外,行气活血、化痰解毒药也较常使用;出现频次35以上的药对34个,3味药物组合5个。充分反映了淋证用药规律和配伍特点。隐性规律挖掘得到13个新处方,这些新处方所主证候较多,符合淋证证型复杂的临床实际。这为淋证新药研发提供了有益线索。  相似文献   

16.
王国斌教授认为:淋证与西医复杂性泌尿系感染关系密切;病因,乃湿热之邪阻滞下焦,迁延不愈,致虚致瘀所致;治则:早期清热利湿,利尿通淋,兼以驱邪;中期利尿通淋,三焦分治;后期及迁延不愈期滋阴清热,祛瘀通淋,兼以扶正固本;调理重点在于通调水道,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淋证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中医辨证分型为热淋、血淋、石淋、气淋、膏淋、劳淋六个证型,并施以相应的护理方法,突出辨证施护,配合饮食起居、用药护理,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为总结刘锐教授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随师临床,亲聆教诲及分析整理病案,归纳出刘锐教授从五脏论治诸淋方法八种,即清心通淋法、清肺宣郁通淋法、清肝利湿通淋法、疏肝理气通淋法、养血柔肝通淋法、益气健脾通淋法、滋肾通淋法及温肾通淋法。临床中只要辨证准确,这八法或一法单用,或多法灵活加减合用,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淋证多由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所致。临床可分热淋、血淋、气淋、石淋、膏淋、劳淋,但尤以热淋为多见。王自立主任医师系甘肃省名老中医,自1991年11月开始连任三届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业医50余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淋证治疗亦有深刻见解。笔者现就王老"清上源、行气化、利水道以通淋"思想的形成及临床运用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20.
梅松政 《中医杂志》2011,52(11):975
受《中医杂志》"专题笔谈"栏目的启示,临证常试单味中药治疗疾病。老年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程长,多曾接受多种抗生素治疗,损伤肾阴,元气不固,故而溺淋不禁,属于中医"淋证"、"癃闭"范畴,临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